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六校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联合考试试卷生 物 试 题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l9ihR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密封线内相应的位置上,用2B铅笔将自己的学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卷纸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和平整。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1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黄曲霉毒素是毒性极强的致癌物质,常藏身于霉变的花生和玉米等种子中。研究发现,黄曲霉毒素能引起细胞中的核糖体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从而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下列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黄曲霉毒素会影响人体的血糖调节功能
B. 真核细胞中,核糖体的装配与核仁有关
C. 蛋白质在游离于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在附着于内质网的核糖体上加工
D. 一些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核糖体来治疗疾病,说明人和细菌的核糖体结构有区别
2.右图表示生物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两种物质的运输方式,下列对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物种的细胞中①、②的种类相同,而③的种类可能不同
B.a可以表示O2由内环境中进入细胞内
C.黄瓜的花粉落到丝瓜花的柱头上不能萌发,可能是①在起作用
D.若图示为肝细胞膜,则b可代表葡萄糖,由载体搬运进入细胞内
3.将新鲜马铃薯切成粗细相同的5cm长条,再将它们分别放在浓度不
同的蔗糖溶液中,4h后测量每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以下有关
分析正确的是
①马铃薯细胞液的浓度约为30g•L-1;
②当溶液浓度为40g•L-1时,细胞开始发生质壁分离;
③在溶液浓度为35g•L-1~60g•L-1的范围内,细胞壁也有一定程度的收缩;
④在溶液浓度为20g•L-1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
A.①② B.③ C.①③ D.②④
4.右图中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含有两条肽链
B.共有126个肽键
C.R基中共含17个氨基
D.形成该蛋白质时共脱掉125个水分子
5.右侧甲图表示在一个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所需时间的示意图,乙图表示一定温度条件下酶活性的变化曲线。关于这两幅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利用一定剂量射线处理,基因突变较易在b时期产生
B.观察有丝分裂装片时,视野中的大多数细胞都处于a时期
C.在c点所对应的温度会使酶的分子结构被破坏
D.d点表示高温条件,是酶的最适温度
6.家庭酿酒过程中,密闭容器内酵母菌呼吸速率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8h间,容器内的水含量由于酵母菌的呼吸消耗而不断减少
B.0~6h间,酵母菌的能量转换效率与6~12h间能量转换效率大致相同
C.0~8h间,容器内压强不断增大,在8h时达到最大值
D.6h左右开始产生酒精,6~12h间酒精产生速率逐渐增大
7.将一株生长正常的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一定时间。随着时间的延长,玻璃容器内CO2浓度可能出现的变化趋势是
A.一直保持稳定,不发生变化 B.一直降低,直至为零
C.先降低、再升高,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 D.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
8.右图为人体内氢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代谢转移的过程,分析合理的是
A.①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中,水中的H只来自于一NH2
B.在缺氧的情况下,③过程中不会发生脱氢反应
C. M物质应该是丙酮酸,④过程不会发生在线粒体中
D.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②③进程发生于线粒体中
9.哺乳动物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成熟卵子的过程,只有在促性腺激素和精子的诱导下才能完成。下面是某基因型为AABb的哺乳动物的卵子及其早期胚胎的形成过程示意图(N表示染色体组)。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III 只有在精子的作用下才能形成成熟卵子
B.若形成的卵细胞中出现了a基因则是由于基因突变造成的
C.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
D.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10.下列有关35S标记噬菌体侵染无标记细菌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35S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也不排除有少量的放射性
B.要得到35S标记噬菌体必须直接接种在含35S的动物细胞培养基中才能培养出来
C.采用搅拌和离心手段,是为了把蛋白质和DNA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
D.在该实验中,若改用32P、35S分别标记细菌DNA、蛋白质,复制4次,则子代噬菌体100%含32P和35S
11.玉米中,有色种子必须具备A、C、R三个显性基因,否则无色。现有一株有色植株M同已知基因型的三株植株杂交,结果如下:①M×aaccRR→50%有色种子;②M×aaccrr→ 25%有色种子;③M×AAccrr→50%有色种子。这个有色植株M的基因型是
A.AaCCRr B.AACCRR C.AACcRR D.AaCcRR
12.玉米的抗病和不抗病、高秆和矮秆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现有不抗病矮秆玉米种子(甲),研究人员欲培育抗病高秆玉米,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①:取适量的甲,用合适剂量的γ射线照射后种植,在后代中观察到白化苗6株、抗病
矮秆1株(乙)和不抗病高秆1株(丙)。将乙与丙杂交,F1中出现抗病高秆、抗病矮秆、不抗病高秆和不抗病矮秆。选取F1中抗病高秆植株上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选出纯合二倍体的抗病高秆植株(丁)。实验②:以甲和丁为亲本进行杂交,F1都表现为抗病高秆。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②可以确定这两对相对性状之间的显、隐性关系
B.实验①F1中抗病高秆植株能产生四种类型的雌、雄配子
C.该育种实验运用了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和杂交育种技术
D.实验①中的白化苗不能合成叶绿素,不久会死亡。这类变异属于不遗传的变异
13.右图是马铃薯细胞的部分DNA片段自我复制及控制多肽合成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脯氨酸的密码子为CCA、CCG、CCU、CCC)
A. a链中A、T两个碱基之间通过氢键相连
B. 若b链上的CGA突变为GGA,则丙氨酸将变为脯氨酸
C. 与③相比,②过程中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A—U
D. 图中丙氨酸的密码子是CGA
14.右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Ⅱ5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根本来源是基因重组
B.Ⅱ2和Ⅱ4的基因型不完全相同
C.Ⅱ2与一正常男性结婚,所生男孩患病概率为1/2
D.Ⅱ1与一正常男性结婚,所生女孩都是纯合子
15.下列与生态和进化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B.细菌抗药性的增强主要是由于自然选择造成的
C.增加样方的数量,可提高种群密度估计值的准确性
D.生物入侵加剧了生存斗争,有利于本地生物进化
16.右图中的a、b、C分别表示人体内三种细胞外液,细胞1、2、3分别表示处于该细胞外液中的多种细胞,箭头表示这三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液体a的蛋白质含量最高 ②细胞2中有的种类不消耗O2
③液体C可能含有激素和消化酶 ④细胞3的种类最多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17. 右图为吞噬细胞中溶酶体发挥作用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菌以胞吞形式进入细胞,需要消耗能量
B.溶酶体与吞噬体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
C.吞噬细胞识别并吞噬细菌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的范畴
D.以囊泡的形式包裹细菌,避免细菌内有毒物质对细胞的伤害
18.温室栽培的番茄和黄瓜,因花粉发育不良,影响传粉受精,如果要保证产量,可采用的补救措施是
A. 喷洒生长素类似物,以促进果实的发育
B. 提高温室中CO2浓度,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C. 适当增加光照时间,提高光能利用率
D. 增施氮肥和磷肥,促进茎叶生长,以增大光合作用面积
19.下列有关信息传递过程中,错误的是
A.传出神经末梢突触小体 神经递质 肌肉或腺体
B.胚芽鞘尖端 生长素 胚芽鞘尖端下部
C.雌蛾 性外激素 同种雄蛾
D.小肠黏膜 促胰液素 胰岛
20.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乙两种群间为捕食关系
B. M时乙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 两种群的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D. 两种种群数量波动的幅度减小说明了该生态系统正在衰退
21.下列有关生物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应用基因诊断,可检测受体细胞中的目的基因是否表达
B. 筛选产生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需要使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
C. 茎尖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离体培养吋不需要脱分化即可培养成完整植株
D. 生态工程能提高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22.右图中甲、乙、丙表示生物个体或结构,①~③表示相应过程,下列叙述与图示不符的是
A.甲为成熟哺乳动物个体,乙为配子,丙为受精卵,基因重组发生在②过程中
B.甲为植物体一部分,乙为愈伤组织,丙为丛芽,①过程通常在避光的条件下进行
C.甲为二倍体植株,乙为花粉粒,丙为单倍体,③过程通常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
D.甲为成年母羊,乙为去核的卵母细胞,丙为重组细胞(胚胎),③过程的核心技术是胚胎移植
23.某研究小组进行一个有关大鼠甲状腺激素调节的实验,材料与方法如下:若干大鼠按实验要求分为2组。对甲组大鼠静脉滴注一定浓度甲状腺激素溶液,乙组滴注等量的0.9% NaCl溶液,从滴注开始测定2h内大鼠的耗氧量并记录。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预计甲、乙两组大鼠平均耗氧量为甲>乙
B.实验时甲组应选用雌性大鼠,乙组应选用雄性大鼠
C.实验设计时每组用多只大鼠可排除因个体差异造成的误差
D.本实验的给药方式也可用饲喂法代替静脉注射
24.下列关于生物教材中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现象及原理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绿色的色素带距离滤液细线最远
B. 秋水仙素可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C. 将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下和无光环境中,探究其感光部位
D. 豌豆杂交实验中,应注意母本去雄及套袋时机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2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1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25.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操作、材料、条件等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中,用培养液培养酵母菌
B.“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用卡诺氏液对根尖进行解离
C.“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使用的染色剂需要现配现用
D.“脂肪的鉴定”实验中,用50%的盐酸是为了洗去浮色
26.对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每对基因的遗传都遵守自由组合定律
B.乙图细胞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4条
C.丙图家系所患遗传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D.丁图所示果蝇1个精原细胞一定产生AXw、aXw、AY、aY四种精子
27.为应对“垃圾围城”危机,《广州市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施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垃圾资源化和能量循环利用
B、微生物能分解垃圾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C、垃圾分类处理减轻了环境污染,降低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该规定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28.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及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果蝇杂交实验中,摩尔根等人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B.赫尔希和蔡斯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证明DNA是其遗传物质
C.对于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草本植物,仍可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D.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先放置盖玻片,然后使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
29.下列生物工程中的相关知识,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个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包括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复制原点
B.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通常用聚乙二醇或灭活的病毒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C.单克隆抗体来自杂交瘤细胞,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的优点
D.在对原肠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时,要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
30.以下四幅坐标图像是有关生物的生理过程的描述,下列对这四幅图像的叙述不正确的
A.图1中若A曲线表示恒温动物;B曲线表示变温动物
B.图2中若A曲线表示胃蛋白酶;B曲线可表示胰蛋白酶
C.图3中光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产生O2量与呼吸作用吸收O2量相等
D.图4中O2浓度为B点对应值时植物既不进行有氧呼吸也不进行无氧呼吸
31.新华网报道,科学家发现一种蜣螂提高了“生活品位”,不仅吃粪便,还取食包括蜈蚣在内的千足虫。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千足虫内脏;后腿较蜷曲,便于捕猎千足虫。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该蜣螂与普通蜣螂肯定已经产生了生殖隔离
B.与普通蜣螂相比,该蜣螂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C.该蜣螂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
D.该蜣螂头部和后腿结构发生变化,是用进废退或人工选择的结果
32.下列有关生物学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不能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B.XY型性别决定与ZW型性别决定在决定性别的时间上都一样,都是在受精时
C.选择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进行培养有利于获得大量细胞
D.酶通过为反应物供能和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未特殊说明的每空1分,共60分。
33.(14分)某研究者利用栽在花盆中的植物,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图甲表示此盆绿色植物在两种不同温度下释放氧气的快慢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是测定图甲纵坐标上a值的实验装置图,已知该植物的呼吸商A(呼吸商=呼吸放出的CO2量/呼吸消耗的O2量)为0.75,请回答如下问题:
(1)在光照强度较强的情况下,该盆植物叶肉细胞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有 ,叶绿体中ADP的转移方向是 。
(2)图乙的钟罩内放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 。为了测定a值,可在钟罩内放入该植物后密封,置于25℃的环境中,并对钟罩进行 处理,若刻度管中红墨水 了b毫米,则a值为 毫米。
(3)在25℃、2.5千勒克司光照强度下,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除完全利用呼吸所产生的CO2外,每小时还应从外界吸收CO2 。
(4)若该盆植物为阴生植物,则在25℃条件下,阳生植物不吸收也不释放氧气时所对应的光照强度很可能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千勒克司。
(5)将此植物进行温室栽培,若温室内光照强度小于2.5千勒克司,甲图中 温度下有助于提高光合产量。
(6)若由于管理不善,该盆植物突然缺镁,则C3的含量会 。
34.(12分)我国科学家率先完成了家蚕基因组精细图谱的绘制,将13000多个基因定位于家蚕染色体DNA上,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即雌性、雄性染色体组成方式分别为ZW 、ZZ)。请回答以下有关问题:
(1)家蚕的体细胞有56条染色体,分析家蚕基因组,应测定家蚕 条双链DNA分子的核苷酸序列。图一为家蚕某正常细胞的部分染色体图,则该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______条。
图一
(2)家蚕主要以桑叶为食,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培育出的粤桑11号,具有产量高,叶质好,叶大而厚等优点,其育种过程简要表示为上图图二,据图回答:处理方法a表示_______ , 粤桑11号应用的育种方法主要是___________,育种原理是___________。
(3)丝腺是家蚕泌丝器官,利用丝腺作为生物反应器高效的合成外源蛋白成为研究应用的热点。该技术的核心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家蚕遗传中,黑色(A)与淡赤色(a)是有关体色的相对性状,黄茧(B)与白茧(b)是有关茧色的相对性状,假设这两对性状自由组合,杂交后得到的数量比如下表:
黑蚁黄茧 黑蚁白茧 淡赤蚁黄茧 淡赤蚁白茧
组合一 9 3 3 1
组合二 0 1 0 1
让组合一杂交子代中的黑蚁白茧类型自由交配,其后代中黑蚁白茧的概率是 。
(5)一只雄蚕的染色体上的某基因发生突变,使得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假定上述雄蚕为杂合子,让其与野生型雌蚕杂交,F1的表现型有四种,分别是突变型♀、野生型♀、突变型♂、野生型♂,比例为1∶1∶1∶1。从F1代中选用野生型♂、突变型♀的个体进行杂交,其下一代的表现型中所有的雄性都为突变型,所有的雌性都为野生型。用遗传图解表示F1代的杂交过程(B表示显性基因,b表示隐性基因)。
35.(10分)下图为某河流生态系统受到轻度污染后的自我净化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少量有机废弃物排入河流,不会使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其原因是 。
(2)微囊藻是水华的主要生物之一,当河流中的N、P等元素含量变化时,对微囊藻的环境容纳量是否有影响?__________。
(3)在河流的上游段,溶解氧因好氧微生物的大量繁殖而大量减少,但在河流的中下游的水中溶解氧含量逐渐恢复,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要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可采用黑白瓶法。该方法是从湖泊的一定深度取水样,测其初始的溶氧量。然后将水样分装在透光的白瓶和不透光的黑瓶中,黑白瓶都放回取样深度,一段时间后取出,再测黑白瓶中溶氧量,这些数值可用来研究该水层是否存在光能自养生物,以及它们固定太阳能的多少等问题。此时,白瓶中溶氧量的变化是瓶中生物________________之差。
(5)前些年,人们为了追求农业的高产出,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使得河流受到的污染也慢慢加剧。请问,在该事例过程中人们违背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_____原理。
36.(12分)回答下列有关生物体内信息传递和调节的问题。下图表示人体神经系统对排尿的控制,其中尿道内、外括约肌都是一种环形肌肉,逼尿肌分布于膀胱壁。请据图回答:
(1)图中尿道内、外括约肌、膀胱逼尿肌属于反射弧中的哪一部分?_______________。
(2)当膀胱充盈后,人会产生尿意,请用箭头和图中必要文字、字母表示产生尿意的神经传导途径: 。在整个神经冲动传导的过程中,c神经纤维膜外形成向 (填“左”或“右”)方向的局部电流。
(3)当尿液进入尿道后,尿道感受器兴奋,兴奋传入初级排尿中枢,进一步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这是一种 (填“正反馈”或“负反馈”)调节。
(4)正常情况下,人的尿量和排尿时机依赖于神经-体液调节,饮水不足或体内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会 ,刺激 (结构名称)渗透压感受器,使 产生渴感,通过主动饮水补充水分。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排尿有时会出现异常现象。如:受到惊吓后尿失禁,原因是 。某人在车祸中下丘脑受到暂时性损伤,出现多尿症状,原因是: 。
37.(12分)下面是生物小组模拟甲型H1N1流感疫苗研制过程而设计的实验,回答问题:
A:制备疫苗(略)
B:用实验动物检测疫苗的有效性
(1)他们用家兔做实验动物,设计了以下实验,其内容不完整,请按要求补充。
实验假设:该疫苗可以刺激家兔产生相应的抗体。
实验材料:家兔、疫苗和必需的器具、药品若干。
方法步骤:
把该疫苗注射到实验家兔体内,一段时间后,对实验家兔注射___________,发现注射了疫苗的家兔不会感染甲型H1N1流感。从而得出实验结论:疫苗使实验家兔获得了免疫力。上述实验过程不足以严密论证以上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设计了具体全面的实验步骤,验证以上实验结论:
①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机等分成甲乙两组。
②甲组接种疫苗,乙组接种等量的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观察一段时间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实验结果:甲组家兔甲型H1N1流感的发病率远___________乙组家兔。
2014届高三六校第二次联考生物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C A C A B D D C C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B C D D C A D D
21 22 23 24
B A B D
二、双选题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AC AD BD AD BD AD BC AB
33.(14分)
(1)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2分); 从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转移;
(2)吸收CO2(2分) 遮光 上升 b/2
(3)3.5a (2分) (4)大于 (5)15℃ (6)增多(2分)
34.(12分)
(1)29 56
(2)低温诱导或秋水仙素诱导(写出1个即可)(2分)
多倍体育种 染色体变异(或染色体数目变异)
(3)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4)8/9(2分)
(5)(3分)(3个得分项目,每个项目1分,每个项目需写完整才能给分:F1及其基因型、表现型1分;配子1分;F2及其基因型、表现型、比例1分。
遗传图解:
F1 ♀ZBW(突变型) × ♂Zb Zb(野生型)
配子 ZB W Zb
F2 ZBZb Zb W
突变型♂ 野生型♀
1 : 1
35.(10分)
(1)河流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自我净化)(2分)
(2)有(2分)
(3)有机物减少,需氧型细菌减少,耗氧量减少;藻类光合作用释放氧气。(2分)
(4)光合作用产生的O2与呼吸消耗的O2(2分)
(5)协调与平衡原理(2分)
36.(12分)
(1)效应器
(2)膀胱壁感受器→c→脊髓腰骶段(或初级排尿中枢)→a→大脑皮层(2分) 左
(3)正反馈
(4)升高 下丘脑 大脑皮层
脑对脊髓的反射活动失去的控制(或脊髓的反射活动受到脑的控制)(2分)
下丘脑受损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答到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或无法分泌抗利尿激素即给分)(2分)
37.(12分)(1)甲型H1N1流感病毒(2分) 缺少对照组实验(2分)
(2)①若干只生理状况相似、健康的实验家兔(2分)
②注射等量甲型H1N1流感病毒(2分)
③统计甲乙两组家兔的发病率(2分) 低于(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