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
授课:张亮
|
生物组
|
|||||
教学目标
|
(一)知识目标
1.简述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和植物组织培养
2.了解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设计,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
2.通过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正确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判断、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设计,体验植物组织培养,激发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科学精神。
|
|||||||
指导思想
|
本节主要介绍了植物细胞工程的一项基本技术,一些内容和原理在必修模块中已埋下伏笔,但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学生以前没有涉及,因此在理解上存在困难。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创设情景、问题驱动、层层设疑并结合讨论的方法,同时结合导学案,实现教学目标。
|
|||||||
重点与难点
|
1.重点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
2.难点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
|
|||||||
教学思路
|
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这一基本技术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景——讨论引入——直接讲授——问题教学——归纳总结——反馈答疑——习题巩固”的方式来完成。
|
|||||||
教学手段
|
自主学习、小组讨论、问题教学法、讲授法等
|
|||||||
主要资源
|
PPT课件、自编学案
|
|||||||
教学过程预设
|
||||||||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1.创设情境,问题引入
2.新课讲授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①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概念
②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流程
③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意义
3.反馈
4.小结
5.布置作业
|
我国现状:地少人多,亟需更多的农产品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超级植物”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希望。
20世纪60年代,一些科学家突发奇想:能否培育出一种地上结番茄、地下长马铃薯的“超级作物”?能否用杂交的方法实现这一想法?
通过讨论得出:杂交不能实现上述想法。
引入:科学家是怎样实现这个想法的?
投影显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流程简图
教师引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概念
投影问题:
(1)为什么要去壁?怎么去壁?去壁的常用方法是什么?
(2)诱导融合的方法有哪些?
(3)若只考虑两两融合,融合后的原生质体有哪些类型?所需的类型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能得到所需类型?
(4)植物体细胞杂交完成的标志是什么?
(5)得到杂种细胞后再如何操作才能得到杂种植株?
学生回答上述问题,教师适时补充,纠错。
梳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流程
强调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意义,以及植物体细胞杂交已取得的进展和尚未解决的问题。
设置情景,学生通过讨论,强化对本节知识系统掌握
引导学生构建本节知识网络
完成《学案》习题
|
教师讲授
学生阐述,教师总结
学生观察思考
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回答
学生带着问题看书、思考,分组讨论
学生回顾总结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操作流程
复述植物提细胞杂交技术的流程。
学生总结,共同归纳
学生自主协作构建本节知识网络图
课后完成作业
|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引出植物细胞工程的一项基本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初步了解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承前启后
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联系旧知,深入拓展
锻炼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探索生命科学奥秘的兴趣及感悟科学永无止境的魅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锻炼学生的思维
构建知识体系,
形成知识网络
课后巩固,强化所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
板书设计
|
||||||||
板书设计
|
第二节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一、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概念
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操作流程
三、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意义与局限性
|
|||||||
自我反思
|
||||||||
主要特色与创新
|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联系现实,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探索、讨论,开启学生的思维之路。
3.运用“问题教学法”,层层深入地设疑,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探究、推理和思维表达能力。
4.及时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表达思维的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