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教师节,我当教师已经40周年了,而且还将继续当下去。
在人们的印象中,我讲的课轻松幽默,且不论长短不用讲稿。有许多学生总会向我问同一个问题:老师,您还备课吗?在他们看来,讲课对我来说就像吃饭一样简单和容易,根本无需准备。
其实,他们看到的只是我讲课的状态,却不知道我是怎么备课的。人们都追求丰富多彩的生活,而我却似乎更习惯于只有“讲课”和“准备讲课”的日子。
几十年中,我讲课不用看讲稿,不论多么冗长复杂的素材和数据都可以脱口而出。但是生活中最常用的电话号码,甚至自己手机的号码都会想不起来。几十年中,我讲的课总能让学生感到比较轻松愉快而且接地气,但我的生活基本上脱离社会,更谈不上有什么娱乐和休闲。从教之初,同学邀请我看个电影,回绝了;朋友提议聚个餐,同样回绝了。当时他们不理解,不就是教个书嘛,有那么忙?后来他们也都理解了,我的生活除了讲课就是准备讲课。
早些年也有前辈曾问我,讲课与备课的时间比,也即讲一节课,要用几节课的时间来备课?我还真回答不出来,我只知道全部的非上课时间都用于备课,似乎还感觉时间不够用。几十年来,我几乎没有周末假期的概念,也没有午睡的习惯。
这不是因为我有多高尚,而是我不能让自己在众人面前丢脸。所以我要让自己讲课不出差错,要做到讲的内容不可以有错误,讲的过程中不可以让自己挂黑板。要做到这一点,就必定需要做许多的知识储备,而且要把表述的概念、原理以及引用的素材烂熟于心,而这,不投入全部时间和精力是难以做到的。
对此,我也曾后悔过,后悔自己选择了一条与人打交道的人生道路。如果与物打交道,可以有差错,有了差错也可以弥补,而在人面前发生的一切都没法消除,也无法重新来过。面对几十双注视着自己的眼睛,让我不敢有须臾和丝毫的懈怠,每次离开讲台都会有如释重负之感。
不出差错并不意味着不丢脸。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也是知识传授的评价者,老师讲的内容可能很重要但不出彩,那还是完全有可能会遭到学生的排斥。不受学生欢迎,作为教师还有何面子可言?而要做到受学生欢迎,且要做到每一节课都受到学生欢迎,这就不是只讲正确的知识那么简单了。知识内容要不断更新,方法手段要不断变换,自身的文化素养语言技巧要不断提升……要做到这些,备课对我来说是一个没有尽头的活。
为了让自己不丢脸,为了让学生能接纳自己,我为自己的讲课定了两条标准:让人接纳自己先接纳,让人感动自己先感动。在为此而努力的过程中,虽然有着比较多的付出和艰辛,但也会有许多的收获和惊喜。当寻找到了能为我所用的新知识、新观点、新素材的时候,尤其是遇到了能说服自己感动自己的理论、思想、故事的时候,每一次都会有一种“久旱逢甘霖”的惊喜和激动。
我的生活平淡单一,但却经常会有如此不为外人所知的惊喜和激动。这种惊喜和激动又往往会给我带来灵感和智慧,生发出让自己满意的观点和思想,以及随之而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那是人生最美好的感觉。
每当让自己感动的时候,一种使命感责任感就会油然而生。有了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就会有一种迫不及待上讲台的冲动和愿望,希望让学生分享我的欣喜我的感动。有了这样的出发点,讲课不再是一种任务,而成了一种使命,一种追求理想的自觉行动。怀有使命感的讲课,再长的时间都不再是一种累。我真的可以连续讲几天的课,不会给人有疲惫的感觉。只是在离开讲台以后,那可能需要比较长的闭目养神的时间才能让自己回过神来。
几十年来,我没有离开过讲台,把课讲到了天南海北,讲到了海峡两岸,讲到了幼儿园,讲到了985高校。讲课为我所喜欢,为讲课所做的准备同样为我所喜欢。没有社会世俗的纷纷扰扰,自己活得简单而纯粹。
在从教40周年的今天,我不再有领导职务的羁绊,可以更享受自己的讲课了。而让我更欣慰的是,女儿步我后尘成了一名大学教师,犹如老树长了新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