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浙江金华、丽水、衢州十二校联考生物能力测试卷
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362690&uk=352593653
物理命题:张 俭
化学命题:方永明
生物命题:徐友清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Mg—24 Na—23 Al—27 Fe—56
选择题部分(共12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7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物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同种动物的质膜上具有相同的MHC复合体
B.卵细胞质膜上的糖被在受精作用中有重要作用
C.神经轴突膜的选择透性是完成兴奋传导的基础
D.细胞中的各种膜结构在功能上具有统一性
2.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黑暗环境下线粒体和叶绿体均消耗氧气
B.细胞呼吸过程产生的NADH都与O2结合生成水
C.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可以为线粒体提供葡萄糖和O2
D.光饱和点在植物的不同发育阶段会发生变化
3.下列有关现代生物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胚胎干细胞核移植可得到一群性状完全相同的个体
B.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需要激素处理以提高分化率
C.重组质粒中的抗性基因与目的基因表达时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D.将特定的病毒注射到相应动物细胞内进行培养可获得特定的抗体
4. 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一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化学物质
B.生理效应与其浓度、作用部位有关
C.合成或分泌受外界温度的影响
D.相关调节剂的不同浓度配比会影响愈伤组织的分化
5.下列有关生物学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正确的是
A.利用基因重组原理培育营养含量高的多倍体马铃薯
B.利用细胞全能性原理对优良变异作物品种进行扩大繁殖
C.利用细胞呼吸原理,采用套种和大棚种植等措施增加作物产量
D.利用生态工程原理设计现代生态农业,以提高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6.将全部DNA分子双链经32P标记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检测子细胞中的情况。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2
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
C.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32P,则一定进行有丝分裂
D.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不都含32P,则一定进行减数分裂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2.在答题纸上作图,可先使用2B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
非选择题部分共11题,共180分。
30.(12分)某地区由于重金属污染而使生态系统受到破坏,人们利用植物修复技术,将某种特定的植物种植在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上,收获后进行妥善处理,使该地区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土壤中的重金属通过 ▲ 逐级富集,从而危及人类的健康。
(2)在应用植物修复技术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时,需选择符合要求的植物,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 ▲ 原理。
(3)该地区生态恢复期内的生物群落的变化过程属于 ▲ 演替,理由是 ▲ 。
(4)通过调查该地区群落中不同物种 ▲ 状况,可以获得群落的垂直结构。右图是该地区生态系统在修复过程中的生物量(有机物量)统计图,据图你可以得出的生物量演变规律是 ▲ 。
31.(12分)染色体的断裂片段在有丝分裂时不能进入子细胞核中,而在细胞溶胶中形成圆形结构,称为微核。通过染色可观察到微核,常用含微核的细胞数占观察细胞总数的比例(微核率)来检测有毒物质对细胞的危害程度。某研究小组应用微核检测技术探究不同浓度的氯苯对人类细胞的危害程度。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补充完成实验思路及其它小题。
材料和用具:人成纤维细胞悬浮液、培养液、0.1mg/L氯苯溶液、染色液、显微镜、细胞培养瓶、二氧化碳培养箱等。(染色和制作装片的具体方法不作要求)
(1) 实验步骤:
①配制 ▲ ,分别等量加入到细胞培养瓶中,另设一只培养瓶不加氯苯化合物,并编号;
②向各培养瓶中加入 ▲
③取各培养瓶中培养液, ▲
(2)绘制一个用于呈现实验数据的坐标系,并画出最可能的实验结果。
(3)检测微核时可用 ▲ 溶液作染色剂。
32.(20分)苏云金芽孢杆菌产生的毒蛋白能使棉铃虫死亡。研究人员将这种毒蛋白基因成功整合到陆地棉的染色体上,培育出一批能正常表达毒蛋白的抗虫陆地棉。请回答:
(1)毒蛋白基因在苏云金芽孢杆菌细胞中表达需要经过 两个过程,若要确定毒蛋白基因是否已在陆地棉体内表达,在个体水平可采用 的方法鉴定该植株。检测发现只有在陆地棉叶细胞内中存在毒蛋白,其原因是 ▲ 。
(2)为将陆地棉中的抗虫基因引入亚洲棉中,有人选择亚洲棉与陆地棉进行种间杂交,但几乎不产生杂交子代,可能的原因是 ▲ 。
(3)陆地棉中还存在着低酚与高酚这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低酚棉植株自交,其后代若出现 ▲ ,则说明低酚性状为显性性状。
(4)现以稳定遗传的抗虫高酚陆地棉与稳定遗传的普通低酚陆地棉为亲本进行杂交,所得的F1均为抗虫低酚陆地棉。再将每株F1上的种子进行单独播种,自交得到相应的F2株系。发现除少数株系出现普通高酚棉外,其它的F2株系均表现如下表情况(抗虫性状与普通性状由等位基因B、b控制):
表现型 抗虫高酚棉 抗虫低酚棉 普通低酚棉 普通高酚棉
比例 1/4 1/2 1/4 0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 为显性性状,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 ▲ (同源/非同源)染色体上。在上述实验中少数F2株系出现普通高酚棉的原因是F1产生配子过程发生 ▲ 。
(5)现欲快速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抗虫低酚棉,请以F2相应材料为亲本,用遗传图解表示培育过程,并作简要说明。
理综生物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6分)
1-6 ADCABB
二、非选择题(44分)
30.(1)食物链 (2)整体、协调原理 (3)次生 是在原本退化的生态系统基础上进行 (4)空间配置 逐渐增加然后稳定在一定水平
31.(1)①浓度从低到0.1mg/L的具有一定浓度梯度的氯苯化合物(2分)
②等量的培养液和人成纤维细胞悬浮液,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划线部分各1分,共3分)
③取各培养瓶中培养液,染色后分别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统计出微核率。(划线部分各1分,共3分)
(2)(数轴文字标注1分,单位1分,曲线1分(趋势正确即可),共2分)
(3)龙胆紫或醋酸洋红。(2分)
32.(1)转录和翻译 棉铃虫取食(实验)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两者不是同一物种,存在生殖隔离
(3)高酚性状
(4)抗虫、低酚 同源 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单体交叉互换(基因突变)
(5)(配子、单倍体幼苗1分,基因型1分,表现型1分,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1分)
选出抗虫低酚性状的植株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