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查询试卷\课件\优质课请在此输入关键字:
网站首页 >> 教育教研 >> 教研活动 >> 文章内容

淮南市2014届高三“一模”生物试卷分析及备考建议

[日期:2014-03-02]   来源:网络  作者:淮南四中赵秀丽   阅读:275[字体: ]

 

淮南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已经拉下帷幕,本次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命题范围包含必修一、必修二全册和必修三前三章,严格遵循2013安徽省《考试说明》的要求,没有偏题、怪题、超纲题。本次试题注重考查学科主干知识、核心概念,精心打造试题情境,突出了对学生理解能力、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测量,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全卷难度系数0.48,难度适中,区分度较好,较为全面的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对后期的复习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现将具体试卷批阅情况和本校学生答题情况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一、试题特点

1、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突出主干知识

试题紧扣教材,试题所涉及内容大多属于学科的主干知识,细胞代谢、生命活动调节、遗传等均有涉及。非选择题第29题考查了细胞代谢—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30题考查了另一个主干知识—遗传学的基本规律,第31题通过材料分别考查了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和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相关的知识。这些都是必修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和高考的常考内容。选择题点多面广,具有部分跨模块的试题。

2、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使试题能较好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有较高的信度和区分度,尽量避免纯粹依靠记忆作答的设问,考查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表达能力。

如选择题第1题、第6题、非选择题29题第1问、31题第1小题第2问和31题第2小题均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及分析图形的能力,同时又考查了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体现试题的多元性,这些问题都要求学生认真审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作答。

二、试题知识点分布、考查等级及难度系数统计

根据阅卷情况统计,生物试题难度系数为0.48(选择题难度系数0.57,非选择题难度系数0.42),现将知识点分布及各题难度系数统计如下:

1.知识点分布及各题难度系数

2. 淮南市部分学校的难度系数

(1)客观题6题

(2)主观题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选择题依据淮南四中学生答题情况分析,非选择题依据一模阅卷组汇总的全市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第1题:

考查点:四个图形,涉及到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与DNA的关系;诱发突变及秋水仙素与细胞周期的关系

解析:低温时酶的活性较低,但酶的空间结构没有改变,A错误;中午时光合作用下降的原因是气孔关闭,CO2吸收量下降,而傍晚时光合作用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强度减弱,B错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每条染色体DNA的含量下降的原因是相同的,都是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C错误;在细胞周期中,诱发突变可发生在间期,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在分裂期的前期,D正确。

错误分析:部分同学审题不清,知识点掌握不准确,从而导致误选。

第2题:

考查点:人体细胞物质的运输途径

解析:内环境中的葡萄糖:细胞膜→细胞质基质→线粒体,葡萄糖不进入线粒体,A错误;

RNA聚合酶:核糖体→细胞质基质→细胞核,B正确;

促性腺激素:内环境→细胞膜→细胞质基质,激素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传递信息,不进入细胞内,C错误;

雌性激素:核糖体→高尔基体→细胞膜→内环境,性激素属于脂质,合成场所在内质网,而不在核糖体,D错误。

错误分析:考生对细胞内合成的各物质的场所及各物质的去向掌握不到位,不清楚激素是否进入细胞及脂质的合成场所,结构及功能掌握不够,导致选择C和D项的较多。

第3题:

考查点:同位素标记法研究DNA的复制及转录

解析:用含有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和15N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的培养液培养活的蚕豆根尖,一段时间后检测放射性元素的种类,由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合成DNA的原料,而根尖只有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时合成DNA,故只有分生区细胞含3H,而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是形成RNA的原料,除分生区以外的其他细胞也会发生转录,即形成RNA,故根尖所有区域细胞均有15N,C正确。

错误分析:考生没有理解植物根尖的四个区域只有分生区细胞能进行细胞分裂,其他细胞不进行分裂,但是依然可以发生转录和翻译过程,容易造成误选。

第4题:

考查点:有氧呼吸;细胞癌变;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神经调节

解析:本题的四个选项考查了四个知识点,考查范围广泛。,

人体内产生的CO2一定是有氧呼吸的产物,A错误;

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一定有明显差别,B错误;

种群的基因型频率改变不一定会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如Aa自交,基因型频率改变,但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C正确;

人体内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方向一定是单向的,D错误.

错误分析:很多考生受D项中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方向是双向的干扰,忽视了人体内,故错选D项。

第5题:

考查点:生物实验

解析:①将糖尿病病人的尿液加入斐林试剂,混匀后即呈现砖红色沉淀,错误,斐林试剂在使用时要水浴加热;

②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自变量是pH,因变量是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正确;

③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有丝分裂所用的材料始终处于生活状态,有丝分裂过程中,用盐酸和酒精混合液解离,细胞已经死亡,故错误;

④观察细胞质壁分离时,浸润在0.3g/mL蔗糖溶液中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液泡颜色变深了,正确;

⑤在观察叶绿体的实验中,理想材料选择菠菜叶下表皮而非上表皮,故错误;

⑥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可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染色,二者对两种染色剂的亲和力不同,正确。综上,错误的组合是①③⑤,故选择A项.

错误分析:考生由于对基础实验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忘记部分实验内容而错选,另外,由于审题不清,部分学生认为此题是选择正确的组合,导致错选C。

第6题:

考查点:生物的进化

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只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错误;

在图中所示的三年间,该生物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了,说明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形成了新物种,B错误;

使用杀虫剂防治害虫其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并非抗药性基因的害虫繁殖能力增强,而是杀虫剂对害虫种群起到了选择作用,C错误;

自然选择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变异的有利或有害取决于环境的变化,D正确.

错误分析:考生对使用杀虫剂防治害虫其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的原因,误认为是抗药性基因的害虫繁殖能力增强的结果,所以误选C选项。

第29题:

考查点:光合作用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合作用的有关计算

解析:(1)据表格信息可以直接读出锥形瓶的CO2初始浓度,故(1)空几乎全对。

(2)在本题第2小题中问到CO2浓度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是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部分同学只回答光合作用强,没有将二者在一起比较,不能说明原因而失分。接着题目有问到在此期间植物叶肉细胞可能发生的反应包括什么?既有光合作用又有呼吸作用,部分同学没有考虑到植物此时也进行呼吸作用,容易造成漏选。

(3) 检测期间的第23—60分钟,由于在此期间只有呼吸作用,植物叶肉细胞可产生ATP的具体部位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部分同学答案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漏写了线粒体内膜,还有部分同学答案中出现了叶绿体,没有理解这段时间内植物进行的生理活动只有呼吸作用。

光合色素分布于图A绿色植物的类囊体薄膜上,部分同学回答成了类囊体,忽视了类囊体还分成类囊体膜和类囊体腔。

分离色素的方法—纸层析法,有很大一部分同学知识点混淆,答成了差速离心法。

如果白天高温干燥,气孔关闭,将首先影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CO2的固定过程,部分同学由于对光合作用过程不是特别熟悉,错答成CO2的还原过程。

(4) 图A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或光照强度,本题学生基本都能得分,在第0—15分钟内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到锥形瓶的氧气量计算,难度不大,大部分同学都计算正确。

错误分析:该题的错误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分析不到位,如在黑暗下植物叶肉细胞可产生ATP的具体部位是没有叶绿体的,分析图形的能力和综合应用的能力欠缺;二是语言表述不准确,在回答确定色素的分布部位时,部分同学忽视了类囊体薄膜。

第30题:

考查点:遗传的基本规律

解析:I:家蚕是二倍体,体细胞中有28对染色体,其中一对是性染色体,雄蚕的性染色体ZZ,雌蚕的性染色体ZW。

写出雌蚕的一个染色体组的组成:本空得分率较低,一部分同学回答成了13+Z或13+W,没有注意到题目中的染色体为28对,一部分同学答成了27+ZW,混淆了染色体组和基因组两个概念,还有一部分同学答成了27A+Z/W,A代表什么?回答不规范。

雄蚕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含有4条Z染色体,部分同学由于对有丝分裂过程不熟悉,答成了2条。

结合题干可知,基因间存在相互作用,R-Y-、,R-yy、rryy均为白色,黄色为rrR-

①基因型为YyRr的两个个体交配,子代出现结黄色茧的概率为1/4*3/4=3/16, 因此结白色茧的概率为1-3/16=13/16

②现有基因型不同的两个结白茧的蚕杂交,产生了足够多的子代,子代中结白茧的与结黄

茧的比例是3:1。若其中一个亲本的基因型是YYRr,问另一个亲本的基因型,部分同学审题不细答成了YYRr、YyRr、yyRr,忽视了基因型不同。

(3)家蚕中D、d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d是致死基因(隐性纯合的受精卵不能发育,但Zd的配子有活性)。问能否选择出相应基因型的雌雄蚕杂交,使后代只有雄性,此问学生基本都回答正确,但说明理由时,部分同学因为回答不到位或回答不全面而得了一半分。

II:考查点:从性遗传,基因频率

由题意可知,雌雄差异在于杂合子Aa,雄性杂合子表现显性性状,而雌性杂合子表现隐性性状。表现型为显性的雌果蝇与隐性雄果蝇杂交,得F1,即AA和aa杂交,F1为Aa,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得F2,1AA、2Aa、1aa,所以F2雄果蝇中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占 3/4 ,

F2雌果蝇中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占 1/4 ;F2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得F3,遵循遗传平衡定律,基因型频率不变,因此F3雌果蝇中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占1/4。

错误分析:一是考生审题不清,忽视了“染色体组”,将“染色体组”看成了“基因组”,二是对遗传学的有关计算特别是基因互作问题还没有掌握,导致答案不正确。三是原因分析不到位或回答不全面。

第31题:

I.考查点: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满分10分,难度系数0.51

解析:(1)神经元的轴突末端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的部分叫突触小体,部分同学答成了突触或突触小泡,回答不准确。

(2)据图分析可知:在A处给一个适宜的刺激,兴奋将沿着4条途径传到B处,其中耗时最长的一条是A→3→2→1→3→B,部分同学没有写两端的字母,由于兴奋的这种传递方式,使B处接受兴奋的时间会延长,部分同学答成了持续。

(3)情景分析,假设①、②神经元表示抑制性神经元,③表示兴奋性神经元,在A处给一个适宜的刺激后,则B处兴奋时间的变化会兴奋及时停止或时间缩短,部分同学答成了速度减慢,回答问题不够准确到位。

错误分析:一是对神经调节的知识掌握不准确,如将突触小体错答突触小泡;二是审题不清晰,用字母和数字表示,有的同学只用数字没用字母;三是材料分析不到位,由于①、②神经元表示抑制性神经元,③表示兴奋性神经元,在A处给一个适宜的刺激后,则B处兴奋时间的变化会兴奋及时停止或时间缩短,很多同学由于分析不到位而答错。

II.考查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满分8分,难度系数0.39

(1)由图可知:生长素合成旺盛的部位是①、②,植物体的嫩芽,由于顶端优势的存在,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侧芽处运输,使得浓度最高的部位是②

(2从图2中信息可知,优质棉花的生长素多,棉纤维长度长,由此可知生长素的含量与棉纤维长度呈正相关。

(3)由表格可知,处理前DNA∶RNA∶蛋白质=1∶3.1∶11,而处理后DNA∶RNA∶蛋白质=1∶5.5∶21.7,此生长素类似物作用于植物细胞的分子机制是促进基因的转录、翻译过程。

错误分析:本题在整套生物试题中得分率比预想中要低,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时间问题,本题在理综试卷的最后,学生答题时间紧,有的根本没来得及做;二是本题有两个图一个表格,有的同学分析图形和表格的能力欠缺。

四、备考建议:

1、回归课本,强化练习

从近5年来的安徽高考理综卷生物部分可以看出,不管题目如何变化,万变不离其宗,考查点还在课本上,所以二轮复习时要回归课本。另外教师要认真研读近5年高考原题,感悟高考命题方式和命题习惯。要注重把握命题的思路和精神实质,而不是高考试题的外在形式,从高考命题看,应紧扣双基,应注意加深对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理解,并通过具体的题目强化练习。

2、注重基础,突出主干

通过对“一模”试卷学生答题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学生对于基础知识、主干知识、核心概念还存在着掌握不牢固或比较模糊的问题。例如很多学生没有理解神经调节的本质,导致因为知识缺陷而无法顺利解题。因此在下一阶段的复习中,我们要依据《考试说明》抓好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理论、模型等知识的复习,构建知识网络。如细胞代谢、遗传学的规律和细胞学基础、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生态等主干知识网络。

3、规范答题,训练能力

通过对“一模”试卷学生答题情况的分析,我们还可以清楚的发现学生对于每个知识点是理解的,但是由于答题不准确而失分的情况是很明显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强调规范答题、按要求答题,如在遗传中,写基因型时,一定要用题目中所给字母,不能自创。此外,教师要在二轮复习中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等,在高考中,大多命题情景新,信息呈现形式多样,除了文字信息以外,还会以表格、坐标曲线、直方图、示意图、模式图、柱形图等等呈现,这类题条件隐蔽,灵活多变,同样是较易失分的题型。对于这些常考的、有一定难度的题型,可加大专题训练的强度,在专题训练中提升能力,掌握技巧,总结规律。

4、优化课堂,精讲精炼

学生的能力不是教师讲出来的,最终是学生练出来的,所以以后的复习中教师要精选习题、精编学案。在二轮复习中,坚决不能让教辅材料牵着老师和学生的鼻子走。在选题上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针对性、典型性、新颖性、多做简答题、以提升能力为中心,目前的高考以考察学生能力为主,因此要以高考要求的能力为中心选题编题练题。教师要走进题海,精心选取那些有助于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的、体现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四种能力的、以及有关学生容易疏忽和遗漏的知识点的典型例题进行精讲,讲思路、讲方法、讲规律、举一反三。此外讲评课后要通过变式训练落实好知识巩固,通过反复强化,巩固讲评效果,以帮助他们真正地掌握。

总之,我们只要根据自己所在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紧扣《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以教材为本,注重基础,突出主干,优化课堂,精讲精炼,注重效率,师生同心,就一定能在最终的高考中取得成功!


相关评论
鄂公网安备 420881020000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