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条“高考命题老师揭秘出题过程”的微博被频繁点击、转发,曾参加高考命题的大连第24中老师刘艳华也因此成为了备受关注的“名人”。而这条微博来自央视新闻频道的一条服务高考的报道。
高考试卷、考题是如何产生的,又是谁在为考生出题呢?昨天,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上了刘艳华老师,为读者揭开高考命题的“神秘面纱”。
老师住深山出高考题 连眉笔都不可以带进去
刘艳华老师是大连市第24中学语文教学组组长,有着28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曾多次参与辽宁省内高考模拟试题的编制工作。谈起去年被抽调参与编制高考语文科目的试卷命题,刘老师仍然感觉记忆犹新。“在出发的前一天,只得到通知,要出差,对自己真正要肩负的使命一无所知。”刘老师说,去年4月底的一天,她突然接到通知,被告知她被辽宁省招考办抽调,参与编制语文科目的高考试卷。
整个抽调工作保密工作非常严谨,是刘老师在抽调过程中最为切身的感受。刘老师记得,她被一辆车拉到一座山里面,“我感觉,是一座与世隔绝的山,进到里面有警戒线,警戒线外是电网。”刘老师说,山里面的楼里设有安检通道,进到楼里就要接受安检,一切能写字的东西都要留下,电子产品也都要留下,“连眉笔都不可以带进去。”
草纸上有编号全部收回
在房间里,招考办为参与出题的老师准备了洗漱用品,除了换洗的衣服外,其他任何的个人物品均不许带入。因为语文学科属于题量较大的科目,参与命题的人数也相对多一些。据了解,2013年,辽宁省一共有14位老师参与高考语文命题,其中,3位是从各市抽调的高中老师,剩下的11位是大学教授。
刘老师说,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是要依照大纲的要求的,“当然也有教材,我们会把所有的教材都重温一下,大家在一起研读。”刘老师说,最后,参与出题的老师再几个人分成一组,承担各个不同的部分。
而在整个命题过程中,老师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在摄像头的严密监控下,“所有用来写字的所谓的草纸,都是带号的,每个人发多少,最后都要收回去多少,这些必须都要对上。”
直到高考结束才能回归
经过30多天的时间,A、B两套试卷才能初步成型,这时候,招考办会请来没有参与命题的高中语文老师,到隔离区进行实考。“他们进驻以后,可以说是格外地挑剔,几乎是在想办法挑剔毛病,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然后我们一起研究,一起来调整。”刘老师说,所有的东西必须是大家达成一致的,如果有一个人不签字,这道题都不能用。
再次经过修改后,高考试卷才能够正式敲定。但是命题老师和实考老师仍然不能离开隔离区,直到整个高考结束,他们才能回归正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