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2020年高三年级9月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SXZSZ8VRvIo6cDyGmDtfRA 提取码: i5dk
黄冈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 2020年9月23日上午10:30~12:00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和第II卷,共8页。卷面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请将试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中,否则作零分处理。
第I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物质在元素组成上都相同的是
A.ATP、RNA、磷脂 B.叶绿素、性激素核糖核苷酸
C.纤维素、丙酮酸、乳糖酶 D.胆固醇、脂肪、胰岛素
2.以下不属于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的是
A.细胞分化是生物演化史的缩影 B.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
C.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D.细胞也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起作用
3.Chambers等人在研究人体基因编码过程中发现了构成人体蛋白质的第21种氨基酸——硒代半胱氨酸,并提出硒代半胱氨酸由UGA(在此之前认为UGA只能作为终止密码)编码完成,硒代半胱氨酸的结构和半胱氨酸类似,只是其中的硫原子被硒取代。下列叙述错误是
A.硒元素是人体内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元素
B.硒代半胱氨酸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C.硒代半胱氨酸可在细胞内和甘氨酸形成二肽化合物C3H7O2NSe
D.密码子表中决定人体氨基酸的密码子种类和数量也会相应增加
4.细胞及细胞器的功能都有其物质和结构基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内质网既参与物质合成,也参与物质运输
B.大肠杆菌的核糖体是在核仁上装配形成的
C.溶酶体内含有多种呼吸氧化酶
D.酵母菌线粒体内膜上附着有分解葡萄糖的酶
5.关于真核细胞线粒体的起源,科学家提出了一种解释:约十几亿年前,有一种真核细胞吞噬了原始的需氧细菌,被吞噬的细菌不仅没有被消化分解,反而在细胞中生存下来了。需氧细菌从宿主细胞那里获取丙酮酸,宿主细胞从需氧细菌那里得到丙酮酸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在共同生存繁衍的过程中,需氧细菌进化为宿主细胞内专门进行细胞呼吸的细胞器。以下事实不支持这一论点的是
A.线粒体内的蛋白质,大多数由核DNA指导合成,少数由自身DNA指导合成
B.线粒体的内膜与细菌细胞膜成分相似
C.线粒体内存在与细菌DNA相似的环状DNA
D.将鸡胚细胞线粒体引入小鼠成纤维细胞中,体外培养至第四代仍可见鸡的线粒体
6.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可用月季成熟的紫红色叶片为材料
B.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滤液细线画得过粗可能导致色素带重叠
C.检测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产物时,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D.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染色后还需用清水洗去浮色再制片
7.“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人们经过实证后的观点,“生命观念”包括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转移到ATP中供给生命活动利用,体现了物质与能量观
B.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是因为该细胞内含有胰岛素基因,且内质网等细胞器发达,体现了结构与功能观
C.适应是生物遗传变异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体现了进化与适应观
D.代谢终产物可通过反馈调节酶活性来调节代谢速率,体现了稳态与平衡观
8.将番茄和水稻分别放在含有Ca2+、Mg2+和SiO44-的培养液中培养。培养液中离子浓度变化如右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以下推测和判断错误的是
A.该实验探究的是不同植物对同一离子吸收状况及同一植物对不同离子吸收状况
B.水稻对SiO44-的吸收量大,是因为水稻细胞内SiO44-含量低
C.水稻培养液中Mg2+、Ca2+浓度升高是由于水稻吸收水分的量多于吸收Mg2+、Ca2+的量
D.推测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是不同作物吸收无机盐出现差异的原因
9.主动运输的能量可来自ATP水解或离子电化学梯度。如图是与小肠上皮细胞有关的葡萄糖、Na+跨膜运输的示意图,其中a、b、c表示载体蛋白,“■”“▲"的数量表示相应微粒浓度的大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载体蛋白a将葡萄糖从肠腔运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不耗能的主动运输
B.载体蛋白b将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运出的过程中需要ATP水解供能
C.在载体蛋白a和c的作用下,小肠上皮细胞内外的Na+浓度趋于相等
D.机体短暂缺氧不会影响葡萄糖由小肠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
10.如图所示为影响酶促反应的温度、pH和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关系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乙、丙分别表示pH、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B.图中D点与F点酶促反应速率很小都是因为酶的结构被破坏
C.图中D点和H点对应的相关因素是保存酶必需具备的条件
D.将处于G点条件下的该酶溶液调整到H点条件下,酶活性显著升高
11.下图1表示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目镜标有5×和15×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图2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观察中,c与d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d,该视野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多、体积小
B.若使用b、c镜头组合,则放大倍数为600倍,物镜与载玻片间的距离应如图2中的①
C.若在显微镜④下观察到一个细胞的细胞质沿逆时针方向流动,则实际的流动方向应为顺时针
D.若目镜为5×、物镜为10×的视野刚好被紧密排列的96个大小相同的细胞充满,则将物镜转换为40×后可观察到6个细胞
12.某实验小组从同一萝卜上取相同长度的萝卜条5根,其中4根分别放置在浓度为a、b、c、d的蔗糖溶液中处理1 h,另外一根不做处理,作为对照组。然后将这5根萝卜条依次放入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丁、戊5杯蒸馏水中静置1h后,取出萝卜条,测定蒸馏水质量的变化量,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判断,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蔗糖溶液浓度大小关系为c<b<a<d
B.原萝卜条细胞液浓度位于b和c之间
C.经过c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之后的萝卜条细胞的原生质层紧贴细胞壁
D.浓度为d的蔗糖溶液可能使萝卜条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13.如图是两种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与甲细胞相比,乙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有⑧⑨
B.甲细胞中参与蛋白质合成和分泌的具膜细胞器有③⑤⑦
C.乙细胞所构成的组织可作为鉴定还原糖的理想材料
D.甲、乙细胞中的⑦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
14.癌细胞即使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也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ATP,这种现象称为“瓦堡效应”。研究表明,癌细胞和正常分化的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ATP总量没有明显差异,但是两种细胞从内环境中摄取并用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的量不同。如图是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生“瓦堡效应”的癌细胞吸收的葡萄糖比正常细胞的多,且过程③和④可同时进行
B.葡萄糖通过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A进入癌细胞后,可转变成五碳糖进而参与RNA的自我复制
C.癌细胞中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会生成少量ATP
D.若研制药物抑制癌症患者细胞中的异常代谢途径,可选用图中的①③④为作用位点
15.如图表示人类某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已知该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条件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系谱图分析,该遗传病由显性基因控制
B.5与6的男性后代中患病概率为1/2
C.若致病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系谱图中8号个体定是杂合子
D.若致病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系谱图中只有9号个体表现型不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在下列生理过程中,蓝藻和伞藻都能进行的是
A.光合作用 B.有氧呼吸 C.有丝分裂 D.转录和翻译
17.下图甲是探究某绿色植物的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实验材料为连接在同一枝条上的三片相同的叶),图乙为装置②内叶片在晴朗的夏季一天内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强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所示的实验设计中有2个自变量 B.装置②内叶片的干重在21时达到最大
C.装置③玻璃管中红墨水不移动 D.装置③内叶片的生理活动可用图乙中的曲线II描述
18.细胞周期的有序调控如同自动洗衣机的设定程序,在细胞周期中有一系列检验点对细胞增殖进行严密监控,确保细胞增殖严格有序进行,部分检验点如图所示,只有当相应的过程正常完成,细胞周期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运行。细胞周期包括间期(G1+S+G2)和分裂期(M期),G1期有大量蛋白质合成,S期主要完成DNA分子复制,G2期有少量蛋白质合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检验点1主要检查着丝点是否分裂,染色体数目是否加倍
B.DNA合成抑制剂主要作用于检验点2,细胞将停留在S期
C.纺锤体不能形成会激活检验点3,细胞将停留在G2期
D.检验点5可检查染色体是否正确到达细胞两极,从而决定细胞质是否分裂
19研究表明、BGFR(一种膜蛋白)激活是一种积极的生长信号,但ECFR过度活化,会使癌细胞对ECFR信号产生依赖,生长变得缓慢。研究人员改变了DHHC酶的某种成分,就能抑制棕榈酰化酶的活性,阻断ECFR的棕榈酰化,使其过度活化。据此推测正确的是
A.EGFR过度活化不利于癌细胞的生长
B.棕榈酰化酶可能会促进癌细胞的生长
C.DHHC酶能够直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D.ECFR在核糖体上合成之后还需要加工才具有相应功能
20.“假说-演绎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在豌豆杂交实验中F1均表现出显性性状,说明等位基因发生了分离
B.孟德尔推测测交后代会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是一个基于假说的演绎过程
C.摩尔根据实验结果作出假设“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D.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一结论是由萨顿采用假说-演绎的方法通过对蝗虫减数分裂过程的研究而提出的,并由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得以验证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5分)
21.(10分)真核细胞的结构复杂、功能多样,请回答下列问题:
(1)CLAC通道是细胞应对内质网中钙超载的一种保护机制,该通道依赖的TMCO1是内质网跨膜蛋白,这种膜蛋白可以感知内质网中过高的Ca2+浓度并形成具有钙通道活性的四聚体,主动将内质网中过多的Ca2+释放到 中,当内质网中的Ca2+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后四聚体解聚,钙通道活性消失,内质网中Ca2+浓度的调节方式属于 (填“正反馈”或“负反馈”)。Ca2+与相应蛋白质结合后,可导致肌肉收缩,这表明Ca2+能起到 (或“能量转换”或“信息传递”)的作用。当细胞内Ca2+浓度失衡,内质网功能无法正常进行时,会引起细胞膜皱缩内陷,形成凋亡小体,凋亡小体被临近的吞噬细胞吞噬,在 (填一种细胞器)内被消化分解。
(2)下图是亮氨酸的结构简式,①~⑥表示亮氨酸分子中6个含H的基团。若用3H标记的亮氨酸追踪TMCO1跨膜蛋白的合成和运输途径,则数字 所示基团不宜作标记,理由是 。
(3)科学家在研究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时发现,其外膜包含很多称为“孔道蛋白”的整合蛋白,可允许某些离子和小分子物质顺浓度梯度通过,物质的这种跨膜运输方式为 。
(4)某高血压药物说明书上有这样一段文字:“本品为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抑制血管平滑肌和心肌细胞的跨膜钙离子内流,但以血管作用为主,……。”从这段文字上可以看出细胞膜具有 的功能。
22.(10分)研究人员对夏季某自然水体中水绵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将研究结果绘成如下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8:00~12:00光合速率逐渐增大,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有 。很多植物的光合速率在正中午时分(12:00~14:00)往往出现下降(即“光合午休”)的现象,而水绵却没有表现出这种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14:00水绵的总光合速率约为 µmol CO2·m-2·s-1。
(2)研究人员用水绵重复了恩格尔曼实验,他们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氧气的黑暗环境中,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临时装片,发现好氧细菌大量聚集在被光束照射的部位。请设计一个对照实验验证好氧细菌聚集在水绵被光束照射的部位不是由于细菌趋光而引起的。要求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思路: 。
预期结果: 。
23.(10分)请回答下列有关酶实验的问题:
(1)1904年,哈登把活酵母提取物放入一个由半透膜制成的袋内,并将此袋放入纯水中。这样,酵母提取物中的小分子便通过半透膜进入水中,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半透膜而留在袋内,该过程称为渗析。这样处理后,酵母酶的活性消失,它不再使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但是将渗析至袋外的溶液(M)加入到袋内后,酵母酶的活性又恢复。由此可以推测,酵母酶的功能由两部分同时完成,一部分是小分子,另一部分是大分子。为了验证这个推测,还需要设置两组实验。一组是向糖液中直接加入M。另一组是将袋内的液体(N) (填“高温处理”或“不做处理”)后加到糖液中,再加入 (填“M”或“N”),并观察实验结果,则支持该推测的实验结果是 。
(2)“唾液淀粉酶进入胃后不能再催化淀粉水解”和“人发高烧时,浑身无力,食欲不振”这两种现象都与酶的 特性有关。
(3)研究人员为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甲、乙、丙、丁4组实验,甲、丁组各加入了1单位的淀粉酶,乙、丙组各加入了0.75单位的淀粉酶,底物初始含量如图所示,每间隔相同时间检测各组淀粉的剩余量,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则在甲、乙、丙、丁四组实验中酶活性的大小依次是 (请用“甲、乙、丙、丁”的顺序表示)。
24.(12分)下图为某二倍体动物体内观察到的细胞分裂图像,请回答有关的问题:
(1)图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 (填图中的数字序号),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可发生在图中的细胞 (填图中的数字序号)所代表的时期,细胞③所处的分裂方式及时期为 ,细胞⑥的名称是 。
(2)如果细胞①染色体上的所有DNA分子双链用32P作标记,然后将其置于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4个子细胞,再检测子细胞中含32P的情况,若细胞①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个数不可能是 (填“1个”或“2个”或“3个”或“4个”)。若细胞①进行的是减数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个数为 (填“1个”或“2个”或“3个”或“4个”)。
(3)有研究表明,从大蒜中分离出来的大蒜素能特异性抑制癌细胞增殖。某同学为验证该结论设计了相关实验,实验流程如下表:
注:“+”表示加入了适量且等量的相关物质或细胞,“-”表示未加入相关物质或细胞。
请将表格中BC试管中的内容用“+”或“-”补充完整。
25.(13分)番茄(2n=24,两性花)具有多对相对性状,可用它来进行遗传学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番茄的高茎与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它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甲同学将高茎的番茄与矮茎的番茄分别自交,若发现某些番茄自交的后代中出现 ,则可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乙同学将高茎的番茄与矮茎的番茄杂交,如果某些杂交组合后代出现 ,则可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2)番茄红果对黄果为显性,二室果对多室果为显性,长蔓对短蔓为显性,三对性状独立遗传。现有红果、二室、短蔓和黄果、多室、长蔓的两个纯合品系,将其杂交种植得F1,F1自交得F2,则在F2红果、多室、长蔓的番茄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 。
(3)假设番茄单果重量由4对等位基因A/a、B/b、C/c、D/d控制,这4对基因的遗传效应相同,且具有累加效应(AABBCCDD的番茄单果最重称为重果,abbccdd的番茄单果最轻称为轻果)。假定不发生突变和染色体交叉互换,为了确定这4对等位基因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四对同源染色体上,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过程:将结重果的番茄(AABBCCDD)与结轻果的番茄aabbccdd杂交得F1,F1表现为中果,将F1进行测交实验得F2,观察F2单果重量并统计。
预期结果及结论:①若F2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这4对等位基因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②若F2表现型有 种且比例为 ,则这4对等位基因位于四对同源染色体上。
(4)某同学想用该番茄来探究伴性遗传的特点,你认为该想法能否实现?原因是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