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中学高三(上)第五次月生物试卷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c0TVrlY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人体内物质的功能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钠离子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B.自由水在体内的流动有利于细胞的新陈代谢
C.胰岛素等蛋白类激素能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
D.淀粉、糖原和脂肪都是人体细胞内的储能物质
2.如图表示人体内的一些生命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细胞正常代谢活动中断而引起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B.随着细胞的衰老,细胞内的黑色素逐渐积累而形成“老年斑”
C.进行③过程的细胞,细胞核体积增大,但遗传物质并未增加
D.能进行①过程的细胞具有细胞周期
3.图甲表示一个基因进行的某项生理活动,图乙是图甲中C部分的放大.若该基因中碱基T占全部碱基的比值为n.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未体现生物界中心法则的所有过程,可看出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从b到a
B.图甲可表示染色体上基因的表达,可得到3条相同的多肽链
C.图乙所示核苷酸共有5种,②与③的区别是所含的五碳糖不同
D.图乙所产生的①上有密码子,其中胞嘧啶和鸟嘌呤所占比例为1﹣2n
4.下列有关实验方法或试剂使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观察细胞质流动时,若效果不明显可适当光照处理
B.模拟基因分离定律的实验中,两小桶中的小球数目可以不相等
C.调查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需调查多个患者家族,并绘出遗传系谱图
D.绿叶中色素提取时采用的方法为纸层析法
5.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进行剧烈运动大量出汗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
B.从温暖的室内到寒冷的室外,耗氧量减少、心跳加快
C.T细胞通过产生抗体和淋巴因子发挥免疫作用
D.若垂体受损,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减少
6.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
A.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
B.并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种群数量特征
C.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D.生物群落的结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人类活动不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但可以改变演替速度
二、非选择题:
7.如图为植物体内的一系列代谢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要获取叶绿体,先要破碎叶肉细胞,再用 法分离.在甲图的叶绿体中,ADP的转移方向是 ;与乳酸菌的发酵相比,图中呼吸过程中特有的步骤是 (填数字).
(2)在乙图中,若a图所示为阴生植物曲线,则阳生植物曲线与其相比,C点应 移(左、右);由b图可知,30℃时植物能否显示生长现象? .
(3)从b图可以看出,用玻璃大棚种植蔬菜,应选择温度为 左右,并且要选择 色的玻璃.
(4)在甲图中的Ⅱ和 (Ⅰ、Ⅲ、Ⅳ、Ⅴ、Ⅵ)属于同一种物质.在a图的B点时,植物体中,甲图中Ⅲ和Ⅵ的质量关系是Ⅲ Ⅵ(>、=、<).
8.菜粉蝶是二倍体生物,含50条染色体,ZZ为雄性,ZW为雌性.
(1)研究菜粉蝶的基因组,应研究 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正常情况下,菜粉蝶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W染色体的数量是 条.
(2)若用纯合灰体和纯合黑体菜粉蝶交配,子代全是灰体.现有灰体红眼与黑体白眼菜粉蝶交配,菜粉蝶的体色和眼色分别由基因A、a和D、d控制,F1中红眼都是雄性,白眼都是雌性,灰体与黑体雌雄菜粉蝶都有.据此可知,亲代中灰体红眼菜粉蝶的基因型是 .F1中雌雄个体自由交配产生的F2中,灰体红眼雄菜粉蝶所占的比例是 .
(3)研究人员让一群灰体菜粉蝶自由交配,产生的F1中灰体:黑体=63:1,则亲代灰体菜粉蝶中纯合子的比例是 .
(4)研究发现菜粉蝶体内e和f是两个位于Z染色体上的隐性致死基因,即ZeZe、ZfZf、ZeW,ZfW的受精卵将不能发育.为了只得到雄性后代,通过育种,需要得到Z染色体上所含基因情况是 的雄蚕,将该雄蚕与不带有致死基因的雌蚕交配,即可达到目的.
9.图1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随着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 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 在不断发生变化.图中T﹣E﹣N﹣F﹣B途径主要表示 调节过程,B过程主要是通过 作用实现.
(2)在寒冷环境中,通过图中T﹣E﹣N﹣F调节还可使 增加,从而加速体温上升.
(3)经测量,某人体温在24h内,都处于39℃,若A、B、C都表示热量,则A+B C. (选填“>”“<”或“=”)
(4)如图4只小鼠中,A1、A2的基因型完全相同,B1、B2的基因型完全相同,但A1与B1的基因型不同.用它们进行皮肤移植,实验过程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将A1的皮肤移植到B1上,10天后因排斥反应而脱落,这种反应属于 免疫,主要是由 细胞引起的.
②将A2的皮肤移植到经图示过程处理过的B2上,皮肤脱落的速度将 ,因为 .
10.图一为不同地点植物的分布情况,表一是生态学家对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的荒地进行的调查,表中是此生态系统三个营养级的能量分析表(单位:J/hm2•a).
营养级 同化量 未被利用量 分解者分解量 呼吸释放量
A 2.48×1010 2.00×109 1.20×1010 3.60×1010
B 2.40×107 6.00×105 4.00×105 2.30×107
C 7.50×108 2.40×107 6.00×106 7.16×108
(1)图一c处水域受到重金属污染后,海藻以及多种浮游动物数量锐减,而沙蚕等动物变为优势种群,这是在 水平上研究的结果.
(2)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不同区域分布着不同的植被,影响a、c处植物分布主要因素分别是 、 .
(3)若要调查b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统计方法可选用 和 .
(4)输入表一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 J/hm2•a,这部分能量是由表中 (填字母)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5)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从表格来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 .
(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
11.请回答下列生物技术方面的问题.
(1)进行菊花的组织培养,除要提供适宜的营养物质和激素外,还要控制适宜的 、 、 等条件
(2)图为胡萝卜素萃取样品的鉴定结果示意图,图中②代表的物质是 .上述鉴定所用的方法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于 .
(3)为了调查南充市西河的水质状况,某兴趣小组决定测定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对细菌进行分离.
①该小组采用涂布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将1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培养基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培养基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约为 个.同时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培养基一起培养,这样做的目的是 ;
②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其原因是: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中 的含量,同时可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 的利用率.
(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
12.如图表示利用某种细菌中提取的抗虫基因培养抗虫玉米的大致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过程所需的酶是 .构建重组质粒时,将抗虫基因连接到Ti质粒的
上.将重组质粒导入土壤农杆菌的方法是 .图中D过程的方法称为 .
(2)图中重组质粒,除了含有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 和复制原点;培育转基因玉米成功的标志是 .
(3)E过程需要运用 技术,经过 过程最终形成植株,其依据的原理是 .
2015-2016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中学高三(上)第五次月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人体内物质的功能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钠离子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B.自由水在体内的流动有利于细胞的新陈代谢
C.胰岛素等蛋白类激素能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
D.淀粉、糖原和脂肪都是人体细胞内的储能物质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分析】1、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其中渗透压是溶液本身的一种性质,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2、糖原和脂肪都是人体细胞内的储能物质,淀粉是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
3、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以自由水形式存在的,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其主要功能:(1)细胞内的良好溶剂.(2)细胞内的生化反应需要水的参与.(3)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部分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4)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
【解答】解:A、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无机盐离子主要是Na+和Cl﹣,A正确;
B、自由水在体内的流动有利于细胞的新陈代谢,B正确;
C、胰岛素等蛋白类激素能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C正确;
D、糖原和脂肪都是人体细胞内的储能物质,淀粉是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糖类的种类分布及功能、自由水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2.如图表示人体内的一些生命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细胞正常代谢活动中断而引起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B.随着细胞的衰老,细胞内的黑色素逐渐积累而形成“老年斑”
C.进行③过程的细胞,细胞核体积增大,但遗传物质并未增加
D.能进行①过程的细胞具有细胞周期
【考点】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专题】概念图;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分析】1、体细胞的有丝分裂具有细胞周期,它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开始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此,包括分裂间期期和分裂期.
2、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具有以下特点: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容易在体内扩散和转移.由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减小,导致癌细胞容易在有机体内分散和转移.
3、衰老细胞具有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1)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2)衰老细胞内,酶的活性减低,如人的头发变白是由于黑色素细胞衰老时,酪氨酸酶活性的活性降低;(3)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的衰老而积累,影响细胞的物质交流和信息传递等正常的生理功能,最终导致细胞死亡;(4)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能力降低.
【解答】解:A、因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细胞正常代谢活动中断而引起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A错误;
B、随着细胞的衰老,细胞内的色素逐渐积累而形成“老年斑”,并不是黑色素逐渐积累,B错误;
C、细胞衰老后,细胞核体积增大,但是遗传物质不变,C正确;
D、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如干细胞,癌细胞,而性原细胞的减数分裂就没有细胞周期,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本题为记忆性试题,难度不大,但因为涉及知识点较多,所以答对率并不高.
3.图甲表示一个基因进行的某项生理活动,图乙是图甲中C部分的放大.若该基因中碱基T占全部碱基的比值为n.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未体现生物界中心法则的所有过程,可看出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从b到a
B.图甲可表示染色体上基因的表达,可得到3条相同的多肽链
C.图乙所示核苷酸共有5种,②与③的区别是所含的五碳糖不同
D.图乙所产生的①上有密码子,其中胞嘧啶和鸟嘌呤所占比例为1﹣2n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专题】模式图;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分析题图:图甲表示某原核细胞中一个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图乙是图甲中的转录过程,其中①为mRNA链,作为翻译的模板;②为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③为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解答】解:A、图甲中为转录和翻译过程,是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之一;根据图中3条多肽链的长度可知,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从a到b,A错误;
B、图甲细胞为原核生物,不含染色体,A错误;
C、图乙共有8种核苷酸(四种脱氧核苷酸+四种核糖核苷酸),C错误;
D、该基因中碱基T占全部碱基的比值为n,则该基因中A+T所占的比例为2n,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基因每条链中A+T占该链的比例均为2n,则图乙所产生的①mRNA(有密码子)中胞嘧啶和鸟嘌呤所占比例为1﹣2n,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某原核细胞中一个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和结构的名称,再结合所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4.下列有关实验方法或试剂使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观察细胞质流动时,若效果不明显可适当光照处理
B.模拟基因分离定律的实验中,两小桶中的小球数目可以不相等
C.调查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需调查多个患者家族,并绘出遗传系谱图
D.绿叶中色素提取时采用的方法为纸层析法
【考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专题】实验分析题;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分析】1、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而且基因成对存在.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同的为杂合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2、叶绿体色素提取的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所以,可以在叶片被磨碎以后用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色素分离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根据这个原理就可以将叶绿体中不同的色素分离开来.
【解答】解:A、观察细胞质流动时,若效果不明显可适当光照处理,使叶绿体的运动增强,有利于观察细胞质的流动,A正确;
B、两个小桶内的球数目可以不相等,但是每个桶内的大球和小球数目一定要相等,这样也可以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B正确;
C、调查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需要在多个患者家族中进行调查,并绘出遗传系谱图,C正确;
D、绿叶中的色素用无水乙醇提取,用纸层析法分离,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物学中的相关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5.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进行剧烈运动大量出汗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
B.从温暖的室内到寒冷的室外,耗氧量减少、心跳加快
C.T细胞通过产生抗体和淋巴因子发挥免疫作用
D.若垂体受损,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减少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2、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解答】解:A、进行剧烈运动大量出汗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A正确;
B、人为恒温动物,体温相对稳定,室外温度低,为维持体温,耗氧量增加,B错误;
C、只有浆细胞能产生抗体,C错误;
D、若垂体受损,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水盐调节、体温调节、免疫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6.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
A.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
B.并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种群数量特征
C.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D.生物群落的结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人类活动不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但可以改变演替速度
【考点】群落的演替;种群的特征.
【专题】正推法;种群和群落.
【分析】1、种群的特征:种群的密度、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的年龄组成、种群的性别比例.其中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
2、种群性比率是指种群内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有的生物如雌雄同株的植物没有性比率;种群的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
【解答】解:A、种群是繁殖的基本单位,则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A正确;
B、种群性别比例是指种群内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但有的生物如雌雄同株的植物没有性别比例,故性别比例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B正确;
C、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C正确;
D、人类活动能够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
7.如图为植物体内的一系列代谢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要获取叶绿体,先要破碎叶肉细胞,再用 差速离心 法分离.在甲图的叶绿体中,ADP的转移方向是 由叶绿体基质到类囊体薄膜 ;与乳酸菌的发酵相比,图中呼吸过程中特有的步骤是 ②③ (填数字).
(2)在乙图中,若a图所示为阴生植物曲线,则阳生植物曲线与其相比,C点应 右 移(左、右);由b图可知,30℃时植物能否显示生长现象? 能 .
(3)从b图可以看出,用玻璃大棚种植蔬菜,应选择温度为 25℃ 左右,并且要选择 无 色的玻璃.
(4)在甲图中的Ⅱ和 V (Ⅰ、Ⅲ、Ⅳ、Ⅴ、Ⅵ)属于同一种物质.在a图的B点时,植物体中,甲图中Ⅲ和Ⅵ的质量关系是Ⅲ = Ⅵ(>、=、<).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先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然后根据问题涉及的具体内容综合解答.分析图甲光合作用过程可知,水光解产生了ATP与Ⅰ,且ATP与Ⅰ被暗反应利用,物质Ⅰ应是[H];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膜,[H]作用是在暗反应过程中还原三碳化合物;当光照突然减弱时,光反应产生的ATP、NADPH减少,C3还原速度减弱,细胞中C3含量上升,而短时间内CO2的固定速率几乎不变,C5(RuBP)含量下降.分析题图甲,呼吸作用的过程可知,①②③分别是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第三阶段,乳酸菌是厌氧菌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所以没有图中的②③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反应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图乙中,a图A表示呼吸作用速率,B表示光补偿点,C表示光饱和点;b图表示真正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曲线.
【解答】解:(1)细胞中细胞器的提取需要使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甲图的叶绿体中,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故ADP的转移方向是由叶绿体基质到类囊体薄膜.乳酸菌是厌氧菌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所以没有图中的②③过程.
(2)乙图中,若a图所示为阴生植物曲线,则阳生植物曲线与其相比,光饱和点会右移,即C点右移.由b图可知,30℃时植物真正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大于0,所以有有机物的积累,植物能够生长.
(3)在乙图中,用玻璃大棚种植蔬菜,应选择光强为C.分析b图可知,25℃温度下真正光合适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最大(或该温度下表观光合速率最大),有机物积累量最大,此温度最有利于植物生长.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无色玻璃可以透过全部的色光,所以需要使用无色玻璃.
(4)甲图中的Ⅱ和Ⅴ都表示氧气.在a图的B点光补偿点时,植物体中,甲图中Ⅲ是氧气,Ⅵ是二氧化碳,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故质量关系是Ⅲ=Ⅵ.
故答案为:
答案:(1)差速离心 由叶绿体基质到类囊体薄膜 ②③
(2)右 能
(3)25℃无
(4)V=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场所,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场所及影响因素,温度、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色素的吸收光谱分析,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运用题图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设计实验的能力.
8.菜粉蝶是二倍体生物,含50条染色体,ZZ为雄性,ZW为雌性.
(1)研究菜粉蝶的基因组,应研究 26 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正常情况下,菜粉蝶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W染色体的数量是 0或1或2 条.
(2)若用纯合灰体和纯合黑体菜粉蝶交配,子代全是灰体.现有灰体红眼与黑体白眼菜粉蝶交配,菜粉蝶的体色和眼色分别由基因A、a和D、d控制,F1中红眼都是雄性,白眼都是雌性,灰体与黑体雌雄菜粉蝶都有.据此可知,亲代中灰体红眼菜粉蝶的基因型是 AaZDW .F1中雌雄个体自由交配产生的F2中,灰体红眼雄菜粉蝶所占的比例是 .
(3)研究人员让一群灰体菜粉蝶自由交配,产生的F1中灰体:黑体=63:1,则亲代灰体菜粉蝶中纯合子的比例是 .
(4)研究发现菜粉蝶体内e和f是两个位于Z染色体上的隐性致死基因,即ZeZe、ZfZf、ZeW,ZfW的受精卵将不能发育.为了只得到雄性后代,通过育种,需要得到Z染色体上所含基因情况是 两个Z染色体上分别带有致死基因e和f(即ZeFZEf) 的雄蚕,将该雄蚕与不带有致死基因的雌蚕交配,即可达到目的.
【考点】伴性遗传.
【专题】遗传基本规律计算;伴性遗传.
【分析】用纯合灰体和纯合黑体菜粉蝶交配,子代全是灰体,说明灰体是显性性状,亲本是AA、aa,子一代是Aa;灰体(A_)红眼与黑体(aa)白眼菜粉蝶交配,F中红眼都是雄性,白眼都是雌性,说明眼色是伴X遗传,且红眼是显性性状,亲本相关基因型是ZDW、ZdZd,灰体与黑体雌雄菜粉蝶都有,说明亲本是Aa、aa,因此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AaZDW、aaZdZd,据此答题.
【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菜粉蝶细胞中有24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所以研究家蚕的基因组应研究24条常染色体和一条Z染色体、一条W染色体,共26条;由题意可知,雌家蚕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减数分裂形成的次级卵母细胞可能不含W染色体,也可能含W染色体,若含W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有一条W染色体,若处于后期,着丝点分裂,则含有2条W染色体.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亲代中灰体红眼菜粉蝶的基因型是AaZDW,黑体白眼菜粉蝶基因型为aaZdZd,F1中雌雄个体基因型分别为AaZDZd、aaZDZd、AaZdW、aaZdW,自由交配产生的F2中,灰体(A_)红眼雄菜粉蝶(ZD_)所占的比例=( × +2× × )× = .
(3)研究人员让一群灰体菜粉蝶自由交配,产生的F1中灰体:黑体=63:1,则aa占 ,说明亲本产生a配子= ,A= ,又因为a= Aa= ,即Aa占 ,所以亲代灰体菜粉蝶中纯合子AA的比例是 .
(4)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菜粉蝶中e和f是两个位于Z染色体上的隐性致死基因,即ZeZe、ZfZf、ZeW,ZfW的受精卵将不能发育.为了只得到雄性后代,通过育种,需要得到Z染色体上所含基因情况是两个Z染色体上分别带有致死基因e和f的(即ZeFZEf)雄菜粉蝶,将该雄菜粉蝶与不带有致死基因的雌菜粉蝶交配,即可达到目的.
故答案为:
(1)26 0或1或2
(2)AaZDW
(3)
(4)两个Z染色体上分别带有致死基因e和f(即ZeFZEf)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减数分裂性染色体的行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性别决定及伴性遗传,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对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9.图1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随着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 细胞代谢 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 理化性质 在不断发生变化.图中T﹣E﹣N﹣F﹣B途径主要表示 神经 调节过程,B过程主要是通过 有氧呼吸 作用实现.
(2)在寒冷环境中,通过图中T﹣E﹣N﹣F调节还可使 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 增加,从而加速体温上升.
(3)经测量,某人体温在24h内,都处于39℃,若A、B、C都表示热量,则A+B = C. (选填“>”“<”或“=”)
(4)如图4只小鼠中,A1、A2的基因型完全相同,B1、B2的基因型完全相同,但A1与B1的基因型不同.用它们进行皮肤移植,实验过程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将A1的皮肤移植到B1上,10天后因排斥反应而脱落,这种反应属于 细胞 免疫,主要是由 (效应)T 细胞引起的.
②将A2的皮肤移植到经图示过程处理过的B2上,皮肤脱落的速度将 加快 ,因为 B2接受了B1的记忆T细胞,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排斥反应出现更快 .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免疫调节;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
【分析】图1:E是温度感受器,N是体温调节中枢,说明T→E→N→F→A过程表示神经调节;体温不变,说明产热和散热相等;寒冷环境时,机体通过调节使产热增加,散热减少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能促进新陈代谢,加快物质氧化分解,使产热量增多.当血糖浓度降低时,机体通过调节使血糖维持相对稳定,此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多,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减少;血糖的来源有三条:食物的消化吸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图2:器官移植的成功与失败,主要取决于供体和受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是否一致.Al的皮肤片移植到B1上,移植不成活,则表明组织相容性抗原不相同,不属于同一品系,产生的排异反应属于细胞免疫,与T淋巴细胞有密切的关系,则被移植的器官称为抗原.
【解答】解:(1)随着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E是温度感受器,N是体温调节中枢,说明T→E→N→F→A过程表示神经调节.B过程骨骼肌收缩产热是通过有机物分解,释放热量,主要是通过有氧呼吸实现的.
(2)在寒冷环境中,通过图中T﹣E﹣N﹣F调节还可使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加,从而加速体温上升.
(3)据图可知,骨骼肌和内脏是产热器官,皮肤是散热器官,某人24h内都处于39℃,体温不变,说明产热和散热相等.
(4)①将A1的皮肤移植到B1上,10天后因排斥反应而脱落,这种反应属于细胞免疫,主要是由(效应)T细胞引起的.
②将A2的皮肤移植到经图示过程处理过的B2上,皮肤脱落的速度将加快,因为B2接受了B1的T细胞,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产生二次免疫反应,排斥反应出现更快.
故答案为:
(1)细胞代谢 理化性质 神经 有氧呼吸
(2)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
(3)=
(4)①细胞 (效应)T
②加快 B2接受了B1的记忆T细胞,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排斥反应出现更快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和体温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和图文转化的能力.
10.图一为不同地点植物的分布情况,表一是生态学家对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的荒地进行的调查,表中是此生态系统三个营养级的能量分析表(单位:J/hm2•a).
营养级 同化量 未被利用量 分解者分解量 呼吸释放量
A 2.48×1010 2.00×109 1.20×1010 3.60×1010
B 2.40×107 6.00×105 4.00×105 2.30×107
C 7.50×108 2.40×107 6.00×106 7.16×108
(1)图一c处水域受到重金属污染后,海藻以及多种浮游动物数量锐减,而沙蚕等动物变为优势种群,这是在 群落 水平上研究的结果.
(2)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不同区域分布着不同的植被,影响a、c处植物分布主要因素分别是 温度 、 光照 .
(3)若要调查b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统计方法可选用 计名计算法 和 目测估计法 .
(4)输入表一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 2.48×1011 J/hm2•a,这部分能量是由表中 A (填字母)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5)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3.20% .从表格来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 是 .
【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系统的功能.
【专题】生态学思想;种群和群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分析】(1)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之后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该研究的对象包括多种生物,可知研究的水平属于群落水平.
(2)植物的分层现象是植物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都影响植物的生长,由图示可知,温度是造成高山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而森林中决定植物的分层现象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光照强度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农业生产中可以合理密植,提高产量.
(3)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法→计数→计算种群密度.
【解答】解:(1)根据题意这种动植物数量变化的研究,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结果.海藻以及多种浮游动物之间的关系,体现出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不同区域分布着不同的植被,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分层现象有利于充分利用光照,缓解植物之间的竞争,故影响群落垂直结构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光照、温度、湿度等.
(3)土壤小动物的活动能力强,不适宜采用样方法,身体微小,不适宜采用标记重捕法,因此采取取样器取样法.统计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4)根据表格中三个营养级生物的同化的能量,构建食物链为A→C→B,输入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A(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为2.48×1011J/hm2•a.
(5)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C)到第三营养级(B)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40×107)÷(7.50×108)×100%=3.2%.
从表格来看,2.48×1010>3.60×1010+2.30×107+7.16×108 故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增加.
故答案为:(1)群落
(2)温度 光照
(3)计名计算法 目测估计法
(4)2.48×1011 A
(5)3.20% 是
【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群落的演替、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模型构建等相关知识,综合性强,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能够通过表格中数据判断营养结构;能够区分种群密度调查的两种方法以及种群数量变化的两种曲线.
(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
11.请回答下列生物技术方面的问题.
(1)进行菊花的组织培养,除要提供适宜的营养物质和激素外,还要控制适宜的 pH 、 温度 、 光照 等条件
(2)图为胡萝卜素萃取样品的鉴定结果示意图,图中②代表的物质是 其它色素杂质 .上述鉴定所用的方法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于 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 .
(3)为了调查南充市西河的水质状况,某兴趣小组决定测定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对细菌进行分离.
①该小组采用涂布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将1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培养基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培养基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约为 3.8×107 个.同时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培养基一起培养,这样做的目的是 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排除培养基灭菌不彻底或培养过程中杂菌污染) ;
②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其原因是: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中 溶解氧(氧气) 的含量,同时可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 营养物质 的利用率.
【考点】植物的组织培养;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应用;植物的组织培养.
【分析】1、提取胡萝卜素的实验流程: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胡萝卜素,胡萝卜素是化学性质稳定、橘黄色结晶,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根据胡萝卜素化学性质稳定、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特点,选用萃取法,胡萝卜素不具有挥发性,不能选用蒸馏法.萃取效率由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材料颗粒大小,紧密程度,含水量,萃取的温度和时间等条件决定,干燥的目的是尽可能除去水分,提高萃取效率.胡萝卜素溶于层析液中,并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故可用纸层析法进行鉴定,并以标准胡萝卜素样品作为对照.
2、计算样品菌液中的菌株数时,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C÷V)×M,其中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M代表样品菌液的稀释倍数
【解答】解:(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培养条件:①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人工操作.②保证水、无机盐、碳源(常用蔗糖)、氮源(含氮有机物)、生长因子(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供应.③需要添加一些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主要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④愈伤组织再分化到一定阶段,形成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故需光照.
(2)A和D没有其它色素带,属于标准样品的样点.②就是其它色素带,该层析的目的是鉴定胡萝卜素,但叶绿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是对叶绿体中的色素进行分离.
(3)①由题意知,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39+38+37)÷3=38个,则1ml水样中的菌落数=(C÷V)×M=(38÷0.1)×100=3.8×104个,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3.8×104×103=3.8×107个.微生物培养过程应该进行无菌操作,配制的培养基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
②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的接种环要通过灼烧灭菌;平板划线法分离菌株时,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其目的是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使细菌数目随着划线次数增多而减少).由题意可知,振荡培养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由此可以说明该细菌是需要菌,由于振荡培养提高l培养液中溶解氧的含量,同时可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细菌生长速度加快.
故答案为:
(1)pH 温度 光照
(2)其它色素杂质 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
(3)①3.8×107 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排除培养基灭菌不彻底或培养过程中杂菌污染) ②溶解氧 (氧气) 营养物质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果酒的制作、菊花组织的培养、微生物鉴定、胡萝卜素的提取方法,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与综合运用能力.
(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
12.如图表示利用某种细菌中提取的抗虫基因培养抗虫玉米的大致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过程所需的酶是 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构建重组质粒时,将抗虫基因连接到Ti质粒的
T﹣DNA 上.将重组质粒导入土壤农杆菌的方法是 Ca+处理法 .图中D过程的方法称为 农杆菌转化法 .
(2)图中重组质粒,除了含有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 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和复制原点;培育转基因玉米成功的标志是 玉米植株表现出抗虫性状(玉米细胞产生了抗虫蛋白) .
(3)E过程需要运用 植物组织培养 技术,经过 脱分化和再分化 过程最终形成植株,其依据的原理是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植物培养的条件及过程.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基因工程;克隆技术.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培育转基因抗虫玉米的大致过程,其中A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BCD表示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玉米细胞,E表示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玉米细胞培养成转基因抗虫玉米
【解答】解:(1)A过程为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所需的酶是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图中D过程采用了农杆菌转化法,其原理是: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根据农杆菌的这一特点,如果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之后用Ca2+处理细胞,使其农杆菌成为感受态细胞,再将重组表达载体DNA分子溶于缓冲液中与感受态细胞混合,在一定的温度下促进感受态细胞吸收DNA分子.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就可以把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
(2)图中A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该过程需要限制酶切割含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分子和运载体,还需要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和运载体连接形成重组质粒;重组质粒的组成至少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和复制原点;培育转基因玉米成功的标志是玉米植株表现出抗虫性状;
(3)E过程需要运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最终形成植株,其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故答案为:
(1)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T﹣DNA Ca+处理法 农杆菌转化法
(2)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玉米植株表现出抗虫性状(玉米细胞产生了抗虫蛋白)
(3)植物组织培养 脱分化和再分化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点评】本题结合转基因抗虫玉米的培育过程图解,考查基因工程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工具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步骤中涉及的相关细节,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步骤的名称;识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及条件,能结合图中信息答题
2016年3月6日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c0TVr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