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8月19日晚大赛组委会宣读了实验入围选手名单后,入围选手们在20日又展开了新一轮角逐。截至下午四点四十分,实验考试结束,选手们完成了全部比赛,满是轻松地走出考场。为了详细了解并报道本次实验考试的流程及准备工作,本报记者特地采访了负责本次竞赛实验安排的学校领导龙泉主任。
据悉,本次实验考试共有四个考场:分别是动物、植物、细胞遗传和分子生化考场。考试期间还配有四间休息室。选手们也被分成四部分,每一部分身穿一种颜色的比赛服装。不同颜色代表了不同的考试顺序,穿同一颜色服装的学生才会在同一考场考试。龙主任介绍说,在考试期间,竞赛筹备组采用的是“考场不动考生动”的方案。也就是说,选手们每考完一门,就要在相应的引导员的带领下,来到休息室,接着前往下一个考场。考试全天,选手们不能出科技楼,都一直有专家老师陪同。考场之间都有屏风相隔,每个考场内一般设有两名专家组成员作为监考老师,外面也设有引导学生去卫生间和休息室的学校老师。为了不使学生们在交换考场或去卫生间的时候相互交流,工作人员事先便确定好了每个考场考试结束后的离开顺序,时间非常精确;并且通过楼梯和屏风,使四个考场的考生在去卫生间期间都能不遇到其他选手,路线设计可谓独特。
当天的实验考试,每门考试时间为九十分钟。每考完一门,都会有四十分钟交换考场和休息的时间。中午,选手们也只有八十分钟的休息时间。在休息室吃完盒饭后,或是在桌上微微趴着休息一下,或是互相聊聊天缓解紧张的考试氛围。如此高的考试强度,既是对知识储备的测试,也是对选手们身体素质以及毅力的考验。不过正如之前曹文宣院士所说,生物研究很辛苦,要有好身体还要吃得了苦。相信参赛选手们一定可以克服困难,展现出自己的能力和风采!
当被问及学校对本次实验考试的准备工作时,龙主任答道:“举办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需要很好的条件,所以在今年春节的时候,学校便已经启动了学校实验室的装修和改造计划,科技楼一楼的教室地面都是重新做过的。并且,由于生物竞赛的实验以及学校自身的课程需要更好的硬件设施,所以学校还专门采购了大批仪器设备如分光光度计等,并重新布局了实验室,以适应实验考试的规划。另外在细节方面,学校也花了很多心思,比如实验桌之间的隔断,还有考场间的屏风。在安排考场上,学校也是花了一番功夫,为了保证每个考场能较宽松地坐完四十个学生,学校都是选择科技楼的南面教室作为考场。因为科技楼成一个弧形,而南面教室处于外弧,所以相较北面教室空间更大,更适合作为考场。”
经过4天来1场理论考试、4场实验考试的激烈争夺,昨天,第2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在武汉华师一附中落幕。此次大赛产生的50名金牌得主全部被北大、清华“瓜分”;作为东道主的湖北省代表队共摘得5金7银4铜,我省5位金牌选手全部现场签约北大。
在昨天上午举行的闭幕式上,50块金牌、72块银牌、96块铜牌的得主最终揭晓。50名金牌得主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疯抢”,清华大学与金牌得主签订了2014年保送生预录取协议,而北京大学则直接发放了预录取通知书。银牌、铜牌选手有望获得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名校自主选拔加分资格。
本次竞赛湖北获得的金牌数与生物竞赛强省山东、河南持平,仅落后于拿下6块金牌的湖南。为湖北夺得金牌的5位学生均选择了与北京大学签下保送协议,他们分别是:饶思源(华师一附中)、陈思宇(华师一附中)、陈鹏(武汉二中)、曾子安(武钢三中)、兰超(黄冈中学)。
实验考试结束,同学们走出考场
实验考试结束
考试结束后参赛选手和志愿者合影
参赛选手
专家讲座
游艺联欢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