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湖北省百校大联盟联考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hqlShUk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生物学家及其贡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
B.桑格和尼克森﹣﹣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C.切赫和奥特曼﹣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D.卡门和鲁宾﹣﹣卡尔文循环
2.下列关于细胞统一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有以磷脂双分子层为骨架的细胞膜
B.都有环状的DNA分子
C.都能合成自身生活所需的蛋白质和酶
D.都能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3.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空间结构不同的蛋白质其功能可能相似
B.DNA是细胞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C.葡萄糖是细胞重要的能源物质
D.某些脂质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4.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糖类不参与细胞识别
B.DNA是细胞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
C.麦芽糖经水解可产生果糖
D.细胞中自由水含量越高代谢越旺盛
5.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膜上可合成ATP
B.性激素的合成与生物膜有关
C.生物膜上可发生信号转换
D.流动镶嵌模型属于概念模型
6.如图是羊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及Na+、K+跨膜运输的原理图,图中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属于主动运输的一种,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小肠液中的钠离子以被动运输的方式进入小肠上皮
B.小肠上皮细胞吸收Na+、排出K+需要ATP水解供能
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所需能量直接来自于ATP
D.小肠上皮细胞膜上钠钾泵的化学本质是载体蛋白质
7.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细胞中具有中心体,可排除是植物细胞
B.观察到有细胞板的形成,则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
C.用口腔上皮细胞为材料,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D.视野中唾液腺细胞核孔的数量比肌肉细胞核孔的数量多
8.下列有关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低温处理胰蛋白酶会影响它的活性
B.酶在完成催化反应后立即被降解为氨基酸
C.ATP的合成和水解需要的酶相同[来源:学科网]
D.酶通过提供能量来提高催化反应速率
9.某探究小组为探究淀粉酶浓度和淀粉溶液浓度对淀粉水解速率的影响,在适宜条件下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结果如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一中,限制组别4相对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淀粉溶液浓度
B.实验二中,限制组别4相对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淀粉酶的浓度
C.实验一中,若适当提高温度,则各组别相对反应速率均将增加
D.实验二中,若提高淀粉溶液浓度,则各组别相对反应速率均将增加
10.癌细胞是正常细胞分化机制失控而具有无限增殖能力的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癌细胞的基因与正常分化细胞的基因有差异
B.细胞分化程度越高癌变的可能性越大
C.细胞分化机制失控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原癌基因的存在是癌变的主要原因
11.下列有关分化、衰老、癌变、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化的细胞中遗传信息必定改变
B.衰老的细胞中酶的活性必定降低
C.癌变的细胞中原癌基因必定发生基因突变
D.凋亡的细胞中必定没有新蛋白质合成
12.如图为某生物细胞分裂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区段是A~H
B.图乙为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图象
C.图乙中与2号染色体携带相同遗传信息的是3号染色体
D.图乙对应于图甲中的E~F段,图丙对应于图甲中的C~E段
13.紫杉醇能诱导、促进微管蛋白聚合从而抑制纺锤丝和纺锤体的形成.如果用一定浓度的紫杉醇处理幼芽分生组织的细胞,则会发生( )
A.DNA和有关酶的合成受阻
B.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C.染色体的着丝点不能分裂
D.细胞膜内陷的时间推迟
14.如图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CO2和[H]的变化,①~⑧表示生理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没有叶绿体,过程①②不能完成
B.没有线粒体,过程③④不能完成
C.过程⑤⑥均消耗[H]和ATP
D.⑦⑧过程产生的CO2中的O并非均来白C6H12O6
15.细胞呼吸是细胞能量的根本来源,细胞呼吸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图是温度与氧气浓度对植物叶片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细胞呼吸速率可用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表示
B.从甲图可知细胞呼吸最旺盛时的温度是B点对应的温度
C.温度对曲线Ⅱ代表的呼吸类型影响较大,对曲线Ⅰ影响较小
D.分析图甲、乙可知,水果储存需要低温和低氧的条件
16.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催化的专一性时,不可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B.利用重铬酸钾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酒精,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C.用黑藻叶片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D.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会导致滤纸条上色素带重叠
17.如图是探究小组做的“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需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的对比实验, 其中乙组作为对照组
B.若向B瓶和D瓶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则D瓶内的溶液会变灰绿色
C.可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来检测C02的产生速率
D.乙组中D瓶先封口放置一段时间的目的是形成无氧的环境
18.某科研小组为验证蔗糖在黑暗条件下通过气孔进入叶片转化成淀粉这一结论,将天竺葵饥饿处理一段时间后,从同一叶片上打孔获得4组网形小叶片,分别处理如表所示.一段时间后,脱色,然后用碘液检测叶片颜色变化.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将天竺葵饥饿处理能防止无关变量的干扰
B.组2叶片无淀粉的产生与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有关
C.组1、2、3实验能证明蔗糖通过气孔进入叶片
D.组4是将叶片密封并浸泡在通入O2的5%蔗糖溶液中
19.如图甲是全光照和不同程度遮光对棉花植株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图乙表示初夏在遮光50%条件下,温度、光照强度、棉花植株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气孑L张开的程度)的日变化趋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去除遮光物,短时间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C3化合物含量将减少
B.分析图甲可知,棉花植株可通过增加叶绿素的量以适应弱光环境
C.分析图乙可知,8:00~12:00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因素是暗反应降低
D.分析图乙可知,16:00~18:00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因素是光反应降低
20.植物活性硒是农作物吸收的硒元素经生物转化作用后,与氨基酸结合以硒代氨基酸形态存在,植物活性硒能有效抑杀癌细胞.为研究植物活性硒的抑制癌细胞增殖的效果,用不同浓度的植物活性硒处理小鼠肝癌细胞,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需要设置不含植物活性硒溶液的空白对照组
B.植物活性硒的浓度和处理时间均对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起作用
C.植物活性硒对肝癌细胞增殖抑制的机理可能与编程细胞凋亡的基因表达有关
D.植物活性硒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最佳浓度为1.00 g•L﹣1
21.下列关于孟德尔的遗传学实验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豌豆为闭花传粉植物,在杂交时应在父本花粉成熟前做人工去雄、套袋处理等
B.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C.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能从细胞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D.F2代3:1的性状分离比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22.先天性葡萄糖一半乳糖吸收不良症为单基因隐性遗传病,其遗传遵循孟德尔定律.一对男性正常的夫妻生育的4个孩子中,3个男孩正常,1个女孩患病.以下推断合理的是( )
A.该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夫妻双方均为杂合子
B.子代三个正常一个患病的现象说明发生了性状分离
C.3个正常孩子为杂合子的概率为
D.该对夫妻中有一方可能为患病者
23.花的位置叶腋和茎顶是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两株茎顶花植株杂交,无论正交、反交,F1中总是一半是茎顶花,一半是叶腋花.茎顶花的F1植株自交,F2是全茎顶花;叶腋花的F1植株自交,F2表现为叶腋花1908株,茎顶花1452株.下列假设能解释该遗传现象的是( )
A.控制该性状的是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茎顶花为显性性状
B.控制该性状的是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叶腋花为显性性状
C.控制该性状的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有一种显性基因时就表现为叶腋花
D.控制该性状的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有两种显性基因时才表现 为叶腋花
24.某种白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其茎有高矮之分,茎表皮颜色有黄色、青色、黑色和褐色四种.控制茎的高矮和茎表皮颜色的三对基因独立遗传,其中基因M能抑制基因B的表达,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如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高茎、黄色为显性性状,矮茎、青色为隐性性状
B.茎高矮和茎表皮颜色都能稳定遗传的基因型有10种
C.基因型为MmAaBb的植株白交,子代有6种表现型,其中高茎青色的比例为
D.只有基因型为MmaaBb的植株自交,子代有三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2:3:1
25.如图是一个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甲病基因以A或a表示,乙病基因以B或b表示,两对基因自由组合.I3和I4不携带乙病基因.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病属于显性遗传,乙病属于隐性遗传,两者均为常染色体遗传
B.I1和I2表现正常,但Ⅱ7患乙病是由于等位基因分离的原因
C.可以推测出Ⅲ13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
D.Ⅲ12和Ⅲ13结婚,子女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40分)
26.图甲是某细胞的部分结构;图乙表示细胞通过形成囊泡运输物质的过程;图丙是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①~④代表物质运输方式.据图回答问题:
(1)分析图甲可知,能增大膜面积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填序号),含有核酸的结构有__________(填
序号).正常情况下,该细胞中CO2浓度最高的结构是__________(填序号).
(2)图乙细胞中含有磷脂双分子层的结构有__________(填序号).囊泡Y到达并与⑤融合,若囊泡Y内“货物”为水解酶,可推测结构⑤是__________.
(3)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首先需要识别对方,该任务主要与图丙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填字母)相关.
(4)水分子能以图丙中__________(填序号)的方式进出细胞,②④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所需条件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
27.洋葱具有降低血粘度、清除自由基、增强新陈代谢和抗衰老等作用,也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材料.请回答有关问题:
(1)常选择经处理的洋葱根尖__________区制成临时装片以便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在显微镜下该区域细胞的形态特点是__________.
(2)右图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显微图片,在一个视野中大多数的细胞处于图中A期.观察染色体的数目与形态,最好选择图中__________时期的细胞.
(3)处于图中生活状态下的细胞,有的将形成根毛区细胞,有的形成根冠细胞,此过程称为__________.
(4)某研究小组采用细胞培养的方法测得根尖的细胞周期各个时期的时间如下(分裂间期包括G1、S、G2三个阶段,G1与G2主要合成与细胞分裂相关的酶,S为DNA合成期,M为分裂期)
①若在上述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过量的DNA合成抑制剂,处于__________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再培养__________小时,则其余细胞都将被抑制在G1﹣S期交界处.
②去除抑制剂,更换新鲜培养液,细胞将继续沿细胞周期运行,在所有细胞达到__________期终点前,再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则全部细胞都被阻断在G1﹣S期交界处,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
28.景天科植物瓦松的气孔能在夜间打开,吸收的二氧化碳经过一系列的反应生成苹果酸并 储存在液泡中(如图乙).在白天气孑L几乎完全关闭,苹果酸从液泡中运出并在酶的催化下生成二氧化碳并被固定(如图甲).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类植物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__________上;若要提取其中的色素用作食品添加剂,则可以用__________提取.
(2)气孔由两个保卫细胞组成,其细胞壁厚度不均、伸缩性不同,从而引起气孔的开放与关闭.与图甲相比,图乙中的保卫细胞最可能处于__________(填“吸水”或“失水”)状态.
(3)图乙中的叶绿体能否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图甲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所需CO2来自__________.若白天突然降低环境中C02浓度,则图甲细胞的叶绿体中C3含量__________(填“基本不变”“增多”或“降低”).
(4)某生物兴趣小组在适宜的条件下探究光照强度(lx)与瓦松氧气相对释放量(mL•h﹣l)的关系,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
①在光照强度为500lx时,瓦松叶肉细胞产生ATP的部位有__________
②在上述实验条件下,最大O2产生量是__________mL•h﹣l.
29.实验室现有半透膜、最适温度为45℃的蔗糖酶、最适温度为37℃的唾液淀粉酶及质量分数均为5%的麦芽糖溶液、蔗糖溶液及淀粉溶液等若干.某课题小组成员欲利用上述实验材料及如图实验装置进行“验证酶具有专一性”的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步骤①中为了使U形管的A、B两端初始液面平齐,B端应该加入__________;此时半透膜处_____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渗透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
(2)步骤②应该控制的温度为__________℃,步骤③中的某种酶为__________.
(3)请对步骤④中的实验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
(4)步骤②中,适当时间后若分别取U形管A、B端的溶液,加入斐林试剂并且水浴加热,则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该结果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酶具有专一性.
30.某植物(2N=30)的花色性状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a1、a2、a3)控制,其中a1和a3都决定红色,a2决定蓝色;a1相对于a2、a3均是显性,a2相对于a3为显性.科研人员进行了以下遗传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取其分生区细胞制成有丝分裂装片进行观察,核膜清晰时一个细胞核中染色体数最多为__________条.
(2)群体中控制该植物花色性状的基因型最多有__________种.
(3)实验一中两个亲代红花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实验二中子代的比例为__________.
(4)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有4种,为了测定其基因型,科研人员分别用a2a2和a3a3对其进行测定.
①若用a2 a2与待测红花植株杂交,则可以判断出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②若用a3a3与待测红花植株杂交,则可以判断出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2015-2016学年湖北省百校大联盟联考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生物学家及其贡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
B.桑格和尼克森﹣﹣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C.切赫和奥特曼﹣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D.卡门和鲁宾﹣﹣卡尔文循环
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酶的概念;光合作用的发现史.
分析:细胞学说是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内容: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意义:证明了动植物界具有统一性.卡门和鲁宾通过同位素标记法发现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氧来自于水.
解答: 解:A、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通过观察了许多动植物细胞提出了细胞学说,A正确;
B、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B正确;
C、切赫和奥特曼发现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C正确;
D、卡门和鲁宾通过同位素标记法发现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氧来自于水,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膜分子结构模型的探究历程,意在考查考生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2.下列关于细胞统一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有以磷脂双分子层为骨架的细胞膜
B.都有环状的DNA分子
C.都能合成自身生活所需的蛋白质和酶
D.都能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分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解答: 解:A、所有细胞都有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的细胞膜,这体现了细胞的共性,A正确;
B、所有细胞都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但真核生物的DNA分子不是环状的,B错误;
C、所有细胞都有蛋白质的“合成机器”核糖体,都能合成自身生活所需的蛋白质和酶,这体现了细胞的共性,C正确;
D、细胞都能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列表比较两者,掌握两者的共性,能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
3.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空间结构不同的蛋白质其功能可能相似
B.DNA是细胞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C.葡萄糖是细胞重要的能源物质
D.某些脂质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考点:核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糖类的作用;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分析:核酸包含了RNA和DNA,病毒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都含有DNA和RNA,但是凡是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所以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解答: 解:A、空间结构不同的蛋白质其功能可能相似,如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A正确;
B、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其中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B错误;
C、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C正确;
D、某些脂质可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如细胞膜表面的糖脂,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核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糖类的作用和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糖类不参与细胞识别
B.DNA是细胞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
C.麦芽糖经水解可产生果糖
D.细胞中自由水含量越高代谢越旺盛
考点: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核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分析:1、细胞膜外侧的糖蛋白是由多糖和蛋白质组成的,糖蛋白在细胞间的识别中具有重要作用;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结合形成的二糖.
2、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细胞结构的生物 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遗传物质是DNA;病毒只含有DNA或RNA一种病毒,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者RNA,因此对整个生物界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 物质.
3、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比值越小,细胞代谢越弱,抗逆性越强.
解答: 解:A、细胞膜外侧的糖蛋白对于细胞的识别具有重要作用,A错误;
B、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B错误;
C、麦芽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C错误;
D、细胞中自由水含量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的知识点是糖类的分类和功能,核酸的分类分布和功能,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旨在考查学生对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熟练识记.
5.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膜上可合成ATP
B.性激素的合成与生物膜有关
C.生物膜上可发生信号转换
D.流动镶嵌模型属于概念模型
考点: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生物膜在组成成分和结构上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使细胞成为统一的有机整体;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生物膜的功能与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目有关.
模型: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形式: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解答: 解A、有氧呼吸过程的第三阶段以及光反应产生ATP在生物膜上合成,A正确;
B、内质网是脂质合成车间,性激素是在内质网上合成的,性激素的合成与生物膜有关,B正确;
C、生物膜上可发生信号转换如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C正确;
D、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是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属于物理模型.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6.如图是羊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及Na+、K+跨膜运输的原理图,图中小 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属于主动运输的一种,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小肠液中的钠离子以被动运输的方式进入小肠上皮
B.小肠上皮细胞吸收Na+、排出K+需要ATP水解供能
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所需能量直接来自于ATP
D.小肠上皮细胞膜上钠钾泵的化学本质是载体蛋白质
考点:主动运输的原理和意义.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小肠上皮细胞通过同向协同运输的方式吸收葡萄糖.虽然这种方式属于主动运输,但不靠直接水解ATP提供的能量推动,而是依赖于Na+梯度形式储存的能量.当 Na+顺电化学梯度流向膜内时,葡萄糖通过专一性的运送载体,伴随 Na+一起运送入小肠上皮细胞.进入膜内的 Na再通过质膜上的 Na+,K+一泵运送到膜外以维持 Na+浓度梯度,从而使葡萄糖不断利用Na+梯度形式的能量进入细胞.
解答: 解:A、小肠液中的钠离子以被动运输的方式进入小肠上皮,A正确;
B、小肠上皮细胞吸收Na+、排出K+需要ATP水解供能,B正确;
C、小肠上皮细胞通过同向协同运输的方式吸收葡萄糖,虽然这种方式属于主动运输,但不靠直接水解ATP提供的能量推动,而是依赖于Na+梯度形式储存的能量,C错误;
D、小肠上皮细胞膜上钠钾泵的化学本质是载体蛋白质,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题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及利用所学知识的要点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
7.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细胞中具有中心体,可排除是植物细胞
B.观察到有细胞板的形成,则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
C.用口腔上皮细胞为材料,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D.视野中唾液腺细胞核孔的数量比肌肉细胞核孔的数量多
考点:细胞观察实验.
分析:中心体分布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需要: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等步骤,其中经过解离步骤细胞已经死亡,因此观察不到细胞中的动态变化过程.
光学显微镜下能够观察到的是显微结构,包括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线粒体、染色体、细胞核等.
解答: 解:A、若细胞中具有中心体,可能是动物细胞或低等植物细胞,A错误;
B、在观察有丝分裂的过程中,细胞已经死亡,因此看不见细胞板形成的动态变化过程,B错误;
C、口腔上皮细胞为无色细胞,因此可以以此为材料,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C正确;
D、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细胞核上的核孔,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结构、有丝分裂、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中心体在细胞中的分布;掌握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实验方法原理等;明确光学显微镜下只能观察到细胞中的显微结构等]
8. 下列有关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低温处理胰蛋白酶会影响它的活性
B.酶在完成催化反应后立即被降解为氨基酸
C.ATP的合成和水解需要的酶相同
D.酶通过提供能量来提高催化反应速率
考点:酶的特性;酶的概念.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5、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ATP的形成过程一般伴随着其他物质的放能反应,ATP的水解一般伴随着吸能反应.
解答: 解:A、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低温处理胰蛋白酶其活性会降低,A正确;
B、酶在化学反应中起催化剂的作用,与无机催化剂相同,酶在反应前后其本身的性质和数量不变,B错误;
C、ATP的合成过程需要ATP合成酶,ATP的水解过程需要ATP水解酶,两种酶不同,C错误;
D、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实现其催化作用,酶不能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ATP和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考生理解酶的本质及特性、掌握ATP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9.某探究小组为探究淀粉酶浓度和淀粉溶液浓度对淀粉水解速率的影响,在适宜条件下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结果如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一中,限制组别4相对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淀粉溶液浓度
B.实验二中,限制组别4相对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淀粉酶的浓度
C.实验一中,若适当提高温度,则各组别相对反应速率均将增加[来]
D.实验二中,若提高淀粉溶液浓度,则各组别相对反应速率均将增加[]
考点:酶的特性.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2、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比较温和的特性.
3、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值的影响,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4、酶促反应速率受酶活性、酶浓度和底物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5、分析表格:表中是其他条件均为最适情况下探究乳糖酶催化乳糖水解的相关实验结果,实验一的自变量是酶浓度,酶浓度在0~4%范围内,随着酶浓度的升高,相对反应速率逐渐增大;实验二的自变量是乳糖浓度,乳糖浓度在0~15%范围内,随着乳糖浓度的升高,相对反应速率逐渐增大;乳糖浓度超过15%,随着乳糖浓度的升高,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增大.
解答: 解:A、实验一中,底物浓度是一定的(浓度为10%的乳糖),随着1~5组的酶浓度由0~4%升高,相对反应速率逐渐增大,限制各组别相对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酶的浓度(酶的数量),A错误;
B、实验二中,乳糖酶的浓度是一定的(乳糖酶浓度为2%),随着1~4组乳糖浓度由0~15%升高,相对反应速率逐渐增大,乳糖浓度达到15%(组别4),相对反应速率已经达到最大值,若继续增加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增大,此时限制组别4相对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酶浓度,B正确;
C、根据题干信息“其他条件均为最适”可知实验温度为最适温度,此时酶的活性最强,实验一中若适当提高温度则酶活性均降低,各组别的相对反应速率均会降低,C错误;
D、在酶浓度一定时,增加底物浓度会使相对反应速率升高,实验二中,淀粉酶的浓度是一定的(淀粉酶浓度为2%),若提高淀粉浓度则各组别相对反应速率可能会增加或不变,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图表,考查探究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判断和推理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考生掌握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能分析表中实验一和实验二,明确实验的自变量(酶浓度或底物浓度)和因变量(相对反应速率)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0.癌细胞是正常细胞分化机制失控而具有无限增殖能力的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癌细胞的基因与正常分化细胞的基因有差异
B.细胞分化程度越高癌变的可能性越大
C.细胞分化机制失控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原癌基因的存在是癌变的主要原因
考点:细胞的分化;细胞癌变的原因.
分析:癌细胞是一种变异的细胞,是产生癌症的病源,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不同,有无限生长、转化和转移三大特点.
解答: 解:A、癌细胞的基因与正常分化细胞的基因有差异,其原癌基因已发生了基因突变,而正常分化细胞的基因没有发生变异,A正确;
B、癌变的可能性大小与细胞分化程度的高低无关,B错误;
C、细胞分化机制失控是基因突变的结果,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机制没有失控,C错误;
D、正常细胞都存在原癌基因,原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是癌变的主要原因,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下列有关分化、衰老、癌变、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化的细胞中遗传信息必定改变
B.衰老的细胞中酶的活性必定降低
C.癌变的细胞中原癌基因必定发生基因突变
D.凋亡的细胞中必定没有新蛋白质合成
考点: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凋亡的含义;细胞癌变的原因.
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4、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解答: 解:A、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细胞中遗传信息不改变,A错误;
B、衰老的细胞中部分酶的活性降低,但与衰老有关的酶的活性升高,B错误;
C、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C正确;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历程,因此凋亡的细胞中也有新蛋白质合成,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凋亡和细胞癌变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2.如图为某生物细胞分裂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区段是A~H
B.图乙为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图象
C.图乙中与2号染色体携带相同遗传信息的是3号染色体
D.图乙对应于图甲中的E~F段,图丙对应于图甲中的C~E段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的变化曲线,A﹣C为间期、C﹣D为前期、D﹣E为中期、E﹣F为后期、G﹣H为末期;乙图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图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2:4:4,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
解答: 解:A、图甲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的变化曲线,所以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区段是A﹣H,A正确;
B、乙图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正确;
C、图乙中与2号染色体携带相同遗传信息的是6号染色体,C错误;[]
D、图乙为有丝分裂后期模式图,对应于图甲中的E~F段;丙图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图丙对应于图甲中的C~E段,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3.紫杉醇能诱导、促进微管蛋白聚合从而抑制纺锤丝和纺锤体的形成.如果用一定浓度的紫杉醇处理幼芽分生组织的细胞,则会发生( )
A.DNA和有关酶的合成受阻
B.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C.染色体的着丝点不能分裂
D.细胞膜内陷的时间推迟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紫杉醇能诱导、促进微管蛋白聚合从而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解答: 解:A、据题意可知:紫杉醇能诱导、促进微管蛋白聚合从而抑制纺锤丝和纺锤体的形成,不是DNA和有关酶的合成受阻,A错误;
B、紫杉醇能诱导、促进微管蛋白聚合从而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
C、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并不是纺锤丝牵引导致的,C错误;
D、据题意可知:紫杉醇能诱导、促进微管蛋白聚合从而抑制纺锤丝和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不会导致细胞膜内陷的时间推迟,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以紫杉醇能诱导、促进微管蛋白聚合从而抑制纺锤丝和纺锤体的形成为载体,考查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机理,主要考查考生的审题能力,应用能力,难度适中.
14.如图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CO2和[H]的变化,①~⑧表示生理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没有叶绿体,过程①②不能完成
B.没有线粒体,过程③④不能完成
C.过程⑤⑥均消耗[H]和ATP
D.⑦⑧过程产生的CO2中的O并非均来白C6H12O6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②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和第二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⑤表示暗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的固定;⑥表示暗反应过程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⑦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⑧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解答: 解:A、蓝藻等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能完成过程①②,A错误;
B、硝化细菌、蓝藻等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但部分能进行有氧呼吸,所以能完成过程③④,B错误;
C、二氧化碳的固定不需要消耗[H]和ATP,C3化合物的还原需要消耗[H]和ATP,C错误;
D、⑦⑧过程产生的CO2中的O来白C6H12O6和水,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图,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识记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5.细胞呼吸是细胞能量的根本来源,细胞呼吸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图是温度与氧气浓度对植物叶片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细胞呼吸速率可用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表示
B.从甲图可知细胞呼吸最旺盛时的温度是B点对应的温度
C.温度对曲线Ⅱ代表的呼吸类型影响较大,对曲线Ⅰ影响较小
D.分析图甲、乙可知,水果储存需要低温和低氧的条件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是细胞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在一定的范围内,随温度升高,细胞呼吸速率增强,B点细胞呼吸速率最大,该点对应的温度为细胞呼吸的最适宜温度,超过最适宜温度后,随随温度升高,细胞呼吸速率降低;图乙是细胞呼吸速率随氧气浓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曲线Ⅰ随氧气浓度升高呼吸速率逐渐降低,直至为0,因此Ⅰ为无氧呼吸曲线,Ⅱ曲线随氧气浓度升高,呼吸速率升高,当氧气浓度超过一定范围后,细胞呼吸速率趋于平衡,因此Ⅱ为有氧呼吸的曲线.
解答: 解:A、由于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图中细胞呼吸速率可用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表示,A正确;
B、分析题图甲可知,B点呼吸作用相对速率最高,该点对应的温度是细胞呼吸的最适宜温度,B正确;
C、根据甲图曲线变化情况可判断,温度对曲线Ⅰ、Ⅱ代表的呼吸类型影响相同,C错误;
D、分析图甲、乙可知,在低温和低氧的条件下,细胞呼吸的相对速率都较低,所以水果储存需要低温和低氧的条件,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细胞呼吸考查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温度和氧气浓度对于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16.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催化的专一性时,不可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B.利用重铬酸钾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酒精,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C.用黑藻叶片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D.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会导致滤纸条上色素带重叠
考点:酶的特性;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考查探究酶的专一性、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等相关知识,先阅读题干找出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 解:A、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中,碘液只能检测淀粉有没被水解,而蔗糖及其水解产物都不能和碘液发生显色反应,A正确;
B、利用重铬酸钾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酒精,需要在酸性条件下进行,B错误;
C、叶片的叶肉细胞中液泡呈无色,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绿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C错误;
D、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会导致色素溶解于层析液中而不扩散,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有关的生物学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的能力.
17.如图是探究小组做的“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需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的对比实验,其中乙组作为对照组
B.若向B瓶和D瓶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则D瓶内的溶液会变灰绿色
C.可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来检测C02的产生速率
D.乙组中D瓶先封口放置一段时间的目的是形成无氧的环境
考点: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分析: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原理是:(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2)酵母菌呼吸产生的CO2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或澄清石灰水鉴定,因为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或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可用重铬酸钾鉴定,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装置是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的实验装置,其中A瓶中加入的是NaOH,作用是吸收空气中CO2;B瓶中是酵母菌培养液;C瓶是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目的是检测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乙装置是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实验装置,其中D瓶中是酵母菌培养液;E瓶是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目的也是检测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
解答: 解:A、该实验需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的对比实验,甲、乙两组之间互为对照组,A错误;
B、由于B瓶中进行有氧呼吸,D瓶中进行无氧呼吸,所以向B瓶和D瓶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则D瓶内的溶液会变灰绿色,B正确;
C、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无氧呼吸快而多,因此可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来检测C02的产生速率,C正 确;
D、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待酵母菌将D瓶中的氧消耗完,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确保是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结合实验装置图,考查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18.某科研小组为验证蔗糖在黑暗条件下通过气孔进入叶片转化成淀粉这一结论,将天竺葵饥饿处理一段时间后,从同一叶片上打孔获得4组网形小叶片,分别处理如表所示.一段时间后,脱色,然后用碘液检测叶片颜色变化.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将天竺葵饥饿处理能防止无关变量的干扰
B.组2叶片无淀粉的产生与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有关
C.组1、2、3实验能证明蔗糖通过气孔进入叶片
D.组4是将叶片密封并浸泡在通入O2的5%蔗糖溶液中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实验之前进行了暗处理耗尽叶片中的淀粉,然后探究不同条件对叶片中淀粉合成的影响.表格中看出,在黑暗和通入O2的条件下蔗糖可以通过气孔进入叶片转化成淀粉.
解答: 解:A、由于正常生长情况下,植物细胞内储存有淀粉,所以实验前要将植物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进行饥饿处理以消耗叶片中原有淀粉,防止对实验的干扰,A正确;
B、组2叶片浸泡在5%蔗糖溶液中,通入N2,缺少O2,叶片不能进行有氧呼吸,淀粉的合成缺少ATP,所以组2叶片无淀粉,B正确;
C、根据对照原则,增加组4,用石蜡封闭的叶片浸泡在5%蔗糖溶液中,通入O2,从而证明蔗糖通过气孔进入叶片,C错误;
D、组4是用石蜡封闭的叶片浸泡在5%蔗糖溶液中,通入O2,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以表格为载体,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和水.
19.如图甲是全光照和不同程度遮光对棉花植株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图乙表示初夏在遮光50%条件下,温度、光照强度、棉花植株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气孑L张开的程度)的日变化趋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去除遮光物,短时间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C3化合物含量将减少
B.分析图甲可知,棉花植株可通过增加叶绿素的量以适应弱光环境
C.分析图乙可知,8:00~12:00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因素是暗反应降低
D.分析图乙可知,16:00~18:00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因素是光反应降低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1、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3、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
解答: 解:A、若去除遮光物,短时间内由于光照增强,产生的[H]和ATP增多,所以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C3化合物含量将减少,A正确;
B、图甲中遮光程度越大,叶片中的色素含量越多,据此推测,该植物可通过增加叶绿素含量以增强对弱光的适应能力,B正确;
C、由图乙可知8:00到12:00气孔导度基本不变,光合作用速率不会减小,推测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呼吸强度的增大,C错误;
D、由图乙可知,16:00~18:00内光照强度明显降低,所以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因素是光反应降低,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20.植物活性硒是农作物吸收的硒元素经生物转化作用后,与氨基酸结合以硒代氨基酸形态存在,植物活性硒能有效抑杀癌细胞.为研究植物活性硒的抑制癌细胞增殖的效果,用不同浓度的植物活性硒处理小鼠肝癌细胞,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需要设置不含植物活性硒溶液的空白对照组
B.植物活性硒的浓度和处理时间均对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起作用
C.植物活性硒对肝癌细胞增殖抑制的机理可能与编程细胞凋亡的基因表达有关
D.植物活性硒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最佳浓度为1.00 g•L﹣1
考点:恶性肿瘤的防治;水和无机盐的作用的综合.
分析:分析曲线图:自变量是植物活性硒的浓度和处理时间,因变量是小鼠肝癌细胞抑制率,从图中可以看出抑制癌细胞增殖的因素有植物活性硒的浓度和处理时间,两者是共同起作用的.
解答: 解:A、探究实验需要遵循对照原则,该实验需要设置不含植物活性硒溶液的空白对照组,A正确;
B、由图可知,植物活性硒的浓度和处理时间均对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起作用,B正确;
C、植物活性硒对肝癌细胞增殖抑制的机理可能与编程细胞凋亡的基因表达有关,C正确;
D、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浓度为1.00 g•L﹣1时的抑癌效果比浓度为0.05g•L﹣1和浓度为0.25g•L﹣1好,但由此不能判断出植物活性硒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最佳浓度为1.00 g•L﹣1,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恶性肿瘤的防治及相关探究实验,要求考生掌握探究实验的原则,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1.下列关于孟德尔的遗传学实验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豌豆为闭花传粉植物,在杂交时应在父本花粉成熟前做人工去雄、套袋处理等
B.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C.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能从细胞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D.F2代3:1的性状分离比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
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2、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解答: 解:A、豌豆为闭花传粉植物,在杂交时应在母本成熟前做人工去雄、套袋处理等,A错误;
B、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不能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B错误;
C、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能从个体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C错误;
D、F2代3:1的性状分离比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及孟德尔实验采用的方法,识记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解释(提出的假说),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2.先天性葡萄糖一半乳糖吸收不良症为单基因隐性遗传病,其遗传遵循孟德尔定律.一对男性正常的夫妻生育的4个孩子中,3个男孩正常,1个女孩患病.以下推断合理的是( )
A.该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夫妻双方均为杂合子
B.子代三个正常一个患病的现象说明发生了性状分离
C.3个正常孩子为杂合子的概率为 []
D.该对夫妻中有一方可能为患病者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一对男性正常的夫妻生育的4个孩子中,3个男孩正常,1个女孩患病,父亲正常女儿有病,说明该病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则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父亲肯定是Aa,母亲可能是Aa或aa,据此答题.
解答: 解:A、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已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父亲肯定是Aa,母亲可能是Aa或aa,A错误;
B、由于不知道母亲的表现型,所以不能确定是否为性状分离,B错误;
C、由于不知道母亲的表现型,所以不能确定3个正常孩子为杂合子的概率,C错误;
D、该对夫妻中妻子可能为患病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3.花的位置叶腋和茎顶是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两株茎顶花植株杂交,无论正交、反交,F1中总是一半是茎顶花,一半是叶腋花.茎顶花的F1植株自交,F2是全茎顶花;叶腋花的F1植株自交,F2表现为叶腋花1908株,茎顶花1452株.下列假设能解释该遗传现象的是( )
A.控制该性状的是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茎顶花为显性性状
B.控制该性状的是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叶腋花为显性性状
C.控制该性状的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有一种显性基因时就表现为叶腋花
D.控制该性状的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有两种显性基因时才表现为叶腋花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由于两株茎顶花植株杂交,无论正交、反交,F1中总是一半是茎顶花,一半是叶腋花,所以控制该性状的不可能是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又茎顶花的F1植株自交,F2是全茎顶花;叶腋花的F1植株白交,F2表现为叶腋花1908株,茎顶花1452株,所以不符合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
解答: 解:根据分析,控制该性状的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且有两种显性基因时才表现为茎顶花.两株茎顶花植株杂交,设其基因型为AAbb和aaBb,无论正交、反交,F1的基 因型都为Aabb和AaBb,分别是茎顶花和叶腋花,比例为1:1.茎顶花的F1植株Aabb自交,F2都是茎顶花;叶腋花的F1植株AaBb自交,F2表现为叶腋花1809株,茎顶花1404株,即9:7,符合A_B_:(A_bb+aaB_+aabb)=9:7.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变式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难度适中.解题关键是考生能够根据题意确定红花和白花个体的基因型,再利用AaBb自交后代的9:3:3:1的比例进行变式相加即可.
24.某种白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其茎有高矮之分,茎表皮颜色有黄色、青色、黑色和褐色四种.控制茎的高矮和茎表皮颜色的三对基因独立遗传,其中基因M能抑制基因B的表达,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如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高茎、黄色为显性性状,矮茎、青色为隐性性状
B.茎高矮和茎表皮颜色都能稳定遗传的基因型有10种
C.基因型为MmAaBb的植株白交,子代有6种表现型,其中高茎青色的比例为
D.只有基因型为MmaaBb的植株自交,子代有三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2:3:1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表格分析,A_B_mm表现为矮茎黄色,A_bbmm矮茎青色,aaB_mm矮茎黑色,maabbmm矮茎褐色;A_B_M_表现为高茎青色,A_bbM_高茎青色,aaB_M_高茎褐色,maabbM_高茎褐色,据此答题.
解答: 解:A、根据表格分析可知高茎、黄色为显性性状,矮茎、青色为隐性性状,A正确;
B、由于基因M能抑制基因B的表达,所以茎高矮和茎表皮颜色都能稳定遗传的基因型=2(AAB_MM)+2(A_B_MM)+1+1+1+1+1+1+1=10种,B正确;
C、基因型为MmAaBb的植株白交,子代有2×3=6种表现型,已知A_B_M_表现为高茎青色,A_bbM_高茎青色,所以其中高茎青色的比例为 × = ,C正确;
D、基因型为MmaaBb、MmAABb的植株自交,子代有三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2:3:1,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自由组合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对信息的提取分析及简单计算能力.
25.如图是一个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甲病基因以A或a表示,乙病基因以B或b表示,两对基因自由组合.I3和I4不携带乙病基因.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病属于显性遗传,乙病属于隐性遗传,两者均为常染色体遗传
B.I1和I2表现正常,但Ⅱ7患乙病是由于等位基因分离的原因[]
C.可以推测出Ⅲ13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
D.Ⅲ12和Ⅲ13结婚,子女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分析遗传系谱图:
(1)Ⅰ1和Ⅰ2不患乙病,生有患病的女儿Ⅱ7,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Ⅰ3和Ⅰ4患甲病,生有不患病的女Ⅱ10,说明甲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据此作答.
解答: 解:A、根据图形分析已知甲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
B、Ⅰ1和Ⅰ2表现正常,但生出患有乙的Ⅱ7,这是因为他们的基因型 都是Bb,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B、b)分离的结果,B正确;
CD、③Ⅰ3和Ⅰ4不携带有乙基因,所以Ⅱ9也不携带该致病基因(为A_BB),且Ⅱ8没有甲病,其父母为Bb,所以Ⅱ8基因型为aaBb( ),所以Ⅲ13(有甲病)的基因型是 AaBB或 AaBb.Ⅲ12没有甲病和乙病,其父母正常,妹妹有乙病,所以Ⅲ12基因型为aaBb( ),Ⅲ12和Ⅲ13结婚,生出既患甲病又患GSDⅠa子女的概率是 × × = ,C错误、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特点,能利用口诀,根据系谱图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进而判断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同时能利用逐对分析法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40分)
26.图甲是某细胞的部分结构;图乙表示细胞通过形成囊泡运输物质的过程;图丙是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①~④代表物质运输方式.据图回答问题:
(1)分析图甲可知,能增大膜面积的细胞 器有②④⑤(填序号),含有核酸的结构有①②③⑤⑥(填
序号).正常情况下,该细胞中CO2浓度最高的结构是②(填序号).
(2)图乙细胞中含有磷脂双分子层的结构有①③④⑤(填序号).囊泡Y到达并与⑤融合,若囊泡Y内“货物”为水解酶,可推测结构⑤是溶酶体.
(3)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首先需要识别对方,该任务主要与图丙细胞膜上的c(填字母)相关.
(4)水分子能以图丙中①②(填序号)的方式进出细胞,②④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所需条件的共同点是都需要载体蛋白.
考点: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分析题图:图甲:①是染色质,②是线粒体,③是核糖体,④是内质网,⑤是线粒体,⑥是细胞质基质
图乙:①是细胞核,②细胞质基质,③内质网,④高尔基体,⑤囊泡.
图丙: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图中①物质运输不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属于自由扩散.②③物质运输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④物资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b是蛋白质,c是糖蛋白.[来源:Z§xx§k.Com]
解答: 解:(1)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垛叠成基粒的方式来增大膜面积,而线粒体是通过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的方式来增大膜面积.内质网能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含有核酸的结构有染色质、线粒体、核糖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是细胞内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正常情况下,该细胞中CO2浓度最高的结构是线粒体.
(2)图乙细胞中含有磷脂双分子层的结构、既含有膜结构的是①细胞核,③内质网,④高尔基体,⑤囊泡,含有水解酶的是溶酶体.
(3)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首先需要识别对方,该任务主要与图丙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完成.
(4)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可以是自由扩散,也可以是协助扩散;②协助扩散、④主动运输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所需条件的共同点是:都需要载体蛋白.
故答案为:
(1)②④⑤①②③⑤⑥②
(2)①③④⑤溶酶体
(3)c
(4)①②都需要载体蛋白
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的结构、分泌蛋白的形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综合性较强,难度适中.注重基础知识 的总结有助于解题.
27.洋葱具有降低血粘度、清除自由基、增强新陈代谢和抗衰老等作用,也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材料.请回答有关问题:
(1)常选择经处理的洋葱根尖分生区制成临时装片以便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在显微镜下该区域细胞的形态特点是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2)右图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显微图片,在一个视野中大多数的细胞处于图中A期.观察染色体的数目与形态,最好选择图中C时期的细胞.
(3)处于图中生活状态下的细胞,有的将形成根毛区细胞,有的形成根冠细胞,此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4)某研究小组采用细胞培养的方法测得根尖的细胞周期各个时期的时间如下(分裂间期包括G1、S、G2三个阶段,G1与G2主要合成与细胞分裂相关的酶,S为DNA合成期,M为分裂期)
①若在上述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过量的DNA合成抑制剂,处于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再培养15小时,则其余细胞都将被抑制在G1﹣S期交界处.
②去除抑制剂,更换新鲜培养液,细胞将继续沿细胞周期运行,在所有细胞达到G1期终点前,再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则全部细胞都被阻断在G1﹣S期交界处,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
考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1、据图1分析,A细胞染色体出现,散乱排布,纺锤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表示前期;B细胞中细胞中染色体整齐的排在赤道板平面上,表示中期.
2、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操作步骤为:解离(用酒精和盐酸的混合液对根尖进行解离,使组织细胞分离)→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着色)→染色(用碱性染料对染色体进行染色)→制片→观察.
3、据图2分析,图中数据为实验测得体外培养的某种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间.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期),其中分裂间期又分为G1、S和G2期,所占时间为10+7+3.5=20.5h,而分裂期所占时间为1.5h.
解答: 解:(1)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时 ,应取根尖分生区,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细胞分裂旺盛.
(2)分辨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图中A、B、C三个细胞中的C所处的中期.
(3)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处于图中生活状态下的细胞,有的将形成根毛区细胞,有的形成根冠细胞,此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4)DNA的合成发生在S期,当在培养液中加入过量的DNA合成抑制剂时,DNA合成被抑制,即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若使其余细胞都停留在G1,S期交界处,则刚完成DNA复制的细胞还需要经过G2、M和G1期,共需要3.5+1.5+10=15小时.若要使所用细胞停留在G1,S期交界处,则应在G1期终点之前,加入DNA合成抑制剂.
故答案为:
(1)分生 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2)C
(3)细胞分化
(4)①S 15 ②G1
点评:本题结合图示,考查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并能绘制相应的曲线图;还要求考生能结合表中数据,解答细胞周期的相关问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8.景天科植物瓦松的气孔能在夜间打开,吸收的二氧化碳经过一系列的反应生成苹果酸并储存在液泡中(如图乙).在白天气孑L几乎完全关闭,苹果酸从液泡中运出并在酶的催化下生成二氧化碳并被固定(如图甲).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类植物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若要提取其中的色素用作食品添加剂,则可以用无水乙醇(酒精)提取.
(2)气孔由两个保卫细胞组成,其细胞壁厚度不均、伸缩性不同,从而引起气孔的开放与关闭.与图甲相比,图乙中的保卫细胞最可能处于失水(填“吸水”或“失水”)状态.
(3)图乙中的叶绿体能否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说明原因.不能,缺少光反应产生(暗反应所需)的ATP和[H].图甲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所需CO2来自苹果酸的分解和细胞呼吸.若白天突然降低环境中C02浓度,则图甲细胞的叶绿体中C3含量基本不变(填“基本不变”“增多”或“降低”).
(4)某生物兴趣小组在适宜的条件下探究光照强度(lx)与瓦松氧气相对释放量(mL•h﹣l)的关系,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
①在光照强度为500lx时,瓦松叶肉细胞产生ATP的部位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②在上述实验条件下,最大O2产生量是15.7mL•h﹣l.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分析:据图分析:景天科植物瓦松的气孔能在夜间打开,吸收的二氧化碳经过一系列的反应生成苹果酸并储存在液泡中,在白天气孔几乎完全关闭,苹果酸从液泡中运出并在酶的催化下生成二氧化碳并被固定.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光合作用可以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据此分析作答.
解答: 解:(1)光合作用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光合作用的色素不溶于水,易溶于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
(2)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关闭,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打开,据图甲分析,白天气孔关闭,保卫细胞应该是失水的.
(3)图乙中的叶绿体由于缺少光反应产生(暗反应所需)的ATP和[H],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图甲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所需CO2来自苹果酸的分解和细胞呼吸.白天突然降低环境中C02浓度,由于气孔关闭,基本不吸收二氧化碳,所以光合作用基本不受影响,所以图甲细胞的叶绿体中C3含量基本不变.
(4)①据表分析,在光照强度为500lx时,瓦松叶肉细胞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但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都可以产生ATP,所以产生ATP的 场所主要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②在上述实验条件下,最大O2产生量是真正的光合速率,真正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表中平均呼吸速率为4.1,平均净光合速率为11.6,即4.1+11.6=15.7mL•h﹣l
故答案为:
(1)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 无水乙醇(酒精)
(2)失水
(3)不能 缺少光反应产生(暗反应所需)的ATP和[H]苹果酸的分解和细胞呼吸 基本不变
(4)①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②15.7
点评: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光合速率的相关计算,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
29.实验室现有半透膜、最适温度为45℃的蔗糖酶、最适温度为37℃的唾液淀粉酶及质量分数均为5%的麦芽糖溶液、蔗糖溶液及淀粉溶液等若干.某课题小组成员欲利用上述实验材料及如图实验装置进行“验证酶具有专一性”的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步骤①中为了使U形管的A、B两端初始液面平齐,B端应该加入20mL质量分数为5%蔗糖溶液;此时半透膜处不存在(填“存在”或“不存在”)渗透现象,原因是膜两侧的溶液没有浓度差(膜两侧溶液的渗透压相同).
(2)步骤②应该控制的温度为45℃,步骤③中的某种酶为蔗糖酶.
(3)请对步骤④中的实验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蔗糖在蔗糖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而蔗糖酶不能催化麦芽糖水解,导致B侧溶液浓度增大(渗透压增大),而A侧溶液浓度不变(渗透压不变),因此一段时间后B侧液面会升高,A侧液面下降.
(4)步骤②中,适当时间后若分别取U形管A、B端的溶液,加入斐林试剂并且水浴加热,则实验现象是A、B两端的溶液均出现砖红色沉淀;该结果不能(填“能”或“不能”)验证酶具有专一性.
考点:酶的特性.
分析: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中,可采用一种底物两种酶或两种底物一种酶进行探究,最后选择相应的试剂进行鉴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鉴定试剂(斐林试剂或碘液).
解答: 解:(1)步骤①中为了使U形管的A、B两端初始液面平齐,B端应应该加入等浓度的溶液,故应加入20mL质量分数为5%蔗糖溶液;由于两侧浓度相同,故此时半透膜处不存在渗透现象,原因是膜两侧的溶液没有浓度差.
(2)由于最适温度为45℃,故步骤②应该控制的温度为45℃,步骤③中的某种酶为蔗糖酶.
(3)蔗糖在蔗糖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而蔗糖酶不能催化麦芽糖水解,导致B侧溶液浓度增大,而A侧溶液浓度不变,因此一段时间后B侧液面会升高,A侧液面下降.
(4)实验步骤②中,一段时间后分别取U形管A、B侧溶液,加入婓林试剂水浴加热,麦芽糖和葡萄糖都是还原糖,A侧溶液呈砖红色,B侧溶液呈砖红色;该结果不能验证酶具有专一性.
故答案为:
(1)20mL质量分数为5%蔗糖溶液 不存在 膜两侧的溶液没有浓度差(膜两侧溶液的渗透压相同)
(2)45 蔗糖酶
(3)蔗糖在蔗糖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而蔗糖酶不能催化麦芽糖水解,导致B侧溶液浓度增大(渗透压增大),而A侧溶液浓度不变(渗透压不变),因此一段时间后B侧液面会升高,A侧液面下降
(4)A、B两端的溶液均出现砖红色沉淀 不能
点评:本题考查酶特性的探究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0.某植物(2N=30)的花色性状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a1、a2、a3)控制,其中a1和a3都决定红色,a2决定蓝色;a1相对于a2、a3均是显性,a2相对于a3为显性.科研人员进行了以下遗传实验:
请回答 下列问题:
(1)若取其分生区细胞制成有丝分裂装片进行观察,核膜清晰时一个细胞核中染色体数最多为30条.
(2)群体中控制该植物花色性状的基因型最多有6种.
(3)实验一中两个亲代红花基因型分别是ala2、a1a2或a1a2、a1a3.实验二中子代的比例为1:3或0:1.
(4)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有4种,为了测定其基因型,科研人员分别用a2a2和a3a3对其进行测定.
①若用a2 a2与待测红花植株杂交,则可以判断出的基因型是a1a1和a3a3.
②若用a3a3与待测红花植株杂交,则可以判断出的基因型是a1a2.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花色性状由三个等位基因(a1、a2、a3)控制.其中a1和a3都决定红色,a2决定蓝色;a1相对于a2、a3均是显性,a2相对于a3为显性.
实验一、红花×红花,后代红花:蓝花=3:1,说明红花都是ala2或a1a2、a1a3,如前者后代(ala1+ala2):a2a2=3:1;
实验二、蓝花×蓝花,若后代出现了红花,说明蓝花的基因型都是a2a3,后代(a2a2+a2a3):a3a3=3:1,即红花:蓝花=1:3;若后代没有出现红花,说明蓝花的基因型都是a2a2,后代红花:蓝花=0:1;
解答: 解:(1)已知该植物的体细胞含有2N=30条染色体,则细胞中核膜清晰的时候(间期为主)细胞中染色体数为30条.
(2)花色性状由三个等位基因(a1、a2、a3)控制,则相关基因型共有3+3×2÷2=6种.
(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实验一中两个亲代红花基因型分别是ala2、a1a2或a1a2、a1a3.实验二中子代的比例为1:3或0:1.
(4)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有4种,即a1a1、a3a3、a1a2、a1a3,分别用a2a2和a3a3对其进行测定.
①若用a2a2与待测红花植株杂交,则可以判断出的基因型是 a1a1和a3a3.
②若用a3a3与待测红花植株杂交,则可以判断出的基因型是 a1a2.
故答案为:
(1)30
(2)6
(3)ala2、a1a2或a1a2、a1a3 1:3或0:1
(4)①a1a1和a3a3
②a1a2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hqlSh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