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四川省自贡市高考生物二诊试卷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qXHPxDy
一、选择题,共42分)共7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6分.
1.在发生下列变化后,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基本不变的是( )
A.细胞癌变 B.细胞分化 C.细胞衰老 D.有丝分裂
2.恰当选择实验材料有助于获得科学的结论,下列实验材料的选择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以病毒为材料探究培养液中其种群数量的变化
B.以花生种子匀浆为材料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C.以高等动物的睾丸为材料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D.以兔的血液为材料进行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3.图为人体浆细胞的细胞核结构及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浆细胞受抗原刺激后①中的抗体基因开始表达
B.图中结构②与细胞质中核糖体的形成密切相关
C.③的功能是进入细胞核与DNA一起组成结构①
D.结构④只允许RNA、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通过
4.CO2是生物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化合物,下列有关C0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O2是生命活动的调节因子且作用时间短暂
B.人体肌细胞中的C02在线粒体基质中生成
C.用植物的CO2释放量可以表示其呼吸速率
D.CO2是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的
5.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复杂的调节机制,图为人体内体温调节和水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c代表促甲状腺激素,c含量过高时会反馈抑制激素b的分泌
B.X代表甲状腺,激素d的主要靶器官除图示外还包括垂体和下丘脑
C.图中e在下丘脑合成,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时会导致其分泌量增加
D.炎热环境中,机体通过神经调节促进皮肤血管舒张使散热大于产热
6.研究者向野生型香豌豆的核基因中随机插入一段含有n个脱氧核苷酸的DS片段(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通过培养得到变异型香豌豆植株.因插入导致某一基因(M)的功能丧失,从变异型香豌豆的表现型可推测基因M的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变异发生后基因M编码的氨基酸将增加 个
B.插入过程中需要限制酶和RNA聚合酶的催化
C.变异型植株的产生能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D.插入将会导致基冈M中 的比例发生改变
7.图甲表示某生态系统中a、b、c三种生物C02消耗量(相对值)的曲线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各成分的碳循环图解,请据图分析卜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生物a、b在图乙中均属于成分D,但二者同化作用的能量来源不同
B.图甲中生物c表示图乙中的A、B、E,其同化的能量大部分通过呼吸散失
C.若增加图乙中A类群中的生物数量,则可增大该生态系统的白我调节能力
D.若图乙中箭头仅表示有机碳的流动方向,则不应存在的过程有①②⑥⑦⑧
二、(非选择题,共48分)
8.枣树幼果期正值盛夏,为防止高温干旱阻碍果实的生长,可采取不同栽培措施以调整树体的光合效率,确保产量.以下曲线图和表格是科研人员研究不同措施下枣树叶片获得的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 对照处理 灌溉处理 雾化处理 亚硫酸钠处理
7:00 4.88 7.92 3.54 10.50
9:00 11.84 13.70 8.90 13.35
11:00 10.36 15.58 11.70 11.91
13:00 5.44 8.02 5.20 4.28
15:00 5.96 7.07 3.64 0.54
17:00 2.41 2.81 1.29 1.66
不同处理下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比较μmol/(m2s)
(1)气孔导度指植物叶片气孔的开放程度,会直接影响叶片从空气中吸收C02.C02是光合作用 阶段的原料,13:00时刻叶肉细胞中[H]参与的反应主要在 中进行.
(2)据图表分析可知,在对枣树的各种栽培措施中, 处理不会导致植株出现“午休”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3)由上述研究结果可得出, 处理是提高枣树光合效率的最佳方法.在雾化处理条件 ,15:00到17:00叶片中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 .
(4)为探究亚硒酸钠促进枣树光合作用的机理,科研人员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分别选取同一株枣树上生长状况相同的叶片若干,均分为A、B两组.
②定期向A组叶片喷施适量的亚硒酸钠,向B组喷施等量的蒸馏水.
③一段时间后,分别提取两组叶片中的色素并测定单位叶面积中叶绿素的含量.
本实验的假设是 .若要进一步探究亚硒酸钠促进光合作用的最适浓度,可以先设计一组亚硒酸钠溶液浓度梯度较大的 进行摸索,蒋在此基础上设计细致的实验.
9.科学家在研究植株激素的相互作用时发现:植物的生长物质SL与生长素共同调节着顶端优势的形成.研究者发现了一种不能合成SL的豌豆突变体(R),将R突变体与.野生型(W)植株进行不同组合的“Y”型嫁接(如图甲.嫁接类型用 表示),并测定不同嫁接株的A、B枝条上侧芽的长度,结果如图乙所示,请据图回答:
(1)在植物体内,生长索是由 经过一系列反应形成的.在顶芽产生后,生长素通过 的方式向下运输,使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
(2)分析图乙结果可知,SL对植物侧芽的生长具有 作用,其合成部位最可能在 '( A/B/C),运输的方向是 .
(3) 嫁接株中 (含有/不含)1AA,根据图乙可知其A、B枝条均未表现出顶端优势,这说明生长索必需通过 才能抑制侧芽的生长.
(4)研究者将 组合中A、B部位的顶芽都切除,侧芽表现明显生长现象.若只切除该组合中A部位的顶芽,其侧芽不会明显生长,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若进行 嫁接,预测该组合A部位侧芽的生长状况是 .
10.太源井晒醋是自贡市的名优土特产品,该产品面市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中草药制曲和天然发酵;是太源井晒醋与其它食酷的区别.如表表示太源井晒醋不同陈酿方法下的一些理化指标.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 自然陈酿 恒温陈酿
总酸(以乙酸计),(g/100mL)≥ 6.50 4.20
可溶性无盐固形物,(g/100mL)≥ 20.00 5.00
不挥发酸(以乳酸计),(g/100mL)≥ 3.50 2.00
还原糖(以葡萄糖计),(g/100mL)≥ 3.00 2.00
(1)醋的制作需要以 作为菌种,请写出一个表示制醋原理的反应式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该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2)传统酿醋工艺中,主要是依靠自然界中的菌种,其生产性能不稳定且出醋率低,因而要对菌种进行纯化培养.纯化菌种可用 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将样本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经过选择培养、鉴别等步骤获得.接种前需随机选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一段时间,其目的是 .
(3)恒温陈酿时,需将温度控制在 范围内;由表中数据可知, 法可提高晒醋质量.
(4)用一定的方法进行脱色处理后,食醋中的还原糖可用试剂检测,往水浴煮沸的条件下,该试剂与还原糖发生反应产生的现象是 .
11.番茄是二倍体植物(2N=24),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为显性,高茎(H)对矮茎(h)为显性.同答下列问题:
(1)图甲表示用基冈型为RrHh的番茄植株的花粉进行育种实验的过程.植株X为 倍体,其基因型种类及比例为 .
(2)图乙表示用红果高茎番茄植株A连续测交两代的结果.A的基因型是 ,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 定律.
(3)番茄的正常叶(T)对马铃薯叶(t)为显性.科学家发现一株正常叶但6号染色体为三体(6号染色体有3条)的植株B(纯合子,植株能正常发育并繁殖后代).
①植株B所发生的变异属于 ,在B的体细胞中最多含有 条染色体.用B作母本,马铃薯叶二倍体作父本进行杂交,理论上说F1中三体植株(C)和二倍体植株的比为 .
②为探究T、t基因是否位于6号染色体上,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设计了两组实验,请根据假设预测各组的实验结果:
第一组:假设T、t基因不在6号染色体上,则用植株C自交,子代正常叶植株和马铃薯叶植株的比例为 .
第二组:假设T、t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则用植株C与马铃薯叶二倍体植株杂交,子代的基因型有 种,其中正常叶植株所占比例为 .
2016年四川省自贡市高考生物二诊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42分)共7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6分.
1.在发生下列变化后,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基本不变的是( )
A.细胞癌变 B.细胞分化 C.细胞衰老 D.有丝分裂
【考点】细胞的分化;细胞膜的功能;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专题】正推法;有丝分裂;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3、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1)无限增殖;
(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
(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
【解答】解:A、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A错误;
B、细胞分化会导致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B错误;
C、细胞衰老细胞,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细胞的运输能力降低,C错误;
D、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基本不变,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癌变、细胞衰老和细胞分裂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识记衰老细胞和癌变细胞的主要特征,能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
2.恰当选择实验材料有助于获得科学的结论,下列实验材料的选择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以病毒为材料探究培养液中其种群数量的变化
B.以花生种子匀浆为材料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C.以高等动物的睾丸为材料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D.以兔的血液为材料进行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考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检测脂肪的实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
【专题】实验分析题;种群和群落.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考查有关实验方法或试剂使用的相关知识,先阅读题干找出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并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
【解答】解:A、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繁殖,A错误;
B、花生种子中脂肪的含量很高,故以花生种子匀浆为材料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B正确;
C、高等动物睾丸中的精原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故以高等动物的睾丸为材料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C正确;
D、兔血液中的红细胞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故以兔的血液为材料进行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要求学生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
3.图为人体浆细胞的细胞核结构及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浆细胞受抗原刺激后①中的抗体基因开始表达
B.图中结构②与细胞质中核糖体的形成密切相关
C.③的功能是进入细胞核与DNA一起组成结构①
D.结构④只允许RNA、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通过
【考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专题】正推法;细胞核.
【分析】据图分析,①是染色质(成分是DNA和蛋白质),②是核仁(与某些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③是核膜(双层膜,上面有孔是蛋白质和RNA通过的地方).
【解答】解:A、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应为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抗体基因开始表达,A错误;
B、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B正确;
C、染色质是在分裂间期形成的,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的蛋白质一般是细胞核需要的酶,C错误;
D、核孔允许RNA、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通过,一些小分子也可以通过,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等相关知识,是学生提升获取图示信息、审题、分析能力的较好选择.
4.CO2是生物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化合物,下列有关C0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O2是生命活动的调节因子且作用时间短暂
B.人体肌细胞中的C02在线粒体基质中生成
C.用植物的CO2释放量可以表示其呼吸速率
D.CO2是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的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专题】正推法;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分析】1、体液调节指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2、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3、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是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循环的.碳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形式存在.大气中的碳主要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中的碳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等方式可以回到大气中.
【解答】解:A、二氧化碳属于调节因子,二氧化碳需要先进入血液,然后形成对呼吸中枢的有效刺激,以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所以二氧化碳的调节作用时间较长,A错误;
B、人体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有氧呼吸才能产生C02,场所是线粒体基质,B正确;
C、黑暗条件下,用植物的CO2释放量可以表示其呼吸速率;光照条件下,用植物的CO2释放量可以表示其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的差值,C错误;
D、CO2是通过植物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的,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体液调节、有氧呼吸的过程、碳循环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5.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复杂的调节机制,图为人体内体温调节和水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c代表促甲状腺激素,c含量过高时会反馈抑制激素b的分泌
B.X代表甲状腺,激素d的主要靶器官除图示外还包括垂体和下丘脑
C.图中e在下丘脑合成,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时会导致其分泌量增加
D.炎热环境中,机体通过神经调节促进皮肤血管舒张使散热大于产热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专题】模式图;内环境与稳态.
【分析】据图分析: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e表示抗利尿激素,c表示促甲状腺激素,d表示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解答】解:A、图中c代表促甲状腺激素,d表示甲状腺激素,d含量过高时会反馈抑制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A错误;
B、X代表甲状腺,激素d甲状腺激素的主要靶器官除图示的肌肉、肝脏外,还包括垂体、下丘脑,B正确;
C、图中e抗利尿激素在下丘脑合成,人体血浆渗透压升高时会导致其分泌量增加,C错误;
D、在炎热的环境中,皮肤血管舒张,使得血流量增加,进而增加散热量.只要体温恒定,散热量就等于产热量,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体温调节和水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6.研究者向野生型香豌豆的核基因中随机插入一段含有n个脱氧核苷酸的DS片段(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通过培养得到变异型香豌豆植株.因插入导致某一基因(M)的功能丧失,从变异型香豌豆的表现型可推测基因M的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变异发生后基因M编码的氨基酸将增加 个
B.插入过程中需要限制酶和RNA聚合酶的催化
C.变异型植株的产生能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D.插入将会导致基冈M中 的比例发生改变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
【专题】材料分析题;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分析】1、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意义能产生新的基因,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的特征: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多害少利性、不定向性.
2、DNA中插入一段DNA片段,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的催化.
【解答】解:A、因插入导致某一基因(M)的功能丧失,说明变异发生后基因M不能编码相应的蛋白质,A错误;
B、插入过程中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的催化,B错误;
C、变异型植株的产生能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C正确;
D、根据题干信息,不能确定插入是否会导致基因M中 的比例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属于信息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特征、意义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7.图甲表示某生态系统中a、b、c三种生物C02消耗量(相对值)的曲线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各成分的碳循环图解,请据图分析卜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生物a、b在图乙中均属于成分D,但二者同化作用的能量来源不同
B.图甲中生物c表示图乙中的A、B、E,其同化的能量大部分通过呼吸散失
C.若增加图乙中A类群中的生物数量,则可增大该生态系统的白我调节能力
D.若图乙中箭头仅表示有机碳的流动方向,则不应存在的过程有①②⑥⑦⑧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专题】坐标曲线图;模式图;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分析】分析曲线图:a曲线代表的生物能吸收二氧化碳,但与光照没有关系,可能是化能自养型生物;b曲线代表的生物能吸收二氧化碳,但其吸水速率受光照影响,应为光合自养型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c曲线代表的生物只释放二氧化碳,应为异养型生物.
分析图乙,图中C表示大气二氧化碳库,D表示生产者,E是初级消费者,B是次级消费者,A是分解者.
【解答】解:A、a曲线代表的生物能吸收二氧化碳,但与光照没有关系,可能是化能自养型生物;b曲线代表的生物能吸收二氧化碳,但其吸水速率受光照影响,应为光合自养型生物,A正确;
B、c曲线代表的生物只释放二氧化碳,应为异养型生物,可以表示图乙中的A、B、E,其同化的能量大部分通过呼吸散失,B正确;
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而A属于分解者,不属于食物网的组成,C错误;
D、生态系统生物成分之间碳循环是以有机碳进行的,因此若图乙中箭头仅表示有机碳的流动方向,则不应存在的过程有①②⑥⑦⑧,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碳循环图,综合考查新陈代谢、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曲线图中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确定生物的代谢类型,从而确定生态系统的成分;能够根据碳循环示意图判断生态系统的各成分,再准确判断各选项.
二、(非选择题,共48分)
8.枣树幼果期正值盛夏,为防止高温干旱阻碍果实的生长,可采取不同栽培措施以调整树体的光合效率,确保产量.以下曲线图和表格是科研人员研究不同措施下枣树叶片获得的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 对照处理 灌溉处理 雾化处理 亚硫酸钠处理
7:00 4.88 7.92 3.54 10.50
9:00 11.84 13.70 8.90 13.35
11:00 10.36 15.58 11.70 11.91
13:00 5.44 8.02 5.20 4.28
15:00 5.96 7.07 3.64 0.54
17:00 2.41 2.81 1.29 1.66
不同处理下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比较μmol/(m2s)
(1)气孔导度指植物叶片气孔的开放程度,会直接影响叶片从空气中吸收C02.C02是光合作用 暗反应 阶段的原料,13:00时刻叶肉细胞中[H]参与的反应主要在 叶绿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中进行.
(2)据图表分析可知,在对枣树的各种栽培措施中, 灌溉和雾化 处理不会导致植株出现“午休”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两种处理都维持了叶片的水分含量,使气孔不关闭
(3)由上述研究结果可得出, 灌溉 处理是提高枣树光合效率的最佳方法.在雾化处理条件 ? ,15:00到17:00叶片中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 增加 .
(4)为探究亚硒酸钠促进枣树光合作用的机理,科研人员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分别选取同一株枣树上生长状况相同的叶片若干,均分为A、B两组.
②定期向A组叶片喷施适量的亚硒酸钠,向B组喷施等量的蒸馏水.
③一段时间后,分别提取两组叶片中的色素并测定单位叶面积中叶绿素的含量.
本实验的假设是 亚硒酸钠能促进叶绿素合成,提高叶片叶绿素的含量 .若要进一步探究亚硒酸钠促进光合作用的最适浓度,可以先设计一组亚硒酸钠溶液浓度梯度较大的 预实验 进行摸索,蒋在此基础上设计细致的实验.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分析】据图分析:在不同处理条件下,气孔导度均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表格中各种处理条件下军交对照组的净光合速率有提高,且灌溉和雾化处理不会导致植株出现“午休”现象.据此分析作答.
【解答】解:(1)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过程中的暗反应中的原料.叶肉细胞中[H]参与的反应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反应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2)据图表分析可知,灌溉和雾化处理维持了叶片的水分含量,使气孔不关闭,光合作用得以顺利进行,不会出现光合午休现象.
(3)据图表分析,灌溉处理时的净光合速率在各曲线中最大,所以是提高枣树光合效率的最佳方法.在雾化处理条件下,15:00到17:00叶片中的净光合速率大于0,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增加.
(4)根据题意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否喷施亚硒酸钠溶液,因变量是单位叶面积中叶绿素的含量,所以实验的假设是亚硒酸钠能促进叶绿素合成,提高叶片叶绿素的含量.预实验可以为正式实验摸索所以条件.
故答案为:
(1)暗反应 叶绿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2)灌溉和雾化 两种处理都维持了叶片的水分含量,使气孔不关闭
(3)灌溉 增加
(4)亚硒酸钠能促进叶绿素合成,提高叶片叶绿素的含量 预实验
【点评】本题结合图表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意在强化学生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9.科学家在研究植株激素的相互作用时发现:植物的生长物质SL与生长素共同调节着顶端优势的形成.研究者发现了一种不能合成SL的豌豆突变体(R),将R突变体与.野生型(W)植株进行不同组合的“Y”型嫁接(如图甲.嫁接类型用 表示),并测定不同嫁接株的A、B枝条上侧芽的长度,结果如图乙所示,请据图回答:
(1)在植物体内,生长索是由 色氨酸 经过一系列反应形成的.在顶芽产生后,生长素通过 极性运输(主动运输) 的方式向下运输,使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
(2)分析图乙结果可知,SL对植物侧芽的生长具有 抑制 作用,其合成部位最可能在 C '( A/B/C),运输的方向是 由下往上(由根部向茎部、其它相同意思的表述也给分) .
(3) 嫁接株中 含有 (含有/不含)1AA,根据图乙可知其A、B枝条均未表现出顶端优势,这说明生长索必需通过 SL 才能抑制侧芽的生长.
(4)研究者将 组合中A、B部位的顶芽都切除,侧芽表现明显生长现象.若只切除该组合中A部位的顶芽,其侧芽不会明显生长,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B产生的生长素运至C处,促进C处合成的SL向上运输至A,抑制A中侧芽的生长
若进行 嫁接,预测该组合A部位侧芽的生长状况是 不会明显生长(生长受到抑制、5cm) .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专题】图像坐标类简答题;植物激素调节.
【分析】生长索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形成的.植物的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到侧芽的部位积累,使顶芽的生长素浓度相对较低,促进生长,侧芽生长素浓度相对较高,抑制生长,可见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
据乙图分析,将不能合成SL的豌豆突变体(R)枝条嫁接到野生型(W)植株上,与野生型(W)植株嫁接到野生型(W)植株上,侧芽长度差不多,并长度较短.但是野生型(W)植株枝条嫁接在不能合成SL的豌豆突变体(R)与不能合成SL的豌豆突变体(R)嫁接在不能合成SL的豌豆突变体(R)上,侧芽长度差不多,并长度较长,说明SL合成与根和枝条无关,肯能与嫁接点有关,并SL对植物侧芽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测量的是枝条长度,可预测SL运输的方向由下往上(由根部向茎部).
【解答】解:(1)生长索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形成的.植物的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到侧芽的部位积累,使顶芽的生长素浓度相对较低,促进生长,侧芽生长素浓度相对较高,抑制生长,可见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
(2)据乙图分析,将不能合成SL的豌豆突变体(R)枝条嫁接到野生型(W)植株上,与野生型(W)植株嫁接到野生型(W)植株上,侧芽长度差不多,并长度较短.但是野生型(W)植株枝条嫁接在不能合成SL的豌豆突变体(R)与不能合成SL的豌豆突变体(R)嫁接在不能合成SL的豌豆突变体(R)上,侧芽长度差不多,并长度较长,说明SL合成与根和枝条无关,肯能与嫁接点有关,并SL对植物侧芽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测量的是枝条长度,可预测SL运输的方向由下往上(由根部向茎部).
(3) 嫁接株是不能合成SL的豌豆突变体组合体,含有IAA,根据图乙可知其A、B枝条均未表现出顶端优势,生长素会使植物体出现顶端优势,但是该植物体不能合成SL,可能这说明生长索必需通过SL才能抑制侧芽的生长.
(4)研究者将 组合中A、B部位的顶芽都切除,侧芽表现明显生长现象.由于B产生的生长素运至C处,促进C处合成的SL向上运输至A,抑制A中侧芽的生长,因此若只切除该组合中A部位的顶芽,其侧芽不会明显生长.若进行 嫁接,嫁接点可产生SL,向上运输至A,抑制A中侧芽的生长,预测该组合A部位侧芽不会明显生长(生长受到抑制、5cm).
故答案为:
(1)色氨酸 极性运输(主动运输)
(2)抑制 C 由下往上 (由根部向茎部、其它相同意思的表述也给分)
(3)含有 SL
(4)B产生的生长素运至C处,促进C处合成的SL向上运输至A,抑制A中侧芽的生长 不会明显生长(生长受到抑制、5cm)
【点评】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10.太源井晒醋是自贡市的名优土特产品,该产品面市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中草药制曲和天然发酵;是太源井晒醋与其它食酷的区别.如表表示太源井晒醋不同陈酿方法下的一些理化指标.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 自然陈酿 恒温陈酿
总酸(以乙酸计),(g/100mL)≥ 6.50 4.20
可溶性无盐固形物,(g/100mL)≥ 20.00 5.00
不挥发酸(以乳酸计),(g/100mL)≥ 3.50 2.00
还原糖(以葡萄糖计),(g/100mL)≥ 3.00 2.00
(1)醋的制作需要以 醋酸菌 作为菌种,请写出一个表示制醋原理的反应式 C2H5OH+O2→CH3COOH+H2O或(CH2O)+O2→CH3COOH)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该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2)传统酿醋工艺中,主要是依靠自然界中的菌种,其生产性能不稳定且出醋率低,因而要对菌种进行纯化培养.纯化菌种可用 平板划线 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将样本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经过选择培养、鉴别等步骤获得.接种前需随机选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一段时间,其目的是 检测培养基平板是否已彻底灭菌 .
(3)恒温陈酿时,需将温度控制在 30~35℃ 范围内;由表中数据可知, 自然陈酿 法可提高晒醋质量.
(4)用一定的方法进行脱色处理后,食醋中的还原糖可用试剂检测,往水浴煮沸的条件下,该试剂与还原糖发生反应产生的现象是 出现砖红色沉淀 .
【考点】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的制作.
【分析】果醋的制作利用的是醋酸菌的有氧呼吸,醋酸菌适宜的温度为300C~350C,并且醋酸菌只能进行有氧呼吸,因此装置中的充气口要不断通入无菌空气.
【解答】解:(1)醋的制作需要以醋酸菌作为菌种,制醋原理的反应式:C2H5OH+O2→CH3COOH+H2O(糖源不足、氧气充足)或(CH2O)+O2→CH3COOH(糖源和氧气都充足).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醋酸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2)纯化菌种可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将样本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经过选择培养、鉴别等步骤获得.接种前需随机选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一段时间,其目的是检测培养基平板是否已彻底灭菌.
(3)由于醋酸菌适宜生存的温度为30~35℃,因此恒温陈酿时,需将温度控制在30~35℃范围内;由表中数据可知,自然陈酿法可提高晒醋质量.
(4)用一定的方法进行脱色处理后,食醋中的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检测,往水浴煮沸的条件下,该试剂与还原糖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故答案为:
(1)醋酸菌 C2H5OH+O2→CH3COOH+H2O或(CH2O)+O2→CH3COOH) 分解者
(2)平板划线法 检测培养基平板是否已彻底灭菌
(3)30~35℃自然陈酿
(4)斐林 出现砖红色沉淀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要求,着重考查了醋酸的制作、还原糖的鉴定以及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等知识,考生学习过程中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以及识记果酒果醋制作过程中需考虑的注意点.
11.番茄是二倍体植物(2N=24),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为显性,高茎(H)对矮茎(h)为显性.同答下列问题:
(1)图甲表示用基冈型为RrHh的番茄植株的花粉进行育种实验的过程.植株X为 单 倍体,其基因型种类及比例为 RH:Rh:rH:rh=1:1:1:1 .
(2)图乙表示用红果高茎番茄植株A连续测交两代的结果.A的基因型是 RrHH ,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 自由组合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定律.
(3)番茄的正常叶(T)对马铃薯叶(t)为显性.科学家发现一株正常叶但6号染色体为三体(6号染色体有3条)的植株B(纯合子,植株能正常发育并繁殖后代).
①植株B所发生的变异属于 染色体变异 ,在B的体细胞中最多含有 50 条染色体.用B作母本,马铃薯叶二倍体作父本进行杂交,理论上说F1中三体植株(C)和二倍体植株的比为 1:1 .
②为探究T、t基因是否位于6号染色体上,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设计了两组实验,请根据假设预测各组的实验结果:
第一组:假设T、t基因不在6号染色体上,则用植株C自交,子代正常叶植株和马铃薯叶植株的比例为 3:1 .
第二组:假设T、t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则用植株C与马铃薯叶二倍体植株杂交,子代的基因型有 4 种,其中正常叶植株所占比例为 .
【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专题】假说演绎法;正推反推并用法;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育种.
【分析】由花粉组织培养得到的植株无论含几个染色体组都为单倍体,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即花粉中所含配子的基因型及种类;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学会用分解思想;三体植株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第三条染色体随机进入一极,所以产生正常配子的概率是一半;探究T基因是否在6号染色体上,应该熟练运用假说演绎的推理思想.
【解答】解:(1)植株X是用花粉离体培养得到的,含有该物种配子染色体数,为单倍体,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即花粉中所含配子的基因型及种类,所以为RH:Rh:rH:rh=1:1:1:1;
(2)据题意,用红果高茎番茄植株A连续测交两代的结果为图乙,本题用分解思想,倒退法:第二次测交的结果,黄果:红果为3:1,高茎:矮茎为1:1,则第一次测交的结果应为Rr:rr=1:1,而另一种性状的基因型为Hh,进一步推出开始其基因型为RrHH.从结果来看,两对基因单独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3)6号染色体多一条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异,三体植株染色体数为25条,该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最多为50条,三体植株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第三条染色体随机进入一极,所以产生正常配子的概率是一半;
(4)若T、t基因不在6号染色体上,则植株C基因型为Tt,自交子代正常叶植株和马铃薯叶植株的比例为3:1,若T、t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则植株C基因型为TTt,与马铃薯叶二倍体植株杂交,植株C配子类型及种类为TT:Tt:T:t=1:4:4:1,它们子代的基因型有4种,只有t配子与马铃薯叶二倍体植株的t配子结合才为马铃薯叶,为 ,正常叶所占比例为 .
故答案为:(1)单 RH:Rh:rH:rh=1:1:1:1
(2)RrHH 自由组合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3)①染色体变异 50 1:1
②一组:3:1
二组:4
【点评】本题综合性较强,考查育种、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qXHPx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