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查询试卷\课件\优质课请在此输入关键字:
网站首页 >> 生物题库 >> 高三试题 >> 文章内容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考生物解析版

[日期:2016-01-25]   来源:生物百花园  作者:生物百花园   阅读:160[字体: ]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考生物试卷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botz5cb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1.下列物质或结构中含有糖类的是(  )
①ATP ②DNA ③染色体 ④细胞膜 ⑤脂肪 ⑥淀粉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⑥ C.①②③⑥ D.②③④⑥
 
2.在番茄幼苗的培养液中,除了必需的微量元素、NH 、PO 和CO2外,还必需的大量元素有(  )
A.C、H、O、N B.K、Ca、Mg、Fe C.Mn、Mo、Cu、Zn D.K、Ca、Mg、S
 
3.下列有关细胞分子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豌豆细胞中组成遗传物质的单体有8种
B.无机盐具有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
C.生物体内的糖绝大多数以单糖形式存在
D.糖蛋白、抗体、RNA聚合酶都是具有识别作用的物质
 
4.某50肽中有丙氨酸(R基为﹣CH3)4个,现脱掉其中的丙氨酸(相应位置如图),得到4条多肽链和5个氨基酸.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50肽水解得到的全部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比原50肽多了144
B.如果得到的某条多肽链有2个氨基,则有一个氨基在R基上
C.如果将得到的5个氨基酸合成一条肽链,则有4种不同的氨基酸序列
D.如果将得到的4条肽链重新连接成一条多肽链,则会脱去3个水分子
 
5.糖类和脂质是细胞中两种重要的有机物,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上的脂质包括磷脂、胆固醇等
B.糖类中的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完全由葡萄糖缩合而成
C.淀粉和脂肪水解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D.质量相同的糖类和脂肪被彻底分解时,糖类耗氧少
 
6.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四种化合物中“○”内A所对应含义的解释有一个是错误的
B.硝化细菌体内含有甲图中的四种化合物
C.若乙图表示某种酶在不同温度下催化某反应效果图,则温度a>b>c
D.若乙图表示不同浓度的某种酶催化某反应效果图,则酶浓度a>b>c
 
7.下列对“细胞学说”理解合理的是(  )
①揭示了动植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②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
③提出了细胞膜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
④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用光学显微镜进行相应细胞观察,下列操作及表述正确的是(  )
A.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质时,显微镜视野应调到最亮
B.换用高倍镜时,从侧面观察,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
C.换用高倍镜后视野有些模糊时,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D.一个视野中,用10×物镜看到8个细胞,用40×物镜则可看到32个细胞
 
9.下列是几个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利用15N标记某丙氨酸,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将出现放射性,而游离的核糖体无放射性
B.给水稻提供14C02,则14C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02一14C3一(14CH20)
C.给水稻提供14C02,则其根细胞在缺氧状态有可能出现14C2HsOH
D.小白鼠吸入1802,则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2180,呼出的二氧化碳也可能含有180
 
10.如图为人体细胞正常分裂时有关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若曲线表示减数分裂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1
B.若曲线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46
C.若曲线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核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23
D.若曲线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组数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2
 
11.如图所示各曲线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及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人的成熟红细胞中ATP生成速率与氧气浓度的关系
B.乙图所示物质运输速率不受呼吸酶抑制剂的影响
C.丙图表示酵母菌呼吸时氧气浓度与CO2产生量的关系,a点时产生ATP最多
D.丁图表示小鼠体内酶活性与外界环境温度的关系
 
12.研究发现细胞癌变与端粒酶的活性有关.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能以自身的核酸为模板,在其蛋白组分的催化下合成端粒DNA序列.下列与端粒酶和癌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拟核的DNA中不含有端粒
B.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
C.人体内癌细胞一般都表现出较高的端粒酶活性
D.从功能上看,端粒酶属于RNA聚合酶
 
13.下列对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B.观察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不可选用开放的豌豆花的花药作为实验材料
C.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作为底物
D.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时,应选择染色均匀,细胞质色泽较深的区域
 
14.核糖体是真、原核细胞唯一共有的细胞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核糖体含C、H、O、N、P元素
B.核糖体的形成都离不开核仁
C.癌细胞代谢旺盛,核糖体数量增加
D.一条mRNA可结合多个核糖体
 
15.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膜、叶绿体的内膜与外膜、内质网膜与小肠黏膜都属于生物膜系统
B.所有的酶都在生物膜上,没有生物膜生物就无法进行各种代谢活动
C.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都是一样的,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
D.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比较发达
 
16.如图是两种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将两图所示细胞同时置于质量分数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都可以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
B.图一所示细胞合成的抗体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内环境,需要该图中⑥提供能量
C.以18O标记的H218O分别研究图二所示细胞的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过程,发现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产物中最先出现的放射性物质分别是CO2和O2
D.用含18O标记的丙氨酸的培养液体外培养图一所示细胞,该细胞内合成抗体的过程中,脱水缩合产生了H218O,则其中的18O来自于丙氨酸的羧基或R基
 
17.细胞死活的判定方法有很多种,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①将植物细胞置于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是活细胞
②在高倍镜下观察,若发现细胞质流动,则表明细胞是活的
③将某种细菌与水绵一起制成临时装片,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若发现细菌没有趋向水绵照光部位,则说明细菌细胞是死细胞
④洋葱根尖经过解离后,若发现细胞被龙胆紫染上色,则表明根尖细胞在解离前已经死亡
⑤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中观察不到染色体.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③④ D.③④⑤
 
18.如图为电子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某细胞的一部分.下列有关该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①此细胞既可能是真核细胞也可能是原核细胞
②此细胞是动物细胞而不可能是植物细胞
③结构2不含磷脂,其复制发生在间期
④结构1、3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9.下面是某人群中耳垂遗传情况调杏结果,据此可以判断(  )
双亲均无耳垂① 仅父亲有耳垂② 仅母亲有耳垂③ 双亲有耳垂④
子女性别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有耳垂人数 0 0 61 58 102 113 254 257
无耳垂人数 112 109 56 57 55 57 76 73
A.依据第①组结果可以推测有耳垂属于显性性状
B.有、无耳垂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C.第②组中所有父亲的基因型均为杂合体
D.耳垂的遗传方式属于常染色体遗传
 
20.如图曲线I表示黄豆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适宜温度、CO2浓度为0.03%).在y点时改变某条件,曲线变为Ⅱ.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与y点相比,x点叶绿体中的C3含量较低
B.在y点时,升高温度导致曲线由Ⅰ变为Ⅱ
C.制约x点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
D.制约z点光合作用的因素可能是CO2浓度
 
21.下列有关探索过程,说法错误的是(  )
A.德国科学家梅耶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B.萨克斯采用碘液检测淀粉的方法,证明叶片在光下能产生淀粉
C.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D.恩格尔曼用水绵做为实验材料证明了植物需要阳光才能制造出氧气
 
22.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但磷脂与物质的跨膜运输无关
B.吞噬细胞对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处理离不开溶酶体的作用
C.破伤风杆菌分泌外毒素(一种蛋白质)离不开高尔基体的作用
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离不开中心体的作用
 
23.将某绿色盆栽植物置于密闭容器内暗处理后,测得容器内CO2和O2浓度相等(气体含量相对值为1),在天气晴朗时的早6时移至阳光下,日落后移到暗室中继续测量两种气体的相对含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对此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只有在8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B.在9﹣16时之间,光合速率>呼吸速率,O2浓度不断上升
C.该植物体内17时有机物积累量小于19时的有机物积累量
D.该植物从20时开始进行无氧呼吸
 
24.如图甲为在一定浓度CO2缓冲液,其它最适合条件下培养的植物,图乙的a、b为培养过程中的一些相对值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图乙表示甲图中植物叶肉细胞内C3化合物的变化,则a到b可能是突然停止光照或光照减弱
B.若图乙表示甲图完全培养液中镁离子的浓度,由a到b的变化说明植物对镁离子的吸收的相对速率小于对水分的吸收相对速率
C.若图乙表示在对甲图植物呼吸速率的变化,则可能是由遮光改为照光
D.若图乙表示甲图植物光合速率由a到b变化,则可能是适当提高了CO2缓冲液的浓度
 
25.某班研究“温度对酶的活性影响”实验时,两个小组的同学选择了不同的实验材料开展探究,第一组选择淀粉酶水解淀粉进行实验,第二组利用肝脏研磨液与Fe3+催化过氧化氢开展实验,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A.两小组同学都采用数学建模表示研究结果
B.酶的催化效率不一定比无机催化剂高
C.两小组实验都反映了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酶的催化作用
D.两组实验数据都反映了酶的最适宜温度时产物积累量或生成量最多
 
26.有人测定了甲、乙两种植物的叶片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并分别与30℃时测定的数据比较,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温度超过40℃时甲的氧气释放量下降
B.温度为55℃时乙不能积累有机物
C.乙比甲更耐高温,因为乙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均在较高温度下才开始下降
D.在48℃时甲的光合速率为0,表明甲死亡
 
27.将全部DNA分子双链经32P标记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4个子细胞,检测子细胞中情况.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
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
C.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32P,则一定进行有丝分裂
D.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不都含32P,则一定进行减数分裂
 
28.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预期结果的是(  )
A.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都可以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作实验材料
B.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应NaOH进入琼脂块的速率
C.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用澄清的石灰水,可准确判断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
D.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统计每一时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能比较细胞周期各时期的时间长短
 
29.如图甲表示某植物内的光照下CO2的吸收速率、黑暗中CO2的释放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图乙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光照相同时间,在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B.图乙中①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C.图甲中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
D.图乙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氧气,①④过程都能产生[H]
 
30.有关如图所示坐标曲线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则a→b过程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B.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c→d过程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C.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b→c过程有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D.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则e点时的细胞数目是a点时的两倍
 
31.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用伊乐藻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将一枝伊乐藻浸在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以白炽灯作光源,移动白炽灯调节其与大试管的距离,分别在10℃,20℃和30℃下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距离下单位时间枝条产生的气泡数目,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  )
①A点和C点的限制因素分别为光照强度和温度
②B点条件下伊乐藻光合作用停止
③该实验研究的是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④若在缺镁的培养液中进行此实验,则B点向左移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2.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物质的量相等的情况下,与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相比,ATP水解成ADP和Pi释放能量最少
B.蛔虫和哺乳动物的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
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和释放能量
D.在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
 
33.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d点右移
B.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d点左移
C.pH=c时,e点为0
D.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
 
34.如图为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凋亡诱导因子 膜受体→凋亡信号 凋亡相关基因 细胞凋亡 清除凋亡细胞.
A.①过程表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B.②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表明细胞凋亡是细胞被动死亡过程
C.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凋亡相关基因是机体固有的,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35.下列关于细胞的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细胞生物才可能具有癌基因,病毒没有癌基因
B.对所有生物来说,细胞的衰老和个体的衰老一定不是同步的
C.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的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受精卵中的所有基因均被表达,因此受精卵具有全能性
 
36.下列有关细胞分化、衰老及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是细胞的后代在形态、功能及遗传物质上发生差异的过程
B.衰老细胞会发生线粒体减少、酶活性降低及细胞核体积变小等现象
C.细胞分化发生在多细胞生物的胚胎期,细胞衰老与死亡发生在老年期
D.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或产生了甲胎蛋白的细胞可能是癌细胞
 
37.下列关于细胞分裂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个被32P标记的1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放在31P的培养液中经两次有丝分裂后,所形成的4个细胞中,每个细胞含标记的染色体个数为可能是0、1、2,含有标记细胞数为2、3、4
B.在某动物在精子形成过程中,若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则可形成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后代
C.二倍体动物在细胞分裂后期含有10条染色体,则该细胞很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D.某二倍体正常分裂中的细胞若含有两条Y染色体,则该细胞一定不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
 
38.如图所示为部分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Ⅰ﹣Ⅳ代表细胞的生命现象,细胞1具有水分减少,代谢减慢的特征,细胞2可以无限增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Ⅰ﹣Ⅳ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的是Ⅰ、Ⅳ
B.成体干细胞能够分化成浆细胞、肝细胞等,体现了细胞核的全能性
C.细胞2与正常肝细胞相比,代谢旺盛,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活性更高
D.效应T细胞作用于细胞1和细胞2使其坏死,此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39.研究人员将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培育转基因抗虫棉.如图表示两个抗虫基因在染色体上随机整合的三种情况,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  )

A.有丝分裂后期含四个抗虫基因的有甲、乙、丙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四个抗虫基因的有甲、乙、丙
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含四个抗虫基因的有甲、丙
D.配子中可能含两个抗虫基因的有乙、丙
 
40.图为小鼠结肠癌发病过程中细胞形态和部分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
A.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
B.图示中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C.小鼠细胞的染色体上本来就存在着与癌变有关的基因
D.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
 
41.如图为基因组成为Aa的动物在形成精子过程中某一时期示意图.下列对此细胞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2号染色单体上与A相同位置的基因最可能是a
B.图中染色体个数与脱氧核苷酸链数之比是1:2
C.若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将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若该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一个基因型为AaaX的精子,则同时产生的另三个精子是AX、Y、Y
 
42.将基因型为Aa的玉米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并分成两组,(1)一组全部让其自交;二组让其自由传粉.一、二组的植株上aa基因型的种子所占比例分别为(  )
A. 、 B. 、 C. 、 D. 、
 
43.研究人员采用某品种的黄色皮毛和黑色皮毛小鼠进行杂交实验.第一组:黄鼠×黑鼠→黄鼠2378:黑鼠2398;第二组:黄鼠×黄鼠一黄鼠2396:黑鼠1235.多次重复发现,第二组产生的子代个体数总比第一组少 左右.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①该品种中黄色皮毛小鼠不能稳定遗传
②第二组的结果表明该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③黄鼠和黄鼠交配,不能产生成活的纯合黄鼠后代
④若种群中黑鼠个体占25%,则黑鼠基因的基因频率为50%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4.如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B段和HI段含有的染色体组数目可能相同
B.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在BC段和GH段
C.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均发生在FG段
D.有丝分裂前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对数不同
 
45.下列与生物遗传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连续自交3代后,子代中隐性性状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B.已知黑斑蛇与黄斑蛇杂交,子一代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若再让F1黑斑蛇自由交配,F2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可据此判断蛇斑的显隐性
C.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表明,基因型为Bb的动物,在其精子形成过程中,基因B与B分开发生在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时,B与b的分开发生在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时
D.用豌豆进行遗传试验,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人工授粉后应套袋
 
 
二、非选择题
46.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图中的A、B、C、D是4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其中D细胞含有光合色素.请分析回答:

(1)图中,图      是细菌结构模式图,其区别于酵母菌的最主要的结构特点是      .幽门螺杆菌可产生尿素酶、蛋白酶、磷脂酶,其中的      可直接破坏胃黏膜的完整性,进而破坏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如图所示细胞中一定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填序号).
(3)B细胞的某种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中合成之后,按照      (用箭头和结构名称表示)的方向运到细胞外.
(4)与B细胞相比,A细胞中特有的能产生ATP的结构是      .
(5)A、B、C细胞中的哪些基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
(6)图A所示细胞与图B所示细胞相比,其特有的细胞结构有      .
 
47.图1表示利用高粱和小麦在适宜的温度、光照强度下进行的有关实验,图2表示小麦在最适宜的光照强度、C02浓度等条件下测得的温度与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的关系曲线.图3是某绿色植物细胞内生命活动示意图,其中1、2、3、4、5表示生理过程,A、B、C、D表示生命活动产生的物质.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图中的数据取整数)

(1)从图1中可知,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有      .如果将长势相同的高粱和小麦幼苗共同种植在一个透明密闭的装置中,保持题干中的条件和21%的02体积浓度环境,一段时间后,      幼苗先死亡.
图2中的A点表示      ,图2中测得该植物光合速率最大值为(用单位时间内CO2的总吸收量表示)      mg/单位面积•h,当温度达到       时,该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
(3)如图2所示小麦在30℃条件下光照12小时,20℃条件下黑暗8小时,有机物(葡萄糖)的积累量为      mg.
(4)图3中在生物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有      (用图中数字表示),A表示      ,D表示      .写出有氧呼吸反应式      .
 
48.下列是有关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信息,请分析回答:

(1)图甲细胞③的子细胞名称是      和      ;图甲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细胞(填标号).
如果图乙中①→②完成了图丙中AB段的变化,则图乙a、b、c中表示染色体的是      .图甲中细胞③产生的子细胞内,a、b、c的数量分别为      .
(3)图丙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      .
(4)若某二倍体生物的卵细胞中含有36条染色体,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有      条;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形成      个四分体.
 
49.某二倍体植物具有高茎和矮茎之分,某实验小组以这种植物为实验材料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父本 母本 子一代
第1组 一株矮茎 一株矮茎 高茎、矮茎(数量未统计)
第2组 一株高茎 一株高茎 305高茎、98矮茎
(1)实验小组对该性状的遗传提出两种假说.
假说一:植物的株高由三个等位基因(A、a1和a2)控制,当a1和a2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矮茎,其他情况均为高茎,A相对于a1和a2为显性.如果该假说成立,第1组中子代性状分离比高茎:矮茎为      ;则第2组中双亲的基因型为      .
假说二:植物的株高由三个等位基因(A+、A、a)控制,其中A决定高茎,A+和a都决定矮茎,三个基因的显隐关系为A+相对于A、a为显性,A相对于a为显性,则第2组的双亲基因型分别是      .
(3)为进一步探究两种假说的合理性,第2组同学将F1中的矮茎植株自交得F2,并统计F2中株高和数量.
若F2中      ,则支持假说一.
若F2中      ,则支持假说二.
(4)该植物高茎与矮茎性状的遗传遵循      定律.
(5)以上同学们探索牵牛花花色遗传方式的思路在科学研究中被称为      法.
 
50.烟草是雌雄同株植物,却无法自交产生后代.这是由S基因控制的遗传机制所决定的,其规律如图所示(注:精子通过花粉管输送到卵细胞所在处,完成受精).

(1)如图可见,如果花粉所含S基因与母本的任何一个S基因种类相同,花粉管就不能伸长完成受精.据此推断在自然条件下,烟草不存在S基因的      个体.
将基因型为S1S2和S2S3的烟草间行种植.全部子代的基因型为      ,比例为      .
 
51.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分为Gi期、S期和G2期)和分裂期(M期).细胞周期的时间测定可在体外采用短暂3H﹣TdR(胸苷)脉冲标记,然后洗脱标记物,细胞继续沿细胞周期运转.如图是一种通用的测定细胞各时期时间的方法[一(5)答题时用tG1、tS、tG2、tM表示各时期的时间,Tc表示细胞周期].据此及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一开始处于S期的细胞均被放射性标记,而处于G2、M、G1期的细胞均未被标记,可推知S期进行      .
由细胞周期轮盘表来看,经过相当于      期的一段时间,被标记的细胞开始进入M期,该时间为3小时.
(3)当M期细胞的50%被标记首次出现时,相当于经历的时间为      ,该时间为3.5小时.
(4)当标记的M期细胞减少到50%时,经历的时间为10.5小时,该时间相当于经历      的时间.
(5)当标记的细胞第二次出现在M期时,相当于经历的时间为      ,该时间为25小时.
(6)计算出该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共耗时      小时(填实际数字).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1.下列物质或结构中含有糖类的是(  )
①ATP ②DNA ③染色体 ④细胞膜 ⑤脂肪 ⑥淀粉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⑥ C.①②③⑥ D.②③④⑥
【考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分析】ATP由三分子磷酸基团、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腺嘌呤组成的;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中含有脱氧核糖;细胞膜由磷脂、蛋白质和少量的多糖组成.
【解答】解:①ATP由三分子磷酸基团、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腺嘌呤组成的,故①正确;
②DNA分子由脱氧核苷酸组成的,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磷酸基团组成,故②正确;
③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中含有脱氧核糖,故③正确;
④细胞膜由磷脂、蛋白质和少量的多糖组成,故④正确;
⑤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故⑤错误;
⑥淀粉酶是蛋白质,无糖类,故⑥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组成成分.熟知各物质的结构,从中分析是否含有糖类.糖类分单糖、二糖和多糖.
 
2.在番茄幼苗的培养液中,除了必需的微量元素、NH 、PO 和CO2外,还必需的大量元素有(  )
A.C、H、O、N B.K、Ca、Mg、Fe C.Mn、Mo、Cu、Zn D.K、Ca、Mg、S
【考点】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
【分析】组成细胞化学元素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包括C、H、O、N、P、S、K、Ga、Mg等,微量元素包括Fe、Mn、B、Zn、Mo、Cu等.
【解答】解:A、H、O、N、C在题干中已经给出,A错误;
B、Fe属于微量元素,不是大量元素,B错误;
C、Mn、Mo、Cu、Zn都是微量元素,C错误;
D、K、Ca、Mg、S属于大量元素,且题干中没有给出,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解题的思路是先判断选项中哪些都是大量元素,然后分析题干中给出了哪些大量元素,没有给出的大量元素是什么,然后进行判断.
 
3.下列有关细胞分子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豌豆细胞中组成遗传物质的单体有8种
B.无机盐具有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
C.生物体内的糖绝大多数以单糖形式存在
D.糖蛋白、抗体、RNA聚合酶都是具有识别作用的物质
【考点】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
【分析】1、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功能,有些无机盐还参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渗透压.
2、豌豆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DNA,其单体是脱氧核苷酸,有4种.
3、糖蛋白可识别受体,抗体可识别抗原,RNA聚合酶可识别DNA的特定序列
【解答】解:A、豌豆细胞中组成遗传物质的单体有4种,A错误;
B、无机盐不具有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具有调节生命活动作用的是激素,B错误;
C、生物体内的糖绝大多数以多糖形式存在,C错误;
D、糖蛋白可识别受体,抗体可识别抗原,RNA聚合酶可识别DNA的特定序列,故它们都是具有识别作用的物质,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细胞内的化合物及其作用.难度中等,属于考纲识记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4.某50肽中有丙氨酸(R基为﹣CH3)4个,现脱掉其中的丙氨酸(相应位置如图),得到4条多肽链和5个氨基酸.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50肽水解得到的全部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比原50肽多了144
B.如果得到的某条多肽链有2个氨基,则有一个氨基在R基上
C.如果将得到的5个氨基酸合成一条肽链,则有4种不同的氨基酸序列
D.如果将得到的4条肽链重新连接成一条多肽链,则会脱去3个水分子
【考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多肽链中丙氨酸的位置是21位、27位、35位、49位,因此如果脱掉其中的丙氨酸,需要要水解掉8个肽键,形成4条多肽链和5个氨基酸.
【解答】解:A、由题意知,该50肽水解掉4个丙氨酸需要水解掉8个肽键,需要8分子水,因此水解得到的全部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比原50肽多了18×8=144,A正确;
B、一条多肽链有一个游离的氨基位于肽链的末端,多出的氨基在R基团内,B正确;
C、得到的5个氨基酸是两种,如果将得到的5个氨基酸合成一条肽链,则有5种不同的氨基酸序列,C错误;
D、如果将四条肽链连接形成一条肽链,则需要形成3个肽键,脱去的水分子数是3,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题图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
 
5.糖类和脂质是细胞中两种重要的有机物,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上的脂质包括磷脂、胆固醇等
B.糖类中的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完全由葡萄糖缩合而成
C.淀粉和脂肪水解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D.质量相同的糖类和脂肪被彻底分解时,糖类耗氧少
【考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分析】1、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和多糖,组成元素是C、H、O;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
2、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的组成元素是C、H、O、N、P,是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固醇分为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解答】解:A、组成细胞膜的脂质包括磷脂和胆固醇,A正确;
B、淀粉、纤维素、糖原都是由单体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B正确;
C、二氧化碳和水是淀粉和脂肪氧化分解的产物,淀粉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脂肪水解的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C错误;
D、与脂肪相比,相同质量的糖类含H少,氧化分解消耗的氧气少,释放的能量少,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糖类和脂质的分类、分布和功能的熟练掌握,该题的C选项是易错选项,学生往往把水解过程和氧化分解过程混淆.
 
6.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四种化合物中“○”内A所对应含义的解释有一个是错误的
B.硝化细菌体内含有甲图中的四种化合物
C.若乙图表示某种酶在不同温度下催化某反应效果图,则温度a>b>c
D.若乙图表示不同浓度的某种酶催化某反应效果图,则酶浓度a>b>c
【考点】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分析】分析甲图:四种化合物中“○”内A所对应含义依次是腺苷、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腺嘌呤、腺嘌呤.
分析乙图:乙图表示反应物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其中a反应速率最快,其次是b,c的反应速率最慢.
【解答】解:A、甲图四种化合物中“○”内A所对应含义的解释有一个是错误的,即第3个中“○”内A所对应的含义应为腺嘌呤,而不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正确;
B、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也能产生ATP,B正确;
C、温度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在最适温度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酶促反应速率加快;到达最适温度时,酶活性最强,酶促反应速率最快;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若乙图表示某种酶在不同温度下催化某反应效果图,则温度不一定为a>b>c,C错误;
D、酶浓度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在底物充足时,随着酶浓度的升高,酶促反应速率逐渐加快.若乙图表示不同浓度的某种酶催化某反应效果图,则酶浓度a>b>c,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和曲线图,考查ATP的化学结构和特点、核酸的组成、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要求考生识记ATP和核酸的化学组成,能准确判断甲图中“○”内A所对应的含义;掌握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及相关曲线,能准确判断C和D选项.
 
7.下列对“细胞学说”理解合理的是(  )
①揭示了动植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②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
③提出了细胞膜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
④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据此答题.
【解答】解:①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这揭示了动植物体结构的统一性,①正确;
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②错误;
③细胞膜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是由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③错误;
④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④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学说的内容,能准确判断各选项是否符合细胞学说,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8.用光学显微镜进行相应细胞观察,下列操作及表述正确的是(  )
A.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质时,显微镜视野应调到最亮
B.换用高倍镜时,从侧面观察,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
C.换用高倍镜后视野有些模糊时,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D.一个视野中,用10×物镜看到8个细胞,用40×物镜则可看到32个细胞
【考点】细胞观察实验.
【分析】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象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
【解答】解:A、因口腔上皮细胞颜色较浅,故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质时,显微镜视野应调到较暗,A错误;
B、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时,从侧面观察,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B正确;
C、换用高倍镜后视野有些模糊时,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焦距,换用高倍镜后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C错误;
D、一个视野中,用10×物镜看到8个细胞,用40×物镜则可看到2个细胞,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情况,意在考查考生显微镜操作的技能,属于简单题.考生切记,在转动转换器之前不能用粗准焦螺旋提升镜筒,换上高倍镜之后仍然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
 
9.下列是几个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利用15N标记某丙氨酸,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将出现放射性,而游离的核糖体无放射性
B.给水稻提供14C02,则14C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02一14C3一(14CH20)
C.给水稻提供14C02,则其根细胞在缺氧状态有可能出现14C2HsOH
D.小白鼠吸入1802,则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2180,呼出的二氧化碳也可能含有180
【考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题目综合考查放射性元素的应用,同位素示踪法是利用放射性核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即把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添加到其他物质中去,让它们一起运动、迁移,再用放射性探测仪器进行追踪,就可知道放射性原子通过什么路径,运动到哪里了,是怎样分布的.
具体考查知识点有:用15N标记丙氨酸,探究分泌性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合成、运输与分泌途径;用14CO2探究光合作用14C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O2→14C3→(14CH2O);利用18O作为示踪原子研究细胞呼吸过程中物质的转变途径,揭示呼吸作用的机理,例如,用18O标记的氧气(18O2),生成的水全部有放射性,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无放射性,即18O→H218O.
【解答】解:A、利用15N标记某丙氨酸,如果是分泌蛋白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将出现放射性,如果不是分泌蛋白也可以在游离的核糖体上出现放射性,A错误;
B、给水稻提供14CO2,则14C在光合作用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O2→14C3→(14CH2O),B正确;
C、给水稻提供14CO2,14C在水稻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O2→14C3→14C6H12O6,根细胞在缺氧状态下进行无氧呼吸时,14C6H12O6会分解形成14C2H5OH,C正确;
D、关于呼吸作用元素的去向分析:

所以18O2标记以后放射性元素首先出现在水中,但是水又可以作为反应物,如果水作为反应物,那么放射性元素又可以出现在二氧化碳中,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以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为素材,考查分泌蛋白、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泌蛋白的过程,能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
 
10.如图为人体细胞正常分裂时有关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若曲线表示减数分裂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1
B.若曲线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46
C.若曲线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核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23
D.若曲线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组数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2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分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和染色体组数变化规律:
结 构
时 期 染色体
数 染色单
体数 DNA
分子数 染色体组数



裂 间期 2n 0→4n 2n→4n 2
分裂期 前、中期 2n 4n 4n 2
后期 2n→4n 4n→0 4n 2→4
末期 4n→2n 0 4n→2n 4→2



裂 间期 2n 0→4n 2n→4n 2

Ⅰ 前、中期 2n 4n 4n 2
后期 2n 4n 4n 2
末期 2n→n 4n→2n 4n→2n 2→1
减Ⅱ 前、中期 n 2n 2n 1
后期 n→2n 2n→0 2n 2
末期 2n→n 0 2n→n 2→1
【解答】解:A、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为1或2,因此n=1,A正确;
B、人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最少时为46个,最多时为92个,因此,n=46个,B正确;
C、人体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核DNA分子数目均为92,因此n=46,C错误;
D、人体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为2或4(后期),因此n=2,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核DNA分子数及染色体组数变化规律,能结合曲线图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11.如图所示各曲线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及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人的成熟红细胞中ATP生成速率与氧气浓度的关系
B.乙图所示物质运输速率不受呼吸酶抑制剂的影响
C.丙图表示酵母菌呼吸时氧气浓度与CO2产生量的关系,a点时产生ATP最多
D.丁图表示小鼠体内酶活性与外界环境温度的关系
【考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既可以有氧呼吸也可以无氧呼吸,无氧气时进行无氧呼吸,随着氧气浓度增高,会抑制无氧呼吸,最后只进行有氧呼吸.小鼠属于恒温动物,能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解答】解:A、人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只能依靠无氧呼吸提供能量,因此人体成熟红细胞中ATP生成速率与氧气浓度无关,A正确;
B、图中物质的运输速率与氧气浓度有关,而且也与物质的浓度有关,属于主动运输,该运输方式需要能量,因此运输速率会受到呼吸酶抑制剂的影响,B错误;
C、a点时,细胞呼吸速率最低,产生的ATP最少,C错误;
D、小鼠属于恒温动物,在外界环境温度变化时,小鼠能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因此小鼠体内酶活性基本不变,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结合坐标曲线图,综合考查ATP的合成、物质运输、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细胞呼吸过程及影响因素,要求考生掌握和理解相关知识点,能结合曲线图,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需要注意的是D选项,要求考生明确小鼠是恒温动物,能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12.研究发现细胞癌变与端粒酶的活性有关.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能以自身的核酸为模板,在其蛋白组分的催化下合成端粒DNA序列.下列与端粒酶和癌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拟核的DNA中不含有端粒
B.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
C.人体内癌细胞一般都表现出较高的端粒酶活性
D.从功能上看,端粒酶属于RNA聚合酶
【考点】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细胞癌变的原因.
【分析】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失去接触抑制,能无限增殖;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细胞易扩散转移.
2、端粒酶能结合到端粒子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子DNA的一条链,可见端粒酶是一种逆转录酶.
3、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实质上是一重复序列,作用是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细胞分裂一次,由于DNA复制时的方向必须从5'方向到3'方向,DNA每次复制端粒就缩短一点,所以端粒其长度反映细胞复制史及复制潜能,被称作细胞寿命的“有丝分裂钟”.
【解答】解:A、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端粒,A正确;
B、端粒是线状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是真核染色体两臂末端由特定的DNA重复序列构成的结构,使正常染色体端部间不发生融合,保证每条染色体的完整性,因此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B正确;
C、当细胞分裂一次,每条染色体的端粒就会逐次变短一些,构成端粒的一部分基因约50~200个核苷酸会因多次细胞分裂而不能达到完全复制(丢失),以至细胞终止其功能不再分裂.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量,因此人体内癌细胞一般都表现出较高的端粒酶活性,C正确;
D、端粒酶能催化逆转录过程,属于逆转录酶,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要求考生识记癌细胞的主要特征,了解端粒酶的相关知识,能结合题中信息对各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13.下列对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B.观察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不可选用开放的豌豆花的花药作为实验材料
C.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作为底物
D.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时,应选择染色均匀,细胞质色泽较深的区域
【考点】酶的特性;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
【分析】1、蔗糖和蔗糖水解产物(葡萄糖和果糖)均不能与碘液作用,即碘液不能鉴定蔗糖是否被水解.
2、观察减数分裂时,应选择雄性个体的生殖器官作为实验材料.
3、温度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
4、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时,应选择染色均匀,细胞质色泽较浅的区域.
【解答】解:A、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中,碘液只能鉴定淀粉有没被水解,不能鉴定蔗糖有没有被水解,A错误;
B、豌豆的减数分裂发生在开花前,因此观察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不可选用开放的豌豆花的花药作为实验材料,B正确;
C、酶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温度也能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因此要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能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作为底物,C错误;
D、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时,应选择染色均匀,细胞质色泽较浅的区域、而不是较深的区域,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考查生物实验的知识,此题涉及酶的专一性实验、观察细胞减数分裂的实验、外界条件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采用的试剂等,考生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是解题的关键.
 
14.核糖体是真、原核细胞唯一共有的细胞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核糖体含C、H、O、N、P元素
B.核糖体的形成都离不开核仁
C.癌细胞代谢旺盛,核糖体数量增加
D.一条mRNA可结合多个核糖体
【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分析】细胞中的核糖体是颗粒状小体,它除了一部分附着在内质网上之外,还有一部分游离在细胞质中.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被称为“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解答】解:A、核糖体是由蛋白质和RNA构成的,RNA的元素组成为C、H、O、N、P,A正确;
B、在真核细胞中,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而原核细胞中没有核仁,B错误;
C、癌细胞代谢旺盛,蛋白质合成较多,一看那次核糖体数量增加,C正确;
D、一条mRNA可结合多个核糖体,以同时合成多条肽链,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原核细胞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核糖体的化学组成以及元素组成;识记核糖体与核仁之间的关系;明确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和核仁,难度不大.
 
15.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膜、叶绿体的内膜与外膜、内质网膜与小肠黏膜都属于生物膜系统
B.所有的酶都在生物膜上,没有生物膜生物就无法进行各种代谢活动
C.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都是一样的,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
D.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比较发达
【考点】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分析】1.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膜和核膜、细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2、功能:
(1)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起决定作用.
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
(3)分隔细胞器,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解答】解:A、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而小肠粘膜不属于生物膜系统,A错误;
B、有的酶存在于生物膜上,有的酶不分布在生物膜上,如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酶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B错误;
C、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相似,但由于功能不同,不同生物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C错误;
D、固醇类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合成场所是滑面内质网,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生物膜系统的组成、生物膜系统在组成成分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16.如图是两种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将两图所示细胞同时置于质量分数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都可以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
B.图一所示细胞合成的抗体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内环境,需要该图中⑥提供能量
C.以18O标记的H218O分别研究图二所示细胞的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过程,发现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产物中最先出现的放射性物质分别是CO2和O2
D.用含18O标记的丙氨酸的培养液体外培养图一所示细胞,该细胞内合成抗体的过程中,脱水缩合产生了H218O,则其中的18O来自于丙氨酸的羧基或R基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一是动物细胞,图中①是细胞膜,②是小囊泡,③是高尔基体,④是核糖体,⑤是内质网,⑥是线粒体,⑦是核糖体.
图二是高等植物细胞,图中①是叶绿体,②是核糖体,③是内质网,④是细胞壁,⑤是细胞膜,⑥是液泡,⑦是高尔基体,⑧是细胞核,⑨是线粒体.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叶绿体、液泡,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根据有无细胞壁可判断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
【解答】解:A、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因此不可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A错误;
B、图一所示细胞合成的抗体以胞吐方式进入内环境,需要该图中⑥提供能量,B错误;
C、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水参与第二阶段生成CO2;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中,水光解生成O2.因此,以18O标记的H218O分别研究图二所示细胞的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过程,发现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产物中最先出现的放射性物质分别是CO2和O2,C正确;
D、用含18O标记的丙氨酸的培养液体外培养图一所示细胞,该细胞内合成抗体的过程中,脱水缩合产生了H218O,则其中的18O都来自于丙氨酸的羧基而不可能来自R基,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相关内容.模式图是细胞结构考查形式的一个重要方面,识图能力的培养也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判断细胞器种类的依据是细胞器的形态和结构.结合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解决有关问题.
 
17.细胞死活的判定方法有很多种,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①将植物细胞置于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是活细胞
②在高倍镜下观察,若发现细胞质流动,则表明细胞是活的
③将某种细菌与水绵一起制成临时装片,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若发现细菌没有趋向水绵照光部位,则说明细菌细胞是死细胞
④洋葱根尖经过解离后,若发现细胞被龙胆紫染上色,则表明根尖细胞在解离前已经死亡
⑤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中观察不到染色体.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③④ D.③④⑤
【考点】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分析】1、活细胞是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条件,而判断细胞死活的方法有多种.
2、染色质是极细的丝状物,存在于细胞分裂间期,在细胞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呈圆柱状或杆状,这时叫染色体.
【解答】解:①发生质壁的内因是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所以将植物细胞置于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是活细胞,①正确;
②活细胞的细胞质不停地在流动,所以在高倍镜下观察,若发现细胞质流动,则表明细胞是活的,②正确;
③水绵照光部位进行光合作用释放O2,好氧细菌趋向水绵照光部位.因此将某细菌与水绵一起制成临时装片,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若发现细菌没有趋向水绵照光部位,则说明细菌细胞可能为死细胞,也可能为活的厌氧性细菌,③错误;
④洋葱根尖经解离后,若发现细胞被龙胆紫溶液染上了色,则表明根尖细胞经过解离步骤后死亡,而不能确定解离前的生命状态,④错误;
⑤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说明是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因此观察不到分裂期的染色体,⑤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涉及到多个实验,能力要求高、综合性强.
 
18.如图为电子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某细胞的一部分.下列有关该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①此细胞既可能是真核细胞也可能是原核细胞
②此细胞是动物细胞而不可能是植物细胞
③结构2不含磷脂,其复制发生在间期
④结构1、3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结合题意分析图解:图中1是线粒体,2是中心体,3是核糖体,4是高尔基体,5是细胞核中的染色质.由于该细胞具有中心体,可能是动物细胞或低等植物细胞.
【解答】解:①图中看出,该细胞具有核膜、核仁,因此该细胞只能是真核细胞,①错误;
②图中2是中心体,因此该细胞可能是动物细胞或低等植物细胞,②错误;
③结构2是中心体,中心体与有丝分裂有关,在有丝分裂间期进行复制,③正确;
④结构1是线粒体,线粒体中的遗传物质会发生复制、表达过程,结构3是核糖体,核糖体上会发生蛋白质合成过程的翻译过程,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④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要求,考查了细胞的结构、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等知识,解题关键是根据细胞中含有中心体确定该细胞可能是动物细胞或低等植物细胞.
 
19.下面是某人群中耳垂遗传情况调杏结果,据此可以判断(  )
双亲均无耳垂① 仅父亲有耳垂② 仅母亲有耳垂③ 双亲有耳垂④
子女性别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有耳垂人数 0 0 61 58 102 113 254 257
无耳垂人数 112 109 56 57 55 57 76 73
A.依据第①组结果可以推测有耳垂属于显性性状
B.有、无耳垂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C.第②组中所有父亲的基因型均为杂合体
D.耳垂的遗传方式属于常染色体遗传
【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因双亲全为有耳垂,子代出现了无耳垂,即发生了性状分离,所以有耳垂是显性性状.
【解答】解:A、依据第①组结果不可以推测有耳垂属于显性性状,依据第④组结果可以推测有耳垂属于显性性状,无耳垂属于隐性性状,A错误;
B、双亲有耳垂,子女中有耳垂人数:无耳垂人数约为3:1,说明有、无耳垂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错误;
C、遗传情况调查是在人群中调查,不是在家族中调查,所以第②组中父亲的基因型不能确定,应该有纯合体,也有杂合体,C错误;
D、根据表中数据显示,不论是仅父亲有耳垂、仅母亲有耳垂,还是双亲有耳垂和双亲均无耳垂,其子女中男、女有耳垂人数都与无耳垂人数相当,说明与性别无关.因此,耳垂的遗传方式属于常染色体遗传,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分离定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如图曲线I表示黄豆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适宜温度、CO2浓度为0.03%).在y点时改变某条件,曲线变为Ⅱ.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与y点相比,x点叶绿体中的C3含量较低
B.在y点时,升高温度导致曲线由Ⅰ变为Ⅱ
C.制约x点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
D.制约z点光合作用的因素可能是CO2浓度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分析】解答本题首先审清题意,然后找出曲线各阶段的限制因素.题干中提出实验条件下温度适宜,而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排除了温度的影响,光照条件是相同的,因此y点时改变的可能是二氧化碳浓度.Z点的光合速率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而且此时温度处于最适状态,所以限制因素最可能是二氧化碳浓度.
【解答】解:A、与y点相比较,x点光照强度较弱,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较少,C3消耗减少,又因为CO2浓度与y点一样,C3产生不变,所以C3含量升高,故A错误;
B、曲线Ⅰ已经表示黄豆在适宜温度下的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再升高温度,酶活性减弱,光合速率会下降,故B错误;
C、x点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速率也在增加,所以制约x点时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故C错误;
D、Z点的光合速率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而且此时温度处于最适状态,所以限制因素最可能是二氧化碳浓度,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1.下列有关探索过程,说法错误的是(  )
A.德国科学家梅耶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B.萨克斯采用碘液检测淀粉的方法,证明叶片在光下能产生淀粉
C.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D.恩格尔曼用水绵做为实验材料证明了植物需要阳光才能制造出氧气
【考点】光合作用的发现史;酶的概念.
【分析】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
1、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实验;
2、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淀粉的实验;
3、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格尔曼证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并从叶绿体放出氧;
4、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的实验.
【解答】解:A、德国科学家梅耶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能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A正确;
B、萨克斯实验:首先把绿叶先在暗处放置几小时,目的是消耗掉叶片中的营养物质.然后,让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这片叶,发现曝光的一半呈深蓝色,遮光的一半则没有颜色变化.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B正确;
C、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C正确;
D、恩格尔曼用带状水绵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水绵不仅具备细而长的带状叶绿体,而且叶绿体螺旋状地分布在细胞中,便于设置叶绿体有无光照,得出结论氧气是由叶绿体释放的,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是道基础题,考纲层次属于识记层次,做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记忆各实验方法及结论.
 
22.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但磷脂与物质的跨膜运输无关
B.吞噬细胞对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处理离不开溶酶体的作用
C.破伤风杆菌分泌外毒素(一种蛋白质)离不开高尔基体的作用
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离不开中心体的作用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细胞膜的成分;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分析】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2、中心体:分布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解答】解:A、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且细胞膜的结构决定其功能,因此磷脂与物质的跨膜运输有关,A错误;
B、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因此吞噬细胞对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处理离不开溶酶体的作用,B正确;
C、破伤风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高尔基体,C错误;
D、洋葱属于高等植物,其细胞中没有中心体,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膜的成分、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膜的成分,掌握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3.将某绿色盆栽植物置于密闭容器内暗处理后,测得容器内CO2和O2浓度相等(气体含量相对值为1),在天气晴朗时的早6时移至阳光下,日落后移到暗室中继续测量两种气体的相对含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对此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只有在8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B.在9﹣16时之间,光合速率>呼吸速率,O2浓度不断上升
C.该植物体内17时有机物积累量小于19时的有机物积累量
D.该植物从20时开始进行无氧呼吸
【考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明确知识点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然后分析题图曲线变化的 趋势及原因,结合选项的具体描述综合解答.
【解答】解:A、分析题图可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的点是氧气增加为0(或二氧化碳减少为0)点,8时、17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所以A描述错误.
B、分析题图曲线可知,在9﹣16时之间,氧气浓度不断增加,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所以B描述正确.
C、分析题图曲线知,17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此时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量最大,19时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植物体内的有机物不但不增加,反而减少.所以C描述错误.
D、分析题图曲线知,20时以后,氧气浓度继续减少,说明植物仍旧进行有氧呼吸,但是不能判断此时是否进行无氧呼吸.所以D描述错误.
故应选B.
【点评】本题是以曲线为载体的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分析,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曲线获取有效信息并利用有效信息和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4.如图甲为在一定浓度CO2缓冲液,其它最适合条件下培养的植物,图乙的a、b为培养过程中的一些相对值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图乙表示甲图中植物叶肉细胞内C3化合物的变化,则a到b可能是突然停止光照或光照减弱
B.若图乙表示甲图完全培养液中镁离子的浓度,由a到b的变化说明植物对镁离子的吸收的相对速率小于对水分的吸收相对速率
C.若图乙表示在对甲图植物呼吸速率的变化,则可能是由遮光改为照光
D.若图乙表示甲图植物光合速率由a到b变化,则可能是适当提高了CO2缓冲液的浓度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主动运输的原理和意义;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2、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解答】解:A、若图乙表示甲图中植物叶肉细胞内C3化合物的变化,则a到b表示C3化合物的含量增多,可能是突然停止光照或光照减弱,导致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减少,C3化合物的还原减弱所致,A正确;
B、若图乙表示甲图完全培养液中镁离子的浓度,由a到b表示镁离子的浓度上升,这说明植物对镁离子的吸收的相对速率小于对水分的吸收相对速率,B正确;
C、有光的时候,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若图乙表示在对甲图植物呼吸速率的变化,则可能是由照光改为遮光,C错误;
D、适当提2015~2016学年度高二氧化碳浓度可以加快光合作用速率,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具体过程,掌握影响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环境因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5.某班研究“温度对酶的活性影响”实验时,两个小组的同学选择了不同的实验材料开展探究,第一组选择淀粉酶水解淀粉进行实验,第二组利用肝脏研磨液与Fe3+催化过氧化氢开展实验,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A.两小组同学都采用数学建模表示研究结果
B.酶的催化效率不一定比无机催化剂高
C.两小组实验都反映了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酶的催化作用
D.两组实验数据都反映了酶的最适宜温度时产物积累量或生成量最多
【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两小组同学都采用了数学建模来表示研究结果,A正确;
B、由实验结果的曲线图中不能具体比较酶的催化效率和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B正确;
C、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酶的催化活性,C正确;
D、最适温度时酶的催化活性最高,但是此时产物积累量还不是最多的,反应仍在进行,D错误.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酶的特性以及影响酶活性的主要因素,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26.有人测定了甲、乙两种植物的叶片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并分别与30℃时测定的数据比较,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温度超过40℃时甲的氧气释放量下降
B.温度为55℃时乙不能积累有机物
C.乙比甲更耐高温,因为乙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均在较高温度下才开始下降
D.在48℃时甲的光合速率为0,表明甲死亡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左图甲乙植物的光合速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都会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是甲植物在40℃就开始降低,到47℃左右就消失为0,而乙植物在50℃时才开始降低,55℃左右消失为0;右图可以看出,甲乙植物的呼吸速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都会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是甲植物在50℃就开始降低,到52℃左右就消失为0,而乙植物在55℃时才开始降低,52℃左右消失为0.综合两图可以看出,乙植物可以耐高温,并且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高于光合作用.
【解答】解:A、图中甲植物光合速率在40℃就开始降低,而氧气是由光合作用释放的,A正确;
B、图中左图可以看出,乙植物的光合速率在55℃左右消失为0,此时右图中呼吸速率仍然是30℃条件下的100%,即此条件下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不能积累有机物,B正确;
C、左图中看出,乙植物的光合作用适宜温度高于甲植物,右图中乙植物的呼吸作用适宜温度高于甲植物,C正确;
D、在48℃时甲的光合速率为0,只代表此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此温度条件下呼吸速率仍然是30℃条件下的100%,即植物体中本来储存的有机物可供呼吸作用分解,植物仍然是存活的,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温度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7.将全部DNA分子双链经32P标记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4个子细胞,检测子细胞中情况.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
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
C.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32P,则一定进行有丝分裂
D.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不都含32P,则一定进行减数分裂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
【解答】解:A、若进行有丝分裂,第一次有丝分裂后,都含有标记;当细胞处于第二次分裂后期时,染色单体随机分开,具有32P标记的染色体也随机进入2个细胞,所以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的4个子细胞中,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2个或3个或4个,A错误;
B、若进行减数分裂,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4个子细胞,说明DNA只复制一次,因此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B正确;
C、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32P,则一定进行减数分裂,C错误;
D、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不都含32P,则一定不是进行减数分裂,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DNA分子复制及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8.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预期结果的是(  )
A.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都可以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作实验材料
B.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应NaOH进入琼脂块的速率
C.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用澄清的石灰水,可准确判断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
D.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统计每一时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能比较细胞周期各时期的时间长短
【考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分析】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需要成熟的植物细胞,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需要分裂能力旺盛的细胞;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映NaOH进入琼脂块的效率;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呼吸方式都能产生二氧化碳;“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绝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因此间期的时间长.
【解答】解:A、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可以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作实验材料,但是该处的细胞是成熟的植物细胞,不能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A错误;
B、因为NaOH进入琼脂块的速率是相同的,与琼脂块的大小无关,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表示的是运输效率,不是运输速率,B错误;
C、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呼吸方式都能产生二氧化碳,所以用澄清的石灰水,无法准确判断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C错误;
D、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统计每一时期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比例,能比较细胞周期各时期的时间长短,间期时间长,分裂期时间短,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29.如图甲表示某植物内的光照下CO2的吸收速率、黑暗中CO2的释放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图乙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光照相同时间,在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B.图乙中①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C.图甲中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
D.图乙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氧气,①④过程都能产生[H]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分析图甲,虚线表示净光合速率,实线表示呼吸速率.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有机物的积累量即为净光合作用量.
分析图乙,图示表示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其中①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②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③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的固定;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所以图中X物质是三碳化合物、Y物质是丙酮酸.
【解答】解:A、图甲中可以看出,在26℃条件下植物的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最大,即净光合速率最高,因此此温度条件下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A错误;
B、图乙中①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②过程表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属于暗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因此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B错误;
C、图甲中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相等,即光合作用总量是呼吸作用的两倍,C错误;
D、图乙中①④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两个阶段,②③两个过程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因此这些过程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氧气,①④过程都能产生[H],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通过曲线图和过程图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光合作用过程和呼吸作用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在解答时,着重注意图甲中虚线表示的是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真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30.有关如图所示坐标曲线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则a→b过程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B.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c→d过程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C.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b→c过程有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D.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则e点时的细胞数目是a点时的两倍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分析曲线图:
(1)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则a→b表示有丝分裂间期,b→c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c→→e表示有丝分裂末期.
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a→b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其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d→e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解答】解:A、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则a→b表示分裂间期,该时期DNA的复制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A正确;
B、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c→d形成的原因是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的分裂,该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错误;
C、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b→c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其中减数第一次分裂会发生基因重组,C正确;
D、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则e点为细胞分裂结束时,此时细胞数目是a点时的两倍,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明确纵坐标含义不同时期,曲线各区段代表的时期不同,再结合所学的知准确判断各选项.
 
31.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用伊乐藻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将一枝伊乐藻浸在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以白炽灯作光源,移动白炽灯调节其与大试管的距离,分别在10℃,20℃和30℃下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距离下单位时间枝条产生的气泡数目,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  )
①A点和C点的限制因素分别为光照强度和温度
②B点条件下伊乐藻光合作用停止
③该实验研究的是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④若在缺镁的培养液中进行此实验,则B点向左移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图中灯泡与试管距离在15cm到45cm处,三条曲线平行,说明此区段光照强度不影响气泡,而温度改变则气泡明显变化;BC段时,三条曲线重合,说明温度不是限制因素,此区段的限制因素为光照强度.B点没有产生气泡,说明达到光补偿点,该藻类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解答】解:①A处距离改变不影响气泡,而温度改变则气泡明显变化,所以限制因素是温度;在三条曲线中,C点都处于曲线的下降阶段,且三条曲线重合,说明温度不是限制因素,所以C点的限制因素为光照强度,①错误;
②B点没有产生气泡,说明伊乐藻能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②错误;
③由于移动白炽灯调节其与大试管的距离表示光照强度的变化,又分别在10℃,20℃和30℃的温度下进行实验,所以该实验研究的是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③正确;
④若培养液缺镁,叶绿素合成受阻,光合作用减弱,而呼吸作用强度不变,需要增大光照强度才能增大光合作用强度,使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即B点向左移动,④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设计较为巧妙,一个曲线图2016届中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多种环境因素相关知识,提升了考生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2.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物质的量相等的情况下,与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相比,ATP水解成ADP和Pi释放能量最少
B.蛔虫和哺乳动物的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
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和释放能量
D.在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细胞呼吸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有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两种.
无氧呼吸酒精发酵化学反应式: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植物、酵母菌等) 
无氧呼吸乳酸发酵化学反应式:C6H12O6 2C3H6O3+能量(肌肉细胞、乳酸菌、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等)
有氧呼吸化学反应式:C6H12O6+6H2O+6O2 6CO2+12H2O+能量.
【解答】解:A、由于有机物分解释放的能量只有少部分转移到ATP中,所以在物质的量相等的情况下,与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相比,ATP水解成ADP和Pi释放能量最少,A正确;
B、蛔虫是严格的厌氧生物,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因为没有线粒体,因此只能进行无氧呼吸,B正确;
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C正确;
D、长跑时人体会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其中无氧呼吸产生的是乳酸,有氧呼吸的产物是CO2和水,因此CO2是有氧呼吸的产物,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不同生物或细胞的呼吸作用方式以及产物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知识网络构建的能力,难度不大.考生要能够识记并区分不同呼吸方式的产物,识记特殊生物或细胞的呼吸作用方式,如:酵母菌、乳酸菌、蛔虫、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马铃薯块茎等.
 
33.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d点右移
B.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d点左移
C.pH=c时,e点为0
D.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
【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分析】H2O2在常温下分解非常缓慢,在生物体内H2O2酶能将其快速分解.
分析曲线图: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pH=b时,该酶的活性最强;pH=c时,H2O2酶变性失活.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a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e点表示化学反应的平衡点,d点表示到达平衡点所需的时间,能代表化学反应的速率.
【解答】解:A、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下降,酶促反应速率减慢,但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不变,所以e点不变,d点右移,A正确;
B、底物(H2O2量)增加时,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升高,到达化学反应平衡点所需的时间延长,即e点上移,d点右移,B错误;
C、pH=c时,酶变性失活,但H2O2在常温下也能缓慢分解,所以e点不变,d点右移,C错误;
D、乙图表示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pH=a时,酶的活性减弱,酶促反应速率减慢,但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不变,所以e点不变,d点右移,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要求考生掌握温度、pH等因素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题干信息“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分析曲线图,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34.如图为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凋亡诱导因子 膜受体→凋亡信号 凋亡相关基因 细胞凋亡 清除凋亡细胞.
A.①过程表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B.②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表明细胞凋亡是细胞被动死亡过程
C.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凋亡相关基因是机体固有的,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考点】细胞凋亡的含义.
【分析】分析题图:细胞凋亡过程受基因控制,通过凋亡基因的表达,使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它是一种主动的细胞死亡过程,对生物的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首先凋亡诱导因子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发出凋亡信息,激活细胞中的凋亡基因,执行细胞凋亡,凋亡细胞最后变成小泡被吞噬细胞吞噬,并在细胞内完成分解.
【解答】解:A、分析题图可知,细胞凋亡之前,经过①,凋亡诱导因子与将要凋亡的细胞膜上受体结合的过程,由于凋亡诱导因子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过程具有特异性,因此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A正确;
B、分析题图可知,细胞凋亡是细胞的编程性死亡,是由与凋亡相关的基因决定的,是细胞的主动死亡,B错误;
C、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是基因的表达过程,细胞凋亡过程中有凋亡基因控制合成新蛋白质,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
D、凋亡基因是机体固有的,控制着细胞凋亡的过程,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考查细胞凋亡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及意义,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5.下列关于细胞的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细胞生物才可能具有癌基因,病毒没有癌基因
B.对所有生物来说,细胞的衰老和个体的衰老一定不是同步的
C.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的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受精卵中的所有基因均被表达,因此受精卵具有全能性
【考点】细胞凋亡的含义;细胞的分化;细胞癌变的原因.
【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且细胞分化的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
3、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就是个体衰老;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不是一回事,个体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的结果.
4、人体所有细胞都含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解答】解:A、细胞生物具有原癌基因,癌变后才形成癌基因,A错误;
B、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细胞的衰老就是个体的衰老,B错误;
C、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的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
D、受精卵中并非所有基因均被表达,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的关系、细胞凋亡和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明确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掌握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之间的关系;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6.下列有关细胞分化、衰老及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是细胞的后代在形态、功能及遗传物质上发生差异的过程
B.衰老细胞会发生线粒体减少、酶活性降低及细胞核体积变小等现象
C.细胞分化发生在多细胞生物的胚胎期,细胞衰老与死亡发生在老年期
D.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或产生了甲胎蛋白的细胞可能是癌细胞
【考点】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分析】细胞分化是细胞的后代在形态、功能及结构上发生差异的过程,其遗传物质不会改变;
细胞衰老的特征:
①细胞内水分减少,体积变小,新陈代谢速度减慢;   
②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   
③细胞内的色素会积累;   
④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颜色加深.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增大;   
⑤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解答】解:A、细胞分化是细胞的后代在形态、功能及结构上发生差异的过程,其遗传物质不会改变,A错误;
B、衰老细胞会发生线粒体减少、酶活性降低及细胞核体积变大等现象,B错误;
C、细胞分化、细胞衰老与死亡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过程,C错误;
D、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或产生了甲胎蛋白的细胞可能是癌细胞,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7.下列关于细胞分裂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个被32P标记的1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放在31P的培养液中经两次有丝分裂后,所形成的4个细胞中,每个细胞含标记的染色体个数为可能是0、1、2,含有标记细胞数为2、3、4
B.在某动物在精子形成过程中,若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则可形成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后代
C.二倍体动物在细胞分裂后期含有10条染色体,则该细胞很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D.某二倍体正常分裂中的细胞若含有两条Y染色体,则该细胞一定不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细胞的减数分裂;精子的形成过程.
【分析】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两种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精细胞;精细胞经过变形→精子.
2、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3、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解答】解:A、一个被32P标记的1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放在31P的培养液中经两次有丝分裂后,DNA分子复制了两次,根据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所形成的4个细胞中,每个细胞含标记的染色体个数为可能是0、1、2,由于有丝分裂后期,子染色体是随机移向两极的,因此含有标记得细胞数为2、3、4,A正确;
B、在某动物在精子形成过程中,若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则可能形成染色体组成为XX或YY的精子,因此可形成染色体组成为XYY或XXX的后代,B错误;
C、二倍体动物在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所含染色体数目应该是4的整倍数,若二倍体动物在细胞分裂后期含有10条染色体,则该细胞很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C正确;
D、初级精母细胞只含有一条Y染色体,若某二倍体正常分裂中的细胞若含有两条Y染色体,则该细胞一定不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掌握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明确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能与细胞分裂结合起来答题.
 
38.如图所示为部分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Ⅰ﹣Ⅳ代表细胞的生命现象,细胞1具有水分减少,代谢减慢的特征,细胞2可以无限增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Ⅰ﹣Ⅳ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的是Ⅰ、Ⅳ
B.成体干细胞能够分化成浆细胞、肝细胞等,体现了细胞核的全能性
C.细胞2与正常肝细胞相比,代谢旺盛,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活性更高
D.效应T细胞作用于细胞1和细胞2使其坏死,此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考点】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分析】分析题图:Ⅰ表示细胞分化;细胞1具有水分减少、代谢减慢的特征,因此Ⅱ过程表示细胞衰老;细胞2可以无限增殖,因此过程Ⅲ表示细胞癌变;Ⅳ表示细胞凋亡.
【解答】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Ⅰ表示细胞分化、Ⅱ表示细胞衰老、Ⅲ表示细胞癌变、Ⅳ表示细胞凋亡,其中只有细胞癌变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其余ⅠⅡⅣ中的遗传物质都没有发生改变,A错误;
B、成体干细胞能够分化成浆细胞、肝细胞等,并没有形成完整个体,因此不能体现细胞核的全能性,B错误;
C、细胞2属于癌细胞,能无限增殖,且其与正常肝细胞相比,代谢旺盛,因此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活性更高,C正确;
D、效应T细胞作用于细胞1和细胞2使其凋亡,而不是使其坏死,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综合考查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癌变和细胞凋亡等生命历程,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39.研究人员将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培育转基因抗虫棉.如图表示两个抗虫基因在染色体上随机整合的三种情况,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  )

A.有丝分裂后期含四个抗虫基因的有甲、乙、丙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四个抗虫基因的有甲、乙、丙
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含四个抗虫基因的有甲、丙
D.配子中可能含两个抗虫基因的有乙、丙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分析题图:甲植株相当于是抗虫基因纯合子,其产生的配子均含有抗虫基因;乙植株相当于是抗虫基因杂合子,其产生的配子中有 含有抗虫基因;丙植株相当于是抗虫基因杂合子,其产生的配子中有 含有抗虫基因.据此答题.
【解答】解:A、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进行了DNA的复制,因此有丝分裂后期,甲、乙、丙细胞中都含有4个抗虫基因,A正确;
B、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细胞中进行了DNA的复制,因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甲、乙、丙细胞中都含有4个抗虫基因,B正确;
C、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含四个抗虫基因的有乙、丙,C错误;
D、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可能含有两个抗虫基因的是乙、丙,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基因所在位置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尤其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的行为特点,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40.图为小鼠结肠癌发病过程中细胞形态和部分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
A.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
B.图示中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C.小鼠细胞的染色体上本来就存在着与癌变有关的基因
D.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
【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细胞癌变的机理,癌细胞的特点,基因突变与细胞癌变之间的关系,等位基因的概念,明确知识点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答】解:A、分析题图知小鼠结肠癌是多个基因突变积累的结果,A正确;
B、分析题图可知,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位于四条染色体上,且不在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不是等位基因,B错误;
C、小鼠细胞的染色体上本来就存在着与癌变有关的基因,如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C正确;
D、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细胞之间的黏性降低,容易分散和转移,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结合题图信息对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获取正确结论的能力.
 
41.如图为基因组成为Aa的动物在形成精子过程中某一时期示意图.下列对此细胞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2号染色单体上与A相同位置的基因最可能是a
B.图中染色体个数与脱氧核苷酸链数之比是1:2
C.若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将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若该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一个基因型为AaaX的精子,则同时产生的另三个精子是AX、Y、Y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称为初级精母细胞.根据染色体的颜色可以判断图中左侧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
【解答】解:A、2号染色单体上与A相同位置的基因最可能是A,因为这两条染色单体是间期复制形成的,A错误;
B、由于DNA分子是双链结构,图中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所以染色体个数与脱氧核苷酸链数之比是1:4,B错误;
C、若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将导致基因重组,C错误;
D.若该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一个基因型为AaaX的精子,则说明XY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而A和a存在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因此产生AAaaXX和YY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而AAaaXX中aa未发生分离,导致产生AaaX、AX的精子,而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则通过分裂产生的另两个精子是Y、Y,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精子的形成过程,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还要求考生认真审图,明确图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再结合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
 
42.将基因型为Aa的玉米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并分成两组,(1)一组全部让其自交;二组让其自由传粉.一、二组的植株上aa基因型的种子所占比例分别为(  )
A. 、 B. 、 C. 、 D. 、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基因型为Aa的玉米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幼苗的基因型有AA、Aa、aa.如果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则只有AA和Aa,比例为1:2.
【解答】解:基因型为Aa的水稻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后,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则AA占 ,Aa占 ;配子概率是A= 、a= .因此①组全部让其自交,植株上aa基因型的种子所占比例= + = ;
②组让其自由传粉,植株上aa基因型的种子所占比例为 × = .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规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3.研究人员采用某品种的黄色皮毛和黑色皮毛小鼠进行杂交实验.第一组:黄鼠×黑鼠→黄鼠2378:黑鼠2398;第二组:黄鼠×黄鼠一黄鼠2396:黑鼠1235.多次重复发现,第二组产生的子代个体数总比第一组少 左右.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①该品种中黄色皮毛小鼠不能稳定遗传
②第二组的结果表明该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③黄鼠和黄鼠交配,不能产生成活的纯合黄鼠后代
④若种群中黑鼠个体占25%,则黑鼠基因的基因频率为50%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和第二组杂交实验分析可知:黄色皮毛对黑色皮毛为显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由于第二组产生的子代个体数总比第一组少1/4左右,说明黄色皮毛基因显性纯合致死.
【解答】解:①②根据黄鼠×黑鼠→黄鼠2378:黑鼠2398(1:1);第二组:黄鼠×黄鼠一黄鼠2396:黑鼠1235,可以看出黄色为显性,黑色为隐性,对于第二组产生的子代个体数总比第一组少1/4左右,原因是显性纯合致死,所以黄色皮毛小鼠(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①正确,②错误;
③黄鼠的基因型只能是杂合子(Aa),后代纯合致死,所以不能产生成活的纯合黄鼠后代,③正确;
④若种群中黑鼠(aa)个体占25%,黄色(Aa)个体占75%,则a的基因型频率为62.5%,④错误.
故不正确的是②④,选D.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4.如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B段和HI段含有的染色体组数目可能相同
B.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在BC段和GH段
C.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均发生在FG段
D.有丝分裂前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对数不同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是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对数在细胞分裂过成中的变化曲线,虚线之前AF段为有丝分裂,CD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加倍.虚线之后FI段表示减数分裂,其中FG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HI段表示减数二次分裂.
【解答】解:A、AB段的染色体组数和正常体细胞相同,HI段表示减数二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组数和体细胞也相同,A正确;
B、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即发生在图中的BC段和HI段,B错误;
C、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均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发生在图中的FG段,C正确;
D、有丝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对数和正常体细胞相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没有同源染色体对数,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染色体行数目为变化.主要考查学生识别题图、解读曲线获取信息,并利用获取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两种细胞分裂过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5.下列与生物遗传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连续自交3代后,子代中隐性性状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B.已知黑斑蛇与黄斑蛇杂交,子一代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若再让F1黑斑蛇自由交配,F2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可据此判断蛇斑的显隐性
C.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表明,基因型为Bb的动物,在其精子形成过程中,基因B与B分开发生在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时,B与b的分开发生在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时
D.用豌豆进行遗传试验,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人工授粉后应套袋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孟德尔遗传实验.
【分析】1、杂合子自交n代,后代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杂合子的比例为( )n,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 )n,其中显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 【1﹣( )n】.
2、判断显、隐性的方法:①亲代两个性状,子代一个性状,即亲2子1可确定显隐性关系;②亲代一个性状,子代两个性状,即亲1子2可确定显隐性关系.
3、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4、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解答】解: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连续自交3代后,子代中隐性性状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1﹣( )3】= ,A错误;
B、让F1黑斑蛇自由交配,F2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这是性状分离现象,可据此判断出黑斑是显性性状,黄斑是隐性性状,B正确;
C、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表明,基因型为Bb的动物,在其精子形成过程中,基因B与b分开发生在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过程中不会发生B与B的分离,C错误;
D、用豌豆进行遗传试验,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人工授粉后应套袋,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孟德尔杂交实验和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杂交实验的过程,尤其注意人工异花授粉的具体步骤;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特别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明确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都发生在该时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二、非选择题
46.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图中的A、B、C、D是4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其中D细胞含有光合色素.请分析回答:

(1)图中,图 C 是细菌结构模式图,其区别于酵母菌的最主要的结构特点是 没有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幽门螺杆菌可产生尿素酶、蛋白酶、磷脂酶,其中的 蛋白酶和磷脂酶 可直接破坏胃黏膜的完整性,进而破坏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如图所示细胞中一定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A、D 填序号).
(3)B细胞的某种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中合成之后,按照 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用箭头和结构名称表示)的方向运到细胞外.
(4)与B细胞相比,A细胞中特有的能产生ATP的结构是 叶绿体 .
(5)A、B、C细胞中的哪些基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A、B中的基质基因和C中的全部基因 .
(6)图A所示细胞与图B所示细胞相比,其特有的细胞结构有 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2、孟德尔遗传定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细胞核遗传.
3、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4、分析题图:图中的A、B、C、D是4种不同类型的细胞,A细胞含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属于植物细胞;B细胞含有中心体、但无细胞壁,属于动物细胞;C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细菌细胞);D细胞含有光合色素、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蓝藻细胞).
【解答】解:(1)由以上分析知,题图中的图C是细菌结构模式图,细菌细胞属于原核细胞,而酵母菌细胞属于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区别于真核细胞的最主要的结构特点是没有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胃黏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幽门螺杆菌可产生尿素酶、蛋白酶、磷脂酶,其中的蛋白酶和磷脂酶可直接破坏胃黏膜的完整性,进而破坏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图中的A、B、C、D4种不同类型的细胞中,A细胞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D细胞不含叶绿体、但含有光合色素(叶绿素和藻蓝素),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3)由以上对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可知,B细胞的某种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中合成之后,按照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的方向运到细胞外.
(4)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结构有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题图中的A细胞是植物细胞、B细胞是动物细胞,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中特有的能产生ATP的结构是叶绿体.
(5)孟德尔遗传定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细胞核遗传,因此在A、B、C细胞的基因中,A、B中的基质基因和C中的全部基因均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6)图A细胞为植物细胞,图B细胞为动物细胞,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所示结构相比,其特有的细胞结构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故答案为:
(1)C 没有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蛋白酶和磷脂酶
A、D
(3)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4)叶绿体
(5)A、B中的基质基因和C中的全部基因
(6)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点评】本题结合四种细胞结构模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的知识,考生识记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明确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47.图1表示利用高粱和小麦在适宜的温度、光照强度下进行的有关实验,图2表示小麦在最适宜的光照强度、C02浓度等条件下测得的温度与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的关系曲线.图3是某绿色植物细胞内生命活动示意图,其中1、2、3、4、5表示生理过程,A、B、C、D表示生命活动产生的物质.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图中的数据取整数)

(1)从图1中可知,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有 CO2浓度、O2浓度、植物种类 .如果将长势相同的高粱和小麦幼苗共同种植在一个透明密闭的装置中,保持题干中的条件和21%的02体积浓度环境,一段时间后, 小麦 幼苗先死亡.
图2中的A点表示 在该温度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图2中测得该植物光合速率最大值为(用单位时间内CO2的总吸收量表示) 8 mg/单位面积•h,当温度达到 55℃  时,该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
(3)如图2所示小麦在30℃条件下光照12小时,20℃条件下黑暗8小时,有机物(葡萄糖)的积累量为 30 mg.
(4)图3中在生物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有 3和4 (用图中数字表示),A表示 丙酮酸 ,D表示 ATP和还原氢 .写出有氧呼吸反应式 C6H12O6+6H2O+6O2 6CO2+12H2O+大量能量 .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据图分析:图1中,横轴表示CO2浓度,随着CO2浓度的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先增加后达到饱和点;同时曲线中还看出,高粱的光合速率高于小麦;小麦在不同氧气浓度下,光合速率也有不同.
图2中,虚线一直在横坐标以下,表示CO2的产生量,因此虚线为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情况曲线;而实线超过40℃之后表现出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实线表示表观光合作用随温度变化的情况曲线.
图3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过程图解.回顾相关过程,认真分析图中字母和数字的含义即可作答.
【解答】解:(1)图1中,横轴表示CO2浓度,随着CO2浓度的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先增加后达到饱和点;同时曲线中还看出,高粱的光合速率高于小麦;小麦在不同氧气浓度下,光合速率也有不同,因此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有CO2浓度、O2浓度、植物种类.如果将长势相同的高粱和小麦幼苗共同种植在一个透明密闭的装置中,保持题干中的条件和21%的O2体积浓度环境,由于高粱的光合速率比小麦高得多,且高粱能利用低浓度的CO2进行光合作用,而小麦不能,所以小麦因不能合成有机物供自身生命活动利用而死亡.
图2中很明显可以看出虚线一直在横坐标以下,全部为CO2的产生量,所以虚线表示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情况曲线,另一条实线为表观光合作用随温度变化的情况曲线.因此图中A点表示表观光合速率为0,即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由于题中提出“在最适宜的光照强度”,此时若增强光照,呼吸作用不变,而光合速率可能不变,也可能下降,因此A点将不动或左移.光合作用最强的是30℃时,这时外界吸收CO2为5mg/单位面积•h,自身呼吸作用产生约为3mg/单位面积•h,所以该植物光合速率最大值为8mg/单位面积•h.当温度为55℃时,两条曲线相交,说明表观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即此时光合作用不进行.
(3)图2小麦在30℃条件下,表观光合速率为5mg/单位面积•h,20℃条件下的呼吸速率为2mg/单位面积•h,因此光照12小时、黑暗8小时,二氧化碳的净吸收量=5×12﹣2×8=44mg,则葡萄糖的积累量=44×180÷264=30mg.
(4)据图3分析,3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4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A表示丙酮酸,D表示ATP和还原氢.有氧呼吸的反应式为:C6H12O6+6H2O+6O2 6CO2+12H2O+大量能量
故答案为:
(1)CO2浓度、O2浓度、植物种类 小麦
在该温度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8 55℃
(3)30mg
(4)3和4 丙酮酸 ATP和还原氢 C6H12O6+6H2O+6O2 6CO2+12H2O+大量能量
【点评】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因素以及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的计算,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识图分析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考生在分析图2时,确定实现为表观光合速率,而表观光合速率=真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在审题时注意,题中提出图2为最适宜条件,因此改变条件可能会使光合速率下降.
 
48.下列是有关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信息,请分析回答:

(1)图甲细胞③的子细胞名称是 卵细胞和 和 (第二)极体 ;图甲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①② 细胞(填标号).
如果图乙中①→②完成了图丙中AB段的变化,则图乙a、b、c中表示染色体的是 a .图甲中细胞③产生的子细胞内,a、b、c的数量分别为 2、0、2 .
(3)图丙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
(4)若某二倍体生物的卵细胞中含有36条染色体,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有 144 条;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形成 36 个四分体.
【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分析图解:
图甲中,细胞①中存在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并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为有丝分裂中期图;细胞②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并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属于初级精母细胞;细胞③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并且着丝点分裂,细胞质分裂也不均等,因此为次级卵母细胞.
图乙中,经过复制后,染色体数目不变,因此a表示染色体数目;经过复制后DNA数目加倍,因此c表示DNA数;而染色单体在复制后由0增加为8,因此b表示染色单体.
图丙中,AB段表示间期DNA的复制,复制后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由1变2;CD段表示着丝点分裂,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二后期.
【解答】解:(1)细胞③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并且着丝点分裂,细胞质分裂也不均等,因此为次级卵母细胞,该细胞减数分裂结束产生一个卵细胞和一个第二极体.由以上分析可知,图甲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①②细胞.
如果图乙中①→②完成了图丙中AB段的变化,经过复制后,染色体数目不变,因此a表示染色体数目;经过复制后DNA数目加倍,因此c表示DNA数;而染色单体在复制后由0增加为8,因此b表示染色单体.图甲中细胞③产生的子细胞内[卵细胞和(第二)极体],a(染色体)、b(染色单体)、c(DNA)的数量分别为2、0、2.
(3)图丙中CD段由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导致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由2变为1.
(4)若某二倍体生物的卵细胞中含有36条染色体,则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36×2=72条,在有丝分裂后期时最多为72×2=144条;由于该生物体细胞中含有36对同源染色体,因此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形成36个四分体.
故答案为:
(1)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①②
a 2、0、2
(3)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4)144 36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图象辨别能力和识记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49.某二倍体植物具有高茎和矮茎之分,某实验小组以这种植物为实验材料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父本 母本 子一代
第1组 一株矮茎 一株矮茎 高茎、矮茎(数量未统计)
第2组 一株高茎 一株高茎 305高茎、98矮茎
(1)实验小组对该性状的遗传提出两种假说.
假说一:植物的株高由三个等位基因(A、a1和a2)控制,当a1和a2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矮茎,其他情况均为高茎,A相对于a1和a2为显性.如果该假说成立,第1组中子代性状分离比高茎:矮茎为 1:1 ;则第2组中双亲的基因型为 Aa1和Aa2 .
假说二:植物的株高由三个等位基因(A+、A、a)控制,其中A决定高茎,A+和a都决定矮茎,三个基因的显隐关系为A+相对于A、a为显性,A相对于a为显性,则第2组的双亲基因型分别是 Aa 和Aa .
(3)为进一步探究两种假说的合理性,第2组同学将F1中的矮茎植株自交得F2,并统计F2中株高和数量.
若F2中 高茎与矮茎之比为1:1 ,则支持假说一.
若F2中 全为矮茎 ,则支持假说二.
(4)该植物高茎与矮茎性状的遗传遵循 基因分离 定律.
(5)以上同学们探索牵牛花花色遗传方式的思路在科学研究中被称为 假说演绎 法.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假说一:植物的株高由三个等位基因(A、a1和a2)控制,当a1和a2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矮茎,其他情况均为高茎,A相对于a1和a2为显性,即矮茎植株的基因型为a1a2,其他基因型均为高茎植株.
假说二:植物的株高由三个等位基因(A+、A、a)控制,其中A决定高茎,A+和a都决定矮茎,三个基因的显隐关系为A+相对于A、a为显性,A相对于a为显性,即高茎植株的基因型为AA或Aa,其余基因型均为矮茎.
【解答】解:(1)如果该假说成立,则第1组父本和母本的基因均为a1a2,则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1a1(高茎):a1a2(矮茎):a2a2(高茎)=1:2:1,因此子代性状分离比高茎:矮茎为1:1;第2组后代高茎与矮茎(a1a2)性状分离比为3: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1和Aa2.
第2组:高茎(A_)×高茎(A_)→高茎(A_):矮茎=3:1,且亲本不会出现A+,则子代中矮茎的基因型为aa,因此第2组的双亲基因型分别是Aa和Aa.
(3)第2组同学将F1中的矮茎植株自交得F2,并统计F2中株高和数量.
若假说一成立,则F1中的矮茎植株的基因型为a1a2,其自交所得F2中高茎与矮茎之比为1:1.
若假说二成立,则F1中的矮茎植株的基因型为aa,其自交所得F2应全为矮茎.
(4)该植物高茎与矮茎性状由复等位基因控制,因此其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故答案为:
(1)1:1 Aa1和Aa2
Aa 和Aa
(3)高茎与矮茎之比为1:1 全为矮茎
(4)基因分离定律
(5)假说演绎法
【点评】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中的两种假设结合表中信息推断亲本的基因型;并能设计遗传实验进行验证,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50.烟草是雌雄同株植物,却无法自交产生后代.这是由S基因控制的遗传机制所决定的,其规律如图所示(注:精子通过花粉管输送到卵细胞所在处,完成受精).

(1)如图可见,如果花粉所含S基因与母本的任何一个S基因种类相同,花粉管就不能伸长完成受精.据此推断在自然条件下,烟草不存在S基因的 纯合 个体.
将基因型为S1S2和S2S3的烟草间行种植.全部子代的基因型为 S1S3、S2S3、S1S2 ,比例为 2:1:1 .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有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突变的特征,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并解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解:(1)如果花粉所含S基因与母本的任何一个S基因种类相同,花粉管就不能伸长完成受精,就是父本和母本不能有相同的S基因,子代就没有纯合子.
由题意可知,当花粉所含S基因种类和母本相同时,就不能完成花粉管的伸长.现在S1S2和S2S3间行种植,就有两种交配方式:①S1S2♂×S2S3♀和②S1S2♀×S2S3♂.①中的花粉S2与卵细胞的S基因种类相同,花粉管就不能伸长完成受精,花粉只有S1一种类型,后代有S1S2和S1S3数量相同的两种;②中的花粉S2与卵细胞的S基因种类相同,花粉管就不能伸长完成受精,花粉只有S3一种类型,后代有S1S3和S2S3数量相同的两种,所以子代的基因型为S1S3:S2S3:S1S2,比例为2:1:1.
故答案为:
(1)纯合
S1S3、S2S3、S1S2 2:1:1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突变的特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及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51.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分为Gi期、S期和G2期)和分裂期(M期).细胞周期的时间测定可在体外采用短暂3H﹣TdR(胸苷)脉冲标记,然后洗脱标记物,细胞继续沿细胞周期运转.如图是一种通用的测定细胞各时期时间的方法[一(5)答题时用tG1、tS、tG2、tM表示各时期的时间,Tc表示细胞周期].据此及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一开始处于S期的细胞均被放射性标记,而处于G2、M、G1期的细胞均未被标记,可推知S期进行 DNA复制 .
由细胞周期轮盘表来看,经过相当于 G2 期的一段时间,被标记的细胞开始进入M期,该时间为3小时.
(3)当M期细胞的50%被标记首次出现时,相当于经历的时间为 tG2+ tM ,该时间为3.5小时.
(4)当标记的M期细胞减少到50%时,经历的时间为10.5小时,该时间相当于经历 tS+tG2+ tM 的时间.
(5)当标记的细胞第二次出现在M期时,相当于经历的时间为 Tc+tG2 ,该时间为25小时.
(6)计算出该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共耗时 22 小时(填实际数字).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细胞分裂分为G1期(DNA复制前期)、S期(DNA复制期)、G2期(DNA复制后期)和M期(分裂期).
【解答】解:(1)根据题意可知,在体外采用短暂3H﹣TdR(胸苷)脉冲标记,然后洗脱标记物,其中3H﹣TdR(胸苷)只存在于胸腺嘧啶这种碱基中,而胸腺嘧啶是DNA分子中特有的碱基,将用于DNA复制.因此一开始处于S期的细胞均被放射性标记,而处于G2、M、G1期的细胞均未被标记,可推知S期进行DNA复制.
由细胞周期轮盘表来看,经过相当于G2期的一段时间,被标记的细胞开始进入M期,该时间为3小时.
(3)S期和M期间隔G2期,因此当M期细胞的50%被标记首次出现时,相当于经历的时间为tG2+ tM.
(4)当标记的M期细胞减少到50%时,即表示在S期最后一个完成复制的细胞到达M期的一半,经历的时间为10.5小时,该时间相当于经历tS+tG2+ tM的时间.
(5)当标记的细胞第二次出现在M期时,相当于经历的时间为Tc+tG2,该时间为25小时.
(6)由(5)小题可知,Tc+tG2=25小时,而由小题可知tG2=3小时,因此该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共耗时22小时.
故答案为:
(1)DNA复制
G2
(3)tG2+ tM
(4)tS+tG2+ tM
(5)Tc+tG2
(6)22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丝分裂的有关知识,由胸苷在细胞周期轮盘表上出现的时间为载体,考查了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botz5cb


相关评论
鄂公网安备 420881020000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