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kUCjHGF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填在答题卡的答题栏内。1—30小题每题1分,31—40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诱变育种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一次诱变处理供实验的生物定能获得所需的变异类型
B.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C.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的选育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D.诱变育种过程能创造新的基因而杂交育种过程则不能
2.下图表示的是三种粘性末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粘性末端是由两种限制酶作用产生的
B.若甲中的G处发生突变,限制酶可能无法识别该切割位点
C.乙中的酶切位点在A与G之间
D.目前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几类原核生物
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新物种形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19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使灰色桦尺蛾变成了黑色桦尺蛾,黑色桦尺蛾是进化的结果,但不是新物种
B.用皮康霜治疗皮肤病,使用一段时间后,药效下降。这是由于引起皮肤病的病原体接触药物后产生了对皮康霜药物有效成分的抗药性变异
C.华南虎和东北虎两个亚种的形成,只有地理隔离,没有生殖隔离,还是同一物种
D.海南热带野生动物园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不育的“狮虎兽”,说明狮子和老虎存在生殖隔离
4.下表所示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某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由这些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基因A的频率 0.99 0.81 0.64 0.49 0.36 0.25 0.16 0.10
基因a的频率 0.01 0.19 0.36 0.51 0.64 0.75 0.84 0.90
A.由于种群基因频率改变,该生物发生了进化
B.a基因控制的性状可能更适应新环境
C.1970年,该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8%
D.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
5.下图所示为种群与物种的关系图解,关于下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物种可以有很多种群,这些种群间只是因为地理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
B.若物种2是由物种1形成的,则物种1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
C.交配能产生后代的一定是同一物种,由物种1形成物种2的必要条件是地理隔离
D.若种群1与种群2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膀胱上皮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血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分别是尿液和组织液、血液和组织液、细胞液和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B.稳态就是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在一个固定不变的值
C.与组织液和淋巴相比较,血浆中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其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D.内环境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7.下列过程,哪些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
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②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④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
⑤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⑥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
A.②④⑤ B. ②⑤⑥ C.①③④ D.①③⑥
8.下列实例分析不正确的是
A.某人因意外车祸而使大脑受损,其表现症状是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会说,这个人受损伤的部位是言语区的S区
B.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神经中枢除了有躯体感觉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还有言语中枢V区
C.某同学正在跑步,下丘脑和脑干也参与调节
D.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H区和S区
9.下图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所测得的膜电位变化,A、B、C、D为四种测量方式,其中测出这种膜电位变化的是
10.如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 Cl-同时内流
11.下列有关促胰液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B.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
C.促胰液素通过专门管道运到胰腺的 D.促胰液素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12.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项目 测定值 参考范围 单位
甲状腺激素 10.0 3.1—6.8 Pmol/L
胰岛素 1.7 5.0—20.0 2mlU/L
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C.血糖含量低于正常 D.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
13.有一种“生物活性绷带”的原理是先采集一些细胞标本,再让其在特殊模片上增殖,5~7天后,将膜片敷到患者伤口上,膜片会将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处,并促进新生皮肤层生长,达到愈合伤口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人的皮肤烧伤后易引起感染,主要是由于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受损所致
B.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择来自本人的干细胞
C.膜片“释放”的细胞能与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与两者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D.若采用异体皮肤移植会导致排异反应,主要是因为抗体对移植皮肤细胞有杀伤作用
14.临床上发现,原本生育能力正常的青年男子因外伤导致输精管和附睾断裂,少量精子进入血液,外伤治愈后,发现精液中精子数量正常,但均不能存活,其原因最可能与下列哪种免疫现象的机理相同
A.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产生强烈免疫反应
B.接受移植器官治疗的患者需服用免疫抑制剂
C.注射天花疫苗引起免疫反应产生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
D.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具有针对自身成分的抗体
15.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
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的抗性变异
C.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
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16.已知单侧光与重力均影响生长素的运输。为探究某强度的单侧光及重力对横放状态下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人员对刚萌发的盆栽燕麦(保留尖端)分别进行了如图所示的的处理,假如三组实验处于失重状态下,那么三组芽的生长弯曲状态分别为
A.向下生长、向上生长、水平生长
B.向上生长、水平生长、向下生长
C.水平生长、向上生长、向下生长
D.向上生长、向下生长、水平生长
17.根据所学知识据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能直立生长的是①、④和⑥
B.若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可设置①③进行对照
C.若探究植物胚芽鞘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⑥进行对照
D.图中弯曲生长的是③⑤
18.实验表明,乙烯能抑制根系生长;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根系生长,但较高浓度的生长素则抑制根系生长。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A.生长素与乙烯可以相互转化 B.乙烯抑制了生长素的合成
C.生长素与乙烯的化学本质相同 D.较高浓度的生长素可能会诱导乙烯的合成
19.如图为三种植物激素及NAA(萘乙酸,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模式图(+表示促进,一表示抑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激素甲可以促进果实的发育和成熟
B.用水浸泡种子可降低激素乙的含量,促进萌发
C.生产中诱导单性结实常用丙而不用NAA
D.激素乙和细胞分裂素具有协同作用
20.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小麦幼苗,能使植株增高和增产
B.将促进根生长的最适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作用于该植物的芽,不一定表现为促进生长
C.细胞分裂素促进叶片细胞的分裂,延缓叶片衰老
D.乙烯存在于多种植物组织,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发育
21.将柳枝条正挂在潮湿的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枝条的a、b两端分别长出芽和根,如图中甲所示。若把柳树枝条倒挂在同样潮湿的空气中,如图乙所示。一段时间后,其根和芽的生长情况是
A.b端长芽、a端长根,越靠近b端芽越长,越靠近a端根越长
B.a端长芽、b端长根,越靠近a端芽越长,越靠近b端根越长
C.b端长芽、a端长根,越靠近b端芽越短,越靠近a端根越短
D.a端长芽、b端长根,越靠近a端芽越短,越靠近b端根越短
22.选取长度相同的幼苗,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给予光照,在不同时间测定胚芽鞘伸长的长度,结果如图乙。能正确表示对照组、实验组的光照侧和背光测培养鞘伸长长度的曲线依次是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②①③
23.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B.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
D.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24.下图所示为四个不同国家中,在相同的时间内人口种群大小与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的关系,(实线为种群大小,虚线为粮食产量/英亩)。请问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哪一个国家能生存的最长久
A.A国 B.B国 C.C国 D.D国
25.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群落中种群种类越多,物种丰富度越高
B.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C.人类活动可以是自然演替的速度改变,而演替方向不一定会改变
D.湖泊迫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26.下表是某地区新引入的一种鱼1—7年间种群的增长速度。据表分析,错误的是
年份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第6年 第7年
增长速度 0.36 1.25 2.58 3.92 2.33 1.12 0.12
A.种群数量增长受种群密度制约 B.第7年种类斗争最激烈
C.第4年种群数量达到K/2 D.第5年开始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27.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B.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28.某高中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鸟纲鹎科动物白头鹎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下表所示。据表分析可知
年份 第2年 第4年 第6年 第8年 第10年 第12年 第14年
增长速率 0.66 1.52 2.83 3.69 2.91 1.20 0.03
A.这14年中白头鹎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
B.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C.白头鹎在该中学的环境容纳量约为第8年时白头鹎种群数量的两倍
D.研究时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经计算得出上表中的数据
29.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B.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D.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30.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为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
B.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
D.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31.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割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
A.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B.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
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D. 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
32.下图是由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由此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同
B.若乙神经元兴奋,会引起丙神经元兴奋
C.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
D.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
33.将小鼠依次置于25℃、0℃、25℃的环境中,在每一温度条件下均生活15min,从开始到结束,每隔5 min测一次皮肤血流量和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共测9次,测量结果(相对值)如下表(假设测量过程不影响小鼠相应的生理反应)。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指标
指标
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A 0.45 0.44 0.45 0.55 0.55 0.52 0.50 0.46 0.45
B 0.31 0.31 0.30 0.30 0.60 0.62 0.38 0.33 0.31
C 0.23 0.23 0.23 0.18 0.17 0.16 0.22 0.23 0.23
A.表中指标A、B、C依次为皮肤血流量、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含量
B.实验中,指标A先增加,B后增加,最终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这属于分级调节
C.当小鼠从25℃环境移到0℃环境中时,此时的体温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D.根据实验数据,可推测出13min时小鼠的产热速率大于26min时小鼠的产热速率
34.下图表示免疫反应过程,其中①—⑦表示相关物质红细胞,不正确的选项是
A.①和⑤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B.图中至少有3种细胞有增殖分化能力
C.⑤有可能与机体自身物质结合,引起免疫失调
D.二次免疫时,③只能由②增殖分化而来
35.分析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
A.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化的作用
B.效应T淋巴细胞的作用
C.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
D.浆细胞产生杭体的作用
36.如图示黄花燕麦幼苗中生长素相对含量的分布,根据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主要在生长活跃的部位合成
B.b点所对应的细胞体积比a点所对应的细胞体积大
C.a点对应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d点可能会抑制d点细胞的生长
D.a点生长素浓度相对较高是由b、c点细胞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a点所致
37.某高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以“探究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相对含量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课题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以下所得结论合理的是
A.植物是否发芽主要取决于生长素的浓度
B.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的比值高时,可促进发芽;当该比值低时,可促进生根
C.细胞分裂素能促进根的分化
D.当两种激素浓度相等时,不能促进生根和发芽
38.用外源脱落酸(ABA)及其合成抑制剂(fluricbne)分别处理采摘后的番茄,番茄的乙烯释放量变化如图所示(CK为对照处理),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外源脱落酸可以诱导乙烯的生成
B.脱落酸与乙烯对果实成熟的调控有协同作用
C.脱落酸合成抑制剂可以促进乙烯的生物合成
D.采摘后番茄果实内乙烯的生成需要外缘脱落酸的诱导
39.为了减少某种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人们引入了专门捕食这种害虫的蜘蛛。下图所示为引入蜘蛛后对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下列对曲线图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在Ⅰ期间,若针对害虫施以杀虫剂,蜘蛛数量将会增加得更快
B.在Ⅱ期间,蜘蛛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食物不足
C.在Ⅲ期间,两个种群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D.由图中曲线可知,蜘蛛和害虫之间呈竞争关系
40.下图表示开始处于平衡状态的某生物种群因某些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的四种情形,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中,正确的说法是
A.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羊群,则a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过度放牧
B.若图②所示为某湖泊中草鱼的数量,则b点后变化原因就是草鱼的繁殖能力增强
C.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该种群所生活的生态系统一定遭到了严重破坏
D.图④表示在消灭害虫时将害虫消灭到K/2就能达到理想效果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41.(除注明外,其余每空1分,共8分)下面左图是某种生物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右图为种群年龄组成三种类型的示意图,请据图作答:
左图 右图
(1)左图所反映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______曲线。在左图D点所示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同右图中的______基本一致,其特点为______。
(2)大熊猫等濒于灭绝的生物其年龄组成的类型可能是右图中的______。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以提高______,是提高大熊猫种群密度的根本措施。
(3)用样方法调查某地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发现最初几年它的种群数量每年都以130%的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增加,则这几年其种群增长曲线呈______型,两年后它的数量将达到______。(2分)
42.(每空1分,共7分)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猎物模型,如下图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请据图回答:
(1)该模型属于_____________(填“物理”、“概念”或“数学”)模型,其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_____________(填“正反馈”或“负反馈”)调节。
(2)仅从该模型分析,图中最可能代表猎物和捕食者K值的点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___。
(3)捕食者与猎物的相互关系是经过长期的________________进化逐步形成的,捕食者的存在对猎物也是有益的,因为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猎物中的__________的个体,同时往往捕食种群数量较____________(填“大”或“小”)的猎物物种。
43.(每空1分,6分)下图表示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请据图回答:
(1)若A表示人体处于应激状态,人体通过途径①②③④的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___调节。
(2)若A表示血糖浓度过低,人体可通过途径____________作用于相关腺体分泌激素,或者通过血糖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分泌____________来维持血糖恒定。
(3)若A表示表示寒冷环境,人体可通过途径①②③④增加____________激素促进细胞代谢,也可通过途径①⑥④增加肾上腺素,使产热增加,共同来维持体温恒定。
(4)若A表示血浆渗透压升高,人体可通过①②释放更多由____________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其靶器官主要是____________。
44.(每空1分,10分)为了研究根背光生长与生长素之间的关系,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将水稻幼苗分别培养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或适宜浓度NPA(生长素运输抑制剂)的溶液中,用水平单侧光照射其根部(如图甲),测得根的弯曲角度及生长速率如表乙:
测定指标
处理方式 外源生长素(mg/L) NPA(μmol/L)
0 0.001 0.01 0.1 3
弯曲角度α(度) 37 40 31 22 16
生长速率(mm/天) 15 17 13 11 8
(1)从图甲的实验结果可以发现,根向光一侧的生长速率比背光侧________,可对根进行_____________(填“纵”或“横”)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一结果。
(2)在研究根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关系的实验中,单侧光是实验中的______________变量,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乙的表格中可以分析出:
①生长素对水稻根生长的作用具有___________性,其中外源生长浓度为0.001mg/L时对根的生长_________作用。如果要进一步研究弯曲度最大的外源生长浓度,选择的浓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mg/L
②使用适宜浓度NPA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弯曲度__________,说明单侧光照射下根的背光生长是通过影响生长素的______________导致其分布不均所致。
(4)研究者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根部细胞,得到结果如下表:
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 处理前 处理后
DNA:RNA:蛋白质 1:3:10 1:5:20
由表中数据可以说明生长素类似物促进生长的微观原因是能促进基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
45.(除注明外,其余每空1分,共9分)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中:
(1)采用___________(1分)的方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如果发现血球计数板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
(2)如果提出的问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试针对这一问题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将1mL酵母菌样品加99mL无菌水稀释,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现观察到图中该计数室(共有400个小格)所示a、b、c、d、e5个格80个小格内共有酵母菌30个,则上述1mL酵母菌样品约有菌体__________个。
(4)某一小组同学为了探究“温度(5℃、28℃)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是如何影响的?”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了为期7天的实验,每天定时取样一次,并在实验前设计了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如下表所示:
温度/℃
酵母菌数
/个·mL-1
时间/天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7天
5
28
根据上述表格,有人认为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不能够准确反映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请指出该方案不足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二年级生物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B C C C C D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D D C D C D D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B [ D B B D A CXXK] A D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B D A D B D B D B A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41.
(1)S B 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
(2)C 环境容纳量
(3)J 5.29N0
42.
(1)数学 负反馈
(2)P2 N2
(3)共同 年老、病弱或年幼 大
43.
(1)神经—体液
(2)①⑥④ 胰高血糖素
(3)甲状腺
(4)下丘脑 肾小管和集合管
44.
(1) 快 纵
(2)无关 弯曲角度和生长速率(缺一不给分)
(3)①两重 促进 0至0.01
②减小(“变小”等类似答案都给分) 运输
(4) 转录(写“表达”给分,写“翻译”不给分)
45.
(1)抽样检测(1分) 适当稀释菌液
(2)酵母菌种群的数量随时间呈“S”型增长(或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酵母菌种群的数量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大,达到一定程度以后,酵母菌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或其他表达了“酵母菌种群的数量”与“时间”关系的合理叙述)
(3)1.5×108
(4)每天检测时应多取几次样,求平均值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kUCjHG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