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查询试卷\课件\优质课请在此输入关键字:
网站首页 >> 生物题库 >> 高三试题 >> 文章内容

湖南省湘南名校联盟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解析版

[日期:2017-11-26]   来源:  作者:   阅读:176[字体: ]

2018届湘南名校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
https://pan.baidu.com/s/1nvSQsi9

总分:90分,时量:90分钟
第Ⅰ卷 (共36分)
一.选择题(本题36小题,每小题1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物质、细胞结构及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C、H、O、N、P是ATP、质粒、RNA共有的化学元素
B.蓝藻、酵母菌、水绵、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中都含有脱氧核糖
C.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以及核糖体中均可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D.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某个密码子的一个碱基发生替换,tRNA一定改变,氨基酸一定改变
2.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合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组成细胞的各种分子都因物种不同而存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别
B.生物大分子物质都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葡萄糖和麦芽糖都具有还原性
D.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信息分子都是蛋白质
3.ATP被喻为生物体的“能量货币”,为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下图是ATP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表示腺苷
B.②表示脱氧核糖
C.③断裂后释放的能量最多
D.④是高能磷酸键

4.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过程中,液泡的体积会随外界溶液浓度的变化而改变,如图所示.图中①、②两处滴加的溶液分别是(  )

A.清水、清水
B.清水、30%蔗糖溶液
C.30%蔗糖溶液、清水
D.30%蔗糖溶液、30%蔗糖溶液

5.如图表示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①~③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和②都具有双层生物膜
B.①和②所含酶的种类相同
C.②和③都能产生大量ATP
D.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

6.下图为豌豆幼苗在不同温度下呼吸速率随时间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豌豆幼苗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是45 ℃
B.温度主要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呼吸作用速率
C.55℃时呼吸作用在一定时间后变得微弱,温室
生产中不能将温度调至此温度来增产
D.生产中储藏水果和蔬菜时降低温度,主要是为
了减少呼吸作用消耗

7.农科所技术员研究温度对某蔬菜新品种产量的影响,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结论合理的是
A.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高于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
B.阴影部分表示5~35 ℃时蔬菜的净光合速率小于零
C.光照越强,该蔬菜新品种的产量越高
D.温室栽培该蔬菜时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 ℃
8.在CO2浓度一定、温度适宜的环境中,测定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CO2的吸收或释放量,结果如下表:(表中负值表示CO2释放,正值表示CO2吸收)
光照强度(klx) 2.0 4.0 6.0 8.0 9.0 10.0
CO2[mg/(100 cm2·h)] -2.0 2.0 6.0 10.0 12.0 12.0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光照强度在8.0~9.0 klx之间时,细胞内合成ATP的速率不变
B.光照强度在2.0 klx时,细胞内不进行光合作用
C.光照强度在8.0 klx时,细胞既吸收二氧化碳又吸收氧气
D.超过9 klx时,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主要是受外界CO2浓度的制约
9.右图为某二倍体植物一个正在进行分裂的根尖细胞示意图,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
①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有4对同源染色体
②图中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
③该细胞发生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④该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10.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绿体,可见叶绿体内部有许多基粒
B.豆浆、氨基酸溶液、性激素均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C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一定浓度的盐酸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并水解DNA
D.“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应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11.你认为以下四位同学在实验室中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现象,具有科学性的是( )
A.甲同学:菠菜的稍带叶肉的下表皮中叶绿体具有双层膜结构
B.乙同学:质壁分离发生时,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液泡逐渐缩小且颜色逐渐变深
C.丙同学:经解离和染色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中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D.丁同学:经苏丹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有紫色的脂肪颗粒
12.下图表示人体的一些生命活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过程的细胞核膜、核仁始终存在
B.②过程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C.③过程中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下降
D.④过程中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不会发生变化
13.己知一小鼠的基因型为XBXb.该小鼠次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结果是(  )
A.第二极体中同时含有B基因和b基因
B.卵细胞中可能含有B基因或含有b基因
C.若卵细胞中含有B基因,则极体中必不含有B基因
D.卵细胞中必然含有B基因,极体中可能含有b基因
14.下图是某对血型为A型和B型的夫妇生出孩子的可能基因型的遗传图解,图示过程与基因传递所遵循遗传规律的对应关系是(  )

A.仅过程Ⅰ,基因分离定律
B.过程Ⅰ和Ⅱ,基因分离定律
C.仅过程Ⅱ,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D.过程Ⅰ和Ⅱ,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15.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让显性纯合子(AABB)和隐性纯合子(aabb)杂交得F1,再让F1测交,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3。如果让F1自交,则下列表现型比例中,F2代不可能出现的是
A.13∶3 B. 9∶4∶3 C. 9∶7 D.15∶1
16.下图为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Ⅰ3、Ⅰ4、Ⅱ5、Ⅱ6、Ⅱ7均为杂合子
C.Ⅱ6与Ⅱ7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6
D.Ⅲ9为纯合子的概率为1/2
17.下列关于生物学研究的技术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A.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研究遗传物质时,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B.制作小生态瓶时,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
C.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D.通过建立不同体积的琼脂块模型来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
关系
18.如右图表示DNA分子结构的片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双螺旋结构使DNA分子具有较强的特异性
B.DNA单链上相邻碱基之间以氢键连接
C.④结构的排列顺序代表了一定的遗传信息
D.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以切割⑤的化学键

19.下列关于生物可遗传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病毒、细菌和小鼠均可发生的可遗传变异是基因突变
B.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都可以观察到
C.染色体变异能发生在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和细菌增殖过程中
D.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时可以发生基因重组
20.图1表示染色体DNA的基因表达过程,图2为部分氨基酸的密码子表。 下列说法或判断正确的是
图1 图2
A.图1中Ⅱ过程只能发生在细胞核中,表示遗传信息的转录
B.图1所示的碱基改变一定能引起编码的蛋白质的结构改变
C.图1中Ⅰ过程遗传信息的流向是从mRNA → tRNA → 氨基酸 → 蛋白质
D.若图1的碱基改变为碱基对替换,则X是图2氨基酸中精氨酸的可能性最小
21.细胞中的核糖体通常不是单独执行功能,而是构成多聚核糖体(如右图)。研究表明,动物卵裂期细胞中多聚核糖体的百分比明显增高,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核糖体的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
B.卵裂期细胞分裂旺盛,需要大量蛋白质
C.多聚核糖体的形成可以大大缩短每条肽链的合成时间
D.多聚核糖体上的核糖体数目与信使RNA的长度有关
22.下图为某植物育种流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子代Ⅰ与原种保持遗传稳定性
B.子代Ⅱ和Ⅲ选育的原理为基因重组
C.子代Ⅲ的选育过程一定要自交选育多代
D.子代Ⅴ可能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
23.HIV感染人体后,其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②以边解旋边复制方式合成DNA分子
B.过程③可合成出子代HIV的RNA
C.过程④中遗传信息由mRNA先流向tRNA,再流向蛋
白质
D.过程①在病毒内进行,过程②③④在人体内进行
24.下图表示真核细胞细胞核内某种遗传信息流动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间期一定有该过程发生,衰老细胞中不再发生该过程
B.图示能表示成熟的水稻叶肉细胞某基因的基因表达全过程
C.图中的4代表核糖体,细胞中的3一般有20种
D.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过程中都一定会发生图示过程
25.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
B.大量乳酸进人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
C.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
D.血液中O2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
26.图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刺激Ⅱ处发生膝跳反射时,兴奋在Ⅲ处为双向传导
B.膝跳反射是非条件反射,不会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
C.用电刺激Ⅲ处时小腿产生上踢动作的过程属于反射
D.Ⅲ处在兴奋时,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27.某哺乳动物处于静息状态的神经元内、外,K+浓度分别是140 mmol/L和5 mmol/L。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K+排出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K+流入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过程中,K+排出细胞是主动运输,流入细胞是被动运输
B.该过程表明,神经元兴奋时,膜两侧K+的浓度差会缩小
C.该过程表明,神经元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D.神经元细胞膜外侧,兴奋部位比未兴奋部位的电位低
28.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所示效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B.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C.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一致,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
D.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29.新生儿出生后保留其脐带血,是因为脐带血内含有大量的造血干细胞,它不仅能够增殖分化成红细胞,还可以增殖分化成淋巴细胞,参与人体免疫调节。下列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由造血干细胞形成淋巴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内mRNA发生了改变
B.浆细胞在特异性识别抗原后,自身能合成并分泌抗体消灭抗原
C.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D.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发生作用,使其裂解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30.图1曲线表示不同生长素浓度对某植物茎生长的影响,图2是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的实验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由图1可知,茎弯曲生长时背光一侧的生长素的浓度应高于D点对应的浓度
B.从图2信息可确定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在8~12 mg/L
C.图1、图2分别说明生长素对茎和根的生长都具有两重性
D.生长素类似物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合成难、原料广泛、但效果不稳定
31.右图为常见种群数量的两种增长曲线,对曲线理解不正确的是( )
A.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B.B到C的变化过程中,该种群天敌的捕食成功率可能会减少
C.理论上曲线X与曲线Y相比,Y曲线代表的种群进化更快
D.改善环境条件能提高种群K值,但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实现最
大增长率
32.实验或调查是生物学各种理论建立的基础,下列关于生物实验或调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人、鼠细胞的细胞膜,经融合后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若将有活性的紫色洋葱内表皮细胞置于0.3 g/mL的蔗糖溶液中会出现质壁分离的现象
C.为获得能稳定遗传优良性状的水稻新品种,可利用连续自交或测交的方法选育
D.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由于标志过于醒目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小
33.如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
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34.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
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
熟植株阶段
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
取平均值
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

35.在某水生生态系统中,分布有水鸟、藻类、芦苇等动植物,某些水鸟具有秋季迁徙的习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随季节而发生变化
B.减少芦苇和藻类后,输入该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维持不变
C.藻类和芦苇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该水生生态系统动植物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
3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起重要作用,体现其间接价值
D.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就越高

第Ⅱ卷(共54分)
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7~40题为必考题,每小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1~4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4题,共39分)
37.(12分,除注明的外,每空2分,)大蒜是一种神奇而古老的药食两用珍品,为了探究大蒜叶片在不同温度下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某小组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不同温度下a、b值变化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在13~16 ℃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呼吸作用强度______ ,实际光合作用的强度_________。
(2)如果恒定在上述某一温度,维持10小时光照,10小时黑暗,则大蒜叶片最多能增重_____ mg,此时的温度是_________℃。
(3)利用大蒜根尖(体细胞中含16条染色体)进行有丝分裂的相关实验,染色所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1分),能够为根尖细胞分裂提供ATP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1分)。若根尖细胞在含有32P的培养液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转移至不含有32P的培养液中继续分裂。至后期,则移向细胞同一极的染色体中,含32P的染色体有_________条。
38. (10分,每空1分)如图为男性激素——睾酮(T)的调节机制。

注: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LH(黄体生成素)、FSH(卵泡刺激素)、T(睾酮)
(1)图中①②③过程体现了性激素的_________调节,过程④说明性激素也存在______调节。
(2)图中各种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靶细胞所在位置,并与靶细胞的_______结合,完成信息传递后,这些激素就会_______,因而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
(3)有研究表明吸食阿片类毒品(如吗啡、海洛因、可卡因等)会影响人体性腺功能,于是有研究者对某戒毒所内的吸毒人员进行相关激素的检测并与健康人比较,检测结果均值如表所示。

①据表可知,吸毒者在图中会减弱的过程是________(填序号,完全正确才能得分)。
②为了确定吸毒者T水平低的原因是睾丸受损还是LH和FSH减少,可将体内______________ 的量补充到健康者水平,一段时间后测定________的含量,与健康者比较即可确定原因。
③吸毒者的后代容易出现畸形儿、怪胎,可能的原因是毒品容易引起生殖器官中的_________ 过程异常。
④调查发现吸毒者容易出现怕冷、寒热交替等症状,说明吸毒使位于下丘脑的___________
_______受损。
⑤有人对该调查的科学严密性提出质疑,请写出质疑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39. (11分,除注明的外,每空1分)科学家对猕猴(2n=42)的代谢进行研究,发现乙醇进入机体内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缺乏酶1,喝酒脸色基本不变但易醉,称为“白脸猕猴”;缺乏酶2,喝酒后乙醛积累刺激血管引起脸红,称为“红脸猕猴”;还有一种是号称“不醉猕猴”,原因是两种酶都有。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醇进入机体的代谢途径,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________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从以上资料可判断猕猴的酒量大小与性别关系不大,理由是与酒精代谢有关的基因位于________(填“常”或“性”)染色体上。
(2)在此猕猴群中,A基因是由a基因突变而成的,其本质是a基因的DNA分子中可能发生了碱基对的________、增添或缺失。
(3)请你设计实验,判断某“白脸猕猴”雄猴的基因型。
实验步骤:
①让该“白脸猕猴”与多只纯合的“不醉猕猴”交配,并产生多只后代。
②观察、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
Ⅰ.若子代全为“红脸猕猴”,则该“白脸猕猴”雄猴基因型为aaBB;
Ⅱ.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则该“白脸猕猴”雄猴基因型为________;(2分)
Ⅲ.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则该“白脸猕猴”雄猴基因型为________。(2分)
40. (6分,每空1分)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为特定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的_______(用字母表示)。在①③过程中碳以______形式进行循环。
(2)若植食性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该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_____。若杂食性动物的食物中草占1/3,则其体重增加30 kg,需消耗草______kg (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
(3)该草原曾发生过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这属于群落的______演替。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

(二)选考题:考生只能从下列41~42两道题中选一个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41题计分。

41.【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除注明的外,每空2分)醋酸菌是食品工业中常用的微生物,不仅可用于生产醋酸,某些类型还可用于生产细菌纤维素。回答下列问题:
(1)醋酸菌在缺少糖源的情况下,可将乙醇氧化为______,进而生成醋酸。进行醋酸发酵时,为了维持醋酸发酵培养液pH的相对稳定,可向培养液中加入__________。
(2)筛选接种时,为了避免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________附近进行;某同学采用平板划线法进行接种,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一个培养皿中某部位的菌落分布呈沟槽状,与其他部位的菌落分布有明显差异,其原因最可能是划线时该部位_______。
(3)将鉴定的菌种进行临时保存时,可在低温下使用试管斜面保存,但该方法除保存时间短外,菌种还易_______;若需较长时间保存菌种,可用的方法是________。
(4)利用筛选出的优质菌种进行生产时.研究人员测得培养过程中的细菌纤维素产量、培养液中的残糖量和残氮量如右图所币。图中代表培养液中残氮量的是___曲线(填字母,1分)。与B曲线相比,A曲线下降更快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2.【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5分)科学家采用不同方法培育良种牛的过程.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与一般的繁育良种动物方式相比较,胚胎移植的优势是             。
为提高良种奶牛的繁殖能力,在获取卵母细胞之前需用促性腺激素对奶牛进行处理,目的是 .
(2)“转基因牛”D培育过程中,常用受精卵作为外源基因的受体细胞,主要原因是 。
(3)图中数字标号③代表的结构为 (1分),③将来发育为 ,c→d过程需对其均等分割的目的是 。A、B牛基因型是否相同? (1分)。
(4)在培育良种牛的过程中,都运用了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为防止杂菌的污染而要加入一定量的 (1分)。
(5)以上培育过程中,应用到的生物技术名称是 。

2018届湘南名校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
生物试卷答案(解析版)

一.选择题
1.【答案】D【解析】所有的有机物都含C、H、O,ATP中腺苷的碱基中含有N、磷酸基中含P,A正确;无论真核生物还是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故都含有脱氧核糖,B正确;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都含DNA且能进行复制和转录,核糖体中能进行翻译,故均可发生碱基互补配对,C正确;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某个密码子的一个碱基发生替换,氨基酸不一定改变,D错误。
2.【答案】C【解析】组成细胞的各种分子中,蛋白质、核酸可能因物种不同而不同,但其他分子如水、磷脂等却是相同的,A错误;核酸原属于生物大分子物质,不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错误;葡萄糖和麦芽糖都是还原糖,C正确;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信息分子不都是蛋白质,如性激素、甲状腺激素等,D错误。
3.【答案】D【解答】A、①表示腺嘌呤,A错误;B、②表示核糖,B错误;C、③是普通磷酸键,释放能量较少,④是高能磷酸键,释放的能量较多,C错误;D、④是高能磷酸键,断裂时释放的能量较多,D正确.
4.【答案】C【解答】质壁分离的表现现象: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因此①处滴加溶液后,液泡的体积逐渐变小,细胞发生渗透失水,因此该处细胞外液浓度大于细胞液中的浓度,即滴加30%蔗糖溶液;②处滴加溶液后,液泡的体积逐渐变变大,细胞发生渗透吸水,因此该处滴加清水.
5.【答案】D【解析】图示①为细胞质基质,②为线粒体基质,③为线粒体内膜,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和[H],③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的ATP最多,①、②酶种类不同。
6.【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3 h,45 ℃时豌豆幼苗呼吸作用相对速率最高,3 h后下降,无法得出豌豆幼苗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是45 ℃。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细胞代谢,如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3 h后55 ℃的呼吸作用在减弱,5 h后变得很微弱,无法为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温室生产中不能将温度调至此温度来增产。生产中储藏水果和蔬菜时降低温度,可以减少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
7.【答案】D
8.【答案】D
9.【答案】A【解析】根尖细胞进行的分裂为有丝分裂;图中细胞有4对同源染色体,4个染色体组;有丝分裂过程不会出现交叉互换现象,②④错误,故选A项。
10.【答案】D【解析】基粒属于亚显微结构,高倍镜看不到,A错误;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的原理是其与肽键发生颜色反应,氨基酸无肽键,性激素不是蛋白质,二者都不发生紫色反应,B错误;该实验中的“水解”是指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染色体中蛋白质与DNA分开,不是水解DNA,C错误。
1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显微镜的运用等知识.具有双层膜结构的叶绿体应属于亚显微结构,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而光学显微镜只能看到显微结构,A错误;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过程中,因外界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因失水而液泡逐渐缩小,液泡颜色逐渐变深,B正确;经解离的根尖细胞已经死亡,不可能观察到具有生命现象的动态过程,C错误;苏丹Ⅲ能将脂肪微粒染成橘黄色,D错误。
12.【答案】C
13.【答案】B【解答】A、由于等位基因存在于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导致减数分裂结束后产生的第二极体中只含有B或b基因,A错误;B、由于等位基因分离,因此卵细胞中可能含有B基因或含有b基因,B正确; C、若卵细胞中含有B基因,则其它三个极体中的基因分别为B、b、b,C错误;D、卵细胞中可能含有B基因或含有b基因,D错误.
14.【答案】A【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人类ABO血型系统遗传受一对复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一对血型为A型和B型的夫妇,都是杂合体,过程Ⅰ表示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体现了基因传递所遵循遗传规律的对应关系;过程Ⅱ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受精卵,不能体现基因传递所遵循遗传规律的对应关系.
15.【答案】B
16.【答案】C【解析】:Ⅰ3和Ⅰ4所生女儿Ⅱ8为患者,满足“父母正常女儿有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项错误;Ⅰ3、Ⅰ4为杂合子,所生正常个体Ⅱ7有纯合子和杂合子两种情况,B项错误;用A、a表示基因,Ⅱ6父亲为患者,Ⅱ6为Aa,Ⅱ7为1/3AA或2/3Aa,Ⅱ6和Ⅱ7所生孩子患病概率为2/3×1/4=1/6,C项正确;Ⅱ6和Ⅱ7后代中正常个体AA=1/2×1/3+2/3×1/4=1/3,Aa=1/2×1/3+1/2×2/3=1/2,故Ⅲ9为纯合子的概率==2/5,D项错误。
17.【答案】B【解析】赫尔希和蔡斯在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利用35S和32P标记蛋白质和DNA,A正确;制作小生态瓶时,生态瓶应该密闭,不能与外界相通,B错误;沃森和克里克用实物制作的DNA分子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C正确;利用不同体积的琼脂块模型模拟细胞,可以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与物质运输速率的关系,D正确。
18.【答案】C
19.【答案】A【解析】病毒、细菌和小鼠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均可发生基因突变,A正确;染色体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而基因突变则不可以,B错误;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C错误;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也可以导致基因重组,D错误。
20.【答案】A
21.【答案】C
22.【答案】C【解析】:杂交育种不一定都需要连续自交,若选育显性优良纯种,则需要连续自交,直至性状不再发生分离;若选育隐性优良纯种,则只要出现该性状即可。
23.【答案】B【解析】过程①是逆转录,该过程没有解旋过程,也不是复制过程,A错误;过程③是DNA的转录,遗传信息流动方向由DNA→RNA,B正确;过程④是翻译,遗传信息流动方向由mRNA→蛋白质,C错误;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并以复制的方式增殖,D错误。
24.【答案】D【解析】该过程为真核细胞中转录过程,衰老细胞中也存在转录过程,A错误;基因表达全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该过程不包括翻译,B错误;真核细胞中转录和翻译不可能同时进行,故4不可能代表核糖体,应是RNA聚合酶,3是核糖核苷酸,C错误;细胞分裂间期和分化过程中都有转录过程发生,D正确。
25.【答案】C【解析】胰高血糖素升高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不能促进肌糖原分解,A错误;血液中存在缓冲物质,故血浆酸碱性不会改变,B错误;因Na+主要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故大量丢失Na+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C正确;剧烈运动会产生大量CO2刺激呼吸中枢,导致呼吸加快,D错误。
26.【答案】D【解析】图中Ⅱ、Ⅰ、Ⅳ、Ⅲ分别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刺激Ⅱ,兴奋沿反射弧向效应器传递,在Ⅲ处为单向传导;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是低级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内,膝跳反射可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刺激Ⅲ处时小腿产生上踢动作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能形成反射;Ⅲ处兴奋传导方向和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27.【答案】A【解析】静息状态的神经元内、外,K+浓度分别是140 mmol/L和5 mmol/L,随着膜电位变化,K+流入时由低浓度到高浓度是主动运输,流出时由高浓度到低浓度是被动运输,A错误;兴奋时K+外流,所以膜两侧的K+的浓度差会缩小,B正确;在不同情况下,K+既可排出细胞,也可流入细胞,说明膜对K+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C正确;神经元细胞膜外侧,兴奋部位带负电荷,未兴奋部位带正电荷,D正确。
28.【答案】C
29.【答案】B【解析】由造血干细胞形成淋巴细胞需经过细胞分裂和分化,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细胞内mRNA发生了改变,A正确;浆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B错误;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二道防线和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C正确;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发生作用,导致靶细胞主动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D正确。
30.【答案】C【解析】:茎弯曲生长时,生长素对背光侧是促进作用,而生长素高于D点对应的浓度时,对茎的生长是抑制作用;从图2信息可知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为12 mg/L时根平均长度比其他浓度时的都高,所以可确定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在8~16 mg/L;图1、图2可以分别说明生长素对茎和根的生长都具有两重性;生长素类似物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合成容易、原料广泛、效果稳定。
31.【答案】A【解析】BC段是曲线X代表的种群增长速率减缓的区间,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依然在增长;B到C的变化过程中,种群数量在增加,天敌捕食成功的机会增加,但被捕食的个体数与种群总数之比在下降,即捕食成功率可能降低;种群进化的速度取决于基因频率的变化速度,曲线X与曲线Y相比,Y曲线代表的种群生活的环境有被淘汰的个体,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机会大,进化的速度比X曲线代表的种群进化得更快;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自然状态下,空间和资源总是有限的,种群无法实现最大增长率。
32.【答案】B【解析】科学家用荧光标记法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A错误;具有活性的洋葱内表皮细胞具有大液泡,在0.3 g/mL的蔗糖溶液中能发生质壁分离,B正确;水稻为一年生植物,测交后原来的显性纯合体会变成杂合体,C错误;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的计算公式: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标志物过于醒目,会导致野兔容易被捕食,使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小,则计算值与实际值相比,数值会偏大,D错误。
3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的年龄组成之间的关系。根据图乙曲线分析可知,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而c点以后该鱼类种群的出生率仍然大于死亡率,应为增长型;b点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接近K/2,此时捕捞可以使种群迅速恢复,但不会获得最大日捕获量;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但不能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d点时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此时种群达到K值,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34.【答案】B【解析】:1972年北点地梅的种群密度大于1975年的种群密度,种内斗争更激烈,A项错误;该植物1971年的种子萌发数为1 000,幼苗数为450左右,成熟株数约为350,B项正确;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特别悬殊的数据,而不是去掉最大值、最小值,C项错误;在图示5年间,种群密度呈减小趋势,不是“S”型增长,D项错误。
35.【答案】B【解析】:某些水鸟的迁徙会引起该物种周期性地离开和回归,则该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随季节而发生变化;减少芦苇和藻类等生产者,其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减少,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藻类和芦苇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该水生生态系统动植物残体中含有大量蛋白质、核酸等含氮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
36.【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生态系统稳态是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协调发展的重要标志;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起重要作用,其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一般来说,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就越低。
二、非选择题
37.【答案】(12分,除注明外,每空2分) (1)增强 增强 (2)30 14 (3)龙胆紫溶液或者醋酸洋红溶液(1分) 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1分) 0~16
【解析】(1)从题图甲叶片无光处理后的重量变化可知,a为呼吸作用强度,因而图乙中a为呼吸作用强度,逐渐增强;图甲光照处理1 h,叶片重量变化为M+b,则净光合作用强度为(M+b)-(M-a)=b+a,实际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加净光合作用强度,等于2a+b,因此从13~16 ℃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也逐渐增强。(2)大蒜要增重,需要积累有机物,10小时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减去10小时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差值最大的即为有机物积累最多的,即10×(a+b)-10×a=10b,有机物积累最多为30 mg,此时的温度为14 ℃。(3)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常用龙胆紫溶液或者醋酸洋红溶液染色,也可以用改良的苯酚品红染液染色。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合成ATP为各项生命活动供能。以一条染色体的一个DNA为例,培养在32P的培养液中,由于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每个DNA分子中一条链被标记,另一条链不带标记,但每条染色体都是带标记的。再转移到不含32p标记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分裂的后期,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到两极,两个DNA分子也分到细胞两极,其中一个DNA分子的一条链带标记,另一个DNA分子两条链都不带标记,即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有一半染色体带标记,一半不带标记,但这些染色体在分到两极时是随机的,最少全不带标记,最多全部带标记,所以含32P的染色体是0~16条。
38.【答案】(10分,每空1分) (1)分级 反馈 (2)受体 被灭活 (3)②③④(回答完整才能得分) LH和FSH(回答完整才能得分) T 减数分裂 体温调节中枢 健康者和吸毒者年龄有较大差异、健康者和吸毒者选取的样本数有差异、吸毒者的吸毒量和吸毒史也有差异(答对任意一条即可)
【解析】(1)图中①②③过程体现了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④说明性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存在反馈调节作用。(2)激素经体液运输到达靶细胞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完成信息传递后,即被灭活。(3)根据表中信息,可知吸毒者体内的T、LH、FSH含量都较正常人低,说明吸毒者体内②、③、④过程减弱。要确定吸毒者性激素水平低的原因是睾丸受损还是促性腺激素(LH、FSH)减少,可将体内促性腺激素(LH、FSH)的量补充到健康者水平,一段时间后测定性激素(T)的含量,与健康者比较即可确定原因,若性激素(T)量与正常人一样,则说明是促性腺激素(LH、FSH)减少所引起的;若性激素(T)量依然低于正常人,则说明是睾丸受损所引起的。吸毒者的后代容易出现畸形儿、怪胎,可能的原因是毒品引起生殖器官中的减数分裂过程异常。吸毒者容易出现怕冷、寒热交替等症状,说明吸毒使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受损。
39.(11分,除注明的外,每空1分)【答案】: (1)酶 常 (2)替换 (3)Ⅱ.“红脸猕猴”∶“不醉猕猴”=1∶1(2分) aaBb(2分) Ⅲ.全为“不醉猕猴” (2分) aabb(2分)
【解析】: (1)从题干和图示可知,相应酶的存在与否使猕猴个体表现出不同的性状,这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4、12号染色体是常染色体,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没有关系。(2)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引起的。(3)“白脸猕猴”雄猴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aaBb或aabb,纯合“不醉猕猴”的基因型为AAbb,如果“白脸猕猴”的基因型为aaBB,则子代的基因型为AaBb,子代全为“红脸猕猴”;如果“白脸猕猴”的基因型为aaBb,则子代的基因型为AaBb(“红脸猕猴”)、Aabb(“不醉猕猴”),且子代中“红脸猕猴”∶“不醉猕猴”=1∶1;“如果“白脸猕猴”的基因型为aabb,则子代的基因型为Aabb,子代全为“不醉猕猴”。
答案: (1)酶 常 (2)替换 (3)Ⅱ.“红脸猕猴”∶“不醉猕猴”=1∶1 aaBb Ⅲ.全为“不醉猕猴” aabb
40.【答案】(6分,每空1分) (1)B、D CO2 (2)N+R 2100 (3)次生 生态系统组分的多少(或者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或者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解析】(1)图甲中有双向箭头的成分必然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有三个箭头指入的A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有三个箭头指出的D为生产者,然后根据“D→B→C”判断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图乙所示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应图甲中的B和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以CO2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2)明确各营养级能量的去向: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同化的能量中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还有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储存在有机物中,所以同化量:N+R;杂食性动物1/3的能量来自于草,则2/3能量来自于植食性动物,其体重增加30 kg,30×1/3÷10%=100 kg;30×2/3÷(10%)2=2 000 kg,共需要消耗草100+2 000=2 100 kg。(3)群落的演替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从原先的植被虽然被破坏,但保留了原有的土壤条件,甚至保留了种子等繁殖体的地方开始的演替叫次生演替,例如,火灾过后的草原、弃耕的农田、过量砍伐的森林等处开始的演替。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其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41.答案(15分,除注明外,其余每空2 分)
(1)乙醛 缓冲物质
(2)酒精灯火焰 培养基表面被划破
(3)隆起程度和颜色 被污染或产生变异 甘油管藏
(4)B(1分) 该细菌合成纤维素需要大量糖源
42.【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5分)
(1) 可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力 超数排卵 (2)受精卵的全能性易于表达 (3)内细胞团(1分) 胎儿的各种组织 有利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相同(1分) (4)抗生素(1分) (5)基因工程、早期的胚胎培养、胚胎分割移植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
https://pan.baidu.com/s/1nvSQsi9 

更多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鄂公网安备 420881020000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