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查询试卷\课件\优质课请在此输入关键字:
网站首页 >> 生物题库 >> 高三试题 >> 文章内容

湖南省衡阳八中2017届高三实验班第一次质检生物解析版

[日期:2016-11-02]   来源:生物百花园  作者:生物百花园   阅读:76[字体: ]

2016-2017学年湖南省衡阳八中高三(上)第一次质检生物试卷(实验班)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s://pan.baidu.com/s/1jINlxEe
 
一.本卷共21题,每题6分.其中物理部分为不定项选择题,全部选对得6分,部分选对得3分,错选,多选不得分.化学部分和生物部分后面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有种细菌会在人类的细胞之间快速转移,使人患脑膜炎.其原因是该菌的一种名为InIC的蛋白可通过阻碍人类细胞中的Tuba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而有利于细菌的转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uba蛋白和InIC蛋白的合成均需要内质网的加工
B.该菌使人类细胞发生变形,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该菌在人类的细胞之间快速转移依赖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该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2.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如图示为肝细胞膜,则尿素的运输方向是Ⅱ→Ⅰ
B.细胞间的识别、免疫、细胞的癌变与①有密切的关系
C.适当提高温度将加快②和③的流动速度
D.b过程不需要ATP,a过程未体现膜的选择透过性这一生理特性
3.一种观赏植物,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鲜红色品种杂交,F1为蓝色.若让F1蓝色与纯合鲜红品种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蓝色:鲜红色=3:1.若将F1蓝色植株自花授粉,则F2表现型及其比例最可能是(  )
A.蓝色:鲜红色=1:1 B.蓝色:鲜红色=3:1
C.蓝色:鲜红色=9:7 D.蓝色:鲜红色=15:1
4.如图遗传系谱中有甲(基因为D、d)、乙(基因为E、e)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色盲症.已知Ⅱ8只携带一种致病基因.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色盲
B.13号的致病基因来自7和8,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2
C.11号携带甲致病基因的几率比12号携带乙致病基因的几率大
D.Ⅱ7和Ⅱ8生出两病兼发男孩的概率和两病兼发女孩的概率一样
5.研究表明,赤霉素(GA)与生长素(IAA)在促进生长等方面具有相似的效应,二者的关系可用如图表示(“+”表示促进,“一”表示抑制),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GA能促进蛋白质水解,使合成IAA的前体物色氨酸增多
B.GA能促进束缚型IAA转化为游离型IAA
C.GA能抑制IAA氧化酶的活性,使IAA的含量提高
D.GA通过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发挥作用,IAA则直接参与细胞生长
6.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

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
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
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4分)
7.环境污染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植物在污染的环境中也有继续保持正常生命活动的特性,这种特性称为抗性.研究植物的抗性对筛选具有净化环境的植物种类和保护环境有积极意义.
(1)一项研究表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叶片上气孔密度和气孔大小等有关.所得数据如下表:
平均受害面积(%) 气孔
被测植物 气孔密度(个/m2) 每个气孔面积(mm2)
甲植物 13.5 218 272
乙植物 33.4 162 426
丙植物 57.7 136 556
①该研究说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气孔的密度呈  关系,与每个气孔的面积呈  关系.
②在SO2污染严重的地区,最好选择表中  植物为行道树种.
(2)工业生产中产生的SO2是酸雨(pH<5.6)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人设计实验研究酸雨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实验过程如图所示(除图中有特别说明外,其他条件甲、乙均相同):
实验结果表明,“酸雨“使植物叶片变黄,而对照实验中的植物没有变黄.该实验说明“酸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
参照上述装置和试剂以小麦种子为实验材料尝试设计实验,探究2种不同pH的酸雨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①探究的问题:不同pH的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②作出的假设:  .
③实验步骤(简要叙述):  .
④实验预期结果与分析(实验预期结果多种多样,写出其中3种并加以分析):  .

8.某生物研究小组在密闭恒温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试验,连续48h测定温室内CO2浓度及植物吸收CO2速率,得到图1所示曲线(整个过程呼吸作用强度恒定),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实验开始阶段的0﹣3小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  ,图中植物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  个.
(2)6h时CO2在细胞内的移动方向是  ,由12时到18时,叶绿体内三碳酸含量变化是  .
(3)叶绿体利用CO2速率最大的时刻是  h时,前24小时比后24小时的平均光照强度  .
(4)如果使用相同强度绿光进行实验,c点的位置将  (填“上移”、“下移”、“不变”),原因是  .
(5)若已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 25℃和30℃,图2为CO2浓度一定、环境温度为25℃时,不同光照条件下测得的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请据图在答卷图中绘出环境温度为30℃时,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要求在曲线上标明与图中A、B、C三点对应的a、b、c三个点的位置)
9.囊性纤维病是北美国家最常见的遗传病.正常基因位于人的第7号染色体上,决定一种定位在细胞膜上的CFTR蛋白.病人的CFTR蛋白因缺少第508位氨基酸而出现Cl﹣的转运异常,导致消化液分泌受阻,支气管中黏液增多,细菌在肺部大量生长繁殖,患者常常在幼年时期死于感染.
(1)在核糖体上合成CFTR蛋白的过程中,需要  、  等物质.
(2)造成囊性纤维病的根本原因是  .
(3)患者感染致病菌后,最初识别并处理细菌的免疫细胞是  .
(4)某地区正常人群中有 的人携带有致病基因.
①该地区正常人群中,囊性纤维病基因的频率是  .
②如图是当地的一个囊性纤维病家族系谱图.Ⅱ3的外祖父患有红绿色盲,但父母表现正常;Ⅱ7为囊性纤维病携带者.则:

Ⅱ6和Ⅱ7的子女患囊性纤维病的概率是  .若Ⅱ3和Ⅱ4计划再生育一个孩子,同时患囊性纤维病和红绿色盲的概率是  ,因此,怀孕后建议进行  ,以防生出患儿.
 
 

2016-2017学年湖南省衡阳八中高三(上)第一次质检生物试卷(实验班)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本卷共21题,每题6分.其中物理部分为不定项选择题,全部选对得6分,部分选对得3分,错选,多选不得分.化学部分和生物部分后面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有种细菌会在人类的细胞之间快速转移,使人患脑膜炎.其原因是该菌的一种名为InIC的蛋白可通过阻碍人类细胞中的Tuba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而有利于细菌的转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uba蛋白和InIC蛋白的合成均需要内质网的加工
B.该菌使人类细胞发生变形,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该菌在人类的细胞之间快速转移依赖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该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考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生物膜的功能特性.
【分析】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细胞器中只有核糖体,没有其他复杂的细胞器.真核细胞产生的蛋白质一般分为两种:胞内蛋白和胞外蛋白,胞外蛋白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运输,而胞内蛋白一般不需要内质网的加工.
【解答】解:A、InIC蛋白是细菌中的蛋白质,细菌没有内质网,并且人类细胞中的Tuba蛋白是胞内蛋白,不需要内质网的加工,故A错误;
B、据题意可知,该菌能使人类细胞发生变形,细胞变形就是细胞膜在运动,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故B正确;
C、细菌属于聚合体,相当于大分子物质,其进入人体细胞的方式是胞吞,胞吞方式只能说明细胞膜的流动性,故C错误;
D、该菌含有细胞结构,所有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不能说主要是DNA,故D错误.
故选B.
 
2.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如图示为肝细胞膜,则尿素的运输方向是Ⅱ→Ⅰ
B.细胞间的识别、免疫、细胞的癌变与①有密切的关系
C.适当提高温度将加快②和③的流动速度
D.b过程不需要ATP,a过程未体现膜的选择透过性这一生理特性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糖蛋白,②表示蛋白质,③表示磷脂双分子层,Ⅰ侧具有糖蛋白,表示细胞膜外;a物质运输方向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b物质的运输方向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
【解答】解:A、若图示为肝细胞膜,Ⅰ侧含有糖蛋白,代表膜外,则尿素的运输方向是Ⅱ→Ⅰ,A正确;
B、细胞间的识别、免疫、细胞的癌变与①糖蛋白有密切的关系,B正确;
C、②和③分别是蛋白质与磷脂分子,多数是运动的,适当提高温度将加快②和③的流动速度,C正确;
D、图中b过程属于自由扩散,特点是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a是主动运输,特点是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a过程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D错误.
故选:D.
 
3.一种观赏植物,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鲜红色品种杂交,F1为蓝色.若让F1蓝色与纯合鲜红品种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蓝色:鲜红色=3:1.若将F1蓝色植株自花授粉,则F2表现型及其比例最可能是(  )
A.蓝色:鲜红色=1:1 B.蓝色:鲜红色=3:1
C.蓝色:鲜红色=9:7 D.蓝色:鲜红色=15:1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鲜红色品种杂交,F1为蓝色,可知蓝色为显性.又F1蓝色与纯合鲜红品种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蓝色:鲜红色=3:1,说明性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且鲜红色是双隐性,含显性基因时即为显性.
【解答】解:设控制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为A、a和B、b,则纯合的蓝色品种基因型为AABB,纯合的鲜红色品种基因型为aabb,杂交后产生的F1基因型为AaBb.F1蓝色与纯合鲜红品种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蓝色(AaBb、Aabb、aaBb):鲜红色(aabb)=3:1.因此,F1蓝色植株自花授粉,则F2表现型及其比例最可能是蓝色(1AABB、2AaBB、2AABb、4AaBb、1AAbb、2Aabb、1aaBB、2aaBb):鲜红色(aabb)=15:1.
故选:D.
 
4.如图遗传系谱中有甲(基因为D、d)、乙(基因为E、e)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色盲症.已知Ⅱ8只携带一种致病基因.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色盲
B.13号的致病基因来自7和8,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2
C.11号携带甲致病基因的几率比12号携带乙致病基因的几率大
D.Ⅱ7和Ⅱ8生出两病兼发男孩的概率和两病兼发女孩的概率一样
【考点】伴性遗传;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Ⅱ5和Ⅱ6都不患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甲病的女儿(Ⅲ10),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已知甲、乙两种病中有一种是红绿色盲,则乙病为红绿色盲.
【解答】解:A、根据分析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乙病为色盲,A正确;
B、Ⅲ13个体的基因型为XeXe,其致病基因来自7和8;由于7号的X染色体来自于2号,所以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2号,B正确;
C、由于10号患甲病,5号、6号正常,所以11号携带甲致病基因的几率为 ;7号患乙病,所以12号携带乙致病基因的几率是1;因此,11号携带甲致病基因的几率比12号携带乙致病基因的几率小,C错误;
D、已知Ⅱ8只携带甲或乙一种致病基因,由图可知其携带的是乙病致病基因,即Ⅱ8不携带甲致病基因,因此其子代不可能患甲病,所以Ⅱ7和Ⅱ8生一个两病兼发的孩子的概率都为0,D正确.
故选:C.
 
5.研究表明,赤霉素(GA)与生长素(IAA)在促进生长等方面具有相似的效应,二者的关系可用如图表示(“+”表示促进,“一”表示抑制),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GA能促进蛋白质水解,使合成IAA的前体物色氨酸增多
B.GA能促进束缚型IAA转化为游离型IAA
C.GA能抑制IAA氧化酶的活性,使IAA的含量提高
D.GA通过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发挥作用,IAA则直接参与细胞生长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据图示显示了赤霉素和生长素之间的关系,赤霉素(GA)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原因作用原理可能是通过促进生长素的生成,从而促进生长.植物体内IAA含量的多少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GA可通过促进蛋白酶的活性,进而促进蛋白质的水解为生长素的合成提供原料;还可以通过促进束缚型IAA释放出游离型IAA而增加生长素的浓度;另外GA还可以通过降低了IAA氧化酶的活性,阻止IAA的分解,从而延长生长素作用的时间.
【解答】解:A、据图示可知,植物体内IAA含量的多少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GA可通过促进蛋白酶的活性,进而促进蛋白质的水解为生长素的合成提供原料,A正确;
B、据图示可知,GA可以通过促进束缚型IAA释放出游离型IAA而增加生长素的浓度,B正确;
C、据图示可知,GA还可以通过降低了IAA氧化酶的活性,阻止IAA的分解,从而延长生长素作用的时间,C正确;
D、据图和题干可知,赤霉素(GA)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原因可能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其作用原理可能是通过促进生长素的生成,从而促进生长.IAA只起调节代谢的作用,不直接参与细胞生长,D错误.
故选:D.
 
6.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

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
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
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
【考点】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过程;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
【分析】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解答】解:A、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提高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A正确;
B、每一级都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B正确;
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但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增加,C错误;
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保护了环境,D正确.
故选:C.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4分)
7.环境污染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植物在污染的环境中也有继续保持正常生命活动的特性,这种特性称为抗性.研究植物的抗性对筛选具有净化环境的植物种类和保护环境有积极意义.
(1)一项研究表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叶片上气孔密度和气孔大小等有关.所得数据如下表:
平均受害面积(%) 气孔
被测植物 气孔密度(个/m2) 每个气孔面积(mm2)
甲植物 13.5 218 272
乙植物 33.4 162 426
丙植物 57.7 136 556
①该研究说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气孔的密度呈 正相关 关系,与每个气孔的面积呈 反相关 关系.
②在SO2污染严重的地区,最好选择表中 甲 植物为行道树种.
(2)工业生产中产生的SO2是酸雨(pH<5.6)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人设计实验研究酸雨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实验过程如图所示(除图中有特别说明外,其他条件甲、乙均相同):
实验结果表明,“酸雨“使植物叶片变黄,而对照实验中的植物没有变黄.该实验说明“酸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
参照上述装置和试剂以小麦种子为实验材料尝试设计实验,探究2种不同pH的酸雨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①探究的问题:不同pH的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②作出的假设: 不同pH的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程度不同(或相同) .
③实验步骤(简要叙述): 用上述实验装置和试剂,采用两种pH<5.6的“酸雨”进行实验,设置清水对照;在三个花盆中播种同样数量(iq如50粒)的小麦种子;在相同而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7天左右)后,分别统计3个装置中的种子萌发率 .
④实验预期结果与分析(实验预期结果多种多样,写出其中3种并加以分析): a.如果三个装置中种子萌发率没有差异,那么说明酸雨对种子萌发率没有影响
b.如果三个装置中,pH越小,种子萌发率越低,说明酸雨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且随着pH的减小,抑制作用增大
c.如果三个装置中,pH越小,种子萌发率越高,说明酸雨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且随着pH的减小,促进作用增大 .

【考点】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分析】此题考查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解此题从资料分析,识图作答,确定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预期实验结果等方面入手.
【解答】解:(1)①依题意,根据表格得知,受害面积越小,抗性越大,抗性越大的植物,气孔密度越大,气孔面积越小.所以,该研究说明,植物对二氧化硫的抗性与气孔的密度呈正相关,和每个气孔的面积呈反相关.
②根据题意和表格分析可知:甲植物叶片上气孔密度大,每个气孔面积最小.所以在SO2污染严重的地区,最好选择表中甲植物为行道树种.
(2)①探究的问题:不同pH的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②作出的假设:不同pH的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程度不同.
③实验步骤:
a、用上述实验装置和试剂,采用两种pH<5.6的“酸雨”进行实验,设置清水对照;
b、在三个花盆中播种同样数量(例如50粒)的小麦种子;
c、在相同而适宜的环境中培养;
d、一段时间(7天)后,分别统计3个装置中的种子萌发率.
④实验预期结果与分析:
a.如果三个装置中种子萌发率没有差异,那么说明酸雨对种子萌发率没有影响;
b.如果三个装置中,pH越小,种子萌发率越低,说明酸雨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且随着pH的减小,抑制作用增大;
C.如果三个装置中,pH越小,种子萌发率越高,说明酸雨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且随着pH的减小,促进作用增大.
故答案为:
(1)①正相关 反相关 ②甲
(2)②不同pH的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程度不同(或相同)
③用上述实验装置和试剂,采用两种pH<5.6的“酸雨”进行实验,设置清水对照;在三个花盆中播种同样数量(iq如50粒)的小麦种子;在相同而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7天左右)后,分别统计3个装置中的种子萌发率
④a.如果三个装置中种子萌发率没有差异,那么说明酸雨对种子萌发率没有影响
b.如果三个装置中,pH越小,种子萌发率越低,说明酸雨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且随着pH的减小,抑制作用增大
c.如果三个装置中,pH越小,种子萌发率越高,说明酸雨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且随着pH的减小,促进作用增大
 
8.某生物研究小组在密闭恒温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试验,连续48h测定温室内CO2浓度及植物吸收CO2速率,得到图1所示曲线(整个过程呼吸作用强度恒定),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实验开始阶段的0﹣3小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 细胞溶胶和线粒体 ,图中植物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 4 个.
(2)6h时CO2在细胞内的移动方向是 由线粒体移向叶绿体 ,由12时到18时,叶绿体内三碳酸含量变化是 增加 .
(3)叶绿体利用CO2速率最大的时刻是 36 h时,前24小时比后24小时的平均光照强度 弱 .
(4)如果使用相同强度绿光进行实验,c点的位置将 上移 (填“上移”、“下移”、“不变”),原因是 植物对绿光吸收很少,光合作用减弱,呼吸作用不变,吸收CO2将减少 .
(5)若已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 25℃和30℃,图2为CO2浓度一定、环境温度为25℃时,不同光照条件下测得的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请据图在答卷图中绘出环境温度为30℃时,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要求在曲线上标明与图中A、B、C三点对应的a、b、c三个点的位置)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分析题图:图1中的CO2吸收速率为可表示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室内CO2浓度变化可表示该植物有机物的积累量.从曲线可知实验的前3小时内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6h时叶肉细胞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此时细胞既不从外界吸收也不向外界释放CO2,其呼吸产生的CO2正好供应给光合作用,所以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4个,即6、18、30、42小时.图中的CO2吸收速率为净光合速率,当CO2吸收速率大于0时就有有机物的积累,因此图中6~18h、30~42h均有有机物的积累.
【解答】解:(1)实验开始阶段的0﹣3小时,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溶胶和线粒体.当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时,从外界吸收CO2速率为零,所以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4个,即6、18、30、42小时.
(2)6h时叶肉细胞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此时细胞既不从外界吸收也不向外界释放CO2,其呼吸产生的CO2正好供应给光合作用,即CO2由线粒体产生移向叶绿体.由12h到18h时,光照强度逐渐减弱,其为暗反应提供的ATP和[H]逐渐减少,三碳化合物的还原速度减慢,C3的消耗减少,所以叶绿体内C3含量增多.
(3)叶绿体利用CO2速率最大的时刻是植物CO2吸收速率曲线的最高点,即36h时,由温室内CO2浓度曲线及植物CO2吸收速率曲线,前24小时比后24小时CO2浓度变化及CO2吸收速率小,所以前24小时比后24小时的平均光照强度弱.
(4)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绿光最少,所以使用相同强度绿光进行实验时,光合作用减弱,呼吸作用不变,吸收CO2将减少,所以c点上移.
(5)A点代表呼吸作用速率,温度由25℃上升到30℃,呼吸作用速率增强,CO2的释放量增加,因此A点上移.B点代表光补偿点,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温度由25℃上升到30℃,光合作用速度减慢,要达到与呼吸作用相等,需要提高光照强度,B点右移.C点代表光饱和点,温度由25℃上升到30℃,光合作用的酶活性减弱,因此光饱和点下降,C点上移,即c在C的左上方.

故答案为:
(1)细胞溶胶和线粒体 4
(2)由线粒体移向叶绿体 增加
(3)36 弱
(4)上移 植物对绿光吸收很少,光合作用减弱,呼吸作用不变,吸收CO2将减少
(5)如右图(曲线,标明abc,c在C的左上方)
 
9.囊性纤维病是北美国家最常见的遗传病.正常基因位于人的第7号染色体上,决定一种定位在细胞膜上的CFTR蛋白.病人的CFTR蛋白因缺少第508位氨基酸而出现Cl﹣的转运异常,导致消化液分泌受阻,支气管中黏液增多,细菌在肺部大量生长繁殖,患者常常在幼年时期死于感染.
(1)在核糖体上合成CFTR蛋白的过程中,需要 mRNA 、 氨基酸、tRNA、ATP、酶 等物质.
(2)造成囊性纤维病的根本原因是 基因突变 .
(3)患者感染致病菌后,最初识别并处理细菌的免疫细胞是 吞噬细胞 .
(4)某地区正常人群中有 的人携带有致病基因.
①该地区正常人群中,囊性纤维病基因的频率是   .
②如图是当地的一个囊性纤维病家族系谱图.Ⅱ3的外祖父患有红绿色盲,但父母表现正常;Ⅱ7为囊性纤维病携带者.则:

Ⅱ6和Ⅱ7的子女患囊性纤维病的概率是   .若Ⅱ3和Ⅱ4计划再生育一个孩子,同时患囊性纤维病和红绿色盲的概率是   ,因此,怀孕后建议进行 产前诊断 ,以防生出患儿.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Ⅱ﹣3和Ⅱ﹣4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Ⅲ﹣8),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因此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A、a表示),则Ⅱ﹣5和Ⅲ﹣8的基因型均为aa,而Ⅰ﹣1、Ⅰ﹣2、Ⅱ﹣3、Ⅱ﹣4的基因型均为Aa.
【解答】解:(1)核糖体上合成CFTR蛋白质的过程称为翻译,翻译过程需要酶、原料(游离的氨基酸)、能量ATP、模板(mRNA)及转运工具(tRNA)等物质.
(2)分析多数囊性纤维病的患者病因,根本上说,是控制CFTR蛋白的基因中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而引起了基因结构的改变,即发生了基因突变.
(3)患儿感染致病菌后,最初识别并处理细菌的免疫细胞是吞噬细胞,它可在非特异免疫中起作用,也可知特异性免疫中对抗原进行摄取、处理,再呈递给T细胞等.
(4)①由正常人群中有 携带有致病基因,可知该地区正常人群中,囊性纤维病基因的频率= .
②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6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AA或 Aa,由于Ⅱ7为囊性纤维病携带者,为Aa,所以Ⅱ﹣6与Ⅱ﹣7婚配后代患该病的概率= .Ⅱ﹣3(Aa)和Ⅱ﹣4(Aa)的子女患囊性纤维病的概率= ;Ⅱ﹣3的外祖父患有红绿色盲,但父母表现正常,可知其母亲为色盲基因的携带者,则Ⅱ﹣3携带色盲基因的频率为 ,所以其与Ⅱ﹣4婚配,后代患色盲的概率= ;因此Ⅱ﹣3和Ⅱ﹣4的子女同时患囊性纤维病和红绿色盲的概率= .因此,怀孕时建议进行产前诊断,以防生出患儿.
故答案为:
(1)mRNA、氨基酸、tRNA、ATP、酶
(2)基因突变
(3)吞噬细胞
(4)① ② 产前诊断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s://pan.baidu.com/s/1jINlxEe


相关评论
鄂公网安备 420881020000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