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祥一中2016届高三生物训练(18)
命题人:黄 诚 审题人:黄大军 2015-11-8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36分)
1.以下各组物质的元素组成相同的是
A.磷脂和磷酸 B.ADP和DNA C.丙酮酸与丙氨酸 D.糖蛋白与肝糖原
2.下列有关遗传与变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遗传密码的简并有利于生物性状保持稳定 C.转录时RNA聚合酶的识别位点在RNA分子上
D.DNA分子的两条单链能平行的原因是碱基对长度相等
3.在摩洛哥有一种被称为“奶树”的古老树种,分泌的“乳液”有利于由其根部细胞发育而来的幼树成长。下列有关推论合理的是
A.“奶树”是通过基因工程培育而成的 B.成年树与其根部细胞发育而来的幼树的基因型不同 C.分泌“乳液”的植株是雌性植株 D.成年树分泌“乳液”是表现型
4. 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膜上可合成ATP B.性激素的合成与生物膜有关
C.生物膜上可发生信号转换 D.流动镶嵌模型属于概念模型
5.人体细胞中的某基因活化后,导致细胞癌变。相关推测最合理的是
A.该基因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酸 B.该基因活化后其细胞周期缩短
C.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数量会明显增多 D.癌细胞中DNA聚合酶活性降低
6.元素和化合物是细胞的物质基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TP和DNA中含有核糖 B.磷脂和质粒可含有C、H、O、N、P
C.酶的单体是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 D.糖被能够识别性激素和胰岛素
7.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硝化细菌的遗传控制中心是拟核 B.真菌分泌纤维素酶需要高尔基体参与
C.植物细胞的“系统边界”是细胞壁 D.动物细胞的中心体与有丝分裂有关
8.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光反应阶段不需要酶的参与 B.暗反应阶段既有C5的生成又有C5的消耗
C.光合作用过程中既有[H]的产生又有[H]的消耗
D.光合作用过程将光能转换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9.某种耐盐植物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从而降低Na+对细胞质基质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液泡膜和细胞膜构成了原生质层 B.Na+和水分子进入液泡的方式不同
C.该载体蛋白数量增多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
D.这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10.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是肽链合成和加工的场所 B .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中心
C .细胞分化、衰老和凋亡过程中都有新蛋白质的合成
D.秋水仙素能抑制植物细胞纺锤体的形成,可使细胞分裂停留在前期
11.下列关于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农田中蚜虫、蚯蚓、田鼠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B.研究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可以采用构建概念模型的方法
C.采集土壤小动物的方法主要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制作的生态缸应密闭,放置在室内通风阳光直射的地方
12.关于右图所示生理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1上的三个相邻碱基叫做密码子
B.该过程需要mRNA、tRNA、rRNA参与
C.多个结构1共同完成一条物质2的合成 D.结构1读取到AUG时,物质2合成终止
13.下表是某患者血液中激素水平检验报告单的部分内容,据表分析错误的是
检验名称 结果 单位 参考范围
甲状腺激素 98.5 pmol/L 9.01-19.5
促甲状腺激素 0.09 pmol/L 0.35-4.94
A.患者的细胞代谢速率高于正常水平 B.患者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较正常人高
C.患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低于正常水平
D.患者促甲状腺激素含量较低可能是缺碘造成的
14 .根尖的根冠细胞分泌一种激素能主动向伸长区运输,这种激素与分生区分泌的低浓度生长素的作用相反,与增强植物的抗逆性有关。根尖结构如图所示,不做任何处理时根尖垂直向下生长。若对根尖做以下四种处理,请根据激素共同调节的特点,判断其中根尖向左弯曲的是
15.图甲为研究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实验装置,两个神经元以突触联系,并连有电表Ⅰ、Ⅱ,给予适宜刺激后,电表Ⅰ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①→②电位变化对应于P→Q兴奋传导过程
B.电表Ⅰ记录到③处电位值时,Q处无K+外流 C.电表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 D.若S处电极移至膜外,电表Ⅱ的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16. 如图表示温棚内光照强度(X)与农作物净光合作用强度(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之差)的关系(棚内温度、水分和无机盐均处于适宜的条件下)。据图不正确的是
A.当X>Q时,可采取遮光措施确保作物的最大光合速率
B.和Q点相比,P点时叶肉细胞内C5的含量较Q点低
C.在N和Q点时分别取农作物上部成熟叶片用碘蒸气处理,Q点所取的叶片显色较深 D.当X=P时,叶肉细胞内形成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17.有一种“生物活性绷带”的原理是让细胞在特殊膜片上增殖5~7天后,将膜片敷到患者伤口上,膜片会将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处,并促进新生皮肤层生长,达到愈合伤口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的皮肤烧伤后易引起感染,主要是由于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受损所致
B.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择来自本人的干细胞
C.膜片“释放”的细胞能与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与两者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D.若采用异体皮肤移植会导致排斥反应,原因是抗体对移植皮肤细胞有杀伤作用
18.下列有关蓝藻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周围分布着大量核糖体,通过RNA传递遗传信息合成多肽
B.细胞中无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不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
C.DNA分子裸露不形成染色体,但基因的传递遵循孟德尔定律
D.蓝藻细胞的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分别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完成
19.下图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某动物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动物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生殖细胞 B.性腺中可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
C.能够发生基因重组的是乙
D.甲、乙、丙中都有同源染色体
20.一种植物的落叶进入潮湿的土壤后,可发育成一株完整的幼苗,这一过程不涉及
A.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激素调控 B.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C.DNA的复制、转录、蛋白质的合成 D.有丝分裂、细胞分化、组织器官的形成
21.比特尔等提出了“一个基因一种酶假说”。在生物体内,各类物质或分子是经过一系列代谢步骤合成的,每一步都受特定的酶所催化。现假设已分离到某微生物的 5 种突变体(1-5),它们都不能合成生长所需的物质 G,但是该微生物在合成途径中,物质A、B、C、D、E 都是必需的,但不知它们的合成顺序;于是分析了这几种物质对各种突变体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表示加入相应物质,微生物能正常生长)请分析突变体 4在哪两种物质之间合成被阻断
A.B 和 D B.D和 A
C.A和 E D.E 和 C
22.下图表示基因突变鼠和正常鼠运动对血糖浓度的影响。基因突变鼠出现图中状况的原因最可能是
A.胰岛B细胞受损
B.细胞缺乏胰岛素受体
C.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受体
D.细胞无法吸收葡萄糖合成肝糖原
23. 某对夫妇的1对染色体上的基因如图所示,A、b、D分别为甲、乙、丙三种病的致病基因,不考虑染色体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则他们的孩子
A.同时患三种病的概率是1/2 B.同时患甲、丙两病的概率是3/8
C.患一种病的概率是1/2 D.不患病的概率为1/4
24. 甲、乙分别为物质进出细胞的坐标图和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所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没有共同点
B.图乙的物质运输方式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C.图乙所示的细胞可能是红细胞
D.婴幼儿肠道吸收乳汁中的免疫球蛋白的过程可用图乙中的跨膜运输方式表示
25. 某一小岛上的野兔原种种群由于某种原因造成部分个体分别迁移到了两个其他的小岛上。如图表示野兔原种进化的过程,不正确的是
A.新物种1与新物种2可能是同一物种
B.由野兔原种形成新物种显示了物种形成的一种方式,即经过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
C.图中X、Y分别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Z仅表示自然选择过程
D.在新物种形成的过程中一定存在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26. GPCPs是一条往返穿膜七次的跨膜蛋白,右图是其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G蛋白和G蛋白偶联受体说法错误的是
A.G蛋白偶联受体(GPCPs)可能是糖蛋白
B.该条肽链只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
C.此肽链中氨基酸的“R基”之间形成的“-S-S-”,具有维持活性的作用
D.G蛋白是在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27.图甲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转化过程,图乙表示在适宜温度条件下该植物净光合速率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①③过程分别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
B.图甲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不可能在同一个细胞中进行
C.图乙中光照强度为B时,细胞内X物质的产生速率比Y物质产生速率要快
D.图乙中光照强度小于A时,两曲线重合的原因主要是CO2浓度的限制
28.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人体内存在一种被称为“脂肪控制开关”的基因,这个基因一旦开启,就能提高对脂肪的消耗并产生“抗疲劳”肌肉,帮助心脏和神经系统保持持久耐力。美国科学家公布研究报告说,他们通过向实验老鼠转入“脂肪控制开关”基因,成功培育出“马拉松”老鼠,比正常老鼠多跑出一倍距离,速度也快一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转入“脂肪控制开关”基因的有效方法是向实验老鼠肌肉中注入含“脂肪控制开关”基因的重组DNA B.“脂肪控制开关”基因中存在起始密码
C.“马拉松”老鼠在改善机体耐力的同时,也提高了机体消耗脂肪的能力
D.可以向“马拉松”老鼠转入其他的基因兴奋剂,如EPO(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培育“超级运动员”
29.如图是描述生命现象的模型(部分),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若A代表人体下丘脑,a为血浆渗透压下降,则b、c可分别代表产生渴觉和尿液减少
B.若A代表人体B淋巴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形成
C.若A代表棉铃虫种群,a为诱捕雄虫,则b、c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升高 D.若A代表草原,a为过度放牧,则b、c可分别代表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提高
30.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下面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模拟生物圈“温室效应”的实验装置,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M和N是一组对照实验,其中起对照作用的是N
B.图中生态瓶内有河水、水草、小鱼、泥沙等成分,因此生态瓶实质上就是一个群落
C.如果N内的温度比M内的低,则可证明“温室效应”会导致气温上升
D.为了减缓温室效应,人类应倡导低碳生活
31.植物甲与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随叶片温度(叶温)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错误的是
A.植物甲和乙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于太阳能
B.叶温在36~50℃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比植物乙的高 C.叶温为25℃时,植物甲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不同于植物乙的
D.叶温为35℃时,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均为0
3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定律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 B.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中
C.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16种
D.按照孟德尔定律,对AaBbCc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8种
33.关于等位基因B和b发生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等位基因B和b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
B.X射线的照射不会影响基因B和基因b的突变率
C.基因B中的碱基对G-C被碱基对A-T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
D.在基因b的ATGCC序列中插入碱基C可导致基因b的突变
34.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都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B.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
C.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
D.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通常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35.将一株生长正常的某种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从照光开始,净光合速率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直至为0,之后保持不变。在上述整时间段内,玻璃容器内CO2浓度表现出的变化趋势是
A.降低至一定水平时再升高 B.持续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C.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不变 D.升高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
36.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
B.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C.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
D.群落中植物放出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利用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54分)
37.(9分) 研究证实ATP既是“能量通货”,也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中的一种信号分子,其作为信号分子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神经细胞中的ATP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 (生理过程)。研究发现,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24 h有40 kg ATP发生转化,而细胞内ADP,ATP的浓度仅为2~10 mmol/L,为满足能量需要。人体解决这一矛盾的合理途径是____________。
(2)由图可知,细胞间隙中的ATP在有关酶的作用下,磷酸基团逐个脱离下来。最后剩下的是____________。
(3)据图分析,科学家当初推测ATP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实验思路是:科学家用化学物质阻断典型神经递质在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后,发现某些神经细胞___________ (能或不能)发生电位变化,从而确定猜测的正确性。
(4)为了研究X物质对动物细胞的影响,某研究小组用不同浓度的X物质将细胞处理24h。然后测量各组细胞内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经过多次试验后,所得数据如表所示:
①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数据表明,细胞内ATP浓度下降,细胞死亡率增加。推测X物质最可能作用于_______________(细胞结构)。
③若用混有浓度为2 ng•mL-1的X物质的饲料饲喂大鼠,其小肠吸收葡萄糖的速率__________(填“减慢”或“加快”或“不变”)。
38.(8分)人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脑的“奖赏通路”,通过多巴胺兴奋此处的神经元,传递到脑的“奖赏中枢”,可使人体验到欣快感,因而多巴胺被认为是引发“奖赏”的神经递质,下图是神经系统调控多巴胺释放的机制,毒品和某些药物能干扰这种调控机制,使人产生毒品或药物的依赖。
(1)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中,多巴胺储存在
内,当多巴胺释放后,可与神经元A上的 结合,引发“奖赏中枢”产生欣快感。
(2)多巴胺释放后,在其释放的突触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该蛋白可以和甲基苯丙胺(冰毒的主要成分)结合,阻碍多巴胺的回收,使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 ;长期使用冰毒,会使神经元A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停止使用冰毒时,生理状态下的多巴胺“奖赏”效应 ,造成毒品依赖。
(3)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还受到抑制性神经元的调控,当抑制性神经元兴奋时,其突触前膜可以释放γ-氨基丁酸,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Cl— ,从而使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 ,多巴胺的释放量 。抑制性神经元细胞膜上有吗啡的受体,当人长时间过量使用吗啡时,抑制性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弱,抑制性功能降低,最终使得 ,“奖赏”效应增强。停用时,造成药物依赖。
39.(8分) 某生态系统仅有甲、乙、丙、丁、戊 5 个种群形成一定的营养结构,下表列出了各种群同化的能量。图 1 表示有关种群乙的能量变化,其中 ~ ①⑦表示能量值的多少。图2 是种群乙 10 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图中 λ 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1 )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
(2 )种群乙是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 ,若甲的数量减少,戊的数量_______(会或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3 )图1 中 (数字)=2×107,C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图2 中___________点的种群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5 )乙种群中雌雄个体通过气味相互识别,这属于 信息,说明_____________离不开信息传递。
40.(14分)果蝇是遗传学上常用的实验材料,下列有关果蝇的遗传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果蝇有4对同源染色体标号为I、Ⅱ、III、IV,其中I号染色体是性染色体,Ⅱ号染色体上有残翅基因,III号染色体上有黑体基因b,短腿基因t位置不明。现有一雌性黑体残翅短腿(bbrrtt)果蝇与雄性纯合野生型(显性)果蝇杂交,再让F1雄性个体进行测交,子代表现型的个体数如表1所示(未列出的性状表现与野生型的性状表现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短腿基因应位于______号染色体上,上述三对等位基因遵循_______________定律。
任取两只雌、雄果蝇杂交,如果子代中灰体(B)残翅短腿个体的比例是3/16,则亲代果蝇②共有____种杂交组合(不考虑正、反交),其中亲代中雌雄基因型不同的组合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表为果蝇几种性染色体组成与性别的关系,其中XXY个体能够产生4种配子。
红眼(A)对白眼(a)是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某一片段上,若该片段缺失则X染色体记为X-,其中XX-为可育雌果蝇,X-Y因缺少相应基因而死亡。用红眼雄果蝇(XAY)与自眼雌果蝇(XaXa)杂交得到F1,发现F1中有一只例外白眼雌果蝇。现将该白眼雌果蝇与正常红眼雄果蝇杂交产生F2,根据F2性状判断该白眼雌果蝇产生的原因:
①若子代________,则是由于亲代配子基因突变所致;
②若子代________,则是由X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
③若子代________,则是由性染色体数目变异所致。
41.(15分) 下列是生物学技术制备抗体的两个途径模式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至②抗体的获取称为__________,其中①是__________过程。
(2)④过程需要__________酶,⑤过程则需要的工具酶为____________。
(3)②处需要筛选,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构甲的组成必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目的基因等。
(5)如果想用棉花产生该种抗体,则⑥过程的受体细胞通常选用__________,经过筛选后再侵染棉筢体细胞,转化成功后通过________技术获得能产抗体的转基因棉花植株。
钟祥一中2016届高三生物训练(18)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36分)
1—5.BCDDB 6—10.BCAAC 11—15.BBDCC 16—20.BDADB
21—25.BCDCC 26—30.BCBBD 31—35.DDBCC 36.B
二、非选择题(54分)
37.(9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有氧呼吸(呼吸作用)(2分) ATP和ADP相互转化(2分)
(2)腺苷 (3)能 (4)①细胞内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 ②线粒体 ③减慢
38.(8分,每空1分)
(1)突触小泡 受体 (2)增加 减弱
(3)内流 受到抑制 减少 多巴胺释放增加
39.(8分,每空1分)
(2)第三营养级 不会
(3)②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4)c 、d (5)化学 种群繁衍
40.(14分,每空2分)
41.(15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单克隆抗体(1分) 动物细胞融合(或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
(2)逆转录 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3)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4)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5)土壤农杆菌 植物组织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