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河南省新乡市高三(上)第一次调研生物试卷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s://pan.baidu.com/s/1pLIZJzd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6分)
1.青蒿素可作用于疟原虫的膜性结构,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食物泡、细胞膜、线粒体,然后是核膜、内质网,此外对核内染色质也有一定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疟原虫在拟核区转录出mRNA
B.疟原虫的高尔基体负责合成蛋白质
C.膜结构破坏会影响疟原虫的物质运输
D.青蒿素可诱导疟原虫发生抗药突变
2.某小组将健康小鼠分为7组,其中6组分别用高、中、低剂量的咖啡因腹腔注射,另1组用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处死小鼠前4小时均腹腔注射秋水仙素,处死小鼠后立刻将获得的骨髓细胞液制成涂片放在显微镜下染色观察,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咖啡因对小鼠骨髓细胞分裂指数的影响
组别 咖啡因(μg/g•bw) 秋水仙素(μg/g•bw) 分析细胞总数 分裂期总数 有丝分裂指数
空白组 0 5 8000 507 6.34%
低剂量组 1.25 5 8000 1601 20.01%
中剂量组 4 5 8000 899 11.24%
高剂量组 10 5 8000 659 8.24%
注:有丝分裂指数(%)= ×100%
A.低剂量咖啡因促进小鼠骨髓细胞的增殖
B.有丝分裂指数越高,表明分裂能力越强
C.实验分组应随机进行,且各组雌雄个体个伴
D.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分裂停留在前期
3.下列有关生物的遗传信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或RNA的核苷酸序列中
B.与翻译相比,遗传信息转录时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T﹣A
C.分子水平上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D.遗传信息从RNA﹣蛋白质,实现了基因对生物体性状的控制
4.如图是某家族中一种遗传病(基因用E、e)的家系图,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该遗传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若III﹣2含有e基因,则该基因来自I﹣1的概率为0或
C.若要了解III﹣6是否携带致病基因,只需到医院进行遗传咨询即可
D.最好观察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以准确统计分析III﹣2的染色体的数目和特征
5.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其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脱落酸在果实成熟中促进细胞分裂和果实脱落
B.用赤霉素多次喷洒水稻种植株将导致水稻产量较低
C.用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可解除生长素对侧芽生长的抑制
D.乙烯合成于植物的各个部位,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成熟
6.如图为某岛屿上环颈雉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统计环颈雉的数量可用样方法
B.图中5年内环颈雉种群数量曲线出现弯折是绘制失误造成的
C.5年后环颈雉种群的增长倍数λ仍会保持不变
D.由于种内斗争加剧个体数量最终将趋于稳定
二、非选择题:
7.柱花草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豆科牧草,对低温胁迫较为敏感,易发生冷害.下表为科研人员在不同温度下测得的柱花草叶片光合速率等相关指标.为提高牧草产量,科研人员还开展了“电场强度对做花草材料是否具有倍增效应”的系列探究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处理 氧气释放速率(mmol O2/GFW•h) 细胞内ATP含量(mmol/DW)
对照(20℃) 16.28 286.38
低温处理(6℃) 3.09 127.67
高温处理(36℃) 14.51 237.74
(1)20℃时,柱花草叶肉细胞内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是 .叶绿体中RuBPcase酶的作用是催化CO2固定,因而其发挥作用的场所是 .与对照组相比,高温处理相同的时间,柱花草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 (填“较多”“较少”“相等”或“无法确定”).
(2)据表分析,低温处理能抑制光合作用的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低温导致 受到破坏,使光反应阶段生成的ATP、[H]均减少;另一方面,低温使 降低,从而导致暗反应速率降低.
(3)电场会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一种“无形”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温室中同时适当地增补电场和增施CO2,蔬菜产量可提高70%左右.故科研人员对栽种在大棚内的柱花草,同时增加电场强度和提高CO2浓度,以探究其对牧草干重的影响.该小组共进行了4组大棚试验,其中3组处理分别为大气电场强度和高浓度CO2、强电场和大气CO2浓度,那么另外一组的处理是 .若干天后,分别多次测定并计算各组柱花草的 ,并求 可以得出相应结论.
8.当兴奋传导至突触小体时,突触间隙中的Ca2+通过Ca2+通道内流,会引起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释放.已知“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相似.兰伯特﹣伊顿综合征患者的自身抗体与突触前膜的Ca2+通道特异性结合,阻滞Ca2+内流,导致神经﹣肌肉接头处信号传递发生障碍.请根据图1、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神经细胞II以 方式释放5﹣羟色胺到突触间隙,再与III上的受体结合后,神经细胞III对离子的通透性 (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在神经细胞II内 (填“能”或“不能”)检测到乙酰胆碱.若抑制I神经细胞膜上的Ca2+通道,II细胞不会检测到动作电位,其原因 .
(2)图2中,突触间隙中Ach通过 扩散至突触后膜与Ach受体结合后,引起肌肉 (填“收缩”或“舒张”).
(3)图2中乙细胞直接来源于 .兰伯特﹣伊顿综合症与 (填序号)的病因相同(供选答案:①艾滋病 ②红绿色盲 ③系统性红斑狼疮).
9.图1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部分示意图,图2是某生态学家对该草原上种群乙1跟踪调查30年绘制出的种群λ值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甲﹣戊中能出现在能量金字塔中的包括 .碳在乙1与乙2之间以 的形式流动.丙2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等于 .
(2)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丙2的种群密度,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0只丙2,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有10只未被标记,标记的个体有20只,则丙2的种群密度是 只/hm2.若标记的丙2有一部分被丙3捕食,则实际上丙3的种群密度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图2中,种群乙1在15﹣20年间的年龄组成为 .种群乙1在第10年的种群数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20年的种群数量.种群乙1的数量变化,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10.已知某雌雄同株植物(N=20),其花色产生的机理如图所示.研究人员用两种纯种植株进行杂交的F1,F1自交F2,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组别 亲本 F2
甲 白花×黄花 红花:黄花:白花=9:3:4
乙 未知花色×黄花 红色:黄色=3:1
(1)欲测该植物的基因组序列,需要测定 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经分析可知,白花的基因型为 .若让甲组F2的黄花自交,F3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乙组未知花色植株的基因型为 .
(2)若先对乙组的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幼苗,理论上所得植株花色表现型及比例为 .
(3)另外一组研究人员在做甲组实验时,得到的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黄花:白花=3:1:4.经检测得知,出现此结果的原因是F1的2号染色体缺失使含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致死,由此推测,甲组中F1发生染色体缺失的是包含 (填“A”“a”“B”或“b”)基因所在的2号染色体.
(4)如果控制花色的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基因与B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对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进行测交实验,子代出现了一定比例(不超过总数 )的黄花,造成这种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 .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为了调查某城市自来水的水质情况,某研究小组对自来水水样中的大肠杆菌含量进行了测定,请回答下列问题:
(1)检测自来水中大肠杆菌的数量,可选用伊红美蓝培养基,伊红美蓝培养基除了为大肠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水和碳源外,还可以提供 等基本营养成分.该研究小组在统计菌落数目时,选取菌落数目未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这样可以防止因 而遗漏菌落的数目.
(2)在接种前,该研究小组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结果发现空白对照组的平板上出现了6个菌落,请分析说明可能的原因(写出两点):① ;② .若空白平板上无菌落出现,其他三组实验组平板上菌落平均数为33﹣35个,这些平板需要在37℃温度下,pH调至 的条件下培养1﹣2d.
(3)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每次划线之前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目的是 .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 ;划线时落在培养基上共画了5个区域,则需要 次灼烧接种环.
(4)直接给牲口饮用自来水或河水,牲口易出现腹泻.在饮水中加土霉素可预防牲口出现大面积腹泻,但长期大量使用土霉素容易引起大肠杆菌产生抗药性,这一过程的实质是大肠杆菌种群的 发生了变化.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我国全面二孩政策已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十二年前,33岁的产妇朱女士利用试管婴儿技术,成功生下一个男孩.2016年3月,朱女士决定生育第二个孩子,医院找到当年为她冷冻的“胚胎”,经过检胎等程序,朱女士已成功怀孕12周.冷冻12年后复苏、植入,该“冻龄”宝宝将有望成为国内最“老”的宝宝.有意思的是,这个沉睡了12年的“冰宝宝”,跟自己11岁的亲哥哥其实是“同龄”.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由于女性的自然周期产生的卵子太少,医生在取卵前通常需要注射 激素,促使一次有更多的卵泡发育.试管婴儿技术采用了体外受精等技术,精子顶体内含有的 能协助精子穿过卵细胞的 最终进入卵细胞内完成受精作用.
(2)通过胚胎移植技术将冷冻的“胚胎”移入朱女士子宫内,使其继续发育,胚胎移植的实质是 .沉睡了12年的“冰宝宝”跟自己11岁的亲哥哥其实是“同龄”.二者性别相同的概率为 .
(3)若进行试管婴儿的某夫妇,其中妻子患有线粒体疾病(线粒体DNA缺陷),则子女患病的情况为 ,该疾病的遗传 (填“遵循”或“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4)与试管婴儿相比,人们对克隆人争议较大.持反对态度的科学家认为,由于克隆技术尚不成熟,现在就做克隆人很可能孕育出有严重缺陷的孩子;但是坚持克隆人的科学家则认为,一些技术问题可以通过胚胎分级、基因诊断和 等方法得到解决.而有些人利用试管婴儿技术选择生男孩还是女孩,从种群特征角度分析,这会严重影响人口的 ,进而影响人口数量,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
2016-2017学年河南省新乡市高三(上)第一次调研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6分)
1.青蒿素可作用于疟原虫的膜性结构,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食物泡、细胞膜、线粒体,然后是核膜、内质网,此外对核内染色质也有一定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疟原虫在拟核区转录出mRNA
B.疟原虫的高尔基体负责合成蛋白质
C.膜结构破坏会影响疟原虫的物质运输
D.青蒿素可诱导疟原虫发生抗药突变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分析】1、疟原虫是真核生物,转录发生在细胞核.
2、核糖体无膜结构,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3、根据题干信息:“青蒿素对鼠疟原虫红内期超微结构的影响,主要是疟原虫膜系结构的改变,该药首先作用于食物泡膜、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此外对核内染色质也有一定的影响”答题.
4、突变不定向,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解答】解:A、疟原虫是真核生物,转录发生在细胞核,A错误;
B、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在核糖体,B错误;
C、青蒿素作用于疟原虫的膜系结构,膜结构破坏会影响疟原虫物质的跨膜运输,C正确;
D、突变是不定向的,青蒿素只对疟原虫起选择作用,D错误.
故选:C.
2.某小组将健康小鼠分为7组,其中6组分别用高、中、低剂量的咖啡因腹腔注射,另1组用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处死小鼠前4小时均腹腔注射秋水仙素,处死小鼠后立刻将获得的骨髓细胞液制成涂片放在显微镜下染色观察,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咖啡因对小鼠骨髓细胞分裂指数的影响
组别 咖啡因(μg/g•bw) 秋水仙素(μg/g•bw) 分析细胞总数 分裂期总数 有丝分裂指数
空白组 0 5 8000 507 6.34%
低剂量组 1.25 5 8000 1601 20.01%
中剂量组 4 5 8000 899 11.24%
高剂量组 10 5 8000 659 8.24%
注:有丝分裂指数(%)= ×100%
A.低剂量咖啡因促进小鼠骨髓细胞的增殖
B.有丝分裂指数越高,表明分裂能力越强
C.实验分组应随机进行,且各组雌雄个体个伴
D.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分裂停留在前期
【考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分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低剂量组处理后,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最多,有丝分裂指数最高,表明该浓度促进细胞分裂.为了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干扰,动物的分组应随机,且雌雄各半.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从实验结果来看,低剂量组处理后,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最多,有丝分裂指数最高,表明该浓度促进细胞分裂,A正确;
B、有丝分裂指数越高,表明分裂能力越强,B正确;
C、为了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干扰,动物的分组应随机,且雌雄各半,C正确;
D、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但不影响染色体的复制和着丝点的分裂,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使细胞分裂停止在后期,D错误.
故选:D.
3.下列有关生物的遗传信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或RNA的核苷酸序列中
B.与翻译相比,遗传信息转录时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T﹣A
C.分子水平上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D.遗传信息从RNA﹣蛋白质,实现了基因对生物体性状的控制
【考点】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1、细胞类生物(包括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它们的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均为DNA.
2、病毒只有一种核酸,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3、转录过程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DNA解旋酶、RNA聚合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合成RNA.
4、翻译过程以氨基酸为原料,以转录过程产生的mRNA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产生多肽链.多肽链经过折叠加工后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解答】解:A、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即遗传信息储存在DNA或RNA的核苷酸序列中,A正确;
B、遗传信息转录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故有T一A的配对,而翻译时以mRNA为模板,其上碱基和 tRNA上的碱基配对,所以没有T一A配对,B正确;
C、分子水平上遗传信息的传递有DNA、R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而基因的突变发生在DNA复制过程中,C错误;
C、遗传信息从RNA﹣蛋白质表示翻译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而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因此该过程实现了基因对生物体性状的控制,D正确.
故选:C.
4.如图是某家族中一种遗传病(基因用E、e)的家系图,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该遗传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若III﹣2含有e基因,则该基因来自I﹣1的概率为0或
C.若要了解III﹣6是否携带致病基因,只需到医院进行遗传咨询即可
D.最好观察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以准确统计分析III﹣2的染色体的数目和特征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根据题意和遗传病系谱图分析可知:Ⅱ4号和Ⅱ5号个体正常,所生儿子Ⅲ4号个体患病,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
【解答】解:A、图中I﹣1与I﹣2都没有病,但是II﹣2患病,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
B、已知III﹣2含有e基因,若该基因在X染色体上,则其肯定来自II﹣2,而II﹣2的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I﹣2,来自I﹣1的概率为0;若该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其可能来自I﹣1,也可能来自I﹣2,来自I﹣1的概率为 ,B正确;
C、若要了解III﹣6是否携带致病基因,需进行产前诊断或基因检测,C错误;
D、要确定III﹣2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特征的全貌,由于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数目最清晰,故可对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进行分析,D错误.
故选:B.
5.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其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脱落酸在果实成熟中促进细胞分裂和果实脱落
B.用赤霉素多次喷洒水稻种植株将导致水稻产量较低
C.用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可解除生长素对侧芽生长的抑制
D.乙烯合成于植物的各个部位,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成熟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
【解答】解:A、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A错误;
B、赤霉素能促进植株的伸长生长,多次喷洒赤霉素会使其生长速度过快,从而导致水稻产量降低,B正确;
C、用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可促进侧芽部位细胞分裂,解除生长素对侧芽生长的抑制,C正确;
D、乙烯在植物体的各个部位均能合成,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D正确.
故选:A.
6.如图为某岛屿上环颈雉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统计环颈雉的数量可用样方法
B.图中5年内环颈雉种群数量曲线出现弯折是绘制失误造成的
C.5年后环颈雉种群的增长倍数λ仍会保持不变
D.由于种内斗争加剧个体数量最终将趋于稳定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1、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
2、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1)模型假设: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假定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0
(亲代),而且每代的增长率(λ)都保持不变,且世代间不重叠,该种群后代中第t代的数量为Nt.
(2)建立模型:Nt=N0λt
(3)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连续增长(没有最大值);增长率不变.
【解答】解:A、环颈雉为动物且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宜用标志重捕法调査其种群密度,不适宜用样方法调査,A错误;
B、由图示可知,5年内环颈雉种群数量按“J”型的增长方式增加,由于环境条件的影响导致环颈雉实际数量是在“J”型曲线附近变化,而不是呈现标准的“J”型曲线,B错误;
C、“J”型增长的种群X值保持不变,5年后由于食物和空间条件的限制,环颈雉种群数量可能按照“S”型增长,其增长倍数X会发生变化,C错误;
D、由于环境条件有限,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内的个体数量最终会逐渐趋于稳定,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7.柱花草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豆科牧草,对低温胁迫较为敏感,易发生冷害.下表为科研人员在不同温度下测得的柱花草叶片光合速率等相关指标.为提高牧草产量,科研人员还开展了“电场强度对做花草材料是否具有倍增效应”的系列探究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处理 氧气释放速率(mmol O2/GFW•h) 细胞内ATP含量(mmol/DW)
对照(20℃) 16.28 286.38
低温处理(6℃) 3.09 127.67
高温处理(36℃) 14.51 237.74
(1)20℃时,柱花草叶肉细胞内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是 线粒体、叶绿体 .叶绿体中RuBPcase酶的作用是催化CO2固定,因而其发挥作用的场所是 叶绿体基质 .与对照组相比,高温处理相同的时间,柱花草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 无法确定 (填“较多”“较少”“相等”或“无法确定”).
(2)据表分析,低温处理能抑制光合作用的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低温导致 类囊体薄膜结构 受到破坏,使光反应阶段生成的ATP、[H]均减少;另一方面,低温使 与暗反应有关的酶活性 降低,从而导致暗反应速率降低.
(3)电场会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一种“无形”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温室中同时适当地增补电场和增施CO2,蔬菜产量可提高70%左右.故科研人员对栽种在大棚内的柱花草,同时增加电场强度和提高CO2浓度,以探究其对牧草干重的影响.该小组共进行了4组大棚试验,其中3组处理分别为大气电场强度和高浓度CO2、强电场和大气CO2浓度,那么另外一组的处理是 大气电场强度(或自然状态下的电场强度)和大气C02浓度(或C02浓度) .若干天后,分别多次测定并计算各组柱花草的 干重 ,并求 平均值 可以得出相应结论.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1、与对照组相比,高温处理相同的时间,由于不知道对照组与高温处理组柱花草的呼吸速率,因此不能确定二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真正光合速率)的大小关系.
2、进行4组大棚实验,其中3组大棚分别施加一定强度的电场、高浓度C02、一定强度的电场和高浓度C02,根据实验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第4组大棚不做处理,其他条件均相同.若干天后分别多次测定各组柱花草干重并计算平均值,比较干重平均值的变化可以得出结论.
【解答】解:(1)20℃时,由于有氧气的释放,说明此时柱花草叶肉细胞即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所以柱花草叶肉细胞内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叶绿体.叶绿体中RuBPcase酶的作用是催化CO2固定,CO2固定发生在叶绿体基质,因而其发挥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由于不知道对照组与高温处理组柱花草的呼吸速率,因此不能确定二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真正光合速率)的大小关系.
(2)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暗反应需要光反应为其提供ATP和[H],同时暗反应受到多种酶的影响,因此降低温度后也会使酶的活性降低,对暗反应影响较大.
(3)进行4组大棚实验,其中3组大棚分别施加一定强度的电场、高浓度C02、一定强度的电场和高浓度C02,根据实验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第4组大棚不做处理,其他条件均相同.若干天后分别多次测定各组柱花草干重并计算平均值,比较干重平均值的变化可以得出结论.
故答案为:
(1)线粒体、叶绿体 叶绿体基质 无法确定
(2)类囊体薄膜结构 与暗反应有关的酶活性
(3)大气电场强度(或自然状态下的电场强度)和大气C02浓度 干重 平均值
8.当兴奋传导至突触小体时,突触间隙中的Ca2+通过Ca2+通道内流,会引起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释放.已知“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相似.兰伯特﹣伊顿综合征患者的自身抗体与突触前膜的Ca2+通道特异性结合,阻滞Ca2+内流,导致神经﹣肌肉接头处信号传递发生障碍.请根据图1、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神经细胞II以 胞吐 方式释放5﹣羟色胺到突触间隙,再与III上的受体结合后,神经细胞III对离子的通透性 会 (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在神经细胞II内 不能 (填“能”或“不能”)检测到乙酰胆碱.若抑制I神经细胞膜上的Ca2+通道,II细胞不会检测到动作电位,其原因 Ca2+不能经过Ca2+通道内流,导致I细胞无法释放乙酰胆碱 .
(2)图2中,突触间隙中Ach通过 组织液 扩散至突触后膜与Ach受体结合后,引起肌肉 收缩 (填“收缩”或“舒张”).
(3)图2中乙细胞直接来源于 记忆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分化 .兰伯特﹣伊顿综合症与 ③ (填序号)的病因相同(供选答案:①艾滋病 ②红绿色盲 ③系统性红斑狼疮).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
【分析】据图分析:图1中,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5﹣羟色胺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但不进人细胞)后,下一个细胞不产生动作电位,但仍有离子进人细胞,如某些阴离子;图2中的细胞乙是浆细胞,其来源是记忆细胞和B细胞增殖分化;兰伯特一伊顿综合征与系统性红斑狼疮一样均为自身免疫病.
【解答】解:(1)图1中,神经递质5﹣羟色胺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5﹣羟色胺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会引起离子的通透性改变,但在神经细胞II内不能检测到乙酰胆碱.抑制I神经细胞膜上的Ca2+通道,Ca2+不能经过Ca2+通道内流,导致I细胞无法释放乙酰胆碱,II细胞不会检测到动作电位.
(2)图2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能够通过组织液扩散至突触后膜与Ach受体结合后,引起肌肉收缩.
(3)图2中乙细胞是浆细胞,直接来源于记忆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分化.兰伯特﹣伊顿综合症与系统性红斑狼疮一样均为自身免疫病.
故答案为:
(1)胞吐 会 不能 Ca2+不能经过Ca2+通道内流,导致I细胞无法释放乙酰胆碱
(2)组织液 收缩
(3)记忆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分化 ③
9.图1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部分示意图,图2是某生态学家对该草原上种群乙1跟踪调查30年绘制出的种群λ值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甲﹣戊中能出现在能量金字塔中的包括 甲、乙1、乙2、乙3、丙1、丙2、丙3 .碳在乙1与乙2之间以 含碳有机物 的形式流动.丙2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等于 丙2的同化量﹣丙2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或流向丙3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
(2)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丙2的种群密度,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0只丙2,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有10只未被标记,标记的个体有20只,则丙2的种群密度是 45 只/hm2.若标记的丙2有一部分被丙3捕食,则实际上丙3的种群密度会 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图2中,种群乙1在15﹣20年间的年龄组成为 衰退型 .种群乙1在第10年的种群数量 大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20年的种群数量.种群乙1的数量变化,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自我调节 能力.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种群的数量变动.
【分析】分析图1:甲是生产者,乙1、乙2、乙3、丙1、丙2、丙3均为消费者,丁为大气中的C02库,戊是分解者.
分析图2:λ值大于1,年龄组成为增长型,λ值小于1,年龄组成为衰退型,λ值等于1,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解答】解:(1)能量金字塔中包括生产者、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而图中甲是生产者,乙1、乙2、乙3、丙1、丙2、丙3均为消费者,丁为大气中的C02库,戊是分解者.因此图1甲﹣戊中能出现在能量金字塔中的包括甲、乙1、乙2、乙3、丙1、丙2、丙3.乙1与乙2是消费者,而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丙2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丙2的同化量﹣丙2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或流向丙3 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2)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30=30:20,解得N=45只/hm2.若标记的丙2有一部分被丙3捕食,则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因此实际上丙3的种群密度会偏大.
(3)图2中,λ值大于1,年龄组成为增长型,λ值小于1,年龄组成为衰退型,λ值等于1,年龄组成为稳定型.图2中,第10年到20年间λ值小于1,种群数量越来越少,因此种群乙1在15﹣20年间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在第10年的种群数量大于 第20年的种群数量.种群乙1的数量变化,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
(1)甲、乙1、乙2、乙3、丙1、丙2、丙3 含碳有机物 丙2的同化量﹣丙2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或流向丙3 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2)45 偏大
(3)衰退型 大于 自我调节
10.已知某雌雄同株植物(N=20),其花色产生的机理如图所示.研究人员用两种纯种植株进行杂交的F1,F1自交F2,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组别 亲本 F2
甲 白花×黄花 红花:黄花:白花=9:3:4
乙 未知花色×黄花 红色:黄色=3:1
(1)欲测该植物的基因组序列,需要测定 10 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经分析可知,白花的基因型为 aabb、aaBb、aaBB .若让甲组F2的黄花自交,F3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黄花:白花=5:1 .乙组未知花色植株的基因型为 AABB .
(2)若先对乙组的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幼苗,理论上所得植株花色表现型及比例为 红花:黄花=1:1, .
(3)另外一组研究人员在做甲组实验时,得到的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黄花:白花=3:1:4.经检测得知,出现此结果的原因是F1的2号染色体缺失使含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致死,由此推测,甲组中F1发生染色体缺失的是包含 A (填“A”“a”“B”或“b”)基因所在的2号染色体.
(4)如果控制花色的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基因与B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对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进行测交实验,子代出现了一定比例(不超过总数 )的黄花,造成这种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由代谢途径可知,红色花的基因型是A_B_,黄色花的基因型是A_bb,aabb、aaB_表现为白色花;由表格信息可知,甲组实验白花与黄花杂交,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是9:3:4,是9:3:3:1 的变式,因此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且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亲本基因型是AAbb、aaBB;乙组实验,未知花色×黄花,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红色:黄色=3:1,相当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实验,且没有白色花,因此子一代基因型是AABb,亲本黄色花基因型是AAbb,未知花色的基因型是AABB,表现为红色花.
【解答】解:(1)该花是雌雄同株植物,没有性染色体,2n=20,因此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数目是10,因此欲测该植物的基因组序列,需要测定10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由分析可知,白花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三种;甲组F2的黄花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1:2,黄花自交,F3的白花比例是aabb= × ,黄花的比例是 ,表现型及比例为 黄花:白花=5:1;由分析可知,乙组未知花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2)乙组的F1的基因型是AABb,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B:Ab=1:1,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幼苗,理论上所得植株花色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黄花=1:1
(3)由分析可知,甲组实验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由题意知,白花的比例是aa__= ,相当于测交实验,因此如果出现此结果的原因是F1的2号染色体缺失使含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致死,甲组中F1发生染色体缺失的是包含A基因在内的2号染色体.
(4)如果控制花色的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基因与B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B:ab=1: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1:1,前者是红花,后者是白花,如果子代出现了一定比例(不超过总数 )的黄花,造成这种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
故答案为:
(1)10 aaBB、aaBb、aabb 黄花:白花=5:1 AABB
(2)红花:黄花=1:1
(3)A
(4)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为了调查某城市自来水的水质情况,某研究小组对自来水水样中的大肠杆菌含量进行了测定,请回答下列问题:
(1)检测自来水中大肠杆菌的数量,可选用伊红美蓝培养基,伊红美蓝培养基除了为大肠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水和碳源外,还可以提供 氮源和无机盐 等基本营养成分.该研究小组在统计菌落数目时,选取菌落数目未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这样可以防止因 培养时间不足 而遗漏菌落的数目.
(2)在接种前,该研究小组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结果发现空白对照组的平板上出现了6个菌落,请分析说明可能的原因(写出两点):① 培养基灭菌不合格 ;② 倒平板过程被污染(或培养皿灭菌不合格) .若空白平板上无菌落出现,其他三组实验组平板上菌落平均数为33﹣35个,这些平板需要在37℃温度下,pH调至 中性或微碱性 的条件下培养1﹣2d.
(3)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每次划线之前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目的是 杀死上次划线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 .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 将聚集的菌体逐步进行稀释,以获得单个菌落 ;划线时落在培养基上共画了5个区域,则需要 6 次灼烧接种环.
(4)直接给牲口饮用自来水或河水,牲口易出现腹泻.在饮水中加土霉素可预防牲口出现大面积腹泻,但长期大量使用土霉素容易引起大肠杆菌产生抗药性,这一过程的实质是大肠杆菌种群的 抗药性基因频率 发生了变化.
【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分析】微生物接种常用的两种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解答】解:(1)微生物培养基成分应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等.
(2)为了确定培养基的灭菌是否合格,微生物学实验一般会设置空白对照: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生成.
(3)接种时接种环需要灼烧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体的数目逐渐减少,以便得到单个菌落.每次划线之前及接种之后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因而划5个区域,则需要6次灼烧接种环.
(4)长期大量使用土霉素容易引起大肠杆菌产生抗药性,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实质是大肠杆菌种群的抗药性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
故答案为:
(1)氮源和无机盐 培养时间不足
(2)培养基灭菌不合格 倒平板过程被污染(或培养皿灭菌不合格) 中性或微碱性
(3)杀死上次划线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将聚集的菌体逐步进行稀释,以获得单个菌落 6
(4)抗药性基因频率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我国全面二孩政策已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十二年前,33岁的产妇朱女士利用试管婴儿技术,成功生下一个男孩.2016年3月,朱女士决定生育第二个孩子,医院找到当年为她冷冻的“胚胎”,经过检胎等程序,朱女士已成功怀孕12周.冷冻12年后复苏、植入,该“冻龄”宝宝将有望成为国内最“老”的宝宝.有意思的是,这个沉睡了12年的“冰宝宝”,跟自己11岁的亲哥哥其实是“同龄”.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由于女性的自然周期产生的卵子太少,医生在取卵前通常需要注射 促性腺 激素,促使一次有更多的卵泡发育.试管婴儿技术采用了体外受精等技术,精子顶体内含有的 顶体酶 能协助精子穿过卵细胞的 放射冠和透明带 最终进入卵细胞内完成受精作用.
(2)通过胚胎移植技术将冷冻的“胚胎”移入朱女士子宫内,使其继续发育,胚胎移植的实质是 早期胚胎在相同生理环境条件下空间位置的转移 .沉睡了12年的“冰宝宝”跟自己11岁的亲哥哥其实是“同龄”.二者性别相同的概率为 .
(3)若进行试管婴儿的某夫妇,其中妻子患有线粒体疾病(线粒体DNA缺陷),则子女患病的情况为 全患病 ,该疾病的遗传 不遵循 (填“遵循”或“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4)与试管婴儿相比,人们对克隆人争议较大.持反对态度的科学家认为,由于克隆技术尚不成熟,现在就做克隆人很可能孕育出有严重缺陷的孩子;但是坚持克隆人的科学家则认为,一些技术问题可以通过胚胎分级、基因诊断和 染色体检查 等方法得到解决.而有些人利用试管婴儿技术选择生男孩还是女孩,从种群特征角度分析,这会严重影响人口的 性别比例 ,进而影响人口数量,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
【考点】胚胎移植.
【分析】1、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①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选择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优秀的供体,有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的受体.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②配种或人工授精;③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此时的胚胎应发育到桑椹或胚囊胚阶段);④对胚胎进行移植;⑤移植后的检查.
2、受精过程为:顶体反应→穿越放射冠→穿越透明带(透明带反应)→卵细胞膜反应(卵黄膜封闭作用)→卵子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并释放第二极体→雌雄原核的形成、核膜消失,雌、雄原核融合形成合子→第一次卵裂开始.
3、线粒体中遗传物质的遗传方式为细胞质遗传(母系遗传).
【解答】解:(1)给女性注射促性腺激素可促使其一次有更多的卵泡发育;顶体内含有的顶体酶能协助精子穿过卵细胞的放射冠和透明带,最终进入卵细胞.
(2)胚胎移植的实质是早期胚胎在相同生理环境条件下空间位置的转移;生男、生女的概率相等,均为 .
(3)线粒体疾病的遗传方式是细胞质遗传,具有母系遗传的特点,即母亲患病子女全患病,这种遗传病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4)通过胚胎分级、基因诊断和染色体检查等方法,可帮助检测有严重缺陷的孩子,弥补克隆技术的不足;人为地选择生男孩还是生女孩,会严重影响人口的性别比例.
故答案为:
(1)促性腺 顶体酶 放射冠和透明带
(2)早期胚胎在相同生理环境条件下空间位置的转移
(3)全患病 不遵循
(4)染色体检查 性别比例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s://pan.baidu.com/s/1pLIZJ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