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跌眼镜,学前“瞎塞”成绩垫底
小帆在一所市中心小学读一年级,最近的一次语文测验中,他的成绩位于班级下游,全班只有8个孩子考得不理想,他就是其中之一。这样的结果让父母大跌眼镜,“我们学前教了这么多,孩子怎么可能考不好呢? ”
上小学前,小帆的父母给孩子做好了充分的学前准备,如英语方面学了八套英语教材,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和基本句型;数学方面,乘法口诀表相当熟练,会做乘除法的运算;语文方面,小帆还参加了语言故事培训班,词汇积累、拼音学习、偏旁部首、看图说话,样样都学得不错。文艺方面,舞蹈、提琴、绘画各种证书一大堆。
在小帆父母眼中,相比较其他孩子,他们的学前教育已是“遥遥领先”了,应付一年级的学习绝对绰绰有余,为什么刚“起跑”才两个月,孩子就已经落后了一大截呢?焦急的父母到处找原因,咨询老师后发现,正是因为学前“塞”太多,孩子感觉老师讲的内容自己都懂,导致盲目自信,上课不认真听讲。连测验都如此,老师在讲台上读题,小帆又开始“神游”了,结果题意没看懂,自然做不出。
超前孩子,读音笔顺经常出错
“孩子在学前掌握的学科知识多,对小学一年级课程没有兴趣,导致专注度不够,这种情况是存在的。”本市一所小学的一年级教师刘老师告诉记者,她班里有个孩子英语基础相当好,但老师却常反映孩子上课小动作特别多,思想很不集中。后来,他们分析发现,原来这个孩子从小就开始接触英语,无时无刻不在听英语,常常是一边搭积木、一边玩,还一边在听英语,养成了学习时“一心两用”的坏习惯。
过度“超前教育”的后遗症除了影响孩子上课的专注力、学习兴趣外,也给老师们增加了新的工作负担。记者昨天采访部分一年级教师,发现他们都有共同的困扰,开学两个月时间,他们一半的精力花在教学上,另一半的精力则花在纠正各种错误、不规范的“超前教育”后遗症上。
这些不规范的超前教育后遗症主要集中在拼音读写和写字笔顺上。本市黄浦区一所小学的张老师举例说,班上虽然只有6个孩子没学过拼音,但学过的孩子都出现了五花八门的拼读错误,例如把拼音“o”发成英文的“O”,还有平舌音和翘舌音总是混淆不清,最普遍的问题就是,按现在的教学应该是韵母带调拼读,声母读得又轻又短。 “但是,现在很多孩子学出来的拼音,要么就是不带声调拼读的,要么就是声母韵母都带声调拼读的。”张老师说,除了拼读外,拼音的拼写也同样是问题百出,如有的孩子四线三格的位置常搞错,拼音笔顺也写错。
此外,写字笔顺也是超前教育后遗症的频发区。老师举例说,“方”字的正确笔顺为点、横、横折钩、撇,而很多父母在教孩子写字时,常常会错误地写成点、横、撇、横折钩。此外,他们还发现,虽然不少孩子会写很多字,但写起来却都不规范,这些细微的错误都是学前教育中家长常忽视的问题。尽管老师课上都在反复强调,但因为孩子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感觉,纠正起来确实很吃力。
教师提醒,知识准备科学适度
学前一点不学,怕孩子跟不上;学前“塞”太多,又怕影响孩子上课的专注度。到底该如何把握好这个度,确实令很多准小一家长纠结。对此,卢湾师专附小一年级教师范文磊建议,学前知识的准备要科学和适度,学与不学应该视孩子的学习能力而定,如果孩子的学习能力强起步晚一点也没有关系,如果孩子的学习能力比较弱,学前还是建议先学一点,这样上小学不至于太吃力。
武宁路小学一年级陈静老师则认为,学前学太多确实可能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因此,她认为学前掌握一定的识字量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很重要,“不一定要求孩子认识多少字,关键要培养阅读的兴趣,让孩子能够静下心来阅读。 ”陈老师说,学前教育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掌握知识的数量,而在于培养学习习惯,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果只是单纯追求数量,往往会挫伤孩子的学习兴趣,反而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