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重点中学2014届高三月考试卷(四)生 物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mgt1Dva
高三生物备课组组稿
(考试范围:必修1~必修3)
本试题卷包括选择题、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面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一组是( D )
①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蓝由蓝变黄再变绿
②将糖尿病病人的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呈现砖红色沉淀
③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品质好的高倍镜可以看到细胞板的形成过程
④观察细胞质壁分离时,浸润在0.3g/mL蔗糖溶液中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液泡颜色变深了
⑤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菠菜的稍带叶肉的下表皮中叶绿体具有双层膜结构
⑥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可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染色
A.①②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2. 将小鼠myoD基因导入体外培养的未分化肌肉前体细胞,细胞分化及肌纤维形成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①检测图中细胞呼吸酶基因是否表达可确定细胞分化与否
②携带myoD基因的载体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肌肉前体细胞
③肌肉前体细胞、肌肉细胞、肌纤维三者并不都具有细胞周期,但这些细胞内的化学成分都在不断地更新
④完成分化的肌肉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加细胞数量形成肌纤维
⑤肌肉前体细胞比肌纤维在受到电离辐射时更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②③④
3. ATP合成酶是细胞中常见的蛋白质,它由两部分组成,F0为嵌入生物膜的疏水端,F1为生物膜外的亲水端(如下图甲所示),乙图表示与ATP合成酶作用相关的曲线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A.ATP合成酶与ATP的共有组成元素一定包括C、H、O、N,检测ATP合成酶时先加入0.1g/ml的NaOH溶液1ml,再注入0.05g/ml的CuSO4溶液4滴,摇匀后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B.ATP合成酶存在于原核细胞细胞膜,真核细胞线粒体内膜、叶绿体类囊体膜等生物膜上;构成这些生物膜基本骨架的磷脂分子具有疏水端和亲水端
C.乙图中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温度下ATP合成酶的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温度一定低于曲线②和③
D.ATP合成酶在细胞内核糖体合成,乙图中曲线④可表示在某实验条件下,ADP在ATP合成酶的催化作用下在2分钟内完全分解
4.同位素示踪法是生物学研究过程中常采用的技术手段。下列是同位素示踪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小白鼠吸入18O2后呼出的二氧化碳一定不含有18O,尿液中会含有少量的H218O
B.用含15N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营养液培养根尖分生区细胞,一段时间后分离获
得具有放射性的细胞器,可在这类细胞器内进行的生理过程有[H]+O2H2O
C..利用15NH3配制的培养基培养硝化细菌,不可能得到15N2
D.在32P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离心后主要在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同位素32P
5. 2012年10月10日17时45分,瑞典皇家科学院将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两名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莱夫科维茨与布赖恩•科比尔卡,以奖励他们在G蛋白偶联受体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G蛋白偶联受体是一大类膜蛋白受体的统称,如下图表示甲状腺细胞膜内侧的G蛋白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形成G蛋白偶联受体后被活化,进而引起细胞内一系列代谢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B )
A.G蛋白偶联受体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羧基
B.G蛋白偶联受体可接受多种形式的信号刺激,故没有特异性
C.G蛋白偶联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其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具有识别等重要的功能
D.人体中促甲状腺激素只有和甲状腺细胞膜内侧的G蛋白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形成的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后,才能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6.甲、乙分别为物质进出细胞的坐标图和模式图,丙图表示一种生物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两种物质的运输方式,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D)。
A.图甲的物质运输方式不能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B.婴幼儿肠道吸收乳汁中的免疫球蛋白可用图乙中的跨膜运输方式表示
C.不同物种的细胞中①、②的种类相同,而③的种类可能不同
D.若图丙示为小肠上皮细胞膜,则b可代表葡萄糖,由载体蛋白搬运进入细胞内
7.下图为某动物(2N=4)个体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图①所示细胞含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其中染色体与DNA随着丝点一分为二而加倍。
B.图②所示阶段一定会有交叉互换的发生。
C.图③所示细胞中所有的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数目之比为1∶2∶2。
D.若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等位基因的分离也可发生在图④中
8.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理论学说,描述正确的是( A)
A.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认为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B.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对生物进化中遗传与变异的本质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释。
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中性进化理论认为大量的基因突变是中性的,但自然选择对这些基因突变仍然具有作用。
9.下列为某家族ABO血型与某遗传疾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有些家庭成员血型已经清楚(见标注), 已知3、7号个体所在的家族没有该遗传病的病史。已知该地区人群中基因IA频率为0.1,IB基因频率为0.1,i基因频率为0.8;人群中患病的频率为1/10000。已知控制血型与疾病的基因是独立分配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该遗传病的为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B.9号为该遗传病携带者的概率为1/3。
C.若已知8号个体为该遗传病的携带者,则3号和4号再生一个与8号相关性状遗传物质组成相同的女儿的概率为5/24。
D.3号个体在怀孕期间,没有必要做产前诊断,而6号则有必要。
10.下列有关变异和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属于可遗传变异。
B.三倍体西瓜高度不育是因为其减数分裂时无同源染色体,无法联会。
C.猫叫综合症是由于染色体数量变异中的缺失引起的。
D.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11.人类的X、Y两条染色体既有同源区段,又有非同源区段(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A.性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只存在于Ⅱ同源区。
B.Ⅰ、Ⅱ、Ⅲ区段上的基因均与性别决定相关。
C.遗传上与性别相关联的基因只存在于Ⅰ、Ⅲ非同源区。
D.血友病、红绿色盲致病基因只存在于Ⅰ非同源区
12.某种野兔的脂肪有黄脂、褐脂、白脂和无脂四种表现型,由两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决定(分别用A、a,B、b表示),将一只白脂雄兔和多只黄脂雌兔杂交,取F1中的多只褐脂兔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有4种表现型:褐脂兔162只,白脂兔81只,黄脂兔80只,无脂兔41只。根据上述信息,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B)
A.亲本白脂兔和黄脂兔的基因型依次是aaBb和Aabb。
B.上述两对基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C.F1中一只黄脂雌兔和白脂雄兔,正常减数分裂都能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D.F2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9。
13.右图表示人体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D )
A.要检测反射弧是否完整和正常,可在⑤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
B.若添加呼吸抑制剂,将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递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
D.在②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①处会产生效应,大脑皮层会产生痛觉
14.科学家用小鼠作实验材料,完成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B )
A.该实验为自身前后对照,不需要增添空白对照组
B.实验小鼠应该选择同种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并保持其器官的完整,然后先后注射生长激素和胰岛素进行实验,以减少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
C.该实验结果说明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具有协同作用
D.增大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注射量,实验效果不一定更显著
15.如图一表示人体内ADH(一种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图二是正常人一次性饮入100 mL清水后的排尿率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ADH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产生,垂体后叶释放
B.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引起ADH合成、分泌量发生变化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ADH发挥作用的调节属于激素调节,因此人体的渗透压平衡调节是以激素调节为主。
C.若“+”、“-”分别表示促进和抑制,则a、b、c分别为“+”、“+”、“-”
D.若“↑”、“↓”分别表示增加和减少,则引起图乙中A→B结果的调节是:ADH合成、释放量“↓”,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量“↓”,排尿量“↑”
16.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A.失重状态下根失去向地性的原因是生长素不能极性运输
B.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如: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等
C.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能够大量产生生长素
D.我国传统农业生产中将种子在流动的溪水中浸泡一段时间,能够降低种子中脱落酸的含量,提高种子的萌发率。
17.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有几项( B )
①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②抗原一般为外来异物,它与抗体的成分都是蛋白质
③乙肝病毒主要寄生在人体肝脏细胞内,因此只会引起人产生细胞免疫
④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
⑤过敏反应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慢,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
⑥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
⑦对移植器官的排斥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18.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而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的“语言”。请结合下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
A.图中①表示免疫系统;“甲”表示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浆细胞(及抗体)和记忆细胞
B.当人紧张时,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细胞的信息分子“丙”是来自于垂体分泌的促肾上腺素
C.由上图可知,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D.图中“乙”表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它能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以及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19.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导致Cl-内流,突触后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B.神经递质属于大分子物质,因此突触小体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属于胞吐
C.神经细胞静息电位指的是神经细胞膜内外两侧之间形成的电位差,主要原因是 K+外流
D.神经冲动在突触间隙是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的
20.处于相对稳定的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若每个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均为20%,则正确的是( D )
A.狼获得的能量大于狐获得的能量
B.若草中的能量流向羊和兔的比例发生改变,羊与兔的数量总和变化小于狼的数量变化
C.如果该生态系统足够大,在此系统中引进新种“月月兔”(每月能繁殖一代),初期其种群增长曲线近似“J”型增长
D.狼的营养级最高,但该营养级所含能量最少
21.某成熟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下列描述与之不相符的是( B )
A.食物链、食物网保持相对稳定,物种丰富度保持基本稳定
B.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保持稳定不变
C.所有种群的种群密度在一年内一般都会有所变化
D.恢复力稳定性远小于抵抗力稳定性
22.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若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中衰老个体将维持基本稳定
B.图中C点时,环境阻力最小,种群增长速率最快,
C.若乙表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观察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低,因为其中有死亡的酵母菌个体
D.K值具有种的特异性,所以田鼠的种群增长曲线在不同环境下总是相同的
23.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群落的演替都是由裸岩、地衣、苔藓一直发展到森林阶段
B.群落的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速度快,起点与初生演替不同
C.人类活动会干扰群落的演替速率,但不会改变演替方向
D.自然状态下,群落的演替结果是丰富度增加,恢复力稳定性也增加
24.关于人类活动的描述,理解正确的是( B )
a.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发展
b.退耕还湖,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利
c.在生态系统中,人的任何作用越明显,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也就越大
d .人类活动不能改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方向,但能通过科技手段适当提高生态系统能量传递效率
e.生态系统中动、植物间的信息传递具有特异性和稳定性,人类的活动无法干预
f.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
A.acef B.af C.bcde D.cef
25.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利用昆虫性外激素类似物,可干扰雌雄虫之间的正常交尾,降低害虫出生率
B.蜜蜂在飞行中有时会出现跳“忠字舞”的现象,这与蜜蜂个体间信息交流无关
C.黄鼠狼会在危险时刻释放臭气,既可向同类传达危险信息,又可让捕食者难受而放弃追捕得以逃脱
D.在生态系统中植物的叶色、花色、果色都能传递某种信息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26.(10分)根据教材内容填空:
(1)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是葡萄糖,其化学反应式可以简写为:
C6H12O6+6H2O+6O2 6CO2+12H2O+能量
(3)ATP分子的结构式可以简写成A-P~P~P.
(4)新复制出的两个子代DNA分子,通过 细胞分裂 分配到子细胞中去。
(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 自然选择学说 。
(6)不同物种之间、 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⑺ 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了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⑻ 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9)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10)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27.(10分)下图中A~E是从几种生物细胞中分离出来的5种细胞器,①~④是从这5种细胞器中分离出来的几种有机物(①④只表示某有机物的局部),图甲表示光照强度与二氧化碳变化量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在“[ ]”中填写数字或符号,在“_______”上填写文字):
(1)玉米根尖细胞中含有的细胞器[ ABD ]。用显微技术破坏玉米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细胞器B,培养几天后,再观察该根尖细胞,会出现的结果是产生多核细胞或多倍体细胞
(2)请从①~④中选出不是生物大分子的[①③ ], A和C都含有的有机物[②③④ ] 。
(3)具有①结构的物质存在于[ C ]中,用无水乙醇提取该物质时加入了少量的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坏,提取后再分离它所用的方法是纸层析法。
(4)将一株植物放置于密闭的容器中,用红外测量仪进行测量,测量时间均为1 h,测定的条件和结果如上图甲所示,(数据均在标准状况下测的)据此回答:若该植物在充分光照下积累的有机物都是葡萄糖,在25 ℃、4klx光照条件下,该植物在充分光照下1 h总共积累葡萄糖60mg。从图乙中可发现,影响A点光合速率的因素是温度和光照强度。若给该密闭装置通入C18O2,一段时间后,装置内出现了18O2,请用文字或图解简要说明C18O2→H182O→18O2。
28.(10分)果蝇的灰身和黑身、刚毛和截毛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A、a,D、d控制。某科研小组用一对灰身刚毛果蝇进行了多次杂交实验,F1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1)果蝇控制刚毛和截毛的等位基因位于X (1’)染色体上,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分离和)自由组合(1’)定律。
(2)进行多次杂交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获得足够数量的子代(1’)。
(3)上表实验结果存茌与理论分析不吻合的情况,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AAXDXD 或AAXDXd(2’)的受精卵不能正常发育成活。
(4)若上述(3)题中的假设成立,则F1代成活的果蝇共有11(2’)种基因型,在这个种群中,黑身基因的基因频率为8/15(2’)。让F1代灰身雄果蝇与黑身雌果蝇自由交配得F2,则此种群是(1’)(是、否)发生了进化。
29、(10分)血糖浓度保持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下图为胰岛素作用机理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⑴ 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机理是:胰岛素与 胰岛素受体 结合后,一方面促进 蛋白质、脂肪、糖原 合成,另一方面使 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 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除此之外,胰岛素的作用还表现在能促进 葡萄糖的利用 ,同时抑制非糖物质(脂肪、蛋白质)转化为葡萄糖。
⑵ 图中的葡萄糖转运蛋白运输物质不需要消耗ATP。胰岛素从胰岛B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 胞吐 ,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内的运输方式是 协助扩散
⑶ 影响胰岛素分泌的主要因素是 血糖浓度 ,其一方面可以直接作用于胰岛以调节胰岛素的分泌,此外也作用于胰岛组织中的神经末梢或血管内的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胰岛素分泌。因此血糖平衡受 神经和体液共同 的调节。
⑷ 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而能升高血糖浓度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
和 肾上腺素 ,其中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会 促进 (抑制/促进)周围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30、(10分)下图A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锥体图,P为生产者,Q1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B图是将A图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生物进行分类剖析,图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假设它不被下一营养级利用),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据图回答。
(1)如设种群Q1、Q2的个体数为N1、N2,平均每个个体所占的能量为W1、W2,那么,N1、N2、W1、W2之间的关系可用一个表达式表达为W1.N1>W2.N2
(2)每年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P的b+c+d+e(用B图中的英文字母表示)。
(3)B图中的b1和d1分别表示未被Q2利用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4)若已知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18872万千焦,但其中118722万千焦的能量未被利用,且b+d为20万千焦。请回答:Q1同化的能量最多为30万千焦,若b1与 d1均为6万千焦,e1为15万千焦,则Q1、Q2能量传递效率为10%。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mgt1D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