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只考语数?英语考级就行?其他科目为选考?别以为这些只是空想,有一天,或许都会成为现实。昨日,湖北大学教科院副院长叶显发教授认为,这次深化改革中有关教育改革的三个方面非常值得期待,直指核心关键词“实现教育公平”。
一考变多考 一考可多用
改革高考指挥棒为伢减负
“一考定终身不仅不科学,更有失教育公平。”叶显发称,一考定终身有很多弊端,如果这个学生考试刚好生病、或者发挥不好就会丧失很多机会,“学生考试多次选择”更加公平。
“学生考试多次选择”,意味着建立多次考试机制,学生可自主择时参加,条件成熟的科目可先考试,减轻考生压力。高考科目试题层级化,考生可以选考不同的科目和不同的考试难度,高校据此录取所需学生。
湖北省目前高考考查了9门学科,将来可能必考科目只考语文、数学两门,英语降分或者实行考级制度,其他则为选考科目,与学生想报考的专业相关。当一考变多考、一考多用变成现实时,学生们的学业压力自然会有所减轻,这就是改革高考指挥棒带来的新变化。
此外,“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从一方面讲是为了拓宽终身学习通道,但实际上是为了实现教育公平。叶显发认为,这项举措实际上就是一个“立交桥”,迫使高校对学分制进行改革,最终使高校间可相互认可学分。学生可在各高校间自由选择优质的课程,使在一般高校就读的学生也能享受到重点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
农村孩子
将有更多机会进入名校
“素质教育提倡了很多年,很难说落到实处。而这次选定了素质教育两个落点——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叶显发称,我省初高中已经在推行综合素质评价,旨在改变以升学考试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前段时间北京高考外语降分,可以说是将语言工具的外语打回本源。事实上就高校生源地而言,城市孩子一直高于农村,农村孩子的英语水平整体上也比城市差,类似这种转变可以给更多农村孩子提供机会,进入重点大学。
教育进入均衡期
首次提出不设重点校
在2006年的义务教育法中只提到了“不设重点班”,“不设重点学校”是首次出现在文件中,可以说进入了改革的深水区。叶显发表示,我国教育发展呈现出两个时期,非均衡时期和均衡时期。在非均衡时期为了集中资源发展教育于是出现了重点学校,但在经济发展到相对高度的现在,我国已经逐渐步入教育发展的均衡时期,这时应该注重的就是教育公平的问题。解决择校前提,是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这涉及到教学硬件和软件等方方面面问题。实现校际均衡,师资流动、优质校与薄弱校联办、加大投入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叶显发透露,早在6年前我省就停止了省级示范的评估,这也是均衡教育的体现,但还是远远不够。只有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才能破解择校难题。总体均衡很难一蹴而就,学区制可以说是教育均衡的一个过渡时期,学区制打破了“学校人”的概念,将“学校人”通过学区流动变成“学区人”,以致最终实现教师在县市层面的流动,由于教育均衡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学区制是使教育资源逐渐均衡的跳板和支点,首先要实现教育的区域均衡。
市民 热议
武汉美术馆馆长樊枫:在享受中接受教育
对于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系列政策,武汉美术馆馆长樊枫称这是推进国民文化教育、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的大好举措。樊枫表示政府一直加强对公共文化平台的投入,有效益但不明显,应想尽一切办法让国民在娱乐、享受中接受文化教育。樊枫举例说,武汉美术馆新馆落成5年来举办了300多场公共教育推广活动,吸引了不少市民走进美术馆亲近艺术。
樊枫特别赞成三中全会提出的“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组建理事会,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的政策。他称文化单位需要吸纳各方面人才,要让能人来想办法将民众接受文化教育做扎实、落到实处。(记者鲁艳红)
网友 说法
教育、医疗新举有利于公平
网友“王威School-days”说,所谓的“重点中学”、“实验班”、“尖子班”已经在社会意识中根深蒂固,“破解择校难题”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场持久战,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恐怕现实会被表面蒙蔽而成真实,希望早日实现“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让后来人在“公平”的环境中享受“公平”的教育,让阳光照进我们敞开的课堂。
同上学一样,看病也同样关乎每个人。“取消以药补医”政策的提出,无疑是为担忧就医难、看病难的民众打了一剂强心针。
网友“HLH王泓”说,取消以药补医,是杜绝医疗腐败的根本途径,医疗机构的医疗收入与绩效考核脱钩是改善医疗环境的必由之路,理顺医疗服务价格是对白衣天使的尊重,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是使白衣天使回归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