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秋“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高二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完整版下载地址:链接:https://pan.baidu.com/s/1RCW3BHvokS9VWQ0Vl1eUPA
命题学校:宜昌一中 命题人:赵艳芳 张龙 审题人:龙华
第Ⅰ卷 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40分)
1.化石、比较解剖学、胚胎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证据逐渐证实了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石的大量发现,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B.鲸鱼的鳍与人的上肢骨骼的结构相似,说明它们起源于共同的祖先
C.不同生物中蛋白质的基本单位都是氨基酸,可为进化学说提供证据
D.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晚期非常相似,支持了人和其他脊椎动物有共同祖先的观点
2.并非所有的鸟蛋都呈同种形状或颜色:鸵鸟蛋几乎呈正圆形,崖栖鸟类如崖海鸦的蛋往往一端十分尖削。以洞穴为巢的鸟,如猫头鹰或翠鸟,通常生白色的蛋;在旷野做巢的鸟一般生花斑蛋。以上事实不能说明的是( )
A.环境对鸟蛋的颜色和形状存在着长期的自然选择
B.鸟蛋的颜色和形状可能是所处环境长期诱导产生突变的结果
C.鸟蛋的颜色和形状可能因产卵地点以及需要伪装的程度而有差异
D.蛋壳上的保护色可用来防敌,而鸟蛋尖削可以阻止它们滚落峭壁
3.如图为人体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进行物质交换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的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花粉过敏会导致局部血浆渗透压/组织液渗透压的值变小
C.①②③分别代表组织液、淋巴液和血浆,③中蛋白质的含量最多
D.正常情况下,①中含有蛋白质、葡萄糖、CO2、尿素、神经递质等物质
4.一般情况下,一定浓度的抗生素会杀死细菌,但变异的细菌可能产生耐药性。下列关于“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实验及结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恒温箱培养时需将培养皿倒置
B.对细菌来说,本实验中细菌产生的耐药性变异是有利变异
C.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挑取细菌继续培养,重复几代后抑菌圈直径变大
D.实验中应将不含抗生素的纸片和含有抗生素的纸片分别放置在培养基的不同区域
5.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丰富多彩的基因库,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组合是( )
①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②有性生殖方式的出现,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
③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④“收割理论”提出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
⑤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②③④
6.在外界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情况下,人体仍能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从而使体内的细胞拥有稳定而适宜的生活条件。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 B.神经递质的扩散
C.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 D.食物中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
7.将蛙的离体神经纤维置于某种培养液中,给予适宜刺激并记录其膜内钠离子含量变化及膜电位变化,分别用下图Ⅰ、Ⅱ表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b点时膜内钠离子含量高于膜外
B.适当提高培养液中钾离子浓度可以使c点上移
C.a~b时,膜内钠离子含量增加与细胞膜对其的通透性增大有关
D.c~d时,局部电流使兴奋部位的钠离子由内流变为外流,进而
形成静息电位
8.2020年国际马拉松夏季竞速邀请赛在西安举行,参赛选手在运动过程中机体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
B.血液中O2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
C.运动中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
D.运动过程中,线粒体内的葡萄糖氧化分解加快体温略有升高
9.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图中a、b、c为内环境的相关组成(其中b为血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a为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B.某同学在烈日下参加足球比赛时突然晕倒,最合理的注射液是葡萄糖溶液
C.静脉点滴一定浓度的血浆蛋白溶液有助于缓解因营养不良引起的组织水肿
D.正常情况下,a大量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b,少量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c
10.一个多世纪以来,在众多科学家前赴后继的努力下,多种内分泌腺和它们分泌的激素陆续被发现,人们逐步认识到了这些激素的来源和作用。下列有关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全身的细胞
②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
③甲状腺激素可以为细胞提供能量从而促进细胞代谢
④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⑤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如果淡水鱼不排卵,可将同种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来促进排卵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⑤
11.科学家通过研究人脑某些区域,发现了它们与躯体运动和语言、记忆等功能的密切联系。下列叙述科学的是( )
A.长时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等有关
B.如果S区受损,患者不能听懂话
C.人脑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D.小脑内存在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
12.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流经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在时刻A室内温度由15℃突升至40℃,在时刻B室内温度又突降至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BC段时间内,人体肾上腺素分泌量减少
B.在AB段时间内,人体内酶的活性比BC段时间内高
C.在AB段时间内,外界温度高于人体温度,人体不散热
D.在A时刻室内温度变化时,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多
13.临床上常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激素水平,下表为某人血检中的两项指标。此人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
A.血糖含量低于正常
B.细胞摄取更多葡萄糖
C.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D.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14.给奶牛挤奶时其乳头上的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沿着传入神经传到脊髓能反射性地引起乳腺排乳;该兴奋还能上传到下丘脑,促使其合成催产素,进而促进乳腺排乳。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
B.上述排乳调节过程中,存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C.上述两种乳腺排乳,前者为非条件反射,后者为条件反射
D.兴奋在突触小体处完成的信号转换是由电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
15.如图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①②③代表相关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寒冷时血液中激素①的量增加,②③的量减少
B.图示中激素的分泌既有分级调节也有反馈调节
C.图中激素②能促进甲状腺的分泌,抑制下丘脑的分泌
D.激素②能促进③的分泌,③能抑制②的分泌,说明②③作用相抗衡
16.某同学参加一场篮球比赛大量出汗后,因口渴而大量饮水。关于此间发生的内环境变化及调节过程,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饮水后血浆渗透压下降、渗透压感受器抑制、抗利尿激素增加
B.出汗后体温下降、热觉感受器兴奋、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
C.出汗时体温增高、冷觉感受器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
D.口渴时血浆渗透压增高、大脑皮层渴觉中枢兴奋、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
17.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食物引起味觉属于非条件反射,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
B.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形成非条件反射
C.大脑皮层参加了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但该过程的消退与大脑皮层无关
D.条件反射是通过学习和训练建立的,使生物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适应性18.心脏的搏动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控制,其中副交感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M型受体,使心肌细胞的收缩受到抑制,心率减慢;交感神经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可以和心肌细胞膜上的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使心率加快。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作用强度不是等同的,利用心得安和阿托品进行如下实验(心得安是β—肾上腺素受体的阻断剂,阿托品是M型受体的阻断剂)。对两组健康青年分别注射等量的阿托品和心得安各4次,给药次序和测得的平均心率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每一组的每位健康青年共进行了8次心率的测定
B.注射阿托品后交感神经的作用减弱,副交感神经作用加强
C.乙酰胆碱与M型受体结合,使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
D.副交感神经对心跳的抑制作用超过交感神经对心跳的促进作用
19.低钠血症是最常见的一种水盐平衡失调疾病。患者血液中钠离子浓度小于135mmol/L,表现为恶心、嗜睡、多尿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低钠血症患者体内醛固酮的分泌量可能增多
B.大量出汗后一次性饮水过多易引发低钠血症
C.低钠血症患者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含量比正常人高
D.可通过静脉滴注适宜浓度氯化钠溶液对低钠血症进行治疗
20.为研究糖尿病的病因,研究人员测定了不同人群空腹口服100g葡萄糖后的血浆胰岛素浓度的 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胰岛素调节血糖浓度时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
B.对Ⅰ型糖尿病注射胰岛素能起较好的治疗效果
C.Ⅱ型糖尿病肥胖者的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下降
D.若45min时测血糖浓度,非糖尿病肥胖者血糖浓度高于Ⅱ型糖尿病肥胖者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60分)
21.(10分)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有一种桦尺蛾,它们夜间活动,白天栖息在树干上。桦尺蛾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黑色(A)对浅色(a)显性。
(1)假设桦尺蛾种群中存在3种基因型的个体,AA占20%,Aa占40%,aa占40%,则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是 ; 假设种群中浅色个体每年减少30%,各种基因型的黑色个体每年均增加30%,则第二年基因型为Aa个体的基因型频率为 ;此过程中该桦尺蛾种群 (填“发生”或“未发生”)进化,理由是 。
(2)2021年8月,南开大学生科院实习小组在天津八仙山发现一种蛾。推测该蛾与上述桦尺蛾是否属于同一物种的依据是:如果该蛾与桦尺蛾之间不存在 ,则它们属于同一物种;否则,就不属于同一物种。
22.(20分)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正是因为神经系统复杂而精巧的调节,才能使机体保持高度的协调一致与稳定。请用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Ⅰ.闰绍细胞是脊髓前角内的一种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下图甲表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闰绍细胞共同支配肌肉收缩,防止肌肉过度兴奋的过程;图乙为人体内传递兴奋的突触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 图甲中的效应器是由 组成;刺激b处,在图中其他 (填字母)处能测到电位变化。
(2)图甲中刺激a处时,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兴奋并引起肌肉收缩,同时闰绍细胞接受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侧枝的支配并释放 ,从而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兴奋,该过程体现了神经活动的 调节机制。(本小题每空1分)
(3)图乙中突触小泡与[ ](填标号) (此两空每空1分)融合并释放神经递质,②上的 (1分)对神经递质的识别起重要作用。神经递质为小分子化合物,但仍以胞吐方式释放,其意义是 。(4分)
Ⅱ.某些化学物质能够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其作用位点往往是突触。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可卡因在医疗中被用作局部麻醉药,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而导致滥用,成为世界性的主要毒品之一。研究发现,可卡因会延长大脑中与愉悦传递有关的神经递质多巴胺的作用时间。正常情况下,多巴胺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多巴胺转运蛋白会将多巴胺清除出去(图A)。当突触间隙存在可卡因后,其与多巴胺的转运蛋白紧密结合,使得多巴胺在突触中停留的时间延长,不断刺激突触后细胞而增加愉悦感(图B)。中枢神经系统长时间暴露在高浓度的多巴胺环境下,会发生如图C、图D所示的变化。据统计,毒品成瘾者在戒除毒品后的复吸率超过90%。因此,请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
(1)与可卡因结合的蛋白分布在突触的 。
(2)毒品成瘾发生的机制是吸食者体内发生了图中所示的变化。请从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简述图C、图D中发生的变化。图C中,中枢神经系统长时间暴露在高浓度的多巴胺环境下,会通过 来适应这种变化;图D中,当机体发生上述变化后,突触会变得不敏感,此时人就迫切地需要 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23.(14分)无论是在运动还是安静的状态下,人体的血糖浓度总是维持在一定的水平。研究表明,血糖的调节主要依靠激素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下图表示哺乳动物部分消化道和肝脏部位血液循环。请结合激素功能作答:
(1)进食后,A中血糖浓度 (大于/小于)D,因为 。
(2)饥饿状况下,A中的血糖浓度大于B,这是因为 。
Ⅱ.研究发现,尼古丁可与烟碱受体结合,最终导致肾上腺素大量分泌;它还能增加人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肾上腺素可与胰岛素共同维持血糖的平衡,二者作用为 关系。
(2)为验证尼古丁对胰岛素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选择生理状态相同的两只小鼠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同时注射胰岛素溶液和尼古丁溶液,乙组同时注射胰岛素溶液和生理盐水,测定0、30min、60min、90mim、120min时两组鼠体内血糖浓度并记录结果。
上述实验步骤有2处错误(试剂种类的选择和注射的各项操作是正确的),请直接写出这2处的正确实验步骤:
错误1改正为 。(3分)
错误2改正为 。(3分)
24.(16分)如图表示人体神经系统对排尿的控制,其中尿道内、外括约肌都是一种环形肌肉,逼尿肌分布于膀胱壁。请据图回答:
(1)当膀胱充盈后,人会产生尿意,请用箭头和图中必要的文字、字母表示产生尿意的神经传导途径: 。在整个神经冲动传导的过程中,神经纤维膜外形成的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 (填“相同”或“相反”)。
(2)机体能够通过调节排尿量,使水的排出量与摄入量相适应,以保持机体的水平衡。由于各种原因,排尿有时会出现异常现象,如:受到惊吓后尿失禁,原因是 。机体在调节排尿量的过程中,既有神经递质的参与,又有激素的参与,神经递质与激素在发挥生理作用过程中有许多相似之处,请举例说明(答出一点即可): 。
(3)人的尿量超过3L/d称尿崩,引起尿崩的常见疾病称为尿崩症,临床表现为多尿、烦渴、低比重尿和低渗透压尿。依据病变部位,尿崩症可分为中枢性尿崩症和肾性尿崩症,前者是由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不足导致的;肾性尿崩症的病因是由于肾脏相应细胞的表面缺乏 ,而使抗利尿激素不能发挥作用,检测发现,患者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含量与正常人相比 (填“偏低”“不变”或“偏高”)。图2表示的是正常人和两类尿崩症患者禁水后尿液渗透压的变化曲线,Ⅱ可代表 的变化曲线,判断依据是 。
2021年秋“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高二期中联考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40分)
1-5 DBACB 6-10 BCCBD 11-15 ADDCB 16-20 DDDCD
非选择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60分
(1)40% 49.1% 发生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
(2)生殖隔离
22.(20分)
(1)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
(2)神经递质抑制 (负)反馈(每空1分
(3)①突触前膜 蛋白M(每空1分)
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2分),有利于神经冲动快速传递(2分)
Ⅱ.(1)突触间隙 (2)减少突触后膜受体数目 获得更多的可卡因
23.(14分)
Ⅰ.(1)小于 胰岛素促进血糖进入肝细胞合成肝糖原
2)胰髙血糖素(可以多答岀肾上腺素)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Ⅱ.(1)相抗衡(或拮抗)
(2)选择若干只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随机平均分为甲、乙两组(3分)
甲、乙两组注射等量的胰岛素溶液,尼古丁溶液和生理盐水也应等量(3分)
(顺序可颠倒,合理即可)
24.(16分)
(1)膀胱壁感受器→c→脊髓腰骶段(或初级排尿中枢)→a→大脑皮层相反
(2)脑(或大脑皮层)对脊髓的反射活动失去控制(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与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或通过体液运输)(其他答案不能给分)
(3)相应受体 偏高 中枢性尿崩症 患者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液渗透压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