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日报网报道 2012年,中国科大学生微博协会的微博主页上,出现了一条“中科大85后美女副教授”的微博,立刻引发了网友的关注。
微博所描述的主人公正是方璐。当时26岁的她刚刚回国,在中国科大担任副教授、博导。而在此前,她已经有了比很多同龄人更为丰富的求学与科研经历:2007年获得中国科大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学士学位,2010年成为美国西北大学访问学者,2011年获得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学位,2011~2012年为香港科技大学、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博士后。
大一时,刚刚进入大学生活的方璐学习并不顺利,一学年下来,她的GPA(平均成绩点数)在班级排名靠后。这使得一直以来学业优异的她非常沮丧,“我是不是学不好这个专业?是不是该转系?”自信心受到打击的方璐反复问自己。不过,她没有贸然作决定,而是与多位老师沟通,请他们帮自己分析。最终,方璐有了进入大学后的第一个关键性抉择:坚持!到了大二、大三,方璐已经完全适应了大学生活的节奏,成绩很快就上去了,她找回了自信。
“从此,我相信坚持的力量。”方璐回忆起大学生活,流露出深深的怀念:“至今我还记得本科4年在科大学习的感觉,那么的心无旁骛,那么的单纯与专注。”
本科毕业后,方璐被保送至香港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这里她遇到了求学道路上又一次挑战。“博士阶段的研究要求你对一个问题深挖,而不在于广度。刚开始,我总是做不出自己想做的东西,觉得很难,很累。”方璐说,那段日子压力很大,经常失眠,她甚至想到了退学。
方璐默默地告诉自己:如果遇到困难就想着放弃,那也许这辈子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她给自己放了一段时间的假,出去旅游,暂时不去想这些棘手的问题。
当她旅行回来,已然恢复了往昔的从容和冷静,也放弃了退学的念头,继续专注地投入到研究中去,并很快收获了一些成果。“做研究是厚积薄发的过程,当积累到一定时候却依然没有成果,很可能是最难熬的阶段。熬过这个坎儿,前方的路会越来越清楚。”方璐认为,这个道理不仅体现在做科研上,在生活的很多方面,她都以这个感悟鼓励着自己。
博士毕业后,方璐在香港和新加坡做了一年的博士后。此时她的同学也都走上了各自的工作岗位。有很多人去了工业界的大企业,拿着不菲的年薪,方璐也有这样的机会,但她对科研已有了深厚的感情,更难舍自己的校园情结。最终,她决定回到母校中国科大,做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
在大学生活跃的人人网上,方璐被她的学生称作“方女神”,作为导师的方璐和学生之间非常亲近。在方璐的实验室里,有5名研究生,同时她还指导进实验室的高年级本科生。方璐说:“我和他们就像朋友一样,能陪他们走这段成长的路,我觉得很幸福。”
在方璐看来,师生是一辈子的朋友。这种理念最早来源于她的父亲。方璐的父亲是一位小学校长,一心扑在学校的事业上,对学生们爱护和包容,对方璐也是一路培养、鼓励和支持,这些给了她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她的心里,老师是如此美好的一个职业。
方璐奉行的是“宽进严出”的理念,她不看重报考她实验室的学生的“出身”,“GPA不高的学生我也愿意收,关键是要有做科研的态度。”进入实验室后,她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格,只有达到她设定目标的本科生,她才会写推荐信;对于研究生,她设定了高于学校毕业标准的要求,学生要做出能在国际化的有影响力的期刊或会议上发表的成果,才可以顺利毕业。
在严要求的背后,是方璐付出的各种努力。她每周都会召集学生开组会,除此之外,还会与每个学生进行一对一面谈,讨论他们的近期进展。她特别注重塑造学生良好的科研习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很多细节上,诸如写论文的逻辑思维、与其他科研学者交流等,她会不厌其烦地纠正学生的问题。
在采访的间隙,方璐起身,走到办公室的一角—原来,她收养了一只被遗弃在校园里的刚出生的小猫,她准备了牛奶喂小猫,还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星星”,取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意思。“希望它成为一只学术猫,子孙满科大。”方璐幽默地说。
工作之外,方璐最大的爱好就是旅游。每年她都会挤出一段时间,给自己放个假。她曾经和朋友一起自驾去西藏,亚洲、北美、欧洲、大洋洲的很多国家都留下了她的足迹。
“旅游就像一次充电,我喜欢看旅途上的风景。”方璐说,“科研的路也需要我继续努力,也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但是我还是会带着我的学生一起去探索,我相信,最好的时光,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