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查询试卷\课件\优质课请在此输入关键字:
网站首页 >> 教育教研 >> 教研活动 >> 文章内容

优质课教学设计《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日期:2012-12-20]   来源:网易博客  作者:生物百花园   阅读:376[字体: ]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授课:张亮 
生物组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简述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和植物组织培养
2.了解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设计,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
2.通过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正确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判断、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设计,体验植物组织培养,激发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科学精神。
指导思想
本节主要介绍了植物细胞工程的一项基本技术,一些内容和原理在必修模块中已埋下伏笔,但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学生以前没有涉及,因此在理解上存在困难。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创设情景、问题驱动、层层设疑并结合讨论的方法,同时结合导学案,实现教学目标。
重点与难点
1.重点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
2.难点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
教学思路
 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这一基本技术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景——讨论引入——直接讲授——问题教学——归纳总结——反馈答疑——习题巩固”的方式来完成。
教学手段
自主学习、小组讨论、问题教学法、讲授法等
主要资源
PPT课件、自编学案
教学过程预设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创设情境,问题引入
 
 
 
 
 
 
 
 
 
 
2.新课讲授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①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概念
 
 ②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流程
 
 
 
 
 
 
 
 
 
 
 
 
 
 
 
 
 
 
 
 
 
 
 
 
 
 ③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意义
3.反馈
 
 
 
 
 
 
4.小结
 
 
 
 
5.布置作业
我国现状:地少人多,亟需更多的农产品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超级植物”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希望。
20世纪60年代,一些科学家突发奇想:能否培育出一种地上结番茄、地下长马铃薯的“超级作物”?能否用杂交的方法实现这一想法?
通过讨论得出:杂交不能实现上述想法。
 
引入:科学家是怎样实现这个想法的?
投影显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流程简图
 
教师引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概念
 
 
投影问题:
1)为什么要去壁?怎么去壁?去壁的常用方法是什么?
 
2)诱导融合的方法有哪些?
 
3)若只考虑两两融合,融合后的原生质体有哪些类型?所需的类型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能得到所需类型?
 
4)植物体细胞杂交完成的标志是什么?
 
5)得到杂种细胞后再如何操作才能得到杂种植株?
 
 
学生回答上述问题,教师适时补充,纠错。
 
梳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流程
 
 
 
 
 
 
强调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意义,以及植物体细胞杂交已取得的进展和尚未解决的问题。
设置情景,学生通过讨论,强化对本节知识系统掌握
 
 
 
 
 
引导学生构建本节知识网络
 
 
 
 
完成《学案》习题
教师讲授
 
 
 
 
 
 
 
 
学生阐述,教师总结
 
 
 
学生观察思考
 
 
 
 
 
 
 
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回答 
 
 
 
 
 
学生带着问题看书、思考,分组讨论
 
 
 
学生回顾总结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操作流程
 
 
 
 
复述植物提细胞杂交技术的流程。
 
 
 
 
 
 
 
 
 
 
 
学生总结,共同归纳
 
学生自主协作构建本节知识网络图
 
 
课后完成作业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引出植物细胞工程的一项基本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初步了解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承前启后
 
 
 
 
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联系旧知,深入拓展
 
 
 
锻炼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探索生命科学奥秘的兴趣及感悟科学永无止境的魅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锻炼学生的思维
 
构建知识体系,
形成知识网络
课后巩固,强化所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一、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概念
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操作流程
三、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意义与局限性
自我反思
主要特色与创新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联系现实,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探索、讨论,开启学生的思维之路。
3.运用“问题教学法”,层层深入地设疑,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探究、推理和思维表达能力。
4.及时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表达思维的能力。

 


相关评论
鄂公网安备 420881020000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