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三县(市)联考高三(上)期中生物试卷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s://pan.baidu.com/s/1geNHqwF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广告语“聪明的妈妈会用心(锌)”道出了锌的重要性,研究发现生物体内有七十多种酶的活性与Zn2+有关,这说明无机盐( )
A.对维持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B.对维持细胞形态有重要作用
C.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D.对调节细胞内溶液的浓度有重要作用
2.生物界中不同生物的形态结构不同,据此可分为病毒、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几大类群,对下列生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酵母菌 ②乳酸菌 ③硝化细菌 ④衣藻 ⑤金鱼藻 ⑥烟草花叶病毒.
A.③④⑤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
B.①②③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异养生物
C.①③都是异养生物,且都能进行有氧呼吸
D.①②⑥都是原核生物,且都含有核糖体
3.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场所
B.溶酶体的存在使水解反应局限在一定部位,不会破坏整个细胞
C.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和脂质的比值小于外膜
D.高尔基体与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板的形成有关
4.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减轻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Na+进入液泡的过程属于主动转运
B.Na+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性
C.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吸水能力
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
5.实验室现有四瓶失去标签的蔗糖溶液(编号为A、B、C、D),已知四瓶蔗糖溶液的浓度都不同.现利用半透膜袋进行渗透实验,装置如图,一段时间后半透膜袋①和③变得胀硬,半透膜袋②萎缩.四种蔗糖溶液中浓度最低的是( )
A.蔗糖溶液A B.蔗糖溶液B C.蔗糖溶液C D.蔗糖溶液D
6.在生物体的下列生理活动过程中,不需要消耗ATP的是( )
A.浆细胞分泌抗体 B.番茄根细胞吸收Mg2+
C.萤火虫发光 D.性腺细胞分泌性激素
7.如图中a、b、c曲线表示某种酶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催化某反应过程中生成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解读此图可获得的信息是( )
A.b曲线的处理条件是此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条件
B.三条曲线的差异不可能是由于pH不同造成的
C.三条曲线的差异可能是反应底物的量不同造成的
D.三条曲线的差异可能是处理温度的不同造成的
8.下列有关细胞生理的各项叙述中,正确一组是( )
①癌细胞是能连续分裂的细胞;
②细胞凋亡是由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
③衰老的生物体中,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
④人体细胞中都有与癌变有关的基因;
⑤细胞死亡就是细胞凋亡;
⑥成熟生物体细胞自然更新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A.①②⑤ B.①②④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
9.如图表示某个体中细胞经历的各个阶段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过程表示细胞增殖,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可能不同
B.b过程表示细胞分化,根本原因是不同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同
C.d过程中不同细胞的衰老、凋亡速度相同
D.c过程可能与该个体的饮食、生活习惯、情绪状态有关
10.下列有关生物实验分析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装片的制作流程为:解离→染色→漂洗→压片等过程
B.将正常奶粉样液2mL注入试管,再加入一定量的蛋白酶,然后加入双缩脲试剂,会产生紫色反应
C.教材中渗透现象示意装置中长颈漏斗内液面不再升高时,漏斗内溶液的浓度等于烧杯内溶液的浓度
D.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时用健那绿染色后,细胞不进行有氧呼吸,线粒体被染成蓝绿色
11.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M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分子,有N条直链肽链,其完全水解共需M﹣N个水分子
B.在小麦细胞中由A、G、T、C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7种
C.糖原、脂肪、蛋白质和核糖都是生物内高分子化合物
D.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不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
12.用含32P标记的磷酸盐营养液培养动物细胞,一段时间后细胞的下列结构以及化合物均有放射性的是( )
①脱氧核糖 ②核膜 ③细胞壁 ④线粒体基质 ⑤转运RNA ⑥叶绿体基质.
A.②④⑤⑥ B.①③⑥ C.①④⑤⑥ D.②④⑤
13.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肉细胞内,氧气的产生发生在叶绿体内膜上
B.胰腺细胞内,核酸合成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
C.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DNA能够发生转录
D.核糖体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由蛋白质和mRNA组成
14.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并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疾病.最新研究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房颤的成因与核膜内外的信息交流异常有关
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数目很少,因此红细胞代谢较弱
C.tRNA在细胞核内合成,运出细胞核发挥作用与核孔复合物无关
D.核孔运输障碍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核孔复合物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
15.如图表示植物细胞内的部分生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X、Y物质分别代表三碳化合物和丙酮酸
B.①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C.①、④过程可以产生[H],②过程需要消耗[H]
D.①②③④四个过程中既没有消耗氧气,也没有产生氧气
16.将叶面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温度适宜且恒定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都将逐渐下降
B.甲、乙两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一定相同
C.若实验一段时间后,甲叶片所在小室中的CO2浓度较乙低,则甲叶片的呼吸强度一定比乙低
D.若实验一段时间后,甲叶片所在小室中CO2浓度较乙低,则甲固定CO2的能力较乙低
17.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都会出现纺锤体和遗传物质的复制
B.随着细胞的生长,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越来越大
C.细胞的分化、衰老和癌变都与基因的功能有关
D.由干细胞形成各种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的增殖
18.若如图表示孟德尔揭示两个遗传定律时所选用的豌豆实验材料及其体内相关基因控制的性状、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丁个体DdYyrr自交子代会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
B.甲、乙图个体减数分裂时可以恰当的揭示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C.孟德尔用假说﹣演绎法揭示基因分离定律时,可以选甲、乙、丙、丁为材料
D.孟德尔用丙YyRr自交,其子代表现为9:3:3:1,此属于假说﹣演绎的提出假说阶段
19.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B.一个家庭中,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可能不等于女性
C.由于X、Y染色体互为非同源染色体,故人类基因组计划要分别测定
D.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
20.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二次细胞分裂后的一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最可能是( )
A.0条 B.20条以下 C.20条 D.20条以上
21.某校四个生物兴趣小组用紫色洋葱不同部位进行了相关实验(如下表),但均未达到预期效果.下列分析中合理的是( )
实验组别 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
实验材料 鳞片叶外表皮 鳞片叶内表皮 筒状绿叶 1cm根尖
主要试剂、仪器 盐酸、吡罗红染色剂 健那绿、光学显微镜 水、层析液 解离液、龙胆此紫染液
实验目的 观察RNA分布 观察线粒体内膜 提取与分离光合色素 观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
A.甲组所取细胞的细胞质中无RNA分布
B.乙组实验中未用盐酸处理鳞片叶内表皮
C.丙组实验中研磨不够充分是主要原因
D.丁组实验中可能未观察到分生区部位
22.硫化叶菌属于兼性自养生物,既可以以CO2作为碳源,以硫代硫酸盐作为能源营自养生活,也可以以有机物作为碳源和能源营异养生活.下列关于该菌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用纤维素酶可以溶解该菌的细胞壁
B.该菌进行细胞增殖时,不能发生染色体变异
C.该菌不能固定CO2,产生有机物
D.该菌的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
23.如图所示,植物的气孔是由两个含有叶绿体的保卫细胞围绕成,当保卫细胞吸水后,气孔会开放,反之则关闭.保卫细胞内的淀粉磷酸化酶在酸性条件下,主要催化葡萄糖转化成淀粉,而在碱性条件下,主要催化淀粉转化成葡萄糖.光照、高K+环境均可以促进气孔的开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淀粉水解为葡萄糖有利于提高渗透压,使保卫细胞吸水
B.光照促进细胞内CO2浓度下降,pH上升,利于淀粉的水解
C.黑暗条件下,呼吸作用使气孔更易开放
D.高钾环境促进气孔的开放,可能是细胞对K+主动运输的结果
24.真核细胞内不能产生[H]和ATP两类物质的结构是( )
A.叶绿体基粒 B.细胞质基质 C.线粒体基质 D.叶绿体基质
25.若“M→N”表示由条件M必会推得N,则这种关系可表示为( )
A.M表示非等位基因,N表示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B.M表示遵循基因分离定律,N表示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M表示母亲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N表示儿子不一定患病
D.M表示基因突变,N表示性状的改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图2表示同种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请据图回答:
(1)图1中DE段形成的原因是 .
(2)图2中 细胞处于图l中的CD段.
(3)图2甲细胞中染色体组个数和丙细胞中染色单体条数分别为 .
(4)图2丁细胞的名称为 ,如果该细胞中的M为X染色体,则N一定是 .若M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其原因是发生了 .
(5)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图1中的区段 (填字母).
27.红掌是半阴生高等植物,如图表示夏季时红掌在不同遮光处理条件下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适当遮光,叶绿素含量会增加,叶片对 光和 光的吸收能力显著增强.
(2)图中b点叶肉细胞内合成ATP的场所有 ;M点时,对红掌体内所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来说.叶绿体消耗的CO2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
(3)c~d对应时段,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 (填“增加”或“减少”);e~f对应时段,净光合速率下降的直接原因是 (填“温度”“光照”或“CO2”).
(4)6:30左右,在不遮光的条件下适当增加该植物周围的CO2浓度,光合速率的变化情况是 .(填“基本不变”“增大”或“下降”)
28.研究人员从一种野生植物的贮藏根中提取出一种化学物质,有人认为是一种能促使葡萄糖分解的酶,有人认为是一种能促使蔗糖分解的酶.对此,研究人员设计并做了一些相关实验.
(1)要鉴定此物质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还是RNA,可分别选用 试剂和 染液.
(2)要确定此物质是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还是催化蔗糖分解的酶,研究人员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请分析可能的实验结果.在水浴加热后,若两支试管均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 ,若两支试管均不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 .
(3)若以上实验完成后,已经确定其为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需要确定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设计实验的基本思路是先确定 ,再参照上图中甲试管的处理方法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再选择其中砖红色沉淀最少的两支试管所对应的温度,设置 ,重复进行实验.
29.科学家通过对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研究,获得如图所示的囊泡膜与靶膜的融合过程,图中的物质GTP具有与ATP相似的生理功能.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囊泡是由单层膜包裹的膜性结构,其结构特点是 .囊泡膜与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细胞的 系统
(2)由图可知,只有当囊泡上的 与靶膜上的相应受体(T﹣SNARE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结构后,囊泡和靶膜才能融合,由此说明这样的膜融合过程具有 性,且需要GTP提供 .
(3)浆细胞在分泌抗体的过程中,与囊泡运输直接有关的且不含核酸的细胞结构依次是 .
(4)下列人体细胞可发生图示过程的是 (填序号).
①红细胞 ②造血干细胞 ③胰岛细胞 ④唾液腺细胞.
30.果蝇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仅B、b位于X染色体上.A和B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存在而A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其余情况为白眼.
(1)一只纯合粉红眼雄果蝇与一只纯合白眼雌果蝇杂交,F1代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全为白眼.
①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F1代雌果蝇能产生 种基因型的配子.
②将F1代雌雄果蝇随机交配,使得F2代粉红眼果蝇中雌雄比例为 ,在F2代红眼雌果蝇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 .
(2)果蝇体内另有一对基因T、t,与基因A、a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当t基因纯合时对雄果蝇无影响,但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不育的雄果蝇.让一只纯合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所得F1代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代雌雄比例为3:5,无粉红眼出现.
①基因T、t位于 染色体上. ②F2代雄果蝇中共有 种基因型.
2015-2016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三县(市)联考高三(上)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广告语“聪明的妈妈会用心(锌)”道出了锌的重要性,研究发现生物体内有七十多种酶的活性与Zn2+有关,这说明无机盐( )
A.对维持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B.对维持细胞形态有重要作用
C.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D.对调节细胞内溶液的浓度有重要作用
【考点】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
【分析】本题是对无机盐的功能的考查,回忆无机盐的功能,然后结合题干信息进行解答.
【解答】解:由题意知,生物体内有七十多种酶的活性与Zn2+有关,而酶是细胞内化学反应不可缺少的催化剂,由此可以说明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功能.
故选:C.
2.生物界中不同生物的形态结构不同,据此可分为病毒、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几大类群,对下列生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酵母菌 ②乳酸菌 ③硝化细菌 ④衣藻 ⑤金鱼藻 ⑥烟草花叶病毒.
A.③④⑤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
B.①②③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异养生物
C.①③都是异养生物,且都能进行有氧呼吸
D.①②⑥都是原核生物,且都含有核糖体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酵母菌、衣藻、金鱼藻是真核生物,乳酸菌、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烟草花叶病毒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解答】解:A、硝化细菌的细胞壁是肽聚糖,衣藻和金鱼藻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A正确;
B、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B错误;
C、③是自养生物,C错误;
D、①是真核生物,⑥是病毒,D错误.
故选:A.
3.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场所
B.溶酶体的存在使水解反应局限在一定部位,不会破坏整个细胞
C.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和脂质的比值小于外膜
D.高尔基体与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板的形成有关
【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分析】1、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
2、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3、线粒体: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和基质上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
4、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线粒体.
【解答】解:A、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蛋白质加工的场所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A错误;
B、溶酶体中含有水解酶,但最适pH值为酸性,而细胞质基质的pH值成碱性,因此溶酶体中的水解酶进入到细胞质基质中就失去活性,使得水解反应集中在一定部位,B正确;
C、线粒体内膜是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的场所,因此蛋白质的含量较多,则内膜蛋白质和脂质的比值大于外膜,C错误;
D、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形成细胞板,最终延伸形成细胞壁,而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密切相关,但在人体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不能形成细胞壁,D错误.
故选:B.
4.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减轻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Na+进入液泡的过程属于主动转运
B.Na+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性
C.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吸水能力
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题中指出“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这完全符合主动运输的特点,从而增大了细胞液的浓度,是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而适应盐碱环境.
【解答】解:A、细胞的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能逆浓度运输Na+,说明Na+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A正确;
B、主动运输的方式就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B正确;
C、当Na+运入细胞液后,提高了细胞液的浓度,可以增强细胞的吸水能力,使植物更好地在盐碱地生活,C错误;
D、由于该载体蛋白的作用,液泡内Na+浓度增大,有利于吸水,从而提高了植物的耐盐性,D正确.
故选:C.
5.实验室现有四瓶失去标签的蔗糖溶液(编号为A、B、C、D),已知四瓶蔗糖溶液的浓度都不同.现利用半透膜袋进行渗透实验,装置如图,一段时间后半透膜袋①和③变得胀硬,半透膜袋②萎缩.四种蔗糖溶液中浓度最低的是( )
A.蔗糖溶液A B.蔗糖溶液B C.蔗糖溶液C D.蔗糖溶液D
【考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分析】1、渗透作用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隔以半透膜(允许溶剂分子通过,不允许溶质分子通过的膜),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从低浓度的溶液通过半透膜进入高浓度溶液中的现象.
2、据题意“段时间后半透膜袋①和③变得胀硬,半透膜袋②萎缩”可知:A B C D四种溶液浓度为:A>D,C>D D>B,浓度最低的是B.
【解答】解:由“一段时间后半透膜袋①和③变得胀硬,半透膜袋②萎缩.”可知:A B C D四种溶液浓度为:A>D,C>D D>B,浓度最低的是B,B正确.
故选:B.
6.在生物体的下列生理活动过程中,不需要消耗ATP的是( )
A.浆细胞分泌抗体 B.番茄根细胞吸收Mg2+
C.萤火虫发光 D.性腺细胞分泌性激素
【考点】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分析】阅读题干信息,ATP是直接能源物质,“不需要消耗ATP”即为不需要消耗能量,接着梳理蛋白质的合成、物质跨膜运输等相关知识,进行答题
【解答】解:A、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需消耗ATP,A错误;
B、离子以主动运输进出细胞,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
C、萤火虫将ATP转化成光能,C错误;
D、性激素属于脂质,从性腺中分泌不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
故选:D.
7.如图中a、b、c曲线表示某种酶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催化某反应过程中生成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解读此图可获得的信息是( )
A.b曲线的处理条件是此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条件
B.三条曲线的差异不可能是由于pH不同造成的
C.三条曲线的差异可能是反应底物的量不同造成的
D.三条曲线的差异可能是处理温度的不同造成的
【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分析】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pH、底物浓度和酶浓度等.
分析曲线图:图示表示某种酶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催化某反应过程中生成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其中a达到化合反应平衡点的时间最短,其次是b,最后是c,说明a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c条件下酶的活性最低.
【解答】解:A、b条件下的反应速率明显低于c条件下,说明b曲线的处理条件不是此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条件,A错误;
B、pH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所以三条曲线的差异可能是由于pH不同造成的,B错误;
C、反应底物的量不同时,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不同,而图中三条曲线的平衡点相同,说明三条曲线的差异不是反应底物的量不同造成的,C错误;
D、温度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所以三条曲线的差异可能是由于温度不同造成的,D正确.
故选:D.
8.下列有关细胞生理的各项叙述中,正确一组是( )
①癌细胞是能连续分裂的细胞;
②细胞凋亡是由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
③衰老的生物体中,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
④人体细胞中都有与癌变有关的基因;
⑤细胞死亡就是细胞凋亡;
⑥成熟生物体细胞自然更新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A.①②⑤ B.①②④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
【考点】癌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凋亡的含义;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分析】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2)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
2、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3、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4、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就是个体衰老;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不是一回事,个体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的结果.
【解答】解:①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是能连续有丝分裂的细胞,①正确;
②人体细胞中都有与癌变有关的基因,即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②正确;
③衰老的生物体中,细胞不都处于衰老状态,如造血干细胞,③错误;
④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④正确;
⑤细胞死亡包括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⑤错误;
⑥成熟生物体细胞自然更新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⑥正确.
故选:B.
9.如图表示某个体中细胞经历的各个阶段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过程表示细胞增殖,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可能不同
B.b过程表示细胞分化,根本原因是不同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同
C.d过程中不同细胞的衰老、凋亡速度相同
D.c过程可能与该个体的饮食、生活习惯、情绪状态有关
【考点】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凋亡的含义.
【分析】分析题图:a表示细胞增殖过程,细胞数目增多,但细胞种类不变;b表示细胞分化过程,细胞数目不变,但细胞种类增多;c表示细胞癌变过程,其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d表示细胞衰老和凋亡过程,都是正常的生命过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
【解答】解:A、a过程表示细胞增殖,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可能不同,A正确;
B、b表示细胞分化过程,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正确;
C、d表示细胞的衰老和凋亡,该过程中,不同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的速度不同,C错误;
D、c表示细胞癌变过程,该过程可能与该个体的饮食、生活习惯、情绪状态有关,D正确.
故选:C.
10.下列有关生物实验分析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装片的制作流程为:解离→染色→漂洗→压片等过程
B.将正常奶粉样液2mL注入试管,再加入一定量的蛋白酶,然后加入双缩脲试剂,会产生紫色反应
C.教材中渗透现象示意装置中长颈漏斗内液面不再升高时,漏斗内溶液的浓度等于烧杯内溶液的浓度
D.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时用健那绿染色后,细胞不进行有氧呼吸,线粒体被染成蓝绿色
【考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检测蛋白质的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分析】1、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装片的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2、渗透装置中长颈漏斗内液面升高是因为漏斗内溶液浓度大于烧杯内溶液浓度,进入漏斗内的水比渗出的多,长颈漏斗内液面不再升高时,进出漏斗的水相等,漏斗内溶液的浓度仍大于烧杯内溶液的浓度
【解答】解:A、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装片的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A错误;
B、奶粉样液和蛋白酶,都是蛋白质,加入双缩脲试剂,会产生紫色反应,B正确;
C、当渗透现象示意装置中长颈漏斗内液面不再升高时,进出漏斗的水相等,但由于水柱的压力,因此漏斗内溶液的浓度仍大于烧杯内溶液的浓度,C错误;
D、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用健那绿染色后细胞保持活性,能进行有氧呼吸,线粒体被染成蓝绿色,D错误.
故选:B
11.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M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分子,有N条直链肽链,其完全水解共需M﹣N个水分子
B.在小麦细胞中由A、G、T、C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7种
C.糖原、脂肪、蛋白质和核糖都是生物内高分子化合物
D.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不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
【考点】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分析】1、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链状肽链数.
2、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在组成上的差异有:①五碳糖不同,脱氧核苷酸中的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核糖;②碱基不完全相同,脱氧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T、G、C,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
3、蛋白质、核酸和多糖属于生物体内的高分子化合物.
【解答】解:A、M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分子,有N条直链肽链,形成该蛋白质时需要脱去M﹣N个分子的水,因此其完全水解共需M﹣N个水分子,A正确;
B、小麦细胞中,即有DNA,也有RNA,由A、C、G组成的核苷酸有三种核糖核苷酸和三种脱氧核糖核苷酸,T只组成脱氧核苷酸,共7种,B正确;
C、糖原、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核糖是五碳糖,属于单体,不是高分子化合物,脂肪也不是高分子化合物,C错误;
D、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决定的,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不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D正确.
故选:C.
12.用含32P标记的磷酸盐营养液培养动物细胞,一段时间后细胞的下列结构以及化合物均有放射性的是( )
①脱氧核糖 ②核膜 ③细胞壁 ④线粒体基质 ⑤转运RNA ⑥叶绿体基质.
A.②④⑤⑥ B.①③⑥ C.①④⑤⑥ D.②④⑤
【考点】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糖类的组成元素.
【分析】本题是对P元素的作用的考查,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培养动物细胞的营养液中含有32P磷酸盐,因此一段时间后,凡是含有P元素的化合物或结构都可能含有放射性.
【解答】解:①脱氧核糖中不含有P元素,该化合物中不可能具有放射性,①错误;
②核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因此核膜上具有放射性,②正确;
③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组成元素是C、H、O,无P元素,因此细胞壁中不可能含有放射性,③错误;
④线粒体基质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含有ATP和ADP及Pi,因此含有放射性,④正确;
⑤RNA的组成元素是C、H、O、N、P,因此转运RNA中含有放射性,⑤正确;
⑥动物细胞无叶绿体,⑥错误.
所以,②④⑤正确.
故选:D.
13.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肉细胞内,氧气的产生发生在叶绿体内膜上
B.胰腺细胞内,核酸合成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
C.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DNA能够发生转录
D.核糖体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由蛋白质和mRNA组成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不同的细胞器有不同的功能,它们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DNA不能发生转录.
【解答】解:A、叶肉细胞内,氧气的产生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A错误;
B、胰腺细胞内,核酸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故合成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B正确;
C、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染色体中的DNA不能进行转录,C错误;
D、核糖体是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D错误.
故选:B.
14.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并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疾病.最新研究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房颤的成因与核膜内外的信息交流异常有关
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数目很少,因此红细胞代谢较弱
C.tRNA在细胞核内合成,运出细胞核发挥作用与核孔复合物无关
D.核孔运输障碍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核孔复合物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
【考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细胞核是遗传的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核孔是RNA、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通过核孔实现了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解答】解:A、由题意知,心房颤动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因此房颤与核质间的信息交流异常有关,而核膜为双层膜,包含四层磷脂分子,A错误;
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更没有核孔,B错误;
C、tRNA在细胞核内合成,运出细胞核发挥作用与核孔复合物有关,C错误;
D、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最根本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导致的,D正确.
故选:D.
15.如图表示植物细胞内的部分生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X、Y物质分别代表三碳化合物和丙酮酸
B.①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C.①、④过程可以产生[H],②过程需要消耗[H]
D.①②③④四个过程中既没有消耗氧气,也没有产生氧气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其中①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②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③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的固定;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所以图中X物质是三碳化合物、Y物质是丙酮酸.
【解答】解:A、据图示分析可知:图中X、Y物质分别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中的三碳化合物、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产物丙酮酸,A正确;
B、①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②过程是暗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基质,B错误;
C、①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④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这两个阶段都可以产生[H];②过程是暗反应阶段,需要消耗[H],C正确;
D、①过程是1分子葡糖糖分解为两分子的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②过程是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淀粉等有机物,③过程是CO2被C5固定形成C3,④过程是丙酮酸和水生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这四个过程中既没有消耗氧气,也没有产生氧气,D正确.
故选:B.
16.将叶面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温度适宜且恒定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都将逐渐下降
B.甲、乙两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一定相同
C.若实验一段时间后,甲叶片所在小室中的CO2浓度较乙低,则甲叶片的呼吸强度一定比乙低
D.若实验一段时间后,甲叶片所在小室中CO2浓度较乙低,则甲固定CO2的能力较乙低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根据题意分析:不同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强度不一定相同.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CO2,在进行呼吸作用时释放CO2.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A、由于甲、乙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体积、温度适宜且恒定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室中的CO2越来越少,导致光合作用强度都逐渐下降直至降为零,A正确;
B、甲、乙是两种不同的植物,因此两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不一定相同,B错误;
C、如果一段时间后,甲叶片所在小室中的CO2浓度较乙低,则甲的净光合速率大于乙,但不能说明甲叶片的呼吸强度一定比乙低,C错误;
D、如果一段时间后,甲叶片所在小室中的CO2浓度较乙低,则甲的净光合速率大于乙,但由于净光合速率=真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所以无法判断甲叶片和乙叶片呼吸强度的高低,D错误.
故选:A.
17.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都会出现纺锤体和遗传物质的复制
B.随着细胞的生长,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越来越大
C.细胞的分化、衰老和癌变都与基因的功能有关
D.由干细胞形成各种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的增殖
【考点】细胞的分化;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分析】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癌变是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解答】解:A、无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纺锤体,A错误;
B、随着细胞的生长,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越来越小,B错误;
C、细胞的分化、衰老和癌变都与基因的功能有关,C正确;
D、由干细胞形成各种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的分化,D错误.
故选:C.
18.若如图表示孟德尔揭示两个遗传定律时所选用的豌豆实验材料及其体内相关基因控制的性状、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丁个体DdYyrr自交子代会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
B.甲、乙图个体减数分裂时可以恰当的揭示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C.孟德尔用假说﹣演绎法揭示基因分离定律时,可以选甲、乙、丙、丁为材料
D.孟德尔用丙YyRr自交,其子代表现为9:3:3:1,此属于假说﹣演绎的提出假说阶段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
(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据此答题.
【解答】解:A、丁个体DdYyrr自交,由于有两对基因连锁,所以相当于1对杂合子自交,子代会出现2种表现型比例为3:1,A错误;
B、甲、乙图个体基因型中只有一对基因是杂合子,只能揭示孟德尔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B错误;
C、孟德尔用假说﹣演绎法揭示基因分离定律时,在实验验证时可以选甲、乙、丙、丁为材料,C正确;
D、“孟德尔用丙的YyRr自交子代表现为9:3:3:1”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D错误.
故选:C.
19.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B.一个家庭中,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可能不等于女性
C.由于X、Y染色体互为非同源染色体,故人类基因组计划要分别测定
D.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分析题图:Ⅰ片段是X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分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男女患病率不一定相等;Ⅲ片段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而且Ⅲ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均为男性,即伴Y遗传.
【解答】解:A、Ⅰ片段是X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分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中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低于女性,A正确;
B、Ⅱ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男性患病率不一定等于女性,如①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男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女性;②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女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男性,B正确;
C、X、Y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C错误;
D、Ⅲ片段是男性特有的区域,其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所以Ⅲ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D正确.
故选:C.
20.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二次细胞分裂后的一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最可能是( )
A.0条 B.20条以下 C.20条 D.20条以上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分析】1、当染色体未复制前,一条染色体只含有一个DNA分子.当复制后,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这时每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分子.
2、DNA的半保留复制,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则:
(1)DNA分子数:①子代DNA分子数为2n个,②含有亲代DNA链的子代DNA分子数为2个.③不含亲代链的子代DNA分子数为(2n﹣2)个.
(2)脱氧核苷酸链数:
①子代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链数目为2n+1条
②亲代脱氧核苷酸链为2条
③新合成脱氧核苷酸链为(2n+1﹣2)条
【解答】解:根据DNA的半保留复制原则,在细胞分裂间期,DNA进行复制,由于这些细胞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复制出来的DNA一条链含有32P,另一条链不含有32P,因此,在第一次分裂结束后,每一个子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中DNA一条链含有32P,另一条链不含有32P.在第二次分裂,间期DNA半保留复制,复制出来一半的DNA一条链含有32P,另一条链不含有32P.一半DNA都不含有32P.在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每个子细胞中,含有32P标记的染色体最多为20条,最少为0条.
故选:B.
21.某校四个生物兴趣小组用紫色洋葱不同部位进行了相关实验(如下表),但均未达到预期效果.下列分析中合理的是( )
实验组别 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
实验材料 鳞片叶外表皮 鳞片叶内表皮 筒状绿叶 1cm根尖
主要试剂、仪器 盐酸、吡罗红染色剂 健那绿、光学显微镜 水、层析液 解离液、龙胆此紫染液
实验目的 观察RNA分布 观察线粒体内膜 提取与分离光合色素 观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
A.甲组所取细胞的细胞质中无RNA分布
B.乙组实验中未用盐酸处理鳞片叶内表皮
C.丙组实验中研磨不够充分是主要原因
D.丁组实验中可能未观察到分生区部位
【考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分析】1、在显色反应中,选材一般要对实验结果没有颜色干扰,所选实验材料要使无色或接近白色的.
2、健那绿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能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3、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
4、观察有丝分裂实验装片的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解答】解:A、吡罗红可以将RNA染成红色,而鳞片叶外表皮有紫色的大液泡,所以不适合做RNA的分布的观察实验,A错误;
B、健那绿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能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所以该实验的目的是观察细胞内的线粒体,且不能用盐酸处理,B错误;
C、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水做实验溶剂,C错误;
D、观察不到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可能是因为没有找到分生区的细胞,D正确.
故选:D.
22.硫化叶菌属于兼性自养生物,既可以以CO2作为碳源,以硫代硫酸盐作为能源营自养生活,也可以以有机物作为碳源和能源营异养生活.下列关于该菌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用纤维素酶可以溶解该菌的细胞壁
B.该菌进行细胞增殖时,不能发生染色体变异
C.该菌不能固定CO2,产生有机物
D.该菌的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硫化叶菌属于原核生物,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1~10um) 较大(1~100u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共性 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
【解答】解:A、硫化叶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不能被纤维素酶溶解,A错误;
B、硫化叶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染色体,不存在染色体变异,B正确;
C、根据题干信息“既可以以CO2作为碳源,以硫代硫酸盐作为能源营自养生活”可知,该菌能固定CO2,产生有机物,C错误;
D、硫化叶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溶酶体,D错误.
故选:B.
23.如图所示,植物的气孔是由两个含有叶绿体的保卫细胞围绕成,当保卫细胞吸水后,气孔会开放,反之则关闭.保卫细胞内的淀粉磷酸化酶在酸性条件下,主要催化葡萄糖转化成淀粉,而在碱性条件下,主要催化淀粉转化成葡萄糖.光照、高K+环境均可以促进气孔的开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淀粉水解为葡萄糖有利于提高渗透压,使保卫细胞吸水
B.光照促进细胞内CO2浓度下降,pH上升,利于淀粉的水解
C.黑暗条件下,呼吸作用使气孔更易开放
D.高钾环境促进气孔的开放,可能是细胞对K+主动运输的结果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保卫细胞内的淀粉磷酸化酶在酸性条件下,主要催化葡萄糖转化成淀粉,使溶质微粒数目减少,降低溶液渗透压,使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关闭,而在碱性条件下,主要催化淀粉转化成葡萄糖,使溶质微粒数目增多,有利于提高渗透压,使保卫细胞吸水.
【解答】解:A、淀粉水解为葡萄糖,使溶质微粒数目增多,有利于提高渗透压,使保卫细胞吸水,A正确;
B、光照促进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使细胞内CO2浓度下降,pH上升,利于淀粉的水解,B正确;
C、暗条件下,进行细胞呼吸,释放二氧化碳,使细胞质的pH下降,气孔不易开放,C错误;
D、高钾环境促进气孔的开放,可能是细胞对K+主动运输的结果,D正确.
故选:C.
24.真核细胞内不能产生[H]和ATP两类物质的结构是( )
A.叶绿体基粒 B.细胞质基质 C.线粒体基质 D.叶绿体基质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1、
2、
【解答】解:A、叶绿体基粒是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能产生[H]和ATP这两类物质,A错误;
B、细胞质基质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的场所,能产生[H]和ATP这两类物质,B错误;
C、线粒体基质是细胞有氧呼吸第二次阶段的产生,能产生[H]和ATP这两类物质,C错误;
D、叶绿体基质是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场所,也是消耗[H]和ATP这两类物质的场所,D正确.
故选:D.
25.若“M→N”表示由条件M必会推得N,则这种关系可表示为( )
A.M表示非等位基因,N表示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B.M表示遵循基因分离定律,N表示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M表示母亲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N表示儿子不一定患病
D.M表示基因突变,N表示性状的改变
【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的区别与联系;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突变的特征.
【分析】1、非等位基因可以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也可以位于同样条染色体上;
2、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遵循分离定律,但是不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只有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母亲患病,儿子可能患病,也可能不患病;
4、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基因突变后转录形成的密码子可能与没有突变前转录形成的密码子编码同一个氨基酸而性状不发生改变,显性纯合子有一个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性状也不会改变.
【解答】解:A、非等位基因可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同源染色体上,A错误;
B、基因遵循分离定律,不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可能遵循连锁交换定律,B错误;
C、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母亲患病,若是杂合子,则儿子可能不患病,C正确.
D、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图2表示同种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请据图回答:
(1)图1中DE段形成的原因是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 .
(2)图2中 丙丁 细胞处于图l中的CD段.
(3)图2甲细胞中染色体组个数和丙细胞中染色单体条数分别为 4、8 .
(4)图2丁细胞的名称为 次级精母细胞 ,如果该细胞中的M为X染色体,则N一定是 常染色体 .若M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其原因是发生了 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
(5)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图1中的区段 CD (填字母).
【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其中AB段表示G1期;BC段表示S期,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CD段包括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EF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图2中: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处于分裂间期;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解答】解:(1)由图示曲线分析可知,BC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DE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子染色体.
(2)由于图1中的CD段表示染色体:DNA=1:2,所以图2中丙、丁对应图1中的CD段.
(3)甲细胞内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含有4个染色体组;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8条染色单体.
(4)图2中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由于XY是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已分离,所以丁细胞中的M为X染色体,则N一定是常染色体.M的姐妹染色单体是复制关系,所带基因应相同.如果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则说明在DNA复制时发生了基因突变,也可能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
(5)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1中的区段CD段.
故答案为:
(1)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
(2)丙丁
(3)4、8
(4)次级精母细胞 常染色体 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5)CD
27.红掌是半阴生高等植物,如图表示夏季时红掌在不同遮光处理条件下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适当遮光,叶绿素含量会增加,叶片对 红 光和 蓝紫 光的吸收能力显著增强.
(2)图中b点叶肉细胞内合成ATP的场所有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M点时,对红掌体内所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来说.叶绿体消耗的CO2量 大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
(3)c~d对应时段,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 增加 (填“增加”或“减少”);e~f对应时段,净光合速率下降的直接原因是 CO2 (填“温度”“光照”或“CO2”).
(4)6:30左右,在不遮光的条件下适当增加该植物周围的CO2浓度,光合速率的变化情况是 基本不变 .(填“基本不变”“增大”或“下降”)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据图分析:本题研究了红掌在不同遮光处理条件下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由于红掌是半阴生高等植物,光照过强反而会抑制它的生长,所以出现图中不遮光条件的曲线Ⅱ在中午下降的趋势,这是气孔关闭的结果.
【解答】解:(1)适当遮光,叶绿素含量会增加,由于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故叶片对红光和蓝紫光的吸收能力将显著增强.
(2)曲线ab段叶肉细胞内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故图中b点叶肉细胞内合成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M点时,净光合速率=0,即所有细胞的呼吸速率=所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的光合速率,而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只是一部分细胞,故对红掌体内所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来说,叶绿体消耗的CO2量大于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
(3)曲线cd段,净光合速率大于0,故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增加.由于红掌是半阴生高等植物,光照过强反而会抑制它的生长,e~f对应时段为中午,光照过强组成部分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量减少,净光合速率下降.
(4)6:30左右光照强度弱,故此时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所以,适当增加该植物周围的CO2浓度,光合速率基本不变.
故答案为:
(1)红 蓝紫
(2)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大于
(3)增加 CO2
(4)基本不变
28.研究人员从一种野生植物的贮藏根中提取出一种化学物质,有人认为是一种能促使葡萄糖分解的酶,有人认为是一种能促使蔗糖分解的酶.对此,研究人员设计并做了一些相关实验.
(1)要鉴定此物质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还是RNA,可分别选用 双缩脲 试剂和 吡罗红(或派洛宁) 染液.
(2)要确定此物质是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还是催化蔗糖分解的酶,研究人员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请分析可能的实验结果.在水浴加热后,若两支试管均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 该物质是能催化蔗糖分解的酶 ,若两支试管均不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 该物质是能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 .
(3)若以上实验完成后,已经确定其为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需要确定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设计实验的基本思路是先确定 系列等温度梯度 ,再参照上图中甲试管的处理方法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再选择其中砖红色沉淀最少的两支试管所对应的温度,设置 更小温度梯度 ,重复进行实验.
【考点】酶的特性;酶的概念;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分析】(1)检测蛋白质的试剂是双缩脲试剂,吡罗红使RNA呈红色.
(2)还原性糖可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3)生物实验中变量梯度是指自变量相邻两次取值之间的差值大小,即自变量每次变化的幅度.生物实验中常见的变量梯度有pH梯度、温度梯度、浓度梯度等.本题涉及的是温度梯度的设计方法,梯度大小要根据实验目的确定,梯度过小,看不出变化,实验组数增多,增加了操作难度,梯度过大,实验结果不准确.若一次实验不能测出最适值,可以不断缩小范围设置更小的温度梯度再进行实验,直至测出具体的最适值.
【解答】解:(1)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2)还原性糖可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葡萄糖是还原糖而蔗糖是非还原糖,但蔗糖的分解产物为还原糖.两个都出现砖红色,表明该酶不能能催化葡萄糖分解而能催化蔗糖分解,该物质是能催化蔗糖分解的酶;两个都不出现砖红色,说明蔗糖没有分解而葡萄糖被分解,故该物质是能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
(3)设计实验的基本思路是:先确定系列等温度梯度,再选择其中砖红色沉淀最少的两支试管所对应的温度之间设置更小温度梯度.
故答案为:
(1)双缩脲 吡罗红(或派洛宁)
(2)该物质是能催化蔗糖分解的酶 该物质是能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
(3)系列等温度梯度 更小温度梯度
29.科学家通过对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研究,获得如图所示的囊泡膜与靶膜的融合过程,图中的物质GTP具有与ATP相似的生理功能.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囊泡是由单层膜包裹的膜性结构,其结构特点是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囊泡膜与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细胞的 生物膜 系统
(2)由图可知,只有当囊泡上的 V﹣SNARE 与靶膜上的相应受体(T﹣SNARE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结构后,囊泡和靶膜才能融合,由此说明这样的膜融合过程具有 特异 性,且需要GTP提供 能量 .
(3)浆细胞在分泌抗体的过程中,与囊泡运输直接有关的且不含核酸的细胞结构依次是 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
(4)下列人体细胞可发生图示过程的是 ③④ (填序号).
①红细胞 ②造血干细胞 ③胰岛细胞 ④唾液腺细胞.
【考点】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囊泡膜与靶膜融合过程示意图,囊泡上有一个特殊的V﹣SNARE蛋白,它与靶膜上的T﹣SNARE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结构后,囊泡和靶膜才能融合,从而将物质准确地运送到相应的位点.
【解答】解:(1)囊泡膜属于生物膜的一种,其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囊泡膜与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2)由图可知,只有当囊泡上的V﹣SNARE与靶膜上的相应受体(T﹣SNARE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结构后,囊泡和靶膜才能融合;由此说明这样的膜融合过程具有特异性;GTP具有与ATP相似的生理功能,所以膜融合过程中由GTP提供能量.
(3)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后,由内质网进行粗加工,然后由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进行进一步加工修饰,最后再由囊泡运输到细胞膜处分泌出去,因此,浆细胞在分泌抗体的过程中,与囊泡运输直接有关的且不含核酸的细胞结构依次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4)人体内的③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④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淀粉酶,胰岛素和唾液淀粉酶都属于分泌蛋白,在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中可以发生囊泡膜与靶膜融合的过程.
故答案为:
(1)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生物膜
(2)V﹣SNARE 特异性能量
(3)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4)③④
30.果蝇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仅B、b位于X染色体上.A和B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存在而A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其余情况为白眼.
(1)一只纯合粉红眼雄果蝇与一只纯合白眼雌果蝇杂交,F1代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全为白眼.
①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AAXbXb .F1代雌果蝇能产生 4 种基因型的配子.
②将F1代雌雄果蝇随机交配,使得F2代粉红眼果蝇中雌雄比例为 1:1 ,在F2代红眼雌果蝇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 100% .
(2)果蝇体内另有一对基因T、t,与基因A、a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当t基因纯合时对雄果蝇无影响,但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不育的雄果蝇.让一只纯合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所得F1代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代雌雄比例为3:5,无粉红眼出现.
①基因T、t位于 常 染色体上. ②F2代雄果蝇中共有 8 种基因型.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A_XB_为红眼,aaXB_为粉红眼,则A_XbXb、A_XbY、aaXbXb、aaXbY为白眼.并且F1代全为红眼,因此可以初步判断纯合粉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然后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写出相关遗传图解解答.
【解答】解:(1)根据题意分析已知aaXB_为粉红眼,所以纯合粉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aaXBY,和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F1代全为红眼(都同时含有A、B基因),则亲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F1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可以产生2×2=4种配子.
(2)F1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F1代雌雄果蝇随机交配,所得F2代粉红眼果蝇(aaXB_)中雌雄比例为1:1,红眼雌果蝇基因型为A_XBXb,全部是杂合子占.
(3)已知果蝇另一对染色体上的t基因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不育的雄果蝇而对雄性无影响,说明该基因在常染色体上,3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让一只纯合红眼雌果蝇TTAAXBXB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所得F1代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代雌雄比例为3:5,说明有性反转现象说明白眼雄果蝇有tt基因;无粉红眼出现,说明白眼雄果蝇没有a基因,所以这只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是ttAAXbY.则F1基因型是:TtAAXBXb、TtAAXBY,F2代雄果蝇中共有8种基因型,分别是:TTAAXBY、TTAAXbY、TtAAXBY、TtAAXbY、ttAAXBY、ttAAXbY、ttAAXXBXB、(性反转)ttAAXBXb(性反转).
故答案为:
(1)①AAXbXb 4
②1:1 100%
(2)①常
②8
2016年11月1日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s://pan.baidu.com/s/1geNHqw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