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一中醴陵一中南方中学2017年下学期高二年级联考生物试题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s://pan.baidu.com/s/1slTzdXb
总分:100分 时量:90分钟 考试时间2017年12月11日
命题人: 审题人:
姓名 考号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40小题,每小题1.5分 共60分)
1.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
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
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2. 下列可以在内环境中找到的有几项( )
①呼吸酶 ②DNA聚合酶 ③乳糖 ④脂肪酸 ⑤乙酰胆碱 ⑥钾离子通道蛋白 ⑦O2 ⑧尿素 ⑨乳酸 ⑩胰蛋白酶 ⑪血红蛋白 ⑫甲状腺激素受体 ⑬胆固醇
A. 四项 B. 五项 C. 六项 D. 七项
3.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1.8%NaCl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其原理是( )
A. 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 B. 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C. 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 D. 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
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
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
C.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
D.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来源:学科网]
5. 组织液生成增多,大量积累在细胞间隙就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不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 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 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 大量饮水,尿量增加 D. 淋巴结发炎,淋巴回流受阻
6.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报刊时,需要参与的神经中枢有( )
A.言语区 B.躯体运动中枢
C.躯体感觉中枢 D.以上全部都参与
7.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
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 ②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
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
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
A.感受器 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D.效应器
9.蛙的神经元内、外Na+浓度分别是15mmol/L和120mmol/L。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 B.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
C.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 D.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
10.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11.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兴奋。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 )
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 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12. Ca2+能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利于突触小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将引起的效应是( )
A. 减缓神经冲动的传递 B. 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 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 D. 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13. 图甲所示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图乙为突触结构,在a、b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ab=b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来源:学科网ZXXK]
A. 刺激图甲中②处,可以测到电位变化的有①③④⑤⑥
B. 在突触处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C. 刺激图乙b、c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各偏转1、2次
D. 若抑制图甲中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
14.一个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在添加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河豚毒素(Na+通道蛋白抑制剂)后,是如何变化的( )
15. 如图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A表示物质,符合该模型的是( )
A. ①效应T细胞,②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A抗体
B. ①传出神经元,②传入神经元,A神经递质
C. ①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②垂体细胞,A促甲状腺激素
D. ①垂体细胞,②甲状腺细胞,A促甲状腺激素
16.甲状腺激素会对机体的代谢产生影响。若给实验小鼠每日注射适量甲状腺激素,连续注射多日后,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
A.机体产热增加 B.体重快速增加
C.进食量明显增加 D.放入密闭室中更易窒息死亡
17.当人体血糖浓度偏高时,质膜中的某种葡萄糖载体可将葡萄糖转运至肝细胞内,血糖浓度偏低时则转运方向相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载体在血糖浓度偏低时的转运需要消耗ATP B.转运速率随血糖浓度升高不断增大
C.转运方向不是由该载体决定的 D.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运出肝细胞
18. 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右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加快
B.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
C.当胰岛素浓度为40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
D.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处于抑制状态
19.胰液分泌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图为胰液分泌调节的部分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咀嚼食物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的调节方式属于条件反射
B.食物进入胃内后,引起胰液分泌的调节方式为体液调节[来源:学§科§网Z§X§X§K]
C.激素A能作用于胰腺与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有关
D.激素B作用于胰腺后很快被灭活导致激素的作用时间短
20.某病人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下降,即正常剂量的胰岛素产生低于正常生物学效应的一种状态,称为胰岛素抵抗(IR)。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IR患者靶细胞膜上有部分胰岛素受体的结构可能改变
B.IR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首选口服胰岛素的方法
C.IR患者体内胰高血糖素浓度低于正常个体
D.IR患者的尿液与新配制的斐林试剂共热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21.下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下丘脑是内分泌枢纽,又是神经中枢,但受大脑皮层控制。
B.图中下丘脑、垂体也能分泌激素,如下丘脑能分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
C.若图中内分泌腺是甲状腺,当它的分泌物增多时,可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
D.当人体饮水不足或食物过咸时,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过少。
22.8岁的小明因一次意外不幸使得他的下丘脑受到损伤,这可能会导致他( )
①睾丸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②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到影响 ③体温调节受到影响
④血糖调节受到影响 ⑤水盐平衡的调节受到影响 ⑥言语活动功能出现障碍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③⑤⑥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23. 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来源:学_科_网]
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B. 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C.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D. 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24.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 )
选项 对长期吸入高浓度PM2.5的研究结果 推论
A. 损害呼吸道粘膜 影响非特异性免疫
B. 改变T细胞数目 影响特异性免疫
C. 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 影响细胞免疫
D. 导致抗体水平升高 影响体液免疫
25.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相对独立,既不受神经调节也不受体液调节
B.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
C.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均为自身免疫病
D.免疫系统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不能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
26. 人体内的T细胞分两类,第一类:杀伤T细胞(Tc),能直接攻击和杀伤其他细胞;第二类:辅助T细胞(Th),能直接刺激已经结合了抗原的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Tc能发挥作用依赖于细胞膜表面所具有的糖蛋白CD8识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Th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而成,并在胸腺中成熟的
B. 若人体内出现癌细胞,则依赖于Tc发挥作用,予以清除
C. 如果编码CD8的基因不能正常表达,可能出现自身免疫病
D. Th既参与了人体的细胞免疫,也参与了人体的体液免疫
27.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
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
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28. 下图中的图1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定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A表示);图2是生长素浓度对胚芽鞘生长的作用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b点时,A具有最大值
B. 只用图1实验即可证明生长素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图1 图2
C. 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不同,但可能形成相同的A
D. 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d时,胚芽鞘向左侧弯曲
29. 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萌发种子的胚根,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胚根的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胚根中的相应位置分别切取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胚根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根。然后用单侧光照射,下列关于实验的结论和分析正确的是( )
A. a′组向光弯曲生长
B. b′组背光弯曲生长
C. a′组尖端下部的生长素能进行极性运输
D. b′组尖端下部的生长素能进行极性运输
30. 某小组开展“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研究,关于这个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经预实验后,后续实验中还需设置一组用蒸馏水处理插条的实验作对照组
B.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每组需要取多支插条
C. 浸泡法适用于较低浓度溶液及空气湿度较大、遮阴环境
D. 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可能相同
31. 下列各组生命现象中,能体现生长素对植物器官具有相同作用的一组是( )
A. 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
B. 茎的背地性和茎的向光性
C. 对果实发育的影响与顶端优势对侧芽的影响
D. 根的向地性和胚芽鞘的向光性
32.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同一种植物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高于幼根
B.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
C.在番茄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2,4—D可防止落花落果
D.用一定浓度的吲哚丁酸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
33.右图为自然环境中某一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cd段波动的直接原因是出生率
B.食物可能是影响cd段波动的重要外源性因素
C.c点时种群增长率最大
D.该种群发展过程中,幼体所占比例ab段小于cd段
34. 为估算一包黄豆的数量,将这包黄豆和50粒绿豆混装在大广口瓶中,从瓶中随机取出一勺豆子,统计发现其总数为n,其中绿豆的数量为m。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上述实验模拟了标志重捕法,其中绿豆代表标记后的动物
B. 将黄豆和绿豆装入瓶中后,应将其振荡摇匀
C. 可重复取豆求平均值,降低实验误差
D. 黄豆总数约为50m/n
35. 如图表示种群增长速率与时间关系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曲线表明,种群数量的变化只与时间有关而与其他物种无关
B. C~D段种群数量下降,主要原因有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有限等
C. 该图可表示密闭的恒定容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
D. 若该种群为海洋经济鱼类,捕捞后种群数量最好保持在C时期的水平
36. 图中甲、乙为同一群落中的两个种群,曲线表示δ(δ=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t1和t4时刻乙种群的种群密度相同
B. t2时刻甲、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一定相同
C. t2和t3时刻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一定相同
D. t2→t4甲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
37. 如图反映了N1、N2两种生物种群密度变化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环境条件稳定,持续时间长,则足以使一种生物因竞争而被排除
B. 若环境条件频繁变化,则常常不出现竞争排除现象
C. 海洋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类繁多,这是因为这些水体的环境因素较为稳定
D. 自然群落中的竞争排除现象是有限的,这是因为自然环境总是不断变化的
38.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 )
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 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
C.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D.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
39. 下列关于生态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来源:学科网ZXXK]
A. 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需要设置对照组
B. 将培养液滴在盖玻片边缘后,马上进行酵母菌的计数
C.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调查方法可用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
D. 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方法之一是样方法
40. 下列关于在火山岩上发生的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苔藓植物有利于土壤的形成,最先定居在岩石上
B. 该演替与发生在冰川泥上的演替类型不同
C. 该演替过程一定会发展到森林群落阶段
D. 灌木群落中也会存在地衣、苔藓等种群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
41. (8分)右图为人体生长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
(1)细胞a分泌的激素对细胞c的分泌具有促进作用,而细胞b分泌的激素对细胞c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则这两种激素对细胞c分泌生长激素的调节呈__________关系。若生长激素分泌增多,将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细胞b的分泌。
(2)下丘脑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联系的枢纽。如发生急性低血糖时,对血糖浓度敏感的神经元可通过细胞a促进细胞c分泌。在这个调节的过程中,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的作用是将___________ 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
(3)激素的作用范围较广泛,如生长激素可与全身脂肪细胞和软骨细胞等靶细胞的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动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原因之一是生长激素可作用于胸腺,促进_________分化。
42. (10分)回答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问题。
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受到病毒攻击后发生的部分免疫反应,据图回答问题。
(1).人体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_____组成。图中表示浆细胞的是细胞_____(用图中细胞编号回答)。
(2).图中细胞Ⅰ完成的免疫应答过程有两大方面,既能通过途径③保护人体,又能产生_____。
(3).巨噬细胞与被感染细胞相比,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较发达,这是由于巨噬细胞需要_____(多选)。
A.表达细胞表面受体 B.产生更多的细胞内水解酶
C.合成大量ATP D.合成更多蛋白质分泌到胞外
(4).图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途径_____。 A.① B.② C.③ D.④
(5).图示①~④的4个途径中,一定会发生膜上受体与细胞外分子相互识别过程的有___。
(6).若人体第二次受到相同病毒攻击,会发生快速免疫应答。请用箭头(→)、相关文字以及上图中相关细胞编号写出快速免疫应答的途径。
43. (10分)Ⅰ.下图为小明同学建构的种群知识框架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____________ _。
(2)种群的“J”型曲线增长数学模型:Nt=N0λt中,λ值与增长率的关系是:增长率=________________。
(3)利用方法⑦调査田鼠种群密度时,若一部分被标记的田鼠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___(填“偏大” “偏小”或“相等”)。
(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___________,从而降低该种群密度。
(5)为了验证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小明又做了“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的实验。在用血球计数板(1mmX1mm方格)对某一稀释100倍的样品进行计数时,发现在一个小方格内(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酵母菌平均数为5,据此估算10ml培养液中有酵母菌 个。
Ⅱ. 某一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变化如图所示(b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它们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
(2)a~b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会呈现出镶嵌分布,从而形成了群落的 __________。
(3)b~f段,显示火灾后植物群落的演替情况,该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_。三类植物在b~f段的增长方式近似于____型曲线。
(4)与cd段相比,ef段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_________。
44.(12分)科学家以绿色向日葵下胚轴为材料对植物向光性的探究
实验材料:向日葵下胚轴。
实验过程:观察单侧光照射前后,向日葵下胚轴的生长状况。
实验结果:
弯曲角度
用单侧光照射前 直立生长
用单侧光照射后 弯向光源15.1。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为了探究单侧光照射是否会导致向日葵下胚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需要先利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之后再测定其含量。假定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只与运输有关,下列收集生长素的方法(如图示)中,正确的是( )
(4).实验结果:科学家以绿色向日葵下胚轴为材料对植物向光性的探究
生长素百分比 黄质醛百分比 弯曲的角度
向光侧 背光侧 向光侧 背光侧
用单侧光照射
前(黑暗) 50.1 49.9 49.9 50 直立生长
用单侧光照射
后 50 50 65.5 35.5 弯向光源15.1。
由上述结果推测,黄质醛的生理作用是 。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
(5).单侧光如何导致黄质醛分布不均匀的?请做出假设(要求写两个)
假设1
假设2
浏阳一中、醴陵一中、南方中学
2017年下学期高二年级联考生物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40小题,每小题1.5分 共60分)
1-5CCABC 6-10DACAC 11-15BCAAD 16-20BCBCB
21-25DDCCB 26-30CDCCA 31-35 BABDD 36-40DCDDD
41. (8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1)拮抗 促进
(2)神经系统活动的电信号(2分) 调节内分泌系统活动的激素信号(2分)
(3)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
(4)T细胞
42. (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免疫分子或免疫活性物质 Ⅵ
(2).淋巴因子
(3).A、B、D
(4).A
(5).①、②、③
(6). (4分,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各记2分,分点记分)
43. (10分,每空1分)
Ⅰ. (1). 出生率和迁入率 (2). (λ-1)X100% 或λ-1也可 (3). 偏大 (4). 性别比例 (5). 2X1010
Ⅱ. (1). 竞争 (2). 水平结构 (3). 次生演替 S (4). 复杂
44.(12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向日葵受单侧光照射为何向光弯曲?(2分)
(2). 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侧多余向光侧(2分)
(3).B(2分)
(4). 抑制生长(2分)
向日葵在单侧光照射下向光弯曲不是因为下胚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而是因为黄质醛向光侧多余背光侧(2分)
(5) (2分,每点记1分)
假设1:黄质醛由背光侧向向光侧发生了横向运输
假设2:光照可以促进向光侧的黄质醛的合成
假设3:光照使背光侧的黄质醛部分分解了
参考以上答案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s://pan.baidu.com/s/1slTzdX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