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科>>初一上学期>>种子的萌发
备课资料
教学目标
教学建议
教学设计示例
扩展资料
能力训练
探究活动
习题精选
典型例题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种子的萌发条件

难点: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的原因,以及种子萌发时内部物质的转化。

手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分析得出结论为主

设计思想:
  采取观察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提前在课下进行实验,让学生从实验的现象入手,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适当给以提示,最后由学生观察由教师完成课本上的有关实验,归纳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关于种子萌发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前实验进行观察,并通过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及挂图来描述,最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关键的问题:一粒饱满的且胚完好的种子在得到充分的外界条件下是否一定能够萌发成幼苗?从而将话题引入种子的休眠和寿命的问题中。

教学过程:
  (课前可提前一至两周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并随机的发给学生一些种子,让其根据自己的经验,让种子萌发。观察其萌发过程中的变化,并对实验的过程进行记录。)

 一、导入:
  提出问题:
  1、说明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及其作用是什么?
  2、种子中含有哪些物质?
  3、如果你是农民,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种子种在田里?
  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总结,并引入课题:
  种子里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这是种子能够发育成幼苗的内部条件。那么,是否种子具备了这些自身的内部条件就能萌发成幼苗呢?种子的萌发还需要什么条件,种子又是怎样萌发成幼苗的,这些内容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一)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2、分析学生的实验,指出其中不科学或不准确的内容,如"学生很容易认为阳光也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
  3、引导学生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并设计对比实验。
  4、组织学生观察教师提前完成的实验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5、总结:
   根据对实验的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除此之外,有些植物的种子萌发时还受到一些其他的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条件、酸碱性等。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
  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实验时对种子萌发过程的观察记录。
  2、出示种子萌发过程的录像或课件,组织学生观看。
  3、教师结合种子萌发的实物进行总结:
   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
   (1)种子吸水后,体积胀大,种皮胀破。
   (2)胚根首先伸长,突破种皮,发育成幼根。
   (3)子叶以下的胚轴伸长,带着两片子叶伸出土面。
   (4)子叶分开,黄白色的胚芽在光下逐渐变绿,发育成茎和叶。

   玉米种子萌发的过程:
   (1)种子吸水后,胚根先从种子里伸出,发育成幼根。
   (2)胚芽由胚芽鞘保护伸出土面,子叶留在种子里。
   (3)胚芽鞘里的胚芽长出新叶。
  4、提出问题:"以上介绍的种子萌发的过程只描述了种子外部形态的改变,那么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其内部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实验:请几位学生分别尝尝萌发的小麦种子和干燥的小麦种子,有什么不同感觉。
请参与实验的学生介绍自己的感受。
  教师总结:
  萌发的种子有甜味,干燥的种子没有甜味。
  启发学生分析讨论出现这种实验现象的原因。
  组织学生发言。
  总结:
  干种子里的淀粉没有发生转化,不含糖分;萌发的种子里的淀粉已转化为糖,所以有甜味。由于淀粉不溶于水,所以必须转变成能溶于水的糖后,胚才能吸收利用。菜豆种子中子叶里的营养物质经转化后运送给胚芽、胚根和胚轴;玉米种子中胚乳里的营养物质经转化后由子叶吸收转运给胚芽、胚轴和胚根。

  (三)种子的休眠和寿命:
  1、提出问题:"我们家中贮存的种子,并不都能萌发。这是什么原因呢?"
  2、组织学生分析原因(提示:(1)种子是由细胞构成的,有生命的。(2)种子形成多数是在秋季。)
  3、总结:
种子是具有一定寿命的,所以存放时间过长的种子有可能已经死亡。而刚成熟的种子也不能萌发,是因为它们正处在休眠时期,这是种子在形成后,对寒冷的冬季适应的结果。
  4、出示实物投影,介绍种子发芽率测定的方法。

 三、巩固:(如时间不够,可做为课下练习)
  1、我们吃的绿豆芽,主要是由种子的哪部分发育而成?
  2、子叶出土与不出土的种子,在播种时深度上有什么不同?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种子的萌发

一、种子萌发的条件:
 1、自身的条件:胚是完整的,并且是活的。
 2、外界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3、影响种子萌发的其他因素: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
 胚根发育成根
 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子叶或胚乳提供各部分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三、种子的休眠和寿命: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