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校(江西师大附中、临川一中、鹰潭一中、宜春中学、新余四中)第二次联考高三生物试卷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sjJk4GX
【试卷综析】本卷为五校(江西师大附中、临川一中、鹰潭一中、宜春中学、新余四中)
第二次联考高三生物试卷,重点考查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功能,细胞代谢、细胞增殖及细胞生命历程、生物的遗传变异等,符合高三一轮模拟考试要求。本卷既考查了基础知识,又考查了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等。
卷面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 分钟 命题人:冯美文 审题人:黎太刚
一、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 50分)
【题文】1.牛通过吃草,从草中获得化合物和化学元素,那么,牛和草在化学元素的种类以及相同化学元素的含量上分别是
A.种类差异很大,含量上大体相同 B.种类和含量差异都很大
C.种类和含量都大体相同 D.种类大体相同,含量差异较大
【答案】【知识点】A1 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化合物、糖类和脂质
【答案解析】D解析: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差异较大,D正确。
【题文】2.下面是四位同学实验操作的方法或分析,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A.观察 DNA和 RNA 分布的实验中,盐酸可使染色体的 DNA和蛋白质水解
B.洋葱根尖经解离后若发现细胞被龙胆紫溶液染上了色,则表明此时细胞仍为活细胞
C.视野中观察到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的细胞,不能据此判断该细胞正在失水
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作为底物
【答案】【知识点】M2教材生物实验
【答案解析】C解析:观察 DNA和 RNA 分布的实验中,盐酸可使染色体的 DNA和蛋白质分离,而不是水解,A错;洋葱根尖经解离后细胞已死亡,B错;视野中观察到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的细胞,该细胞可能处于失水状态,也可能处于吸水状态,还可能处于动态平衡,C正确;因为温度既影响酶的活性,也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所以不宜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作为底物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错。
【题文】3.真核细胞中蛋白质的主要作用是
①构成染色体 ②构成“膜结构” ③主要的能源 ④组成多种酶
⑤组成各种激素 ⑥调节细胞代谢 ⑦组成维生素 ⑧储存能源
A.①③⑤⑦ B.②④⑤⑧ C.①②④⑤ D.①②④⑥
【答案】【知识点】A2 蛋白质和核酸
【答案解析】D解析: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①正确;膜结构主要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构成,②正确;主要的能源为糖类,③错;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是RNA,④正确;激素的化学本质有肽和氨基酸衍生物、固醇类、脂肪酸衍生物,⑤错;调节细胞代谢有酶,⑥正确;维生素是一系列有机化合物的统称,它们是生物体所需要的微量营养成分,⑦错;储存能源是脂肪、淀粉、糖原等的功能,⑧错。
【题文】4.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溶酶体中的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B.某些原核生物虽然没有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
C.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内膜均可生成 ATP
D.细胞骨架与细胞的物质运输、能量转换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答案】【知识点】B3 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综合
【答案解析】C解析:线粒体产生ATP的场所是线粒体的内膜和基质,叶绿体产生ATP的场所是内囊体的薄膜,C错。
【题文】5.如图表示一个 2N=4的个体的染色体。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1号和2号染色体来自父方,3 号和4号染色体来自母方
②如果1号染色体来自父方,则2号染色体来自母方
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1 号和 2号染色体移向一极,3 号和 4 号染色体移向另一极
④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如果 1 号和 3号染色体移向一极,则 2 号和 4 号染色体移向另一极
⑤在该个体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联会配对的染色体的形状、大小未必完全相同
A、①③⑤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知识点】E4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答案解析】B解析:由图可知,1号和2号染色体、3 号和4号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①错,②正确;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相互分裂,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③错,④正确;在该个体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联会配对的染色体的形状、大小相同,⑤错。
【思路点拨】同源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形状、大小相同,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联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裂,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题文】6.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人和大肠杆菌在合成人的胰岛素时,用于转录的模板链是相同的
②分别在蛋白质和多肽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摇匀,均可看到溶液变为紫色
③光合作用中水只作为原料来影响光合速率
④为了避免花粉传递给近缘作物,可将目的基因导入到植物细胞的叶绿体基因中
⑤人体细胞内形成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⑥酶和核酸都是含有氮元素的生物大分子
⑦用含15N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营养液培养根尖分生区细胞,一段时间后分离
获得具有放性的细胞器,可在这类细胞器内进行的生理过程有
⑧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为胚胎早期发育提供所需养料
A.①③④ B.②⑥⑧ C.②④⑥ D.④⑤⑦
【答案】【知识点】A3 细胞中糖类、蛋白质、脂质及核酸的实验C1 酶、ATP及代谢类型C5 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及光合作用B1 细胞质和细胞器
【答案解析】C解析:人和大肠杆菌在合成人的胰岛素时,用于转录的模板链是相同的,①错;蛋白质和多肽中均含有肽键,加入双缩脲试剂,摇匀,均可看到溶液变为紫色,②正确;光合作用中水既是原料,又是产物,③错;叶绿体基因为细胞质遗传,将目的基因导入到植物细胞的叶绿体基因中,可以避免花粉传递给近缘作物,④正确;人体细胞内只有有氧呼吸才能产生CO2,其场所是线粒体的基质,⑤错;酶为蛋白质或RNA,均含N元素,核酸含有C、H、O、N、P元素,⑥正确;由题意可知,该细胞器是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线粒体,是不可以进行水的光解的,⑦错;细胞体积越小,越有利于细胞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⑧错。
【题文】7.某科研小组探究一定浓度的酶液对大豆根和叶片组织进行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 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大豆原生质体制备过程中使用的酶液中含有多种酶,其中必需含有纤维素酶、果胶酶
B.大豆根的相对最佳酶解时间是16小时,理由是 16h的酶解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都较高
C.大豆原生质体的产量先升后降的原因是在一段时间内随着酶解时间的延长原生质体产量
而提高,酶解时间过长导致较早分离出的原生质体重新形成了新的细胞壁
D.影响大豆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的因素除了酶解时间外,还有酶浓度,酶解温度等有关
【答案】【知识点】L8 植物细胞工程与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C1 酶、ATP及代谢类型
【答案解析】C解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制备原生质体可用纤维素酶、果胶酶去除,A正确;由表中的数据可知,16h的酶解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都较高,所以大豆根的相对最佳酶解时间是16小时,B正确;酶解时间过长会导致较早分离出的原生质体破裂了,C错;影响大豆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的因素除了酶解时间外,还有酶浓度,酶解温度等有关,D错。
【题文】8.取一段长 5cm的葱茎,将其纵切到 4cm处,由于纵切的葱茎使薄壁的皮层细胞摆脱了厚壁的表皮细胞的束缚,皮层细胞扩张得更快,从而使葱茎向表皮外弯曲;切后的形状如下图甲所示,将它作为对照。再取另外四段葱茎做同样的处理,将它们分别置于 a 至 d的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30min后,葱茎形状记录如下图乙。据此判断蔗糖溶液浓度的大小为
A.a>b>c>d B.a>c>d>b
C.b>d>c>a D.b>a>c>d
【答案】【知识点】C2 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答案解析】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由于纵切使薄壁的皮层细胞摆脱了厚壁的表皮细胞的束缚,皮层细胞扩张得更快,从而使葱茎向表皮外弯曲,也就是说薄壁细胞的弹性比表皮细胞的大,易伸缩。当吸水时,薄壁细胞的体积扩大更快,所以向外弯曲。当失水时,薄壁细胞也更易收缩,可以使茎表现出向里弯曲。所以由此可知,浓度最低的是B,最高的是A。
【题文】9.有氧呼吸全过程的物质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①C6H1206→丙酮酸;②丙酮酸+H2O→CO2+[H];③[H]+O2→H2O,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第③阶段反应极易进行,无需酶的催化
B.第②阶段无ATP生成,第③阶段形成较多的ATP
C.第①②阶段能为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D.第①阶段与无氧呼吸的第①阶段不同
【答案】【知识点】C4 细胞呼吸
【答案解析】C解析:有氧呼吸第③阶段需酶的催化,A错;第②阶段有ATP生成,第③阶段形成较多的ATP,B错;第①②阶段能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C正确;第①阶段与无氧呼吸的第①阶段完全相同,D错。
【典型总结】有氧呼吸全过程的物质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H],同时释放少量的能量,场所为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是将丙酮酸和水分解为CO2和[H],同时释放少量的能量,场所为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是将[H]和O2结合,形成H2O,同时释放少量的能量,场所为线粒体内膜。
【题文】10.下图示某植物光合作用速度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不正确的是
A.甲图可表示在光线弱的情况下,光合作用速率受光强度的限制
B.甲图可见,强光照下因光反应阶段受到限制,使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
C.乙图中 C点表示光照强度为甲图的 B时,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
D.乙图出现 CD 段的原因是温度过高影响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
【答案】【知识点】C6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和提高光能利用率
【答案解析】B解析:分析甲图可知,该图显示温度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的范围内光合作用速度随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光照超过某一强度时,光合作用的速度不再增加,同一光照条件下,不同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同,光合作用强度是多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分析题图乙可知,该曲线显示温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而影响光合作用强度,在一定的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光合作用强度增强,超过最适宜温度后,随温度升高光合作用强度降低。
【典型总结】在一定的范围内光合作用速度随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光照超过某一强度时,光合作用的速度不再增加,同一光照条件下,不同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同。温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而影响光合作用强度,在一定的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光合作用强度增强,超过最适宜温度后,随温度升高光合作用强度降低。
【题文】11.温室内栽培作物,可更好地应用植物生理活动原理,实现作物的工厂化生产。下列有关措施中,能促进温室内作物利用光能,从而提高作物产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①温室内应多施农家肥,少施用化肥 ②氮肥应适量供应,否则氮多时植物疯长,会造
成农作物倒伏, 影响光能利用 ③温室内白天温度越高, 光合作用效率也就越高 ④
温室若栽种阴生作物,不宜延长光照时间 ⑤在温室内圈养牲畜,可以增加产量
A.①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③④
【答案】【知识点】C11 细胞的代谢综合
【答案解析】D解析: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具有最适的温度,此温度时,光合速率最大,高于或低于此温度,光合速率都将有所下降,③错;阴生作物的光合作用也需光照,只是光照强度不需太高,④错。D符合题意。
【题文】12.如图是[H]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转移的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晴天时小麦①过程比在阴雨天时旺盛
B.[H]经⑤转移到水中,其过程需CO2参与
C.能形成 ATP 的过程有①②④⑤⑥⑦
D.①产生的[H]可在②过程中将五碳化合物还原
【答案】【知识点】C8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应用
【答案解析】A解析:由图可知,①过程为水的光解过程,晴天时小麦①过程比在阴雨天时旺盛,A正确;⑤过程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需要O2和[H],B错;能形成 ATP 的过程有①⑤⑥,C错;①产生的[H]可在②过程中将三碳化合物还原,D错。
【典型总结】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将水光解,形成ATP,用于暗反应阶段;有氧呼吸三阶段均能产生ATP,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形成ATP,可用于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
【题文】13.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中不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
B.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
C.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细胞癌变不受基因控制
D.白化病人由于黑色素细胞衰老,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因而头发变白
【答案】【知识点】D1 细胞的增殖及有丝分裂实验D2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
【答案解析】A解析:二倍体生物的单倍体体细胞的增殖为有丝分裂,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A正确;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分化,B错;白化病人由于体内缺少控制酪氨酸酶合成的基因,导致酪氨酸不能转变成黑色素所致,D错。
【题文】14.一个基因型为 Yy的胚囊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四个子细胞,其中三个消失,一个继续发育并进行三次核的有丝分裂,产生具有 8个子核的胚囊,其中包括 1 个卵和两个极核, 据此判断,2个极核和 1 个卵的基因型分别是
A.y、y 和 Y B.Y、Y和 y C.Y、y 和 Y D.皆为 Y 或 y
【答案】【知识点】D1 细胞的增殖及有丝分裂实验E4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答案解析】D解析:不论胚囊母细胞的基因组成如何,由于极核和卵细胞都来自于一个细胞的有丝分裂,所以基因型相同,D正确。
【题文】15.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哪一项是错误的
A.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代产生 AaBBDD 的生物体的概率为 1/8
B.乙图中黑方框图表示男性患者,由此推断该病最可能为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丙图所示的一对夫妇,如产生的后代是一个男孩,该男孩是患者的概率为 1/2
D.丁图细胞表示二倍体生物有丝分裂后期
【答案】【知识点】E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E4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E8 遗传的基本规律的综合应用
【答案解析】D解析: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代产生 AaBBDD 的生物体的概率为1/2×1/4×1=1/8,A正确;由于双亲均无病,儿子有病,表明为隐性遗传病,由于患者几乎都为男性,可推断出为伴X 染色体遗传,B正确;丙图所示夫妇生一男孩,患病的概率为 1/2,C正确;丁图细胞表示减数分裂的后期,因为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D错。
【题文】16.下列有关基因型为 Aa的某男子体内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比较正确的是
A.基因 a 分子数目依次为 2:1:2(或 0)
B.X染色体数目依次为 0:1:0(或 2)
C.染色体组数依次为 4:2:0
D.核中 DNA分子数目之比:2:2:1
【答案】【知识点】E4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答案解析】D解析:Aa男子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 a 分子数目依次为 2:2:2(或 0),A错;X染色体数目依次为2:1:0(或 2),B错;染色体组数依次为 4:2:2,C错;核中 DNA分子数目之比:2:2:1,D正确。
【题文】17.某基因(14N)含有 3000 个碱基,腺嘌呤占35%。若该 DNA分子用15N同位素标记过的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3次,再将全部复制产物置于试管内离心,进行密度分层,得到结果如图1;然后加入解旋酶再离心,得到结果如图 2。则下列有关分析完全正确的是
①X 层全部是14N的基因 ②W 层中含15N 标记胞嘧啶 3150个
③W 层与 Z层的核苷酸数之比为 8:1 ④X层中含有的氢键数是 Y层的1/3倍
A、①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答案】【知识点】F2 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和与基因的关系
【答案解析】C解析:DNA是半保留复制,故复制3次,DNA总数是8个,其中含有14N的DNA为2个(每个DNA均为一条14N链,一条15N链),其余6个均为15N的DNA(两条链均为15N)。因为14N15N的DNA密度比15N15N的DNA密度小,故X层应该为14N15N的DNA,Y层为15N15N的DNA,①错;一个DNA中含有3000个碱基,腺嘌呤占35%,那么胞嘧啶占15%,故胞嘧啶的碱基数为450个。复制3次一共得到8个DNA,这样需要的胞嘧啶数为450×7=3150个,②正确;复制后的8个DNA一共含有16条链,其中14N的链2条(分布在Z层),15N的链14条(分布在W层),因为该基因含有3000个碱基,故每条链的核苷酸数为1500,这样Z层的核苷酸数为1500×2=3000,W层的核苷酸数为1500×14=21000个,故W层与Z层的核苷酸数之比为7:1,③错;复制得到的DNA所含有的碱基数都是相同的,那么氢键数也应该是相同的,X层有2个DNA,Y层有6个DNA,这样它们的氢键数之比即为DNA数之比,即X层中含有的氢键数:Y层中含有的氢键数=1:3。X层中含有的氢键数是Y层的1/3,④正确。
【题文】18.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DNA分子中的碱基对的改变、增添、缺失现象称基因突变
B.通常情况下基因重组是指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
C.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可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
D.基因型为 AaBB的个体自交,导致子代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基因重组
【答案】【知识点】G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答案解析】B解析: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就叫做基因突变,发生在非基因序列上的改变,不属于基因突变,A错;通常情况下基因重组是指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B正确;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错;基因型为 AaBB的个体自交,导致子代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基因的分离,D错。
【思路点拨】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重组是指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题文】19.图甲、乙、丙、丁分别是对四种生物体内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进行观察的结果(图示中的染色体只代表其状态,不表示具体数目) 。下表中对甲、乙、丙、丁提出的假设及相应的结论中,与图示相符的是选项 假设 结论
【答案】【知识点】E4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答案解析】D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特点及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若甲图为二倍体西瓜的体细胞,则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其下一时期为末期,在细胞中央会出现细胞板和核膜、核仁,无中心体,故A项错;若乙图为二倍体植物花粉发育成的植株的体细胞,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不能产生精细胞,故B项错;若丙图表示果蝇的体细胞,染色体①和②是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于同一个母方,故C项错误;图丁中c组染色体数为4N,则为有丝分裂后期,而联会和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故D项正确。
【题文】20.下图为人类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5号和 11号为男性患者。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A.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一定在常染色体上
B.若7号不带有致病基因,则11号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于 2号
C.若3号不带致病基因,7号带致病基因,9号和10号婚配,后代男性患病的概率是l/18
D.若 7 号带有致病基因,10号产生的配子带有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2/3
【答案】【知识点】G3 人类遗传病及优生
【答案解析】C解析:由图可知,Ⅰ1和Ⅰ2正常,生了患病的儿子Ⅱ5,表明为隐性遗传病,但致病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A错;若7号不带有致病基因,则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 Ⅲ11号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于Ⅱ6,Ⅱ6号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于Ⅰ1,B错;若3号不带致病基因,7号带致病基因,则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9号为1/3Aa、2/3AA,10号为2/3Aa、1/3AA,后代男性患病的概率是l/18,C正确;若 7 号带有致病基因,10号为2/3Aa、1/3AA,10号产生的配子带有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3,D错。
【题文】21.某信使 RNA 碱基中,A占 10%,U 占 20%,则在合成它的模板 DNA双链中,G 占
A、35% B、30% C、10% D、无法确定
【答案】【知识点】F2 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和与基因的关系F3 基因的结构和基因的表达
【答案解析】A解析:信使RNA分子是通过DNA上基因中的一条链转录而来的,则信使RNA分子中碱基比率与模板链的碱基比率是相对应的,根据题意,U占20%,A占10%,则基因模板链中的A+T就占该链的30%,而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基因中的一条链的A+T占该链的比率与另一条链中的A+T占另一条链的比率及整个基因中A+T的比率是相等的,即整个基因中的A和T之和占全部碱基的30%,那么G+C就占全部碱基的70%,又因为G=C,所以G占35%。A正确。
【题文】22.用32P标记某动物体细胞(2N=4条染色体)的 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有丝分裂,若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是 8 条,第 3 次分裂的该时期一个细胞内含有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可能有
A.0、1、2 B.1、2、3 、4 C.1、3、5、7 D.0、1、2、3、4
【答案】【知识点】D1 细胞的增殖及有丝分裂实验F2 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和与基因的关系
【答案解析】D解析:2N=4条染色体,若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是 8 条,则表明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用32P标记某动物体细胞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有丝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8条;有丝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4条;有丝分裂第三次分裂后期,含有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0、1、2、3、4条。D正确。
【题文】23.人们在果蝇中发现有飞行肌退化的现象,这种果蝇即使有正常的翅也无法飞行,实验过程如图。通过下列的哪种检验方法和结果,可以确定飞行肌退化为 X 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所控制
A.用子代雌雄个体杂交,后代雌性个体的分离比为 3∶1
B.用子代雌雄个体杂交,后代雄性个体的分离比为 1∶1
C.用子代雄性个体与亲代雌性交配,后代雌性分离比为 3∶1
D.用子代雌性个体与亲代雄性交配,后代雄性分离比为 2∶1
【答案】【知识点】E7 细胞质遗传和伴性遗传
【答案解析】B解析:如果飞行肌退化为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XB)所控制,则飞行肌正常为隐性(Xb)。子代飞行肌退化的雄性个体基因型为XBXb,子代飞行肌退化的雄牲个体为XBY。用子代雌雄个体杂交,则后代飞行肌退化与飞行肌正常的分离比为3:1,雌雄个体的分离比为1:1,后代雄性个体的分离比为l:1。若用子代雄性个体(XBY)与亲代锥栓(XBXB)交配,后代全部为飞行肌退化;用于代谁栓个体(XBXb)与亲代雄性个体(XbY)交配,后代雄性分离比为1:1。B正确。
【题文】24.比特尔等在 1941年提出了“一个基因一种酶假说” 。在生物体内,各类物质或分子是经过一系列代谢步骤合成的,每一步都受特定的酶所催化。现假设已分离到某微生物的 5 种突变体(1-5) ,它们都不能合成生长所需的物质 G,但是该微生物在合成途径中,物质A、B、C、D、E 都是必需的,但不知它们的合成顺序;于是分析了这几种物质对各种突变体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 ( “+”表示加入相应物质,微生物能正常生长)
请分析突变体 4在哪两种物质之间合成被阻断
A.B 和 D B.D和 A C.A和 E D.E 和 C
【答案】【知识点】G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答案解析】B解析:从图表分析得知, 加入物质B,都不生长,说明它的合成影响了其他4种物质的合成,即物质B要首先合成,同理分析,合成的顺序接下去依次为D、A、E、C、G。突变体4加入物质A、C、E、G才能生长,说明合成A前面的途径阻断,又因为加入物质C、E、G仍然不生长,所以突变体4一定是在D-A发生基因突变而不能合成催化D-A的酶。B正确。
【题文】25.在一固定容器内用液体培养基培养肺炎双球菌并测定其种群数量变化,结果见下图。 其中在 a点时向培养基中添加了一定量的青霉素。下面对该菌种群数量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A. c~d 段菌体数量不再增加,这与使用青霉素有关
B. a~b 段种群中抗青霉素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最大
C. d 点开始出现的变化说明 d时一定是再次加入了青霉素
D. 曲线从 b 点到 d 点主要体现了青霉素对肺炎双球菌的选择过程
【答案】【知识点】G5 生物的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答案解析】B解析: c~d段是受一定容积和一定量的培养基所限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A错;青霉素起选择作用,将少量抗青霉素基因突变选择下来,大量不具有抗青霉素的菌体死亡裂解,a~b段种群中抗青霉素基因的基因频率明显升高,B正确;d点开始也可以是进入正常的衰亡期,C错;曲线a~b段体现了青霉素对肺炎双球菌的选择过程,D错。
二、非选择题(共50 分)
【题文】26. (13分)将一定数量的生长良好的盆栽植物移入密闭的温室中栽培,栽培期间利用自然光,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测得的 24 小时内 CO2浓度曲线如甲图。图乙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1)如果图甲细胞是低等植物细胞,则图中还应该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
(2)若将图甲细胞组成的组织块放在含有3H标记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营养液中进行植物组织培养,保温数小时后测定,发现 [填编号]结构中有放射性存在。
(3)高等植物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可以通过 进行,细胞壁的形成与细胞器 有关。
(4)正常情况下蔬菜、水果细胞中酚类物质和酚氧化酶并不接触,但是在去皮后,表面鲜
嫩的肉质很快就会变成暗褐色,请你对这一现象作出解释。
(5)图乙中,与BC 段相比,CD段上升缓慢的原因是 ,DE 阶段曲线下降的原因是 。
(6)AB和EF阶段光合作用速率等于 ,原因是 。
(7)由图乙可知该植物长期在该密闭温室中能否正常生长? 。(能/不能/无法判断)
(8)在 E 点敞开棚顶后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如何? (变大/变小/不变/无法判断) 。
(9)现已从该植物的叶绿体中提取出色素,并层析分离后得到 4 条色素带(如右图)。如果在色素提取过程中,没有加碳酸钙,则无显著变化的色素带为 。
【答案】【知识点】C5 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及光合作用C6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和提高光能利用率
【答案解析】(1)中心体
(2)①③⑥
(3)胞间连丝 高尔基体
(4)生物膜系统被破坏后酚类物质在酚氧化酶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
(5)CO2浓度太高或 O2太少(2 分) 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6)呼吸作用速率 CO2浓度太低
(7)不能
(8)变大
(9)1、2(少写不得分)
解析:(1)低等植物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相比,特有的细胞器有中心体。
(2)3H标记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是DNA的原料,在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数小时后,结构①线粒体、③细胞核和⑥叶绿体中合成了DNA,有放射性存在。
(3)高等植物细胞之间可以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的信息交流,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4)正常情况下蔬菜、水果细胞中酚类物质和酚氧化酶并不接触,但是在去皮后,表面鲜
嫩的肉质很快就会变成暗褐色,这是因为生物膜系统被破坏后酚类物质在酚氧化酶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
(5)图乙中,与BC 段相比,由于CO2浓度太高或 O2太少,CD段上升缓慢;由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DE 阶段曲线下降。
(6)由于CO2浓度太低,AB和 EF 阶段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7)由图乙可知,在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黑暗条件下,植物只有呼吸作用,该植物只消耗有机物,不能积累有机物,植物长期在该密闭温室中不能正常生长。
(8)在E点限制植物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是二氧化碳的浓度,因此在 E 点敞开棚顶后光合作用速率变大。
(9)如果在色素提取过程中,没有加碳酸钙,则叶绿素被破坏,则3(叶绿素a)、4(叶绿素b)减少,1(胡萝卜素)、2(叶黄素)无显著变化。
【题文】27. (13 分)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 有宽叶和窄叶, 抗病和不抗病等性状。 已知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且在玉米苗期便能识别。根据生产实践获知,杂交种(Aa)所结果实在数目和粒重上都表现为高产,分别比显性和隐性品种产量高 12%、20%。某农场在培育玉米杂交种时,将纯种宽叶玉米和纯种窄叶玉米进行了间行均匀种植,但由于错过了人工授粉的时机,结果导致大面积自然授粉[同株异花授粉(自交)与品种间异株异花授粉(杂交) ]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上述栽种方式,两个品种玉米授粉方式共计有 种。F1植株的基因型是 。
(2)如果用上述自然授粉收获的种子用于第二年种植,预计收成将比单独种植杂交种减少
8%,因此到了收获的季节,应收集 (宽叶、窄叶)植株的种子,第二年播种后,在幼苗期选择 (宽叶、窄叶)植株栽种,才能保证产量不下降。
(3)玉米籽粒的颜色与细胞中的色素有关,当细胞中含有甲物质时呈紫色,含有乙物质时
呈红色,无甲和乙时呈白色。与这些色素合成有关的部分酶和基因情况如下表所示(注: 各
图甲 图乙对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完全显性,隐性基因不能控制相应酶的合成,并且在形成配子过程中不发生交叉互换),请回答问题:
① 现有纯合红色玉米粒,请在右图中画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可能的位置关系。
(注:方框内只要画出与上述基因相关的染色体,用竖线表示染色体,黑点表示基因的位点,并标上相应的基因符号)。
② 若红色的籽粒长成的某一玉米植株自交,所结籽粒的性状分离比为紫:
红:白=0:3:1,则该植株的基因型为 。
③ 若某一基因型为 AaBbDd 的玉米植株自交,所结籽粒的性状及分离比为 。
④ 四倍体玉米中玉米色素含量通常高于野生型玉米,低温处理野生型玉米正在有丝分裂的
细胞会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获得四倍体细胞并发育成植株。推测低温处理导致细胞染色
体不分离的原因是 。四倍体玉米与野生型玉米是否属于同一物种? ,为什么? 。
【答案】【知识点】E8 遗传的基本规律的综合应用
【答案解析】(1) 4 AA 、Aa、aa
(2)窄叶 宽叶
(3)①见右图(2 分)
②AaBBdd 或 AABbdd(2 分,少写不得分)
③紫色:红色:白色=6:3:7或 紫色:白色=9:7(2 分,少写不得分)
④低温抑制纺锤体的产生 否 两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解析:(1)纯合宽叶与纯合窄叶间行均匀种植,受粉方式有:宽叶植株自身的异花受粉,窄叶植株自身的异花受粉,宽叶为窄叶受粉,窄叶为宽叶受粉。子一代的基因型为:宽叶植株自身的异花受粉所得子代的基因行为AA,窄叶植株自身的异花受粉所得子代的基因行为aa;宽叶为窄叶受粉和窄叶为宽叶受粉所得子代基因型为Aa。
(2)窄叶植株上所结种子有纯合的,也有杂合的,而且窄叶植株上所接的种子种下去,长出宽叶的肯定是杂合。而宽叶植株上所结种子种下去,幼苗期无法区分纯合与杂合。
(3)①由表中信息可知D和B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当细胞中含有甲物质时呈紫色,基因型应是A-B-D-,含有乙物质时呈红色基因型应是A-B-dd,无甲和乙时呈白色基因型aabbdd或A-bbdd或aaB-dd,纯合紫色的基因型应是AABBdd,详见答案。
②若红色的籽粒长成的某一玉米植株自交,所结籽粒的性状分离比为紫:红:白= 0:3:1,该红色应是A-B-dd,后代中无紫色,红:白=3:1,应有一对是杂合子,一对是纯合子,故应是AaBBdd或AABbdd。
③若某一基因型为AaBbDd的玉米植株自交,如果B和D在同一染色体上,后代所结籽粒的性状及分离比为紫色:白色=9:7,如果B和d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后代所结籽粒的性状及分离比为紫色:红色:白色=6:3:7。
④ 四倍体玉米中玉米色素含量通常高于野生型玉米,低温处理野生型玉米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会导致染色体不分离,因为低温抑制纺锤体的产生,从而获得四倍体细胞并发育成植株。四倍体玉米与野生型玉米不属于同一物种,因为四倍体玉米与野生型玉米杂交后代是三倍体,表明四倍体玉米与野生型玉米两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题文】28.Ⅰ(7分)为验证叶绿素合成所需的条件,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①配制培养基:1号(含蔗糖、水、植物必需的各种矿质元素等),2号(不含 Mg,其他成分与 1号相同)。
②小麦种子用清水浸泡后消毒,在无菌条件下,将种子的胚剥离,去掉胚乳。
③在无菌条件下,将胚接种在培养基上。培养两周后,观察幼苗的颜色。如下表所示: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果中 A、B、C依次是 。
(2)在该实验设计中,为什么不是每组只用 1 个培养瓶或每个培养瓶中只接种 1 粒种子的胚? 。
(3)实验中为何不采用完整种子萌发的方法,而是去掉胚乳,将胚接种在不同的培养基上? 。
(4)根据上述实验内容,请列出各对对照实验及其相关结论:
Ⅱ.(6分)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了课本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后,想进一步探究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产生等量 CO2时,哪种条件下消耗葡萄糖较少的问题。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将无菌葡萄糖溶液与少许酵母菌混匀后密封(瓶中无氧气),按下图装置实验。当测定甲、乙装置中 CaCO3沉淀相等时,撤去装置,将甲、 乙两锥形瓶溶液分别用滤菌膜过滤,除去酵母菌,得到滤液 1 和滤液 2。请分析回答:
(1)甲、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 ,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有 。
(2)酵母菌产生CO2的场所是 。
(3)利用提供的U型管(已知滤液中的葡萄糖不能通过 U 型管底部的半透膜,其余物质能通过)、滤液 1 和滤液 2 等,继续完成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①取等量的滤液 1 和滤液 2 分别倒入 U型管的 A、B 两侧并标记;
②一段时间后观察________的变化。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
②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答案】【知识点】C8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应用
【答案解析】
(1)(1 分)绿色、黄色、黄色
(2)(2分)如果样本太少,会因为偶然误差严重影响实验结果(大意相似即可)
(3)(2 分)因为种子的胚乳中可能含有一定量的 Mg,去掉胚乳后,采用不同的培养基
为胚的萌发提供营养,才可以排除这一干扰(大意相似即可)
(4)(2 分)甲组与乙组对照表明 Mg是合成叶绿素所必需的一种矿质元素;甲组与丙组
对照表明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甲组与丁组对照表明叶绿素的合成需要适宜的温度
Ⅱ.(1)有无氧气 温度、PH、培养液量、培养液浓度等
(2)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②(两侧)液面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①A 侧液面上升,B 侧液面下降 ②A 侧液面下降,B侧液面上升
解析:Ⅰ(1)由题意可知,1号含蔗糖、水、植物必需的各种矿质元素等,能合成叶绿素,A为绿色;2号不含 Mg,叶绿素不能形成,B为黄色;3号处于黑暗的条件下,叶绿素不能形成,C为黄色。
(2) 在该实验设计中,如果样本数太少,会因为偶然误差严重影响实验结果,所以不是每组只用 1 个培养瓶或每个培养瓶中只接种 1 粒种子的胚。
(3)因为种子的胚乳中可能含有一定量的Mg,去掉胚乳后,采用不同的培养基为胚的萌发提供营养,才可以排除这一干扰。
(4) 根据上述实验内容,可以得出甲组与乙组对照表明:Mg是合成叶绿素所必需的一种矿质元素;甲组与丙组对照表明: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甲组与丁组对照表明:叶绿素的合成需要适宜的温度。
Ⅱ.(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产生等量CO2时,哪种条件下消耗葡萄糖较少的问题,所以甲、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有无氧气。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有温度、PH、培养液量、培养液浓度等。
(2)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所以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②一段时间后观察液面的变化。滤液1是酵母菌有氧呼吸后的产物及剩余的葡萄糖,滤液2是酵母菌无氧呼吸后的产物及剩余的葡萄糖,又知葡萄糖不能通过U型管底部的半透膜,其余物质能通过,所以若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剩余的就多,一段时间后,A侧液面高于B侧液面;若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剩余的就少,一段时间后,A侧液面低于B侧液面。
【题文】29、 (11分)下图一是某种二倍体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三个细胞均来自同一动物个体;下图二是该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数学模型,请据图回答:
(1)图一中的丙处于 分裂 期,丙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___;由该图可知,在 时期发生了 。人体中同时存在图一中三种细胞的器官是 。
(2)图二数学模型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 ,cd段对应于图一中的_________细胞,图二中 m 所代表的数值是 。
(3)按照上题的 m所代表的数值,请在图二中用虚线画出 c~f 段细胞中 DNA分子数的相对变化曲线。
【答案】【知识点】E4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答案解析】(1)减数第二次 后 精细胞 四分体时期 交叉互换 睾丸
(2)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 乙 2
(3)如下图中虚线(2 分)
解析:(1)由图可知,图一中的丙无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图甲细胞质是均等分裂,表明该生物为雄性,丙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精细胞;由该图可知,在四分体时期时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人体中同时存在图一中三种细胞的器官是雄性的性腺,即睾丸。
(2)bc段染色体组数加倍,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cd段为有丝分裂后期,对应于图一中的乙细胞,图二中 m 所代表的数值是2。
五校(江西师大附中、临川一中、鹰潭一中、宜春中学、新余四中)第二次联考
高三生物试卷答案
1-5 DCDCB 6-10 CCBCB 11-15 DAADD 16-20 DCBDC 21-25 ADBBB
26. (除注明外每空 1 分,共 13 分)
(1)中心体 (2)①③⑥ (3)胞间连丝 高尔基体
(4)生物膜系统被破坏后酚类物质在酚氧化酶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
(5)CO2浓度太高或 O2太少(2 分) 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6)呼吸作用速率 CO2浓度太低 (7)不能
(8)变大 (9)1、2(少写不得分)
27. (除注明外每空 1 分,共 13 分) (1) 4 AA 、Aa、aa
(2)窄叶 宽叶
(3)①见右图(2 分)
②AaBBdd 或 AABbdd(2 分,少写不得分)
③紫色:红色:白色=6:3:7或 紫色:白色=9:7(2 分,少写不得分)
④低温抑制纺锤体的产生 否 两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28.Ⅰ(1) (1 分)绿色、黄色、黄色
(2) (2分)如果样本太少,会因为偶然误差严重影响实验结果(大意相似即可)
(3) (2 分)因为种子的胚乳中可能含有一定量的 Mg,去掉胚乳后,采用不同的培养基
为胚的萌发提供营养,才可以排除这一干扰(大意相似即可)
(4) (2 分)甲组与乙组对照表明 Mg是合成叶绿素所必需的一种矿质元素;甲组与丙组
对照表明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甲组与丁组对照表明叶绿素的合成需要适宜的温度
Ⅱ.(1)有无氧气 温度、PH、培养液量、培养液浓度等
(2)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②(两侧)液面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①A 侧液面上升,B 侧液面下降 ②A 侧液面下降,B侧液面上升
29. (除注明外每空 1 分,共 11 分)
(1)减数第二次 后 精细胞 四分体时期 交叉互换 睾丸
(2)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 乙 2
(3)如下图中虚线(2 分)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sjJk4G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