对于持续多年的英语学习热、考试热,中国社会近期的反思和讨论明显增多。
近一个月来,中国教育部前发言人、现任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实名认证的微博中多次呼吁“取消小学英语课,增加国学教育,取缔社会少儿英语班”,引起广泛讨论;媒体日前关于江苏高考改革方案可能采取“英语将不再计入总分,实行两年一考”的报道也让家长[微博]和学校格外关心。
专家认为,相关话题能引起热议,与英语教学和考试关系到学生的升学有关,同时也说明社会各界对英语热的反思在增加。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融入世界的步伐,英语热在中国已持续二三十年,大部分学生进入大学或是攻读研[微博]究生都需要参加英语考试,甚至学位证也一度与英语四级考试挂钩。中国大陆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教育机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当年也是以英语培训起家,创业人的经历还被当做原型拍摄成电影《中国合伙人》。
现在,很多城市小学一年级甚至幼儿园开始教英语,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热衷于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课外辅导班。
然而,过度注重英语的考试功能,英语教育低龄化等,时常被质疑和诟病。令人沮丧的是,功利化的教学并没有让英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上海外国语大学[微博]的相关研究表明,在所有学英语或其他外语的人中,真正能学会一门外语并能用外语流利表达、无障碍“跨文化交流”的,最多也不会超过5%。
“我们那会儿是从初一开始学英语,我考试成绩一直挺好,但到了要与外商交流的时候,发现自己还真不敢开口。”在北京中关村上班的年轻白领曾自航语带羞涩地说。
他告诉记者,在学校学了十来年英语,口语进步很小,倒是上班后因为工作需要,逼自己多说,慢慢地能吃力地与外商交流了。“如果我的工作与英语无关,当年在大学为了考四级而努力背单词,甚至在上别的课时也做英语模拟试题,现在看来是浪费时间。”他说。
但对于取消小学英语的建议,舆论看法不一。不少网友支持王旭明的观点,但也有人认为,在国际化浪潮中,掌握英语非常必要,孩子早接触以后会学得更好。
陈为平的儿子目前在北京石景山区某学校上小学二年级,1996年大学毕业的他说,现在的孩子性格普遍活泼,敢于开口,“交流能力肯定比我们这一代强”。他还认为,学英语可以让孩子了解另一种文化,开阔视野,“只要不给他们太大的考试负担,从小学开始学是没有问题的”。
知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对记者表示,小学是否取消英语教学,不宜一刀切。英语可以作为选修课,让学校和孩子自己选择,“最重要的是,不能搞应试教育。”
中国教育部上个月公布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第二次征求意见稿中,第一稿中“从四年级开始,除语文、数学、外语每学期可举行1次全校统一考试外,不得安排其他任何统考”改为“从四年级开始,除语文、数学每学期可举行1次全校统一考试外,不得安排其他任何统考”。这意味着,英语从小学统考中退出了。
而在第二次所征求的意见中,大部分意见支持取消英语统考。
对于涉及英语的高考改革,熊丙奇则认为,高校招生应改革单一的考试评价体系,让学校根据自身特点来确定对英语科目成绩的要求,大学生也可以决定是否学习英语。这样才能各取所需。
事实上,这些年来,中国对英语教育的评价和考核也在调整中。目前,不少大学已经将学位与英语四级脱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