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玉门鼠疫警方穿防化服执勤
导语:7月17日晚,甘肃玉门市疾控中心宣布,当地医院收治的一名鼠疫患者于16日凌晨死亡。自16日起玉门老市区、赤金镇实行为期9天的封城,人员只许进不许出,而与死者生前有过密切接触的151人已被隔离。
鼠疫传染性强,病死率高
近期智能手机上有一款非常热门的游戏,模拟各种传染病灭绝全人类的过程。由于基于真实的医学知识研发,这款游戏等于给玩家科普了流行病学知识,因而获得美国疾控中心给出“寓教于乐”的好评。在游戏菜单里,对鼠疫的描述如下——“‘零号病人’不幸染上了鼠疫。人类将再次面对这藏匿了数世纪并曾夺走2亿条无辜生命的可怕病毒。”
游戏剧情变成现实,就变得让人轻松不起来了。
许多人可能对“鼠疫”这个名字并不陌生,甚至知道它又名“黑死病”,六百多年前曾肆虐欧洲,夺去了当时欧洲三分之一人口的性命。其在历史上的三次大爆发,每次死亡人数都以千万计,死亡率达到100%,成为人类历史上的梦魇。但鼠疫是怎么产生又是如何传播,在医学昌明的今天是否依然值得警惕,相信正是由于对这些问题缺乏了解,鼠疫在人间的传播才至今没有停止。
鼠疫的病菌媒介并不是老鼠或者啮齿动物,而是寄生在这些动物身上的鼠蚤。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啮齿类动物对鼠疫杆菌大多有免疫力,鼠蚤吸了带有鼠疫杆菌的血液后,如果又叮咬了人类,则会把鼠疫传播给人类,这是最主要的人类感染渠道。此外,人剥食患病啮齿动物的皮、肉或吃了未彻底煮熟的染菌肉,也有可能感染鼠疫。
鼠疫根据发病症状轻重可分为三种类型,当然这几种病状可能同时并发。在感染鼠疫的初期阶段,会出现急性淋巴结炎,多有淋巴结出现在腹股沟,引起肿胀、化脓、坏死,这个阶段又称为“腺鼠疫”,比较难造成大规模的人人传播。
当鼠疫杆菌进入肺部和呼吸道以后,病人会出现高热寒战,咳嗽、胸痛、咯血,会因呼吸困难或多器官衰竭死亡。死者的皮肤常呈黑紫色,因此我们所俗称的“黑死病”多指“肺鼠疫”。这次在玉门发现的就是肺鼠疫,它的危险之处在于可以通过人的痰和飞沫传染,传染性极强,历史上鼠疫造成的毁灭性大流行也正是这种人际传播。所有的鼠疫,包括淋巴腺病不明显的病例,皆可引起败血性鼠疫,经由血液感染身体各部位,出现毒血症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严重内出血。
虽然近年来已经未见鼠疫在人类中大规模爆发,但几乎每年都能在动物身上检出鼠疫,因此中国政府并未放松对鼠疫的监察。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鼠疫列为甲类传染病,也就是最危险的等级,只有霍乱可以与之齐肩,而次一级的传染病则有非典、禽流感等。
甘肃包括玉门市附近一直是鼠疫的活跃区域
我国目前有12个鼠疫自然疫源地,其中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是目前最活跃的疫源地之一,玉门市属于此疫源地范围之内。甘肃省玉门市疾控中心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从1990年以来,该地动物间鼠疫此起彼伏,连年不断,并一度出现范围较广的猛烈流行,而昌马、赤金、清泉三乡镇在此区域之中,人獭鼠疫也有零星报告。
为什么在疫源地的名称上加上动物的名字?这是为了显示在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地区,鼠疫杆菌的主要宿主是旱獭,也就是俗称的“土拨鼠”,与我们在宠物店看到的天竺鼠(豚鼠)是同类,只不过喜马拉雅旱獭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的野外,而不是粉红色的小笼子里。
此外,鼠疫的宿主多是野生动物。
(喜马拉雅旱獭)
在城市里或者养殖的动物身上鲜见鼠疫杆菌。但在一些接近野外的城市,一些家犬也能够感染鼠疫,如2009年青海省海南州兴海县发生的肺鼠疫,发病12例,死亡3例,就是因犬感染鼠疫而传播给人引起的人间鼠疫。
据官方资料显示,喜马拉雅獭鼠疫疫源地自1954-2006年共发现染疫动物24种,其中有很多让人类无力抵抗的萌物,比如藏羚羊、高原野兔、沙狐等,包括旱獭在内,很多徒步旅行者看到这些野生小动物都喜欢对其大拍特拍,甚至想靠近摸摸,但这实际上是很危险的行为,一旦被它们身上的鼠蚤咬了,很可能感染鼠疫。尤其在6月和9月这两个流行季节。
至于本地居民则对这些小动物的肉和浓密的皮毛更为感兴趣,据报道这次鼠疫的死者就是因为吃了病死旱獭的肉(又有一说是切碎了旱獭尸体喂狗)而染病。早在2010年,甘肃一名男子也是因为在工地捕食旱獭染鼠疫发病,不治身亡。
结语:人间鼠疫是烈性传染病,但并非不治之症,控制传染源,隔离怀疑感染人群,及早发现并实施治疗,鼠疫是可控可治的。回到文章开头那款游戏对鼠疫的描述——“所幸世界在700年以来经历了很多的改变,如今的人类除了更好的卫生条件之外,也研发了多种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