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 学年上学期全国百强名校“领军考试”高三生物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1VwVU0tbvz8nGrc4GQahNQ 提取码: b754
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P 是农作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的 P 一般不能用来合成
A.纤维素 B.核酸 C.ATP D.脂质分子
2.载脂蛋白 A1(apoA1)是一种血浆蛋白,主要在肝脏合成,基本功能是运载脂类物质,
其含量下降会导致胆固醇在血管中堆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胆固醇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
B.apoA1 的功能主要取决于其复杂的空间结构
C.胆固醇可作为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D.apoA1 的形成仅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3.如图表示真核细胞中某种酶分子和底物结合并发挥作用的过程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
误的是
A.这种酶分子有可能在细胞核中合成的
B.高温和过酸环境都可以改变该酶的空间结构
C.这种酶遇双缩脲试剂可以发生紫色反应
D.该酶也是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发挥作用的
4.如图甲为某单子叶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的变化曲线,图乙为其萌发过程中O2吸收量和 CO2释放量的变化曲线。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与休眠种子相比,萌发种子胚细胞内 RNA 种类将会增多
B.萌发初期干重减少,而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会增大
C.A 点时,光照下萌发种子合成 ATP 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D.图乙两条曲线相交时,有氧呼吸开始大于无氧呼吸速率
5. 下列经典实验中,用到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的是
A.人和小鼠细胞的融合实验 B.探索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途径的实验
C.探究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氧气来自水 D.探究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还是全保留
6.下列有关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ATP 水解酶基因表达的细胞不一定发生了分化
B.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细胞就会发生癌变
C.通过镜检观察细胞形态可作为诊断细胞癌变的依据之一
D.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以发生在真核生物体内
7.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生物膜上膜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B.细胞呼吸过程中,催化丙酮酸分解的酶分布在膜上
C.激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可改变细胞代谢
D.细胞癌变使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黏着性降低
8.下列遗传实验及实验结果中,不能体现“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的是
A.将蝾螈的受精卵横溢成两部分,有核的一部分能分裂,无核的部分不能分裂
B.将抗冻蛋白基因转移到牡丹体细胞中,培育出抗寒能力比较强的牡丹新品种
C.将海蜇荧光蛋白基因转化到小鼠受精卵中,发育成的小鼠在紫外线下出现荧光现象
D.用被32 P 标记的噬菌体去感染无 32 P 标记的大肠杆菌,只有少数子代噬菌体带标记
9.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子代噬菌体 DNA 中的部分元素来自亲代噬菌体
B.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合成所需的氨基酸全部来自大肠杆菌
C.子代噬菌体 DNA 的合成过程所需要的能量部分由线粒体提供
D.指导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合成的相关信息完全来自亲代噬菌体
10.下列关于细胞核中 DNA 分子复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与染色体的加倍同步进行
B.模板和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
C.DNA 聚合酶催化了整个环节
D.胞嘧啶和鸟嘌呤配对,尿嘧啶和腺嘌呤配对
11.依据中心法则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①②⑤可以发生在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中
B.过程①③用到的原料完全相同,用到的酶也相同
C.过程②和过程⑤在大肠杆菌细胞中可以同时进行
D.过程③和过程④发生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
12.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过程和翻译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一条 mRNA 上可以同时进行多个翻译过程且产物相同
B.一种氨基酸可以对应一种 tRNA,也可以对应多种 tRNA
C.一个密码子一定对应一个反密码子,但不一定对应一个氨基酸
D.一个 mRNA 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
13.若用32P 标记某干细胞的一个 DNA 分子双链,然后在不含 32 P 的培养液中培养,在第五次细胞分裂结束后被32 P 标记的细胞个数和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A.1 个 1 条 B.2 个 2 条 C.2 个 4 条 D.32 个 32 条
14.下列关于基因与性状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某个基因数目的多少也影响生物的性状
B.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转移后,生物性状不受影响
C.一对基因可能通过蛋白质的合成影响另一对基因的表达
D.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之间可能存在复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
15.兔子皮下脂肪的颜色有白色和黄色两种,由一对等位基因(A 和a)控制,研究人员进行了如表所示两组实验:选择纯合亲本杂交得到F1,F1雌雄个体交配得到F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组F2性状比例不同,推测控制兔子皮下脂肪颜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B.两组实验说明兔子皮下脂肪颜色可能是遗传物质和食物中的黄色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C.乙组实验结果中 F2全为白脂,可能原因是食物中的黄色素影响了 A 基因的表达
D.甲组实验结果中 F2发生了性状分离,说明基因 A、a 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16.某百合科植物花色红艳、花小而花瓣多。异地引种栽培若干年后,研究人员对两地的植
物种群进行对比,发现在引种地该植物出现了白花植株,且植株的花大而花瓣少。为判
断生活在原产地和引种地两个种群的植株是否属于同一物种,最有效的做法是
A.观察与比较原产地与引种地植株的开花时间、花期的长短
B.将原产地与引种地植株种植于相同环境中,比较其花的性状
C.让原产地与引种地的植株杂交,检测二者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
D.让原产地与引种地的植株杂交,观察杂交子代植株的花色性状
17.Discula 属的蜗牛发源于加利那群岛中的一个岛,它的祖先最早是由漂浮的原木和鸟带到这个岛上的,这个属现在分成两个亚属,如图所示。物种 C 和 D 已被岛上山脉分隔成两种定居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物种A 和物种 B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物种 C 和物种 D 之间存在地理隔离
B.物种 C 和物种 D 可能通过交配并产生后代,但其后代不能再生产下一代
C.环境资源越匮乏,物种 A 和 B 之间争夺生存空间和食物的斗争一定都会越激烈
D.物种 A、B、C、D 的形成经过了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三个基本过程
18.血浆中的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晶体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含量的多少
B.晶体渗透压下降可能不利于维持神经元的正常兴奋性
C.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使晶体渗透压保持固定不变
D.晶体渗透压升高会刺激垂体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
19.阿尔兹海默病又叫老年痴呆。研究发现,患者体内能催化分解乙酰胆碱的乙酰胆碱酯酶
的活性过高,导致老龄化人群认知和记忆障碍,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是临床上治疗该病
的一类有效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症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以及神经递质的作用有关
B.乙酰胆碱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 Na+通道结合并使其打开
C.该病患者体内乙酰胆碱含量比正常人低,兴奋的传递效率下降
D.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以使乙酰胆碱酯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20.可乐和橙汁等都是青少年喜欢的饮料,夏季口渴后饮用饮料不仅没达到解渴的效果,反
而觉得更渴。大量饮用高糖的可乐和橙汁后
A.可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尿量将增加
B.下丘脑可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并产生渴觉
C.感觉更渴是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得更高所致
D.下丘脑通过神经递质这一信息物质与垂体建立联系
21.抗体的化学本质是免疫球蛋白,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通过过度免疫反应所产生的大量免
疫细胞和免疫球蛋白堆积,损害了正常组织,使之发生病变和功能损害而引起疾病。下
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引起自身免疫病的免疫球蛋白是由浆细胞产生的
B.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都是自身免疫疾病
C.自身免疫疾病和过敏反应都是免疫系统防卫功能过强引起的
D.自身免疫疾病发生过程中有 B 细胞的参与,但不会有 T 细胞的参与
22.某科学研究小组进行了赤霉素(GA)、生长素(IAA)对棉花幼苗生长影响的探究实验,
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IAA 和 GA 对幼苗生长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的特点
B.与去除顶芽组相比,完整植株组单独使用 GA 的效果更显著
C.生产中可以采取去顶芽的方式降低棉花植株的高度
D.IAA 和 GA 均是传递信息的分子,起调节生长的作用
23.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
的功能关系与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稻田里水稻的均匀分布属于水稻的生态位
B.不同种群的生态位可以重叠也可以不重叠
C.生态位越宽的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D.生态位的形成一般要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
24.筑坝截流建水库可破坏河道水流的连通性,使库区上下游河床底质、水温、理化因子及
营养物质等发生改变,进而影响水生生物群落、植被状况。为探讨水库建设对河流水生
态环境的影响,科研人员对黑河上中游(库区及自然河道)的底栖动物进行采样调查,
其密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底栖动物栖息地固定、活动范围小,易于采集
B.调查底栖动物的种群密度可用取样器取样法
C.人为干扰对底栖动物的分布及物种多样性影响较小
D.结果显示黑河中底栖动物密度存在明显区域性差异
25.稳定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衡量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A.群落在发生次生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定会逐渐增强
B.北极苔原生态系统中,若地衣被大面积破坏,则整个生态系统将会崩溃
C.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或能量流动受阻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下降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40 分。
26.(8 分)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遗传物质发现的相关问题:
(1)人们早期认为蛋白质和核酸都可能作为遗传物质,请从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单体角
度,说出你的理由: 。
(2)艾滋病毒的遗传信息蕴藏在 的排列顺序中;RNA 结构不稳定,容易受到环境影响而发生突变;RNA 还能发生自身催化的水解反应,不易产生更长的多核苷酸链,携带的遗传信息量有限;所以,RNA 作为遗传物质的功能逐渐被 DNA 代替,请写出两个 DNA能替代RNA作为大多数生物遗传物质的优点:① ;② 。
(3)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最终得出的结论是: 。
(4)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相比,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更具有说服力,请说出理
由: 。
27.(11 分)
回答下列与花生和玉米种子的萌发、作物生长等相关问题:
(1)某高二生物兴趣小组研究发现花生和玉米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两者的干重都会减少,
但花生种子的干重在萌发的初期会略有增加。
①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干重减少的原因是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花生和玉米种子中,储存有机物的结构分别是 (填“子叶”或“胚乳”)、 (填“子叶”或“胚乳”)。
②从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分析,花生种子在萌发的初期,有机物中增加的化学元素主要
是 (只填一种,多填不给分)。
③当长出叶片后,在某个时间点,整个植株的干重开始增加,则光合作用开始于
(填“这个时间点之前”或“这个时间点”或“这个时间点之后”)。
(2)一种农作物单独种植称为单作,不同种类农作物间行种植称为间作。某农科所要研究花生和玉米单作和间作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则应该设置 组实验。如图是某作物(花生或玉米)间作和单作时,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测得的单株该作物吸收 CO2速率。(假设间作与单作时各农作物间的株距相同)
①光照强度为a 时,无论间作,还是单作,该作物的光合速率无明显差别,导致该现象的
主要原因是 ;
②该作物很可能是 ,理由是 。
28.(11 分)
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体内分泌健康的代谢病,分为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等。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长期存在时,会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主要原因是这些组织细胞需要的 (填物质)供应不足。
(2)Ⅰ型糖尿病的病因主要是一些因素导致 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胰岛素减少,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 。
(3)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较差,原因之一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膜上的 出现了异常。
(4)Ⅱ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有明显口渴多饮史和无明显口渴多饮史两类:
①与有明显口渴多饮史患者相比,无明显口渴多饮史患者的渗透压感受器不敏感,血液中的
利尿激素含量 (填“较低”、“较高”或“与有明显口渴多饮史患者的差别不大”);
②在摄入的水分是等量的前提下,与有明显口渴多饮史患者相比,无明显口渴多饮史患者的尿量 (填“较低”、“较高”或“与有明显口渴多饮史患者的差别不大”),理由是 。
29.(10分)
果蝇的野生型(AABBcc)体内可产生酶 M,其中A和a、B和b、C和c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第 2、3和4号三对常染色体上。某科研小组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获得了甲、乙、丙3个无酶 M 的纯合突变体。甲、乙、丙之间相互杂交,获得的 F1均无酶 M。然后从F1选基因组成为 AaBbCc 的个体(记为 S)作为亲本,分别与甲、乙、丙进行杂交,结果见下表:
注:“有”表示有酶 M,“无”表示无酶 M
据表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甲、乙、丙 3 个无酶 M 的纯合突变体是野生型通过 (填变异类型)产生的,该变异具有的特点包括 (至少答出三点)。
(2)请推出甲、乙、丙可能的基因组成。
甲: ;
乙: ;
丙: 。
(3)用杂交Ⅰ子代中有酶 M 雄果蝇与杂交Ⅱ子代中有酶 M 雌果蝇杂交,理论上其后代
中有酶 M 雌果蝇所占比例为 。
2020—2021 学年上学期全国百强名校
“领军考试”高三生物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A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分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解析】纤维素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不含 P;核酸、ATP 中的磷酸基团、脂质分子中的磷脂含有 P。
2.【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分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解析】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等生物膜系统的主要成分之一,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A 错误;蛋白质的功能取决于其空间结构,B 正确;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C错误;apoA1 是一种血浆蛋白,属于分泌蛋白,其形成、分泌释放消耗的能量来自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 错误。
3.【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核酸和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解析】由图可以直接看出,该酶的化学本质是 RNA,通过转录合成,该转录很可能发生在细胞核中,A正确;温度和 pH 都可影响 RNA 的空间结构,B 正确;该酶的化学本质是 RNA,遇双缩脲试剂不会发生紫色反应,C 错误;酶都是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发挥作用的,D 正确。
4.【答案】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水、光合和呼吸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解析】休眠种子细胞代谢微弱,胚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较少,RNA 种类较少;萌发种子,细胞代谢(细胞呼吸)旺盛,在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有多种蛋白质和酶的合成,RNA 种类增多,A 成立。萌发初期,种子大量吸收水分,引起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增大;由于种子尚不进行光合作用,且呼吸作用会消耗有机物,从而导致萌发种子干重下降,B 成立。A 点时萌发的种子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A 点时光照下萌发种子合成 ATP 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C 成立。图乙两条曲线相交时,氧气释放量与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此时,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D 不成立。
5.【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经典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
【解析】人和小鼠细胞融合实验过程中用到的是荧光标记法;探究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氧气来自水、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还是全保留用到的同位素不具有放射性。
6.【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细胞的生命历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解析】所有细胞中都需要 ATP 供能,因此未分化的细胞或分化程度低的细胞中 ATP 水解酶的基因也是表达的,A 正确;细胞癌变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至少发生 56 个基因突变,细胞才会癌变,B 错误;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因此可通过观察细胞形态作为诊断是否患癌的依据之一,C 正确;无丝分裂也是真核生物的分裂方式,D 正确。
7.【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膜蛋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解析】同一个体不同细胞膜上的膜蛋白存在差异,这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引起的细胞分化所致,A 正确;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线粒体基质中,B 错误;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会导致受体细胞代谢活动的改变,C 正确;细胞发生癌变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黏着性降低,易于转移,D 正确。
8.【答案】A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主要考查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
【解析】蝾螈的受精卵横溢实验表明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遗传。将抗冻蛋白基因转移到牡丹体细胞中,培育出抗寒能力比较强的牡丹新品种能证明基因是一个独立的表达单位;转基因小鼠实验表明基因具有遗传效应;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直接证明了 DNA 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都能体现“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因此 A 选项符合题意。
9.【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
【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 进入细菌中,以亲代噬菌体 DNA 为模板,利用细菌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 DNA 和蛋白质,DNA 为半保留复制,子代噬菌体的 DNA 部分单链来自亲代,A、B、D 正确;子代噬菌体 DNA 的合成过程所需要的能量由大肠杆菌提供,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无线粒体,C 错误。
10.【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细胞核中 DNA 分子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解析】DNA 复制发生在间期,染色体加倍发生在后期,A 错误;以亲代 DNA 两条链为模板,复制过程中遵循碱基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B 正确;解旋过程需要解旋酶催化,C 错误;DNA 复制时,是胞嘧啶和鸟嘌呤配对,胸腺嘧啶和腺嘌呤配对,D 错误。
11.【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中心法则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解析】分裂间期,要进行 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可以发生①②⑤过程,A 正确;过程①③分别是 DNA 复制和逆转录,原料相同,都是脱氧核苷酸,但酶不同,前者是解旋酶和 DNA 聚合酶,后者是逆转录酶,B 错误;过程②和过程⑤分别是转录和翻译,原核细胞边转录边翻译,转录没有结束,翻译已开始,C 正确;过程③④分别是逆转录和 RNA 的复制,过程③存在 A 和 T 之间的配对,过程④不存在 A 和 T之间的配对,D 正确。
12.【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转录和翻译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解析】一条 mRNA 上可以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进行多个翻译过程,假如模板相同,则产物也相同,A 正确;一种氨基酸可以对应一种密码子,也可以对应有多种密码子,每种密码子对应一种反密码子,故一种氨基酸可以对应一种 tRNA,也可以对应多种 tRNA,B 正确;终止密码子既没有反密码子也没有对应的氨基酸,C 错误;一个 mRNA 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是少量 mRNA 分子迅速合成大量蛋白质的原因,D 正确。
13.【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 DNA 复制和细胞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解析】根据 DNA 分子复制的特点得知,最终有两条 DNA 分子含有最初32 P 标记的母链,其形成的染色体为两条;而随着细胞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最终有两个细胞含被32 P 标记的 DNA,B 正确。
14.【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基因与性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解析】染色体变异中的重复和易位对生物的性状产生影响,A 正确,B 错误;一对基因可能通过蛋白质的合成影响另一对基因的表达,C 正确;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之间可能存在复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D 正确。
15.【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离规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解析】甲、乙组互为正反交且结果相同,可推出控制兔子皮下脂肪颜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A 错误;根据甲、乙组分别给幼兔饲喂不同食物时,产生的性状不同,可推出该性状可能受食物中的黄色素共同影响,B 正确;乙组实验结果中 F 2 全为白脂,可能原因是食物中的黄色素影响了 a 基因的表达,C 错误;基因 A、a 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D 错误。
16.【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变异与进化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解析】判断两个种群的个体是否为同一物种,主要就是检测二者能否杂交,能否产生正常的可育的子代,即检测两者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因此,C 选项符合题意。
17.【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解析】物种 A 和物种 B 属于两个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物种 C 和物种 D 属于两个物种且生活在两个地方,之间存在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A 正确;因为物种 C 和物种 D 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可能通过交配并产生后代,但其后代一定是不育的,B 正确;环境资源越匮乏,物种 A 和 B 的数量都将减少,对每个个体来讲,生存空间变大,之间争夺生存空间不会变得越激烈,C 错误;图示可以直接看出物种 A、B、C、D 的形成经过了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三个基本过程,D 正确。
18.【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渗透压及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解析】晶体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含量的多少,蛋白质属于大分子物质,A 错误;晶体渗透压下降,如内环境中的 Na+ 、K+ 浓度明显降低,不利于维持神经元的正常兴奋性,B 正确;晶体渗透压应该处于动态平衡中,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使晶体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C 错误;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D 错误。
19.【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解析】学习和记忆过程存在反射活动,涉及脑神经细胞中的神经递质的作用,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形成有关,A 正确;乙酰胆碱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 Na + 通道打开,B 错误;该病患者体内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过高,乙酰胆碱含量比正常人低,兴奋的传递效率下降,C 正确;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以使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下降,结构决定功能,乙酰胆碱酯酶的空间结构也将发生改变,D 正确。
20.【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解析】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应导致尿量减少,A 错误;渴觉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B 错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导致更渴,C 正确;下丘脑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该激素由垂体释放,下丘脑并不通过神经递质这一信息物质与垂体建立联系,D 错误。
21.【答案】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解析】免疫球蛋白即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A 正确;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都是自身免疫疾病,B 正确;自身免疫疾病和过敏反应都是免疫系统防卫功能过强引起的,C 正确;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免疫增强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个方面,需要 B 细胞和 T 细胞共同参与,D 错误。
22.【答案】A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使用 GA、IAA 均促进幼苗长高,不能体现两重性,A 错误;由图可以直接看出,单独使用 GA 处理去顶芽棉花幼苗的效果没有单独使用 GA 处理完整植株的效果显著,B 正确;完整植株的空白对照组和去顶芽的空白对照组相比,去顶芽组幼苗高度平均值较小,C 正确;IAA 和 GA 属于植物激素,是传递信息的分子,起调节生长的作用,D 正确。
23.【答案】A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种群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解析】种群的空间特征不属于生态位的范畴,A 错误;一个种群的生态位,是按其食物和生存环境来确定的,两个种群的食物和生存环境可以重叠,也可以不重叠,B 正确;生态位越宽的生物,食物来源越广,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C 正确;生态位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 正确。
24.【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解析】底栖动物主要生活在河流底部,栖息地较为固定,其活动范围小,可通过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A、B 正确;由图可知,梯级库区底栖动物密度大幅减少,说明人为干扰对底栖动物的分布及物种多样性影响很大,C 错误;实验结果显示不同采样区底栖动物密度不同,说明黑河中底栖动物密度存在区域差异,D正确。
25.【答案】A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解析】在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下,群落有可能向着结构简单、功能退化的方向演替,因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一定增强,A 错误;在北极苔原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少,其中生产者主要是地衣,若地衣被大面积破坏,则整个生态系统将会崩溃,B 正确;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是因为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C 正确;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建立在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基础之上的,如果生态系统的能量和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受阻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D 正确。
26.【答案】(除注明外,每空 2 分,共 8 分)
(1)单体的排列顺序是构成其多样性主要原因(1 分,答出“排列顺序”、“多样性”即可得分)
(2)碱基(核糖核苷酸)(1 分) 碱基数目多;结构相对稳定;复制的准确性高(答出 1 点得 1 分)
(3)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4)用同位素标记法将蛋白质和 DNA 彻底分开,只有 DNA 进入细菌细胞(意思对即可得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分子、生物遗传物质的发现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解析】(1)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单体分别是氨基酸和核苷酸;种类数量及有限的氨基酸和核苷酸通过不同的排列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蛋白质和核酸。(2)艾滋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其中的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DNA 分子的结构比 RNA 更复杂,而且具有双螺旋结构,含有更多的核苷酸能够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DNA 的双螺旋结构比 RNA 的单链结构相对稳定,这是 DNA 作为遗传物质的原因之一;DNA复制的准确性更高,更适合作为遗传物质。(3)艾弗里将成分分离,分别进行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放入蛋白质等其他物质,无法转化出所要的菌;而加入 DNA,可以转化所要的肺炎双球菌。(4)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分离 DNA 时,其中还混有少量的蛋白质(大约混有 0.02%的蛋白质);当时的物质分离和提纯技术还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认为不能排除蛋白质的作用。噬菌体侵染细菌,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进入细菌细胞的只有 DNA,证实了 DNA 是遗传物质。
27.【答案】(除注明外,每空 1 分,共 11 分)
(1)①子叶 胚乳 ②O(或氧) ③这个时间点之前
(2)3 ①此时光照强度弱,光反应限制光合速率,间作和单作的光合速率均较小(2 分,答案合理即可给分)
②玉米 玉米植株比花生植株高,间作情况下玉米与玉米的间距较大,不会彼此遮光,且有利于行间通风,局部二氧化碳浓度较高,所以间作对二氧化碳和光能的利用优于单作,光合速率高(3 分,答案合理即可给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分子、光合原理的应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解析】(1)①花生种子子叶大,玉米种子胚乳多,子叶和胚乳都能储存有机物。②花生种子在萌发的初期,脂肪转变成糖类,增加的化学元素主要是 O(氧)。③当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时,有机物开始增加;光合作用开始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这个时间点之前。(2)应该设置玉米单作、花生单作、玉米和花生间作三组实验。①光照强度为 a 时,光照强度弱,光反应限制光合速率,间作和单作的光合速率均较小,间作和单作的光合速率无明显差别。②玉米植株比花生植株高,间作时玉米与玉米间距较大,不会彼此遮光,且有利于行间通风,局部二氧化碳浓度较高。所以间作对二氧化碳和光能的利用优于单作,光合速率高。
28.【答案】(除注明外,每空 1 分,共 11 分)
(1)葡萄糖
(2)胰岛 B 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3)(胰岛素)受体
(4)①较低(2 分)
②与有明显口渴多饮史患者的差别不大(2 分) 有明显口渴多饮史和无明显口渴多饮史患者的血糖浓度都较高,导致原尿中糖浓度较高,由于渗透性利尿,导致尿量增多(3 分,答案合理即可得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血糖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解析】(1)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得到及时利用,而葡萄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会导致各器官损害、功能障碍。(2)胰岛素是由胰岛 B 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3)胰岛素必需和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无明显口渴多饮史患者的渗透压感受器不敏感,下丘脑产生的抗利尿激素较少。糖尿病患者尿量增加,主要跟患者的高血糖有关系,有明显口渴多饮史和无明显口渴多饮史患者的血糖浓度都较高。我们知道血糖升高以后超过肾糖阈,尿糖就会阳性,尿糖阳性了以后,那就会出现一个渗透性的利尿,这时候体内的液体就大量的从尿中丢失,就是我们临床上所看到的多尿。
29.【答案】(除注明外,每空 2 分,共 10 分)
(1)基因突变(1 分) 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和不定向性(1 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分)
(2)AAbbcc 或 aaBBcc(答出一种即可得分) aabbcc AABBCC 或 AAbbCC 或 aaBBCC 或 aabbCC(答出一种即可得分)
(3)21/64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遗传规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解析】(1)与野生型相比,突变型个体有新基因的产生,新基因通过基因突变产生;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和不定向性等特点。(2)分析题意可知:基因型为 AABBcc 的个体表现为有酶 M,又知无酶M 的纯合子甲、乙、丙之间相互杂交,其中一组杂交的 F 1 基因型为 AaBbCc 且无酶 M,推测同时含有 A、B基因才表现为有酶 M,C 基因的存在可能抑制 A、B 基因的表达,即基因型为 A_B_cc 的个体表现为有酶 M,其余基因型均表现为无酶 M。根据 S 与甲杂交,后代有酶 M:无酶 M≈1:3,有酶 M 所占比例为 1/4,可以将 1/4 分解为 1/2×1/2,则可推知甲的基因型可能为 AAbbcc 或 aaBBcc;S 与乙杂交,后代有酶 M:无酶 M≈1:7,可以将 1/8 分解为 1/2×1/2×1/2,则可推知乙的基因型为 aabbcc;S 与丙杂交,后代均无酶 M,可推知丙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CC或AAbbCC或aaBBCC或aabbCC。 (3)杂交Ⅰ子代中有酶M个体基因型为AABbcc和 AaBbcc,比例为 1:1,或(基因型为 AaBBcc 和 AaBbcc,比例为 1:1,)杂交Ⅱ子代中有酶 M 个体基因型为 AaBbcc,故杂交Ⅰ子代中有酶 M 个体与杂交Ⅱ子代中有酶 M 个体相互杂交,后代中有酶 M 个体所占比例为:1/2×1×3/4×1+1/2×3/4×3/4×1=21/32。有酶 M 雌果蝇所占比例为:1/2×21/32=21/64。