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季学期将进入高考综合改革实施阶段。即2018级高一学生将成为首批尝鲜北京新高考的学生。
对于新高考改革的政策,可能很多家长和学生都觉得一知半解,甚至是一头雾水,所以我们将政策里的主要干货内容精简归纳了一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参考。
关于合格性考试
1. 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覆盖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共计13门科目。
2. 合格性考试每学年组织两次,分别安排在每学期末(体育在高三第二学期,艺术在高三第一学期),学生从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开始就可以随学随考随清(不同科目参加期末考试时间不同)。
3. 合格性考试时间分数安排:语数外100分120分钟,其他科目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关于等级性考试
1. 等级性考试(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里任选三科参加考试),只限高三学生参加,安排在高三年级第二学期。
2. 等级性考试采用等级赋分法,以原始分数划分为A、B、C、D、E五个等级,具体赋分细则有待公布。
3. 参加北京当年统一高考考生的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将提供给招生高校使用。等级性考试成绩当年有效,计入高考总成绩方式另行制定。等级性考试成绩不能跨省认定。
史地政学科的“崛起”
改革之后,史地政学科可以说是迎来了春天,浙江省实行了“7选3”,比北京多一门技术学科,但我们只将其中六门的选考人数作为参考来看,理化生学科总人数加起来为315013人,史地政人数为295039人,表明浙江省文理科的选考人数已经接近了1:1,文理科差距逐渐缩小。
上海2017届的高三选科比例,甚至出现选考文科的人数超过理科的情况,其中地理成为选考人数最多的学科。
在北京16年的时候,选择文理科的人数就达到了1:2,相比10年前增加了3倍,选择文科的人数大大增加。文理科差距即将不复存在。
据北京市9所北京重点高中所统计的学生对于三科选择组合的调查问卷(9所公立校的意向调研)数据来看,组合方式一共有20种,而这20种组合方式里:
第一点,选考理化生三科依旧排名靠前,占比19.5%,但史地政三科紧追其后,占比15.3%,相差4个百分点,相比16年的数据,文理科选择已经接近了1:1;
第二点,除了34.8%的同学选择纯文和纯理,剩下的65.2%都倾向于选择文理科混合搭配,打破了原有的壁垒,这样表示大部分学生会按照自己的强势科目和兴趣来选择,比较复合我们国家高考改革的趋势。
那么为何文科会有这么多的人开始选择,除了从兴趣角度考虑,还有两点优势:
1. 史地政学科较为贴近生活。比如今年大热的“共享单车”,在17年的政治高考题中有所涉及,或者房价上涨,地铁调价等等时事,以及前段时间北京预报的大暴雨,就涉及到了地理中的天气系统内容,而历史学科则跟现下大热的电视剧(军师联盟之司马懿、楚乔传等)都有关联,因此史地政学科对学生来说更易上手,即便初中基础不好的学生学习起来也没有较大压力。
2. 等级赋分法主要关注的是学生排名状况如何,而不是卷面分数,一些竞争较激烈的学科就会出现折算分数尚不及卷面分数的情况,假设一名学生考85,排名或许只能拿到B,而在高考中一个B的成绩,也许就无缘985大学。
而现在选择竞争小的史地政学科,就可以巧妙的避开这种情况,我们要懂得“田忌赛马”的策略,不要用自己的上等马去跟别人更优势的上等马去比,而是要用自己的上等马跟别人的中等马去比,使自己的选科组合达到优势最大化,才能在高考中脱颖而出。
新课标后的史地政
改革后的史地政三科在课程设置方面也有一些变化,等级性考试(相当于高考)考察内容为必修和选修一,其中必修的内容对应合格性考试(难度相比之前会考降低),而选修一模块的内容则是等级考试的必选内容。
2018级高一学生还依旧采取现有教材,具体课程内容则有以下变化:
地理:必修包含两个部分,高一需要完成必修一(自然地理学,但删去了较难的内容:地球运动、大气运动、天气系统、岩石圈等),与必修二(自然地理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的内容。在高一下学期结束后参加合格性考试。选修内容(必修一删去的内容、区域发展、旅游地理等)在选科后进行学习。
政治:政治较为特殊,必修包含四个部分,高一需要完必修一(经济生活)与必修二(政治生活),高二上学期需完成必修三(文化生活)和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一周上4课时,整体课时较以前增加。高二上学期结束才可以参加合格性考试。选修内容(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在选科后进行学习。
历史:必修包含两个部分,高一需要完成必修一(政治史)与必修二(经济史),在高一下学期结束后参加合格性考试。选修内容(文化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顾与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在选科后进行学习。
对于第一届“吃螃蟹”的新高一学生和家长来说,即将面临选科,或许会比较茫然,最为理想的办法还是根据孩子自身特质、特长来选择,这也是改革的初衷,因此没有最好的科目,只有最适合孩子的科目。
那么在新高考改革下,我们又当如何应对?
新高考改革何去何从(如何应对)?
听听专家们怎么说
1、田忌赛马,扬长避短
面临选科的家长和同学切忌盲目跟风选择报名人数较多的传统热门科目。例如物理、化学等学科,虽然覆盖专业面较广,但仅为大多数专业的必选科目之一,并不是必须选择不可。如果对于相关学科缺乏兴趣,或并不擅长,则并不用强制要求孩子选择。传统理科强势科目,必将依旧有大量名校实验班、竞赛背景学生选择,如果孩子学习成绩较好,实力强劲,则有一拼的可能。如果孩子学习成绩相对一般,则不建议去和学霸们相竞争。否则在根据成绩排名比例赋分的新规下,甚至有可能导致孩子的折算分数尚不及卷面分数。
大学录取主要参照的依旧是高考总成绩,如果总分没有竞争优势,即便选择学科覆盖专业多,也毫无意义。因此建议绝大多数同学选择科目的时候,认真衡量自身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各科成绩、学习潜力。做出最优选择,扬长避短,通过学科选择的优质配置,达到田忌赛马的目的,获取更多的折算分数,考入更理想大学。
2、职业规划,量力而行
在选科之前,家长和同学首先要对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职业规划。要综合参考孩子今后想从事的职业方向、当前社会上的冷门与热门职业,同时重点需要考虑孩子的性格和能力特长。从未来职业发展的角度与孩子一同选择科目。
当然时过境迁,孩子最终选择的专业或职业与选科时考虑的很可能不相同,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年的热门专业很可能不再有竞争优势(例如当年大火的生物工程、法学、动画制作等)。因此在选科方面,更加建议孩子可以跨科选择,在今后可以做到文理并重、全面发展,更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与职业选择面,获取更多优势,立于不败之地!
3、了解学校,有所偏重
由于本次新高考改革力度极大,不仅对高考内容、考试方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变,对于整个高中的教学体系也进行了颠覆式的改革。因此大量学校在师资配备、课程匹配、教学思路、重视程度诸多方面尚在摸索。不可否认,北京向来存在传统的理科强校,或传统的文科强校,在改革的头几年,除了部分实力强劲的名校之外,大多数学校可能仍旧会对自己较强的学科继续保持重视,维持优势。甚至会可能有学校走重点突破的路子,这一点在浙江与上海的改革过程中已经有所体现。由于自身实力,部分学校也可能会对孩子选科的组合方式进行限定和干预。因此建议家长在目前高中录取结果已经明朗的前提下,深入了解孩子所在高中的选考政策,根据第一条与第二条建议综合考量选科事宜,争取可以占有学校更好的师资资源,取得更好的成绩。
4、重视高一,重视分班
在新政策下,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将会占据更重要的地位,所有科目所有年级的期中、期末成绩也会更加受到重视。高考将越来越不再是一考定终身。因此学生在高一阶段虽然可以在科目学习上有所侧重,但是不能够再对任何学科有所轻视。同时,高一的学习感受与考试成绩也必将是我们选科时候的重要参考。因此高一阶段的学习并不是“玩着学就行”,而是需要保持至少不逊于初三的学习劲头。同时各科水平测试在高考中也占有大量折算分值,重要性不能忽视。其考试内容基本上为高一、高二所学,也需要我们加以重视。
不管选择哪三个科目,学校每科的教师水平必定会有高下。在北京的教改大背景下,也许各个学校之间的差距会减小甚至洗牌,但同校实验班与普通班之间的师资差距、生源差距依旧会存在。因此如果学校仍会进行分班或分班考,依旧要认真准备。同时我们需要注意,自今年开始,有大量学校在分班考过程中加入了人文素养等新科目的考查,需要我们认真的了解与筹备。
5、持续关注,长期跟进
北京高考新政刚刚尘埃落定,尚有大量改革细节与后续政策尚未公布。学校、老师、家长、学生各方都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因此需要我们家长和同学长期对政策的变化进行关注,及时了解更新信息,避免受到不实谣言的影响,为孩子选科、高考和未来打下一个更为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