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查询试卷\课件\优质课请在此输入关键字:
网站首页 >> 生物题库 >> 高三试题 >> 文章内容

山东省德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生物生物试题及答案

[日期:2018-01-31]   来源:  作者:   阅读:423[字体: ]

山东省德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市统考生物试题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s://pan.baidu.com/s/1dw2DaA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题,每题1.5分,共45分。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生理过程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
A.葡萄糖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B.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
C.HCO3-与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反应
D.ATP水解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提供能量
2.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高等动物渗透压调节中存在反馈调节
B.尿素分子需要经过内环境才能排出体外
C.血浆中的水可来自组织液、淋巴和血细胞
D.机体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这三个系统来维持稳态
3.诺如病毒会引起胃肠道感染,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患者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
B.患者体内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
C.为防止脱水需要及时补充生理盐水
D.患者内环境中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
4.某人由于烫伤,手臂某处发红并且局部水肿,对这一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A.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使局部组织液减少
B.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局部组织液增多
C.毛细血管破裂,淋巴液外渗,使局部组织液回渗到血管
D.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5.下列有关缩手反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A.缩手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相同
B.大触能调控脊髓中的缩手反射中枢
C.反射弧结构完整缩手反射就能正常进行
D.反射快慢取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
6.下列有关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B.细胞膜内外K+浓度差是通过K+外流来维持的
C.兴奋部位与相邻未兴奋部位之间会发生电荷转移
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兴奋传导的基础
7.α—银环蛇毒素能与突触处的神经递质受体结合,阻断兴奋的传递。如下图所示,利用α—银环蛇毒素处理突触,并在A处给予适宜刺激,乙记录仪测量的结果是


8.下列关于人体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都能作用于自身
B.胸腺既是重要的内分泌腺也是重要的免疫器官
C.垂体合成的生长激素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运出细胞
D.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不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
9.某胃肠痉挛患者在炎热的环境中服用阿托品后,出现发热的副作用,将其转移到凉爽的环境后,未做其他处理,体温恢复正常。该患者发热的原因最可能是
A.兴奋传导过程异常 B.发汗功能障碍
C.冷觉感受器功能异常 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
10.研究人员对运动员运动前后的体温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前体温的维持不需要下丘脑参与
B.运动中机体产热量增加,散热量减少
C.运动终止时感受器继续向中枢传递体温高的信息
D.运动后汗腺的分泌活动先减弱后增强
11.夜间睡眠时,机体通过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机体积蓄能量、休养生息。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该过程属于神经一体液调节
B.胰岛素发挥作用后会被灭活
C.胰岛素可以使细胞中ATP大量积累
D.胰岛B细胞表面含神经递质和葡萄糖的受体
12.下图为某学生构建的与生命活动有关的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该图表示水盐平衡的调节,则乙可能是垂体
B.若该图表示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则b几乎可作用于全身细胞
C.若该图表示体液免疫,丙为浆细胞,则乙一定是B细胞
D.若该图中甲是抗原,乙是吞噬细胞,则a表示特异性识别过程
13.若H7N9禽流感病毒初次侵入人体,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不会发生
A.记忆细胞大量增殖分化 B.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
C.T细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 D.抗体与病毒结合抑制其繁殖
14.某同学遇到雾霾天就剧烈咳嗽,甚至呼吸困难,天气好转后症状很快消失。这种现象在免疫学上称为
A.自身免疫病 B.免疫缺陷病 C.过敏反应 D.非特异性免疫
15.科学家发现多种流感病毒中存在同一种蛋白,利用该蛋白开发的疫苗不能
A.用来预防多种流感
B.作为抗体使人获得免疫力
C.激发人体的特异性免疫
D.被吞噬细胞吞噬并处理
16.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单侧光照射导致胚芽鞘背光侧合成的生长素较多
B.保留有芽的插条易生根是因为芽能产生生长素
C.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D.生长素的作用会因细胞的成熟情况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17.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的生命活动只能通过激素进行调节
B.生长素的浓度越低,越能促进植物生长
C.不同种类的植物激素可存在于同一器官内
D.失重条件下,生长素在植物体内不能进行极性运输
18.用不同浓度的2,4一D处理未授粉的番茄子房,得到无子番茄平均重量如下图所示。据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A.2,4—D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B.适宜浓度的2,4一D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C.0〜25mg/L时,随浓度升高2,4—D的促进作用增强
D.利用2,4一D获得无子番茄的最适浓度在20〜30mg/L之间
19.下列表述不属于种群范畴的是
A.某地区男女比例严重失衡 B.某森林中杨树的数量最多
C.2040年,我国将进入超老龄社会 D.我国每年出生人口达到2000多万
20.下图表示某草原甲、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关系(七年内乙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B.甲种群出生率始终小于死亡率
C.甲乙为捕食关系,其中乙为捕食者
D.甲乙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由弱到强再到弱
21.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的空间结构可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B.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可能会下降
C.同种生物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D.依据同一地区某些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可推测种间关系
22.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演替过程中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影响
B.群落演替是一个种群替代另一个种群的过程
C.连续降雨使某低洼地形成池塘,该地将会发生初生演替
D.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在于经历的I
23.研究人员调查了A、B、C三个群落的植物物种丰富度,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三个群落具有相同的物种组成
B.A群落的植物物种丰富度最高
C.调查植物物种丰富度时可采用样方法
D.三个群落的植物都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
2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食肉动物都为次级消费者
B.自养生物都为第一营养级
C.食物网中某生物的位置不能被其他生物取代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可分为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25.关于下图食物网中能量传递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田鼠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B.田鼠同化的能量中10%〜20%流入到蛇体内
C.能量流动是从输送到高粱地中的太阳能开始的
D.流经该食物链的能量不能再回到这个食物链中来
26.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农业是以高投入来获得农作物的高产
B.用作物秸秆培育食用菌,可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C.用家畜粪便作有机肥还田,运用了能量循环再生原理
D.合理密植可以明显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27.赤眼蜂将卵产在甘蔗螟虫的卵中寄生,能将螟虫杀死在卵期,此外,赤眼蜂还能以绿肥花的花蜜为食。生产上可用赤眼蜂来防治甘蔗螟虫。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螟虫卵的密度
B.甘蔗螟虫种群密度的增长滞后于赤眼蜂
C.在甘蔗田里间种绿肥,可以减轻甘蔗螟虫的危害
D.绿肥花的花蜜是一种化学信息,可调节种间关系
28.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组成生物群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①②过程中,碳元素是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的
B.③增多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
C.乙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D.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
29.下列有关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丹顶鹤种群密度时,应在其聚集区进行捕获
B.利用黑光灯诱捕方法可以调查各种昆虫的种群密度
C.可采用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研究某种生物种群数量变化
D.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群密度通常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3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引进外来物种会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B.易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
C.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都可通过自我调节能力得以恢复
D.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项重要措施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非选择题(55分)
31.(12分)下图是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示意图。当神经冲动传至轴突末梢时,Ca2+通过过程
①进入膜内,促进突触小泡向前膜移动并融合,通过过程②释放神经递质。图中①〜⑥分别表示发生在膜上的不同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活化过程①和⑤的信号刺激分别是 和 。
(2)过程②与⑥的共同点是 。
(3)若过程②释放的神经递质活化过程④,突触后膜将不能产生兴奋,原因是 。
(4)为研究Ca2+对神经冲动的产生及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否必需,研究者做了以下实验:将能迅速结合Ca2+的药物BAPTA注入突触小体内,同时电刺激突触前神经元,若 ,则说明Ca2+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若神经递质 ,则说明Ca2+对于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必需的。
32.(12分)小鼠常作为生理研究的实验动物,回答下列问题:
(1)小鼠处于饥饿状态时,在胰岛分泌的 (激素)作用下 分解加快,进而使血糖浓度保持相对稳定。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广泛,从激素调节的特点分析,原因是 。
(2)肥胖的小鼠往往血糖浓度过高,科学家对肥胖小鼠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浓度不能下降。给肥胖小鼠单独服用阿司匹林3周后,血糖浓度显著降低。科学家巳经证实阿司匹林能恢复细胞对胰岛素的感受能力,为验证这一结论,请根据提供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
材料用具:若干血糖浓度过高的肥胖小鼠,阿司匹林,生理盐水,胰岛素溶液,血糖测定装置(测定方法和测定时间等不作要求)
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 。
33.(9分)葡萄的色泽是评价其品质的重要指标。葡萄的颜色是由花青苷在果皮中积累造成的,花青苷含量越高葡萄颜色越深。某研究小组在葡萄转色初期用不同浓度的脱落酸溶液处理葡萄果穗,研究其对果实着色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本实验中,在葡萄转色初期选择若干 的葡萄果穗随机均分为4组进行不同的处理。每组实验需重复3次,目的是 。
(3)葡萄植株内脱落酸主要合成部位是在 。除本实验所示作用外,脱落酸在植物体内的主要作用还有 ,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在实际生产中既要葡萄颜色深,又要控制葡萄脱落率,如何设计实验,才能确定符合实际生产需求的脱落酸的最适浓度? 。
34.(8分)“莲藕生态养鱼”是种养复合生态型的农业新模式,回答下列问题:
(1)荷花的花色有粉色和白色,体现了 多样性;荷叶有的挺水有的浮水,错落有致,这种现象 (填“属于”或“不属于”)群落的分层现象。
(2)在相同环境及养殖条件下,若将池塘中主要鱼种由草食性鱼更换为肉食性鱼,则鱼类产量将 (填“增加”“不变”或“降低”),原因是 。
(3)若为了获得更大收益,清除池塘中各种野生植物,扩大莲藕的种植面积,则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净化能力会 (填“增强”或“减弱”),主要原因是 。
35.(14分)真核生物基因中通常含有内含子,而原核生物基因中没有,原核生物没有真核生物所具有的切除内含子对应的RNA序列的机制。下图表示从基因文库提取胰岛素基因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用到的酶为 ,与基因组文库中的基因相比,cDNA文库中获得的目的基因 (填“不含有”或“含有”)启动子。
(2)过程②的目的是 。
(3)过程⑤需将纤维素膜上的细菌 ,释放出DNA,再用32P标记的 作为探针进行杂交。依据杂交结果,应选取培养基上 (填字母)菌落继续培养,才能获得含有膜岛素基因的受体菌。
(4)与从基因组文库获取目的基因相比,图示方法获得的目的基因在受体菌中更容易表达,原因是 。


高三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30题,每题1.5分,共45分)
1.C 2.D 3.A 4.D 5.B 6.B 7.A 8.B 9.B 10.C 11.C 12.A 13.A 14.C15.B 16.A 17.C 18.D 19.B 20.D
21.C 22.A 23.A 24.B 25.D 26.B 27.B 28.B 29.C 30.D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31.(12分)
(1)膜电位变化(电信号) 神经递质(化学信号)
(2)消耗能量
(3)过程④为C1—内流,使膜电位继续保持内负外正,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答案合理即可)
(4)突触前神经元的动作电位无变化 释放量减少(或为零)
32.(12分)
(1)胰高血糖素(1分) 肝糖原(1分) 激素能够通过体液运输到达全身各处
(2)实验步骤:
①将血糖浓度过高的肥胖小鼠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甲乙两组小鼠均饲喂适量阿司匹林,3周后测量并记录血糖浓度;
③甲组小鼠注射胰岛素,乙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测量血糖浓度。
实验结果:饲喂阿司匹林后,甲、乙两组小鼠的血糖浓度均降低;甲组小鼠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浓度继续降低,乙组血糖浓度不发生变化。
33.(9分)
(1)脱落酸能促进葡萄果皮中花青苷的积累,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脱落酸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增强
(2)长势一致(1分) 减少实验误差(1分)
(3)根冠、萎蔫的叶片(1分) 抑制细胞分裂(1分) 设置不同浓度梯度的脱落酸溶液处理葡萄果穗,观察葡萄果皮颜色并计算脱落率,颜色较深并且脱落率较低的脱落酸浓度即是最适浓度(3分)
34.(8分)
(1)基因 不属于
(2)降低 能量流动逐级递减,肉食性鱼所处营养级高,获得能量少(2分)
(3)减弱 生态系统的组分减少,自我调节能力(或抵抗力稳定性)减弱(2分)
35.(14分)
(1)逆转录酶 不含有
(2)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遗传给后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并发挥作用
(3)裂解 目的基因(或胰岛素基因) a
(4)cDNA中不含有内含子,转录出的RNA不需要经过加工,可直接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s://pan.baidu.com/s/1dw2DaA


相关评论
鄂公网安备 420881020000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